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风的形成》说课稿赵村小学张志国一、说教材(一)教材分析《风的形成》一课是小学五年级科学(上册)教材的第十六课。本课是在三年级认识空气和风的基础上进行,通过探究风的形成,了解热传递的另一方式——对流。这节课从生活现象入手,启发学生提出有关风的成因的问题;进而通过“观察上升的空气”活动来引导学生认识热空气的性质。“风的形成”活动通过对比实验,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实验现象,认识风的成因。最后引导学生运用对流知识解释暖气片使室内变热的原因,联系生活实际。(二)教学目标在深入认识教材的基础上,从科学探究、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和科学知识三方面设定了以下三个活动目标:1、科学探究目标:(1)引导学生从实际出发,提出要研究的问题.(2)能用对比实验、模拟实验的方法,通过观察、分析实验现象,归纳风的成因。(3)引导学生实事求是地描述实验中产生的现象。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引导学生分析推理出风的成因,培养学生乐于思考的科学态度。(2)在设计实验的过程中培养学生愿意与其他同学交流想法的情感。3、知识目标(1)能用实验说明风的成因。(2)利用所学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和问题。(三)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难点:引领学生探究影响空气流动的因素以及风的成因。实事求是地描述并记录实验中产生的现象。二、学情分析1、学生对空气的流动有了一定的了解。加上学生已经在三年级初步认识了空气和风,了解了热传递的一种方式——对流。所以探究风的形成问题的方法及设计实验证明自己的设想是否正确对学生来说并不难。3、五年级学生接触科学课两年的时间,学生对探究的过程、方法有了初步的了解,科学的思维方式还没有形成。通过观察、分析实验现象得出科学概念对学生来说有很大困难。三、说教法根据五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认知水平与规律,为了实现教学目标,有效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在教学中主要运用了以下教学方法:1、实验教学法提供给学生尽可能多的身边常见的材料,使学生有充分的时间和机会进行实验探究,有利于学生想更好的了解风的形成。2、分析归纳法学生经历探究式教学活动,从中发现并记录所观察到的现象。其目的是让学生能从现象中获得科学概念。所以我在教学活动中尤其重视引导学生分析现象,在现象中发现规律。3、讨论法:在学习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能动作用,让每一位学生在讨论中发表自己的见解,吸收别人的方法、学会交流与合作。4、启发式教学法:课堂教学中在观察现象的基础上,通过设计几个有层次的问题启发学生的思维,进而得出科学概念。四、说学法1、观察感知法:抓住本课教学重点,引领学生通过在实验中观察并描述实验中产生的现象,让学生体会影响空气流动的因素。2、小组合作法:《课标》指出:“科学课程要面向全体学生”,考虑到学生的个性差异和不同的学习要求,让全体学生都能得到全面的发展,我采取小组合作学习,由基础好的带动基础稍弱的学生,优势互补,共同提高。3、实验探究法本课使学生经历设计实验、验证性实验、分析现象等探究过程。充分发挥他们在科学学习上的主动性与能动性。五、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铁架台、蜡烛、火柴、细线、风的形成演示箱(纸风箱)、蚊香、湿毛巾、实验报告单等。六、教学过程一、谜语引入,激发兴趣,揭示课题二、师生科学探究活动(一)进行活动一:观察上升的空气(二)进行活动二:风的形成三、本课小结四、拓展延伸五、课后作业
本文标题:风的形成说课稿1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80531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