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1《前方》教案《前方》是一篇思辨性很强的散文,文章的主要骨骼是一张照片,三点感悟。凸现摄影散文直观性和人文性,相互交叉,引发了对人的精神境遇两难的思考,洋溢着悲天悯人的情怀。怎样引导高一的学生体会这样细致而抽象的情怀,让学生的心中有那么一丝感动,哪怕是些触动,本课堂试图对一些“欲望、苦旅、悲剧、家、家园、前方、在路上”进行生活化的剖析。教学过程课前出示台湾作家三毛的两张照片,其中一张是撒哈拉行走的照片,播放橄榄树歌曲师:有这样一位女子,小学时候,在关于我的理想的作文中写:我的理想是做一个捡破烂的,一边享受阳光的美好,一边看着垃圾堆里有没有被人扔掉的好东西。当她长大了,不记得哪一年,无意间翻到一本美国《国家地理杂志》,那期书里,正好介绍撒哈拉沙漠,只看了一篇,似乎有种属于前世回忆似的乡愁,就莫名其妙,毫无保留地交给了那个一片陌生的大地。她成为中国第一个踏上撒哈拉土地的女子,作为一个旅行者的姿态出现在世人面前,背起行囊,行走在消逝中,她就是三毛,橄榄树,故乡,远方这些词围绕着她,流浪构成了她生命中的主旋律,无独有偶,印度有位摄影师拍摄一张关于流浪的照片,或许能告诉我们关于故乡,家园,远方的答案。(出示照片)师:能说一说你心目中印度的概念生:印度人口很多,世界第二多,生;印度生活比较落后,人很贫穷。生:印度的女子很漂亮,跳舞很好,师:看来你对印度的女孩很感兴趣。由于人口众多,而又相对贫困,许多人不得不外出找生活,就有了这样一幅照片,作家曹文轩就根据照片,写了一篇富有诗意的文章是——生:前方,师:这是一种比较新颖的文体,就是摄影散文(出示摄影散文的特点摄影散文是一种新兴的文体,顾名思义,它是由摄影和文字构成的。这种新的文体兼具了两种表达手段的审美特点,即摄影的直观性和散文的自由灵活性(可以自由地展开联想),两者相互补充,相互影响,成为一个有机的艺术整体。师:摄影散文的特点就是——生:摄影的直观性和散文的自由灵活性师:对,摄影的直观性体现在哪里呢?或者说,这照片可以直观的看到哪些信息?(生讨论)生:是轮船,可能是码头上,送别人群。生:一定是辆火车,在开动的时刻,朋友送别。生:是汽车,师:有一点可以肯定,这绝不是飞机和马车。那到底是什么呢,摄影的直观性,在文章是可以发现的一些很明显的证据,有些比较隐蔽,用我们明亮的眼睛和细腻的心灵把这些挖出来,当然,多多益善,比一比,赛一赛。生:有了船,有了马车,有了我们眼前这辆破旧而简陋的汽车”。(众生纷纷翻阅)生:坐在这辆车里的人们生:围城中出现了老掉牙的车,丰子恺的散文中也出现2师:好,找得好,我们来做小学生经常做的功课,看图说话,看着照片,把刚才的词语连起来说一段话,(两位学生讲述,老师简要点评。)师:如果要我们就这张照片进行感悟,无非就是,汽车真破啊,印度真穷啊,印度人民真苦啊,然后就是我们——生:我们真幸福啊。师:曹作家的感悟就不走寻常路,他有一些作家式的感悟,我们可以在文中找一找,划一划。(生寻找讨论,师生合作)(归纳三点,第2小节“人有克制不住的离家的欲望”。2、第10小节“人们早已发现,人生实质上是一场苦旅”。3、第11小节“人的悲剧性实质”)师:同学们都找到了,你们真聪明啊,老师奖励你们,分别在三句后记上感悟一,感悟二,感悟三。师:所以本文归纳起来就是一幅照片,三点感悟,三点感悟我们还是按部就班的来,朗读第一点感悟。(生读)师:为何要独立成段呢,生:强调突出这段的重要性,生:有克制不住的离家的欲望,是作者的独特的感悟,是他的心得。师:出现了第一个关键词欲望,改写成我有克制不住的离家的欲望,读一读(生读)师:这种感觉你有吗?(绝大多数摇头)师:没有,还很团结,师:为何说人会有这样的欲望?还说只要是人,都会有这种欲望。作家总有他的理由,我们不妨姑且听之,归纳出来,有几点?(生归纳,外界的诱惑,压迫的无奈)师:还有吗,?生:动物的迁徙,这场面写的相当惊心动魄。师:中央台动物世界中经常有这样的场面,这和人离家的欲望有何联系。生:人由猿猴进化,这种习惯可以遗传吗?师:这是一个很专业化的问题。是说人类的祖先也有迁徙的或者说离家的习惯,祖先下意识的迁徙,还有吗?生:还有对前方的幻想,人的心中有个前方,生:前方的呼唤师:归纳的很到位,也很有诗意,前方在召唤他们,这里的前方指的是什么?前方可以用哪个词来替代?生:理想,和目标。师:很好,第7段所有的前方用理想来替代,大声的朗读(生朗读,很有感情,看上去有些心灵的触动)师:对第7段发表自己的感悟,(学生回答,老师点评)师:拥有前方的人们是多么的幸福,尽管前方如水中之月,镜中之花,,毕竟有个行动的指南,前进的动力,为了前方,我们可以孤独行走在路上,哪怕有再多的风雨,我仍然在不知疲倦的3奔跑。因为我有我的方向。看余纯顺的图片余纯顺(1951.12-1996.6.13),上海人,1988年7月1日开始孤身徒步全中国的旅行、探险之举。行程达4万多公里,足迹踏遍23个省市自治区。已访问过33个少数民族发表游记40余万字。尤其是完成了人类首次孤身徒步川藏、青藏、新藏、滇藏、中尼公路全程。征服“世界第三极”的壮举,1996年6月13日在即将完成徒步穿越新疆罗布泊全境的壮举时,不幸在罗布泊西遇难。(学生对此事一定会有不同的看法)一个人拥有前方是一件多么幸福的事,为理想毫不忧郁的离家,是勇敢者的行为,走啊走,离家是一种使命,甚至是命运的安排,但离家后会怎样呢?如果我们刚才第一个关键是欲望,关于人生第二个关键词就是生:人生实质上是一场苦旅。师:对,是苦旅,人生的苦体现在哪里?找出原文中的关键词和句子。(生找句子和词语/皮肉之苦:拥挤不堪坑洼不平颠簸东歪西倒惶惑茫然不安无奈焦躁不宁索然无味)(出示非洲沙漠汽车逃难人群拥挤的画面,师进行评论,再出示中国受金融危机影响,大量农民工返乡时的迷惘眼神照片,师进行适当的发挥,强调苦旅,)师:其实在希腊神话中也有类似的情况。希腊神话中的悲剧人物叫西西弗斯,此人由于触犯了神的首领宙斯而受到一种特别严厉的惩罚:诸神强迫他将一块巨石从山下推到山顶,然后巨石自动滚到山下,于是他再重复顶石上山的劳作,这样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无休无止,西西弗斯的生命就在这无效又无望的劳作之中消耗殆尽。师:假如换了舒适的环境,比如出门有宝马,飞机坐头等舱,其实人生还有一种存在方式,读一读。(生读)师:作者的观点是——生:我们都是苦旅者,师:这怎么理解。生:这是作者的前后矛盾之处,我还巴不得这样呢生:他们是心苦,这可能要从精神方面来考虑,他想实现自己的理想,但不得,所以是精神之苦,师:精神的追求永无止境,其实对我们的同学来说,物质上的追求也是永无止境。人似乎永远在寻觅,永远在流浪,永远无法到达理想的彼岸,永远找不到精神的归宿,的确,其中的苦更多的是一种“精神之苦”。这样作者提出了第三个关键词生:悲剧师:何谓悲剧,悲剧似乎是命中注定的很神秘的东西,悲剧性体现在哪些句子,归纳总结找出句子生:走向前方、到处流浪时,又时时刻刻地惦念着正在远去和久已不见的家、家园和家乡。就是离家时想家。生:人无法还家,即便是还了家,依然还在无家的感觉之中。师:我们用简短的不能再简短来概括,生:离家想家,无法还家,还家无家。师:浓缩的就是精华啊,太有才了,那这三句中你最能体会悲剧是哪一句。生:离家想家,文中用大量的古代的诗歌来证明,诗人都这样认为。师:你是数量取胜。4生:我认为是无法还家,不能回家真的很痛苦,很悲剧。师:用鲁迅的话说,悲剧即将人生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从而激起观众的悲愤及崇敬,达到提高思想情操的目的。比如学校中秋不放假,国庆节也不放假,元旦依然生:——不放假,师:这时我们痛苦死了,是不是这是最悲剧呢?有没有比这个更悲的呢?生:还家无家是最悲凉的,既然回家了,但不是心目中的家,得到了一样东西,可能经过极大的努力,但结果不是我想要,师;对,这可能是人生是荒谬感的,我们今天的人们忙忙碌碌,终生都在劳动,终日完成着同样的工作,就像西西弗斯,经年累月地搬动石头。突然有一天,人扪心自问:这样的人生有意义吗?如果有意义,其意义何在呢?荒谬产生了。就好似我爱我家,为何会有无家的感觉呢生;和家里的人有隔膜,心灵上不是很相通,或者没有共同语言,师:关于这个命题,黄河楼上的崔颢已作出了回答生:他深深知道,他在心中想念的那个家,只是由家的温馨与安宁养育起来的一种抽象的感觉罢了。(读)师:为何要离家?那是因为理想的召唤,离家是去寻找自己的精神家园。而后来要归的又是怎样的家呢?是一个精神的家园。所以不论是离家还是归家,作者一直追寻的就是那个精神的寄托。离家是美丽的,是勇敢者的游戏,回家是幸福的,是智慧者的选择,师:为了寻找前方,我们一直行走在路上,这是人生的一种生活状态的描述,痛苦与欢乐伴随而生有苦亦有甜这就是生活!痛并快乐着是一种坚强和乐观,生活要会苦中做乐,豁达面对!我们甚至认为,人的所谓幸福,不仅仅是拥有一个家的而是我们一直在寻觅的过程,在路上,我们感到了生命的充实,我们体会到了寻找的艰辛,我们会更珍惜奋斗和享受,我们一定迈过沼泽采到鲜花,行者无疆。播放《在路上》的歌曲。《前方》教学设计设计理念:《前方》这篇文章,是训练学生阅读哲理散文的较佳例子。哲理性语言相对而言比较抽象,因此在引导学生阅读的过程中,除了引用文化名人的经典语言,来帮助学生理解文本外,还应将哲理回归到生活之中,使抽象语言具体化。设计开放式的话题,培养学生主动思维的能力,实现文本的多维探究,从而挖掘文本背后丰富的人文内涵。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摄影散文”这一新兴文体的特点。2、理解文中关键语句的含义。过程与方法1、自主学习,反复阅读,加强文本与自身的对话体验。2、尝试对文本加以评点,加深对人类“精神家园”内涵的解读。情感态度价值观:深入体验人类“精神家园”的内涵。教学重点与难点:1、揣摩重点语句的含义,探究文章主旨所在。2、学会自主评点哲理散文的方法。53、尝试写作“摄影散文”的写作方法。教学方法:文本研习、合作探究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课堂导入1、一直想给自己的灵魂找一条出路也许路太远没有归途但我们依然执着地走向远方今天我们来学习曹文轩先生的《前方》,“前方”究竟是一种怎样的召唤?2、摄影散文介绍摄影散文是一种新兴的文体,顾名思义,是由摄影和文字构成的。它兼具了两种表达手段的审美特点,即摄影的视觉性、对瞬间画面逼真的再现能力和散文运用语言来表达对象时的自由。摄影散文是以摄影画面内容为凭借,加上作者对社会生活的联想,一般用来阐述人生哲理的一种散文。3、(多媒体演示课文《前方》的图片)这是摄于印度的一桢照片,请大家看一看,图片反映了什么内容,表现了什么样的生存状态?能不能根据你对图片内容的理解,为它加一个标题?不要受曹文轩的影响,用自己的话说自己的想法。(目的:引导学生解读图片,营造课堂氛围,同时引出“家——在路上——前方”这几个核心因素。)二、文本研习1、曹文轩先生是怎样描述画面的?(明确:归家还是远行?然而不管是归家还是远行,都基于同一事实:他们正在路上。)2、曹文轩由画面生发联想,引出对人生哲理思考。他提出了哪几个核心的观点?(1)人有克制不住的离家的欲望。为什么“人有克制不住的离家的欲望”?明确:迁徙的习性、外界的诱惑、出自无奈、前方的召唤出自无奈(图片展示:民工、战争、十二月党人、觉慧,提示学生也可参照《乡土情结》中的部分内容)为什么是“克制不住的”?任何阻拦与艰险,也不能阻挡……前方在召唤着他们。外面的世界诱惑着人走出家门,获得生命的快感或满足按捺不住的虚荣心。家容不得他或他容不得家,他的心或身抑或是心和身一起受到家的压迫,他必须走。前方的不确定性助长人们对前方的幻想,前方使他们兴奋,使他们行动,使他们陷入如痴如醉的状态。6“前方”在文中更多的不是空间上的概念,而是未经历的人生,心中的理想、追求,前方的召唤是理想的召唤。(2)人生实质上是一场苦旅。为什么说“人生实质上是一场苦旅”?(皮肉之苦、精神之苦)A、路途上的苦不堪言(看图片谈自己曾经的艰难旅途)路——坑洼不平车——拥挤不堪人——东倒西歪[补充
本文标题:《前方》教案汇总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80544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