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广告经营 > 关于弱势群体社会保障问题的思考论文
目录一、我国弱势群体的概念...................................1二、我国弱势群体的主要特征...............................2(一)弱势群体的主体是社会性弱势群体.....................2(二)大部分弱势群体曾为国家做出过贡献...................2(三)弱势群体具有较强的相对剥脱感.......................2(四)全球化进程促进了弱势群体规模的扩大.................3(五)弱势群体的社会保障措施不够完善.....................3三、完善我国弱势群体社会保障的主要途径...................3(一)促进就业...........................................4(二)建立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5(三)建立完善的法律保障体系.............................6(四)加强教育事业建设...................................6参考文献.................................................81关于弱势群体社会保障问题的思考【内容摘要】弱势群体是社会发展的历史产物,同时也是社会组成的重要部分,加大对弱势群体的关注,改善其现有的社会地位和生存状况,对当前我国和谐社会的建设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分析弱势群体的主要特征,提出了完善弱势群体保障体系的若干对策。【关键词】弱势群体保障体系完善体系随着社会的发展,我国人民的整体生活水平也不断提高,但是,由于地区之间、城乡之间、群体之间以及个人之间的收入很不均衡,一些人逐渐沦为了弱势群体。从维护整个社会的稳定与促进社会协调发展的角度上看,我们关注弱势群体的生存具有尤为重要的意义。在我国,弱势群体具有庞大的规模,不论是社会的发展,经济的繁荣,还是人类文明的进步都离不开弱势群体的参与和支持,他们对和谐社会的发展具有决定性的影响。因此,关注弱势群体,制定措施解决弱势群体的基本保障问题,是逐步建立、完善和发展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需要。一、我国弱势群体的概念弱势群体,也叫社会脆弱群体、社会弱者群体。弱势群体是根据人的社会地位、生存状况而非生理特征和体能状态来界定的,它在形式上是一个虚拟群体,是社会中一些生活困难、能力不足或被边缘化、受到社会排斥的散落的人的概称。2二、我国弱势群体的主要特征目前,我国弱势群体在整体上具有以下五个重要特征。(一)弱势群体的主体是社会性弱势群体学术界一般把弱势群体分为两类:生理性弱势群体和社会性弱势群体。前者沦为弱势群体,有着明显的生理原因,如年龄、疾病等;后者则基本上是社会原因造成的,如下岗、失业、受排斥等。从我国弱势群体的整体情况看,主体是社会性弱势群体,主要是由于社会原因导致其陷于弱势地位的,因此,应当侧重从社会支持的角度考虑问题。(二)大部分弱势群体曾为国家做出过贡献现有弱势群体中的很多人是在原体制下做出贡献的人,特别是一些早年退休者和国有、集体企业的失业、下岗职工,他们在岗时响应政府的号召,为社会主义建设尽力发挥自己的各种才能,一不怕苦,二不怕累,勇于牺牲,但由于退休较早和下岗、失业,造成收入较少的困境,不得已沦为弱势群体。(三)弱势群体具有较强的相对剥脱感目前弱势群体是在社会分化加剧的情况下出现的,很多人有较强的相对剥夺感。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人民的整体生活水平是提高了,但是地区之间、城乡之间、群体之间和个人之间收入很不均衡,我国已经由改革开放前的平均主义盛行的社会转变为一个收入分配差距较大的社会,基于经济分化的社会分化也越来越大,一些人的相对社会地位下降了,引发了比较严重的相对剥夺感,必须引起高度重3视。(四)全球化进程促进了弱势群体规模的扩大目前的全球化进程有可能对国内弱势群体造成更加不利的影响,并且有可能使弱势群体的规模继续扩大。在全球化进程中,那些接近资本、接近权力或者受过良好教育的强势群体有可能得到更多的利益,而普通的劳动者不仅获利机会少,而且可能降低福利,成为全球化成本的承担者。(五)弱势群体的社会保障措施不够完善目前我国政府对弱势群体的支持还很有限,难以有效地改变其弱势地位。虽然党和政府一直重视保护弱势群体的基本权益,但是,由于我国毕竟是一个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的水平不高,发展经济的压力还很大,导致实际工作中对于弱势群体的保护和支持还不是很有力,相关制度建设滞后,保障措施跟不上。三、完善我国弱势群体社会保障的主要途径对于支持弱势群体而言,从需求的简单分类看,有衣食需求、住房需求、教育需求、医疗需求、就业需求、安全需求、社会交往需求、社会参与需求,等等;从需求的性质看,有生存需求、发展需求和享受需求之分。根据我国弱势群体的实际情况,保护和支持弱势群体,应当优先保障其基本生活需求,特别是其基本的衣、食、住需求。在此需求得到保障的前提下,应当注意保障其就业需求、医疗需求,然后逐步保障其他需求,促进弱势群体的全面发展,最终改变其弱势地位。4(一)促进就业应把弱势群体再就业问题列为国家宏观调控的战略目标之一,通过宏观政策的调整增加就业机会,坚定不移地开放市场,除引进外资外,应大力发展个体、私营经济,发展第三产业,特别是要发展吸纳劳动力较多的社区服务业,并落实各项优惠政策。1.政府要鼓励下岗职工和失业者改变观念、自主择业,在促进就业方面应做好组织协调工作,加强职业介绍、职业指导,职业培训等。在就业中,采取灵活的用人制度,组织失业和下岗人员以临时工、小时工、弹性工时等灵活就业形式搞劳务承包,制定用工制度,并解决好从业人员的劳动保护和社会保障等问题。2.就业扶持要向贫困群体倾斜。对中西部不发达地区,政府应从财力、物力上支援,振兴当地经济,为失业者创造就业机会。提高贫困人口的文化素质,是反贫困的重要手段。除了对失业人员进行职业技术培训、增强就业能力外,还应对其子女的教育费用进行资助或采取减免特困生的学杂费、建立贷学金制度等,以保证贫困学生受教育的机会。3.按照“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方针,进一步调整国民收入分配和财政支出结构,灵活多样用好扶贫政策和扶贫资源,加大对农村特别是对贫困农村发展的扶持力度。一是积极扶持“扶贫龙头企业”发展,积极支持推广“龙头企业加农户”以及“龙头企业加科研院所加专业合作社(或协会)”等模式,鼓励贫困农户以转让土地承包经营权作为入股方式,参与企业经营和管理。二是把农业和工5业结合在一起,建好产业基地,壮大龙头企业,提高农产品附加值,带动贫困农民增收。三是建立完善村级互助资金组织,着力解决群众发展生产资金不足的问题。四是鼓励富裕农民返乡创业,从财税政策、信贷措施、基础设施建设等全方位、深层次、多角度鼓励富裕农民工返乡创业,使贫困农村农业向规模化、产业化方向发展。五是建立贫困农村创业基金,鼓励城市有志青年、高校毕业生、退役军人和农民到贫困农村创业。六是积极引导城市资本下乡,采取非常措施,引导外资企业、东部发达地区企业到贫困地区发展,从事以农产品储藏、保鲜和精深加工以及农业观光旅游、农产品采摘、农家乐等为重点的二、三产业发展。(二)建立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1.加大三条保障线的扶持力度,继续提高低收入者的收入水平。一是加强对国有企业下岗职工的基本生活保障,为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在再就业期间提供生活保障。二是完善失业保险机制,对失业人群提供一定的生活救济。三是完善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努力为城市贫困人群提供救助,保障他们在城市的基本生活。2.逐步调整现有的社会福利政策,在住房补贴、退休金、医疗保险、义务教育等方面向低收入者倾斜,通过社会保障的再分配,起到缩小贫富差距的作用。3.建立和健全覆盖全社会劳动者的社会保障覆盖面,使各种经济类型的劳动者都覆盖在安全网内,这不仅能增强劳动者的安全感,也有利于劳动者的合理流动。64.解决社会保障资金严重不足的问题。如养老金,由于过去老职工的隐性缴款未能得到补偿,使企业不堪重负,致使企业欠缴和拒缴保险金。为解决此项难题,政府应从国有资产中划出一部分用作养老金。5.加快社会保障的立法进程,尽快出台有关社会保障的法律法规,明确国家、企业和职工的权利和义务,使社会保障制度有法可依。(三)建立完善的法律保障体系迄今为止,为了对弱势群体施以法律保护,我国已制定了一系列的法律法规,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也制定了相应的规章制度。但是还存在大量的身份歧视、地域歧视、户籍歧视等政策法律类的歧视。因此,要构筑一个完备的法律保护体系,我们仍有很长的路要走。1.通过立法废除身份歧视、地域歧视、户籍歧视等制度的藩篱,消灭特权,在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各个领域内实行国民待遇,创造公平的社会环境,以此促进贫困转化,从源头上防止弱势群体的出现和扩大。2.加强立法工作,强化各级政府在解救、帮助社会弱势群体方面的职责。(四)加强教育事业建设1.坚持科教兴国战略,加大对教育事业的投入。近代以来,我国在现代化的路上起步较晚,较之于西方发达国家,我国的科技文化水平已经落后,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就需要坚持科教兴国战略,继续重视教育的发展,加大对教育事业的投入。相对于农村,城市具有更加7优越的条件发展教育,因此应该不遗余力的发展城市的教育事业,为广大的弱势群体提供获得进一步教育的机会,提高社会生存能力。2.通过加强农村地区教育建设,切实保障农村弱势群体的教育权利。一是加强农村地区文化教育建设。我国的教育直到现在依然存在地区发展不平衡,农村发展不平衡的现状,这给有志于求学的农村青年参加高等教育造成巨大的障碍,因此,国家应该不遗余力的加大对教育的投入,特别是对农村地区教育的投入,以促进农村地区教育基础设施的完善和师资力量的壮大,从而提高农村青年的整体文化水平。二是加强发达地区对农民工教育的支持。对于发达地区的城市来说,加强对农民工教育的支持是完全有能力的,而且是必要可行的。农民工文化水平的提高,对于进一步加快城市化进程,促进城市的社会治安事业、文化卫生事业具有重要意义。3.为城市的弱势群体提供更多的受教育机会,不断提高他们的能力以适应城市生活。4.鼓励发展民办教育,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和素质教育。在政府现有资源不足的情况下,鼓励民办教育的发展无疑具有切实可行性。但是民办教育不应以创造利润为唯一目标,而是在提高学生素质和教育水平的前提下获取合适的利润,民办教育更应该强调职业教育,为弱势群体的提供适合可行的职业教育,促使他们更快的参与社会工作,过上正常的生活。8参考文献:1.陈成文:《社会弱者论》,时事出版社,2000年1月。2.屈广清:《弱势群体权利保护的国际私法研究弱》,知识产权出版社,2009年10月。3.邓大松:《社会保障问题研究》,武汉出版社,2009年2月。4.张敏杰:《中国弱势群体研究》,长春出版社,2003年8月。
本文标题:关于弱势群体社会保障问题的思考论文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80680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