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东北地区农业发展中的生态问题及措施:1.问题:黑土流失,土壤肥力下降原因:过度开垦;破坏植被;春汛;降水集中,多暴雨措施①实行“少耕深松,耕松结合,深松蓄水”的耕作制度。②加强黑土的培肥,增施有机肥,提高黑土肥力;③植树造林,对坡面沟壑进行治理,保持水土,④小流域综合治理黑土的特点:有机质丰富(气温低,难以分解),土层深厚,生产力高。2问题:森林破坏(资源减少、覆盖率降低、质量下降)原因:林木超采,采育脱节;毁林开荒;伐木烧薪;森林火灾、虫灾等措施:①以营林为主②合理采伐,以蓄积量定采伐量(促进珍贵树种的更新)③加强自然保护区建设④三北防护林建设(木材的综合利用)3问题:湿地系统破坏、湿地面积减少原因:开垦湿地措施①建立湿地保护区,保护现有湿地;②对于围垦的湿地“退田还湿”;③采取工程措施,恢复已退化的湿地湿地的效益:生态效益:调节气候、调节河、湖水量(蓄洪防洪)、促淤造陆、降解污染、保护生物多样性等。经济效益:给人类提供粮食、肉类、水源、能源、工业原料等。(湿地对城市生态环境所起的作用:美化环境,提高城市环境质量;缓解城市“热岛效应”,调节城市气候;降解有毒、有害物质,净化水质。)滩涂的用途主要有(任举4种)(以上海为例):建工厂(宝山钢铁厂、金山石化总厂等)、建农场(种植棉花等)、交通设施(浦东国际机场等)、旅游(东滩候鸟自然保护区等)、晒盐、水产养殖等三江平原沼泽的成因:气温低,地表水蒸发弱;地势低平,排水不畅;冻土阻隔,水分下渗少;河流凌汛泛滥。故地面长期潮湿、积水。二.、西北地区主要的生态环境问题1土地荒漠化原因:自然原因:深居内陆,降水少于蒸发;气候变暖,蒸发强烈;多大风;地表覆盖疏松的沙质沉积物;植被稀疏。人为原因:过度放牧,过度农垦,过度樵采,不合理利用水资源,大型工程建设对植被的破坏。措施:调整土地利用结构,退耕还林还草,恢复自然植被;合理放牧农垦樵采;营造防护林;节约用水,发展节水农业;生物、沙障固沙;解决当地人民的生活能源。2草场退化原因:自然因素:气候变暖,降水减少,蒸发强烈;鼠害人为原因:超载放牧;挖发菜;过度农垦、不合理开矿破坏植被。措施:建设人工草场,保护现有草场资源;退耕还草;合理放牧,规定合理的载畜量;推行轮牧,栏养,圈养,禁止采挖发菜,制定法律法规,加强对草场的保护,管理等。3土壤次生碱盐化分布:宁夏平原、河套平原、河西走廊,绿洲农业等原因:气候干旱,蒸发强烈;不合理的灌溉(只灌不排、大水漫灌)措施:见华北地区三:华北地区主要的生态问题:1、土壤盐碱化黄淮海平原盐碱化原因:(1)自然原因:①地形低洼;②春秋季节干旱,蒸发量旺盛③碱性土壤(2)人为原因:不合理的灌溉(只灌不排、大水漫灌)治理措施:①引淡淋盐;②井排井灌;③生物措施;农田覆盖;④有灌有排⑤采取喷灌、滴灌技术等2、干旱缺水问题原因:(1)自然原因:①温带季风气候,全年降水较少,河流径流量小;②降水季节分配不均、年际变化大;(2)人为原因:①人口稠密、工农业发达,需水量大;②水污染严重;③浪费多,利用率低。影响:影响人们生活和工农业生产;湿地萎缩,生物多样性减少;环境自净能力减弱,污染加剧;过度开采地下水,地面沉降,沿海地区海水倒灌治理措施:(从开源、节流两方面去思考分析)①南水北调(跨流域调水);②修建水库;③控制人口数量,提高素质;④减少水污染;减少浪费,提高利用率;⑤限制高耗水工业的发展;⑥发展节水农业;采用滴灌、喷灌农业灌溉技术,提高利用率;⑦实行水价调节,树立节水意识;海水淡化等。(拓展思考:华北春旱原因:①春季气温回升快,蒸发较强②夏季风弱,雨季未到③春耕需水量大,冬小麦返青用水大。东北地区为何没有形成春旱:①春季气温回升慢,蒸发较弱②有春季季节性积雪融水补给。长江中下游伏旱:①7、8月受副高控制,降水少②气温高,蒸发强烈③人口多,工农业发达,需水量大。广东冬旱:①冬季盛行大陆风,降水少②冬季气温较高,蒸发较强③工农业发达,需水量大等。沙特阿拉伯干旱:热带沙漠气候,终年受副高控制,降水少)四、黄土高原地区主要的生态环境问题1、水土流失问题产生的原因:(1)自然原因:①季风气候降水集中,夏季多暴雨;②地表植被稀少;③黄土土质疏松,坡面陡峻。④地理位置特殊,生态环境脆弱⑤地质灾害频繁,加剧水土流失。(2)人为原因:①植被的破坏;②不合理的耕作制度(轮荒);③开矿。主要影响:①土壤养分流失,肥力下降,农业减产。②河流含沙量增加,泥沙淤积河床抬高,加剧洪涝灾害。(可从环境的整体性出发,分析对地貌、水文、土壤、植被、气候的综合影响)治理的措施:①压缩农业用地,扩大林、草种植面积;②植树造林;③积极开展矿区的土地复垦。④采用工程措施、生物措施、农业技术措施进行小流域综合治理。3、煤炭开采利用造成的环境问题开采:破坏地表和植被,产生滑坡、泥石流、塌陷、水土流失、荒漠化等问题。措施:加强绿化,土地复垦,工程加固等。运输:污染环境,破坏景观。措施:路旁修建卫生防护带;全封闭或半封闭运输和储存等。存放:占用耕地;污染水体和土壤;产生自燃等。措施:少占耕地,治理污染,全封闭或半封闭储存等。利用:浪费严重;污染严重(大气污染:排放二氧化碳,气候变暖;硫氧化物,产生酸雨;悬浮颗粒,烟尘,大气能见度降低)。措施:提高煤炭的利用率,节约利用;实行清洁生产,减少废弃物的排放。治理污染。拓展延伸1、我国能源利用的现状:以煤炭为主,利用石油、天然气,积极发展水电,稳妥发展核电,因地制宜发展太阳能、风能、沼气、地热能、海洋能等。②能源利用存在问题:煤炭过多、水电少2、我国能源消费利用变化特点:煤炭比例下降,石油、天然气、水电、核电比例上升。3、我国主要的核电站:广东-大亚湾、岭澳;浙江-秦山;江苏-田湾等。建设原因:①常规能源不足;②人口集中,工农业发达,能源需求大。③核能能量密度大,可以缓解交通运输压力。4、目前能源利用紧张原因:①我国经济发展速度快,能源需求量大;我国耗能大的工业发展快,加剧了能源紧张;②能源利用率低,浪费严重;③能源勘探、开采跟不上国民经济需求;④国际石油价格上涨;⑤我国缺少石油储备体系。5、调整措施:①石油进口的多元化②建立石油储备体系;③加大能源勘探、提高采出率,增加能源产量;④加快西电东送、西气东输工程建设;⑤优化能源结构,开发新能源:稳妥发展核电;因地制宜地发展沼气、太阳能、水能、风能、海洋能等;⑥加大技术革新,提高能源的利用率;⑦加强宣传,提高公民节约能源的意识;⑧实现产业升级,适当限制耗能大的工业发展;6、中哈输油管道的建设是两国双赢的结果原因:哈萨克斯坦可以将石油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促进哈萨克斯坦沿线的基础设施的建设;拉动相关产业的发展,增加就业机会。对中国而言可以减少中国对中东石油的依赖;增加石油进口的多元化;中国将获得一个长期稳定的陆路石油来源;管道处于亚洲内陆,输油线路安全;就近可以节省运输费用。7、西气东输、西电东送工程对东、西部地区影响:有利于改善能源生产、消费结构和能源地域分布;有利于缓解东部地区能源供应紧张的矛盾;有利于改善能源消费结构,保护环境;有利于改善经济结构,刺激相关产业的发展;带动基础设施的建设,拉动国民经济持续发展;缓解农村生态压力。问题及其影响:管道途径地区地貌类型复杂、植被稀少、生态脆弱;工程建设可能会产生新的水土流失或荒漠化,工程难度大,要注意环境保护。一、咸潮概述:,是一种天然水文现象,它是由太阳和月球(主概述咸潮(又称咸潮上溯、盐水入侵)要是月球)对地表海水的吸引力引起的。当淡水河流量不足,导致海水倒灌,咸淡水混合造成上游河道水体变咸,即形成咸潮。咸潮一般发生于冬季或干旱的季节冬季或干旱的季节,即每年十冬季或干旱的季节月至翌年三月之间出现在河海交汇处,例如长三角、珠三角周边地区。影响咸潮的主要因素有天气变化及潮汐涨退天气变化及潮汐涨退。尤其在天文大潮(初一、十五涨大潮)时,咸潮上溯的情天气变化及潮汐涨退况更为严重。另外,全球气候变化导致海平面上升过程让咸潮十分缓慢地增加,但长期的累积也在逐渐显现。咸潮成因1.降水少是主要原因降雨减少导致江河流量严重减少,2005年初西江高要站的水位为-0.06米。珠江上游少雨,源水水量减少,下游则受海水潮汐影响,形成咸潮。咸潮的直接诱因就是南粤大地连年干旱。2.珠江无序挖沙也助长了特大咸潮的形成珠江无序挖沙也助长了特大咸潮的形成没有河沙河段正沿着大江大河自下溯江而上;过量滥采河沙造成河床严重下切,引发咸潮上溯。3.海平面上升加剧咸潮蔓延.海平面上升与咸潮之间的关系引人注目。该研究小组一位研究员说,如果疏于防范,珠三角这一中国最发达的地区将遭受更为严重的洪水、风暴潮、涝灾和咸潮的袭击,面临“被淹”的危险。4.生产和生活用水增加加剧咸潮的严重.总结:1、危害人们身体健康;2、加剧工农业生产、生活用水短缺;3、造成地下水和总结:总结土壤内的盐度升高,危害植物生存]咸潮防治1.加强监测,建立预警机制.加强监测,加强对咸潮形成机理的研究,运用先进的超声波流速剖面仪等设备和技术,对咸潮实施同步的严密监测,并建立预警机制,建立协调机构,在咸潮到来之前做好防范。2.采取调水以淡压咸.由于咸潮活动主要受潮汐活动和上游来水控制。潮汐活动可调节的余地有限,而上游径流的调节则是大有可为的。3.加强全流域综合治理及河道采砂管理.4.节约用水.用水的严重浪费导致河流水位下降,加重咸潮的危害。所以,应提倡人们节约用水,提高水的利用效率,以减轻威潮的危害。二、赤潮概述:概述:赤潮是在特定的环境条件下,海水中某些浮游植物、原生动物或细菌爆发性增殖或高度聚集而引起水体变色的一种有害生态现象。赤潮是一个历史沿用名,它并不一定都是红色,实际上是许多赤潮的统称。赤潮发生的原因、种类、和数量的不同,水体会呈现不同的颜色,有红颜色或砖红颜色、绿色、黄色、棕色等。值得指出的是,某些赤潮生物(如膝沟藻、裸甲藻、梨甲藻等)引起赤潮有时并不引起海水呈现任何特别的颜色。1随着现代化工农业生产的迅猛发展,沿海地区人口的增多,大量工农业废水和生活污水排入海洋,其中相当一部分未经处理就直接排入海洋,导致近海、港湾富营养化程度日趋严重。2同时,由于沿海开发程度的增高和海水养殖业的扩大,也带来了海洋生态环境和养殖业自身污染问题;3海运业的发展导致外来有害赤潮种类的引入;4全球气候的变化也导致了赤潮的频繁发生。赤潮的原因·海水富营养化是赤潮发生的物质基础和首要条件海水富营养化是赤潮发生的物质基础和首要条件由于城市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大量排入海中,使营养物质在水体中富集,造成海域富营养化。此时,水域中氮、磷等营养盐类;铁、锰等微量元素以及有机化合物的含量大大增加,促进赤潮生物的大量繁殖。赤潮对海洋渔业和水产资源的破坏赤潮破坏鱼、虾、贝类等资源的主要原因是:1、破坏渔场的铒料基础,造成渔业减产。2、赤潮生物的异常发制繁殖,可引起鱼、虾、贝等经济生物瓣机械堵塞,造成这些生物窒息而死。3、赤潮后期,赤潮生物大量死亡,在细菌分解作用下,可造成环境严重缺氧或者产生硫化氢等有害物质,使海洋生物缺氧或中毒死亡。4、有些赤潮的体内或代谢产物中含有生物毒素,能直接毒死鱼、虾、贝类等生物。赤潮对人类健康的危害有些赤潮生物分泌赤潮毒素,当鱼、贝类处于有毒赤潮区域内,摄食这些有毒生物,虽不能被毒死,但生物毒素可在体内积累,其含量大大超过食用时人体可接受的水平。这些鱼虾、贝类如果不慎被人食用,就引起人体中毒,严重时可导致死亡。赤潮的防治:建立赤潮防治和监测监视系统,对有迹象出现赤潮的海区,进行连续的跟踪监测,及时掌握引发赤潮环境因素的消长动向,为预报赤潮的发生提供信息;对已发生赤潮的海区则采取必要的防范措施。加强海洋环境保护,切实控制沿海废水废物的入海量,特别要控制氮、磷和其他有机物的排放量,避免海区的富营养化,是防范赤潮发生的一项根本措施,已引起各有关方面的重视。此外,随着沿海养殖业的兴起,避免养殖废水污染海区,很多养殖场已建立小型蓄水站,以淡化水体的营养,在赤潮发生时可以调剂用水,与此同时,改进养殖饵料种类,用半生态系养殖方
本文标题:中国地区问题及原因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80721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