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初中教育 > 2017年高中地理新课标
2017年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修订稿)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修订组2017年4月5日目录一、课程性质与基本理念(一)课程性质..................................................1(二)基本理念..................................................1二、学科核心素养与课程目标....................................................................................2(一)学科核心素养..............................................2(二)课程目标..................................................4三、课程结构................................................................................................................4(一)设计依据..................................................4(二)结构......................................................5(三)学分与选课................................................6四、课程内容................................................................................................................7(一)必修课程..................................................7(二)选修Ⅰ课程...............................................10(三)选修Ⅱ课程...............................................15五、学业质量标准……………………………………………………………………28(一)学业质量标准水平………………………………………………………28(二)水平说明…………………………………………………………………34六、实施建议..............................................................................................................34(一)教学与评价建议...........................................34(二)学业水平考试命题建议.....................................51(三)教科书编写建议...........................................58(四)地方和学校实施本课程的建议...............................60附录一、地理核心素养的内涵与表现……………………………………………64二、地理核心素养的水平划分..................................................................................65一、课程性质与基本理念(一)课程性质地理学是研究地理环境以及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关系的学科,具有综合性和区域性等特点。地理学兼有自然科学和人文社会科学的性质,在现代科学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对于解决当代人口、资源、环境和发展问题具有重要作用。高中地理课程是与义务教育地理课程相衔接的一门基础学科课程,其内容反映地理学的本质,体现地理学的基本思想和方法。地理课程旨在使学生具备人地协调观、综合思维、区域认知、地理实践力等地理核心素养,学会运用地理的视角认识和欣赏自然与人文环境,提高生活品位和精神境界,为培养有见识、有胸怀、有责任感、有行动力的公民奠定基础。(二)基本理念1.培养现代公民必备的地理核心素养。通过学生地理核心素养的培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要求;强化人类与环境协调发展的生态文明理念;提升地理学科方面的品格和关键能力;具备家国情怀和世界眼光,形成关注地方、国家和全球的地理问题及可持续发展问题的意识。2.构建以地理核心素养为主导的地理课程。围绕地理核心素养的要求,构建科学合理、功能互补的课程体系,坚持基础性、多样性、选择性并重,满足不同学生自身发展的需要;精选利于地理核心素养形成的课程内容,力求科学性、实践性、时代性的统一,满足学生现2在和未来学习、工作、生活的需求。3.创新培育地理核心素养的学习方式。根据学生地理核心素养培育和形成过程的要求与特点,科学设计地理教学过程,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等学习方式,在自然、社会、生活等情境中开展丰富多样的地理实践活动;充分利用地理信息技术,营造直观、实时、生动的地理教学环境。4.建立基于地理核心素养发展的学习评价体系。以地理核心素养的内涵与表现水平、学业质量标准为依据,通过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检测学生的认知水平,以及价值判断能力、思维能力、实践能力等的水平,全面反映学生地理核心素养的发展状况。二、学科核心素养与课程目标(一)学科核心素养地理核心素养是地理学科育人价值的概括性、专业化表述,是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的整合与提炼,是学生在学习本课程之中或之后所形成的、在解决真实情境中的问题时所表现出来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地理核心素养由人地协调观、综合思维、区域认知和地理实践力等组成。1.人地协调观指人们对人类与地理环境之间关系秉持的正确的价值观。人地关系是地理学最为核心的研究主题。面对不断出现的人口、资源、环境和发展问题,人们越来越深刻地认识到,人类社会要更好地发展,必须尊重自然规律,协调好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的关系。“人地协调观”素养有助于人们更好地分析、认识和解决人地关3系问题,成为和谐世界的建设者。2.综合思维指人们运用综合的观点和方法认识地理环境的思维品质和能力。人类生存的地理环境是一个综合体,在不同时空组合条件下,自然和人文要素相互作用,综合决定着地理环境的形成和发展。“综合思维”素养有助于人们从整体的角度,全面、系统、动态地分析和认识地理环境,以及它与人类活动的关系。3.区域认知指人们运用空间-区域的观点和方法认识地理环境的思维品质和能力。人类生存的地理环境多种多样,将其划分成不同尺度、不同类型、不同功能的区域加以认识,是人们认识地理环境复杂性的基本方法。“区域认知”素养有助于人们从区域的角度,分析和认识地理环境,以及它与人类活动的关系。4.地理实践力指人们在考察、调查和模拟实验等地理实践活动中所具备的意志品质和行动能力。户外考察、实验、社会调查等是地理学重要的研究方法,也是地理课程重要的学习方式。“地理实践力”素养有助于提升人们的行动意识和行动能力,更好地在真实情境中观察、感悟、理解地理环境及其与人类活动的关系,增强社会责任感。四个核心素养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人地协调观是地理课程内容蕴含的最为核心的价值观,它包含正确的人口观、资源观、环境观和发展观等。综合性和区域性是地理学的两大突出特点,由此形成的综合思维和区域认知,是学生应具备的分析和理解地理过程、地理规律、人地关系系统等重要的思维品质和能力。地理课程具有很强的实践4性,在实践活动中运用综合思维和区域认知,是学生感悟、体验现实世界中人地关系的重要途径。(二)课程目标高中地理课程的总目标是通过地理核心素养的培养,从地理教育的角度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具体要达成如下目标。1.学生能够正确看待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的相互影响,深入认识两者相互影响的不同方式、强度和后果,理解人们对人地关系认识的阶段性表现及其原因,认同人地协调对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形成尊重自然、和谐发展的态度;2.学生能够从多个维度对地理事物和现象进行分析,认识各要素之间相互作用的关系,并在一定程度上解释其发生、发展的过程,从而较全面地观察、分析和认识不同地方的地理环境特点,辩证地看待地理问题;3.学生能够形成从空间和区域视角认识地理事物和现象的意识,对地理事物和现象的空间格局有较强的观察力,并运用区域综合分析、区域比较、区域关联等方法认识区域,形成简要评价区域现状和发展的能力;4.学生能够在地理实践活动中,将所学知识与实践相结合,积极思考,勇于探索,并具备一定的活动策划和行动能力。三、课程结构(一)设计依据1.“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切实将地理核心素养的培养贯穿在5地理课程的设计和实施中。在地理学科内容方面,要充分体现地理学科的本质和价值,展示其核心思想和独特视角;在社会需求方面,要响应现代社会对国民具备可持续发展观念、形成文明的生活与生产方式的要求,展现地理学与社会的关联;在学生发展方面,要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让学生在生活的大课堂中学习对其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2.地理学的学科体系。地理学的学科体系中有自然地理学、人文地理学和区域地理学等。随着时代和科技的发展,地理学不断形成新的知识领域和新的分支学科。鉴于高中阶段的地理课程是基础性的课程,本课程仍然沿用自然地理、人文地理和区域地理的基本框架。同时,在确定课程名称和内容时,综合考虑融入科学发展观教育、国家安全教育、海洋意识教育等,注重地理学科与其他学科的融合,做好地理课程的顶层设计。3.学生发展的多元需求。按照《普通高中课程方案》的规定,必修课程的内容应精选学生终身发展必备的地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以满足全体学生基本的地理学习需求。选修课程分设选修Ⅰ课程和选修Ⅱ课程。选修Ⅰ课程内容应在必修课程的基础上加深、拓展,以满足部分学生升学考试或就业的需要;选修Ⅱ课程应提供多样化的课程清单,以满足不同学生出于兴趣爱好、学业发展或职业倾向等进行选课的需要。(二)结构高中地理课程分为必修和选修两类课程。必修课程包括两个模6块,即地理1(侧重自然地理)、地理2(侧重人文地理)。选修Ⅰ课程包括3个模块,即自然地理基础,区域发展,资源、环境与国家安全;选修Ⅱ课程包括9个模块,即天文学基础,海洋地理,自然灾害与防治,旅游地理,城乡规划,环境保护,政治地理,地理信息技术应用,地理野外实习。图3-1高中地理课程结构(三)学分与选课必修课程全体高中学生必须学习,每个模块2学分,2个模块共计4学分,建议安排在高中一年级。选修Ⅰ课程共设3个模块,建议安排在高中二年级和三年级,学生可以结合其未来高等教育学业与职业方向进行选择(0~6学分)。选修Ⅱ课程共设9个模块,建议安选修Ⅱ课程(每个模块2学分)选修Ⅰ课程必修课程地理1(2学分)地理2(2学分)自然地理基础(2学分)资源、环境与国家安全(2学分)区域发展(2学分)侧重自然领域●天文学基础●海洋地理●自然灾害与防治侧重人文领域●旅游地理●城乡规划●环境保护●政治地理侧重技术与实践领域●地理信息技术应用●地理野外实习7排在高中二年级和三年级,学生可以根据个人兴趣进行选择(0~4学分)。四、课程内容(一)必修课程地理1本模块主要包括三方面内容:地球科学基础,自然地理实践,自然环境与人类活动的关系。本模块旨在帮助学生了解基本的地球科学知识;理解一些自然地理现象的过程与原理;增强对生活中的自然地理现象进行观察、识别、描述、解释、欣赏的意识与能力。【内容标准】1.1运用资料,描述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说明太阳对地球的影响。1.2运用示意图,说明地球的圈层结构。1.3运用地质年代表等资料,简要描述地球的演化过程。1.4野外观察或运用视频、图像,识别3~4种地貌,说明其景观的主要特点。1.5运用图表资料,说明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层,及其与
本文标题:2017年高中地理新课标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80268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