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初中教育 > 鲁迅阿长与山海经复习
鲁迅鲁迅(1881——1936)。原名周树人,我国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代表作:小说集《呐喊》、《彷徨》,散文集《朝花夕拾》。本文选自什么地方?本文是什么文体?散文《朝花夕拾》4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围绕阿长写了哪些事?重点写了什么?文章围绕阿长写的事1、称呼的由来2、喜欢切切察察3、“大”字睡相4、不厌烦的规矩5、讲长毛的故事6、为我买《山海经》(详写)重点写为我买《山海经》略写:能使人对长妈妈有个初步了解文章前两段介绍了“长妈妈”称呼的由来,从中可看出“长妈妈”怎样的社会地位?地位低下,不被人重视(不幸)最讨厌的是常喜欢切切察察,向人们低声絮说些什么事,还竖起第二个手指,在空中上下摇动,或者点着对手或自己的鼻尖。!@#$%^&*阿长喜欢切切察察饶舌多事一到夏天,睡觉时她又伸开两脚两手,在床中间摆成一个“大”字,挤得我没有余地地翻身,久睡在一角的席子上,又已经烤地那么热。“大”字睡相粗俗不拘小节第二天醒得特别早,一醒,就要坐起来。她却立刻伸出臂膊,一把将我按住。我惊异地看她时,只见她惶急地看着我。她又有所要求似的,摇着我的肩。我忽而记得了——“阿妈,恭喜------。”“恭喜恭喜!大家恭喜!真聪明!恭喜恭喜!”她于是十分喜欢似的,笑将起来,同时将一点冰冷的东西,塞在我的嘴里。不厌烦的规矩吃福橘迷信除了吃福橘,阿长还有哪些规矩?“老掉了”死了人,生了孩子的屋子里,不应该走进去。饭粒落在地上必须捡起吃下去,最好是吃下去。……最清楚的还是元旦的古怪仪式长妈妈讲长毛的故事——无知、愚昧却也淳朴当时国人认为大炮都是邪术,只要一碰见脏的东西就失灵了。这种迷信不仅她有,当时的统治者也有。第一次鸦片战争时,清朝的钦差大臣弈山看见英国人的船坚炮利,认为英国人有邪术,于是让船装着马桶冲过去,成为殆笑一时的“马桶战术”。这种迷信不是阿长发明的,而是当时的社会造成的。过了十多天,或者一个月罢,我还记得,是她告假回家以后的四五天,她穿着新的蓝布衫回来了,一见面,就将一包书递给我,高兴地说道:“哥儿,有画儿的‘三哼经’,我给你买来了!”我似乎遇着了一个霹雳,全体都震悚起来;赶紧去接过来,打开纸包,是四本小小的书,略略一翻,人面的兽,九头的蛇,------果然都在内。阿长为我买来山海经热情善良关心孩子文章围绕阿长写的事1、称呼的由来2、喜欢切切察察3、“大”字睡相4、不厌烦的规矩5、讲长毛的故事6、为我买《山海经》那么阿长是个什么样的人呢?阿长是一个很不幸而又希望一生平安的劳动妇女。她没有文化,粗俗、好事,而又热心帮助孩子解决疑难,心地善良。地位低下,不被人重视饶舌多事粗俗不拘小节迷信无知、愚昧却也淳朴热情善良关心孩子文章结构层次1.(1-2段)阿长的身份、地位和名字的由来2.(3-29段)回忆阿长的为人处事3.(30-31段)表达对阿长的思念喜欢切切察察,限制我的行动、睡觉时睡相不佳(3—5段)懂得许多规矩和麻烦的礼节(6—12段)讲长毛攻城时护城的故事(13-18段)为我买《山海经》(19-29段)“我”的感情变化根据课文内容,完成下列表格。新的敬意热情善良关心孩子为“我”买《山海经》特别的敬意无知、淳朴讲“长毛”的故事不耐烦迷信令人厌烦的规矩教“我”不少道理粗俗、不拘小节摆成“大”字的睡相先抑后扬实在不大佩服饶舌多事切切察察喜欢“告状”写作手法阿长性格事(1)当阿长来问《山海经》是怎么一回事时,“我”是怎样想的?这种想法表现了“我”的什么心理我对从她那里得到《山海经》不抱任何希望,只是说说而已。她并非学者,说了也无益;但既然来问,也就都对她说了。(2)当阿长买来《山海经》时,“我”有什么反应?反应:“我似乎遇着了一个霹雳,全体都震悚起来”,“这又使我发生新的敬意”。表达了“我”当时又惊又喜,感激不尽之情(3)为什么说“她确有伟大的神力”?别人不肯做,或不能做的事,她却能够做成功.“我”对她买书根本没抱希望,她却给“我”弄来了最想要而又最难弄的《山海经》,这在孩童的眼里,似乎确有“伟大的神力”.中心思想本文记叙了阿长和鲁迅童年时生活中的几件事,生动地刻画了长妈妈的形象,赞颂了劳动人民淳朴、宽厚、善良、热情的品质,表现了鲁迅对长妈妈深深的怀念之情。
本文标题:鲁迅阿长与山海经复习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80574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