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左传》大语文课件21、了解《左传》,解释重点字词,理解文义。2.分析人物形象,体会作品魅力。3.理解鲁军以弱胜强的原因,学习古人克敌制胜的智慧。学习目标官渡之战巨鹿之战赤壁之战淝水之战说一说古代“以少胜多”的战例及相关人物。曹操~周瑜苻坚~谢安曹操~袁绍项羽~章邯一鼓作气•释义:喻指趁锐气旺盛之时一举成事或鼓足干劲,一往直前。《左传》又称《春秋左氏传》或《左氏春秋》,是记载春秋时期各诸侯国的政治、经济、军事、外交、文化等方面的一部史书。相传是春秋时期鲁国史官左丘明所作。是我国第一部编年体史书。许多篇目善于通过对话和行动表现人物性格。《左传》简介小知识:春秋三传:左传谷梁传公羊传春秋三传其中成就最高的是《左传》作者公羊高作者谷梁赤作者左丘明关于历史散文体例历史散文也称史传文,它有国别、编年、纪传三体。国别体:通过各国史事个别独立地排列载述,以完成对某一历史进程的叙述。国别体史书有《国语》和《战国策》。《国语》是以记言为主,兼及记事;《战国策》是以记事为主。编年体:即以时间为经,以事件为纬来叙写史实。它的优点是线索清楚、背景明确、系统性较好;不足是不便于集中而广泛地描写人物。《春秋》《左传》和《资治通鉴》都是编年体。纪传体:即以人物为中心叙写历史,为司马迁所独创。古代官方编辑的“二十四史”用的都是纪传体。这种体例对后世影响很大。齐襄公在国内做了一些坏事,他的弟弟公子小白和公子纠恐怕被连累,离开齐国避祸。公元前685年齐国发生内乱,国君被杀,公子纠和公子小白都抢着先赶回齐国,想做国君。鲁庄公派兵护送公子纠回去,哪知公子小白抢先赶回了齐国,做了国君,就是齐桓公。齐桓公起兵攻鲁。当时齐强鲁弱,鲁军大败,齐桓公胁迫鲁庄公杀了公子纠。从此两国结下深仇大恨。鲁庄公十年的春天,齐再次兴兵攻鲁,战于长勺。背景解题:曹刿是什么人物?他“论”的是什么“战”?•也叫曹沫,春秋时代鲁国大夫。•他“论”的是春秋时以弱胜强的战役之一——齐鲁长勺之战。曹刿请见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肉食者鄙弗敢专也小惠未遍小信未孚忠之属也公与之乘齐师败绩下视其辙夫战,勇气也。望其旗靡guìjiànshíjiànbǐfúbiànfúshǔchéngjìzhéfúmǐ读一读写一写(第1段)战前准备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译文:鲁庄公十年的春天,齐国军队攻打我鲁国。鲁庄公将要迎战。曹刿请求庄公接见。他的同乡说:“做官掌权的人谋划这件事,你又何必参与呢?”曹刿回答说:“做官掌权的人目光短浅,不能深谋远虑。”于是入(宫)拜见(庄公)。军队攻打鲁庄公参与当权者目光短浅于是说文解字:间•最早写做“閒”——从门缝中能看到月亮,表示“门缝”。•引申为“缝隙”、“空儿”。•有缝便可放入东西,引申为介入、参与。“又何间焉”的“间”即参与之意。注释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遍,民弗从也。”(曹刿)问道:“您凭借什么作战?”庄公说:“衣食这类用来安生的东西,我不敢独自享有,一定要把它分给别人。”(曹刿)回答说:“这种小恩小惠没有遍及百姓,百姓是不会听从您的”凭把不独自享有回答遍及,普遍回答小知识:春秋时代的战争1春秋时代大多没有常备军,有战事时,国君亲任统帅,贵族任各级军官,而士兵则临时从奴隶中征集。曹刿说的“民弗从也”就是针对这种征集工作来说。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庄公说:“祭祀用的牛、羊、猪、玉器和丝织品,(我)从来不敢虚报数目,一定将实情报告给神灵。”(曹刿)回答说:“这是一种小的信用,还不能被神灵信任,神灵是不会保佑您的。”祭祀用的猪、牛、羊等丝织品实情虚夸,夸大使人信服赐福,保佑庄公说:“大大小小的诉讼案件,我即使不能明察详审,也一定会根据诚心判断。”曹刿回答说:“这是尽了自己本分的一类事情。可凭借这个条件打一仗了。打仗时,请允许我跟从。”指诉讼事件即使诚心尽力做好分内的事凭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研读课文,把握曹刿战略、战术思想1.鲁庄公认为战前需作哪几方面的准备?曹刿是如何进行评价的?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借小惠赢得近臣的拥护借小信赢得神灵的保护取信于民××√作战的先决条件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忠之属也。可以一战(第2段)交战过程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鲁庄公同曹刿共坐一辆战车。在长勺和齐军作战。庄公打算击鼓进军。曹刿说:“还不行。”齐国军队敲了三次鼓。曹刿说:“可以了。”击鼓进军小知识:春秋时代的战争2春秋时代的作战方式是车战:一车四马,上乘三个甲士(一人驾车,左右各一),车后还有72步卒。击鼓是进攻的信号。进攻时战车冲锋在前,步卒紧跟其后。打败的一方往往离开车辙,人仰马翻,落荒而逃。所以本文有“公与之乘”“登轼而望之”“视其辙乱”等语。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齐国军队大败。庄公将要驱车追赶齐军。曹刿说:“还不行。”向下查看车轮碾出的痕迹,又登上车前的横木眺望齐国军队,说:“可以了。”于是乘胜追击齐军。大败驱车追赶车轮碾出的痕迹车前的横木追赶,追击请你指出“轼”鼓驰未可公将鼓之公将驰之齐人三鼓1.曹刿是如何帮助鲁庄公选择战机的?(1)反攻时机:(2)追击时机:“齐人三鼓”之后“辙乱旗靡”之时他懂得攻击和追击都必须抓住时机,要根据双方的士气和实力作出正确的判断。可矣下视其辙登轼而望探究交流“齐人三鼓”之后2.指挥鲁军作战的有曹刿和鲁庄公两人,他们俩在战场上的形象有什么不同?鲁庄公鲁莽无知,再一次表现了“肉食者鄙”。战斗一开始他就要击鼓进军,忘记了自己是弱军之师;齐军一退他就要下令追击,全不知有诱敌、埋伏之事。而曹刿却知己知彼,重视调查研究,在“击鼓”和“逐师”上表现得果断、谨慎、仔细,能够正确地捕捉战机,战胜强敌,表现了他卓越的指挥才能。3.第二段哪些地方体现了曹刿杰出的军事指挥才能?①选择了有利于鲁军转入反击的阵地长勺,让敌军深入鲁境,好让鲁军以逸待劳。②选择了有利于进攻的时机,“彼竭我盈”的时候,采用了“敌疲我打”的作战方针。③选择了开始追击敌军的正确时机,在齐军“辙乱旗靡”时,抓住战机追逐敌人,取得了战争的胜利。(第3段)战后总结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战胜齐军后,庄公问曹刿取胜的原因。曹刿说:“作战,靠的是勇气。第一次击鼓能够鼓起士气,第二次击鼓士气就减弱了,第三次击鼓士气就枯竭了。敌方的士气枯竭而我方的士气正旺盛,所以能战胜他们。(士气)枯竭已经动词,战胜缘故,原因发语词无实义鼓起第二次充满,这里指士气正旺盛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齐国是大国,难以捉摸,害怕有埋伏。我看到齐军退兵时的车辙混乱,又望见他们的旗帜倒下了,所以乘胜追击他们。”倒下推测,估计埋伏⒈古今异义伐齐师伐我古义:今义:间又何间焉古义:今义:攻打、讨伐。砍伐。参与。中间。鄙肉食者鄙古义:今义:牺牲牺牲玉帛古义:今义:目光短浅。卑鄙。指猪、牛、羊等祭品。为了正义的目的舍弃自己的生命或利益。加弗敢加也古义:今义:信必以信古义:今义:虚夸,夸大。增加。实情。书信。狱小大之狱古义:今义:虽虽不能察古义:今义:诉讼事件。监狱。即使虽然再再而衰古义:今义:忠忠之属也古义:今义:第二次表示事情或行为重复尽力做好分内的事忠诚⒉词类活用神弗福也。公将鼓之。福,名词用为动词,赐福,保佑。鼓,名词用为动词。击鼓进军。3.一词多义请曹刿请见。战则请从。从战则请从。民弗从也。故公问其故。故克之。请求。请让我。跟随。服从。缘故、原因。所以。4.虚词以何以战。必以分人。之肉食者谋之。小大之狱。公与之乘。凭把代词,指这件事。助词“的”代词他,指曹刿。5.句式⑴判断句夫战,勇气也。⑵省略句再而衰。⑶倒装句何以战?作战(是靠)勇气的。第二次(击鼓进军)(士气)衰弱了。凭借什么作战?省略句式理解1、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再鼓而气衰,三鼓而气竭。2、忠之属也,可以一战。可以之(这个条件)一战。3、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必以之(衣食这类养生的东西)分人。结构层次一、写鲁国战前的政治准备。(详写)1、曹刿跟乡人的对话,说明曹刿请见的原因。2、曹刿跟鲁庄公的对话,说明政治上取信于民是作战的先决条件。二、叙述长勺之战的全过程。(略写)三、曹刿论述鲁国取胜的原因。(详写)1、论述反攻敌人的有利时机。2、论述追击敌人的有利时机。讨论1、第一段哪句问话反映了曹刿有远见卓识?哪句话体现了他的政治主张?政治主张是什么?2、从两人的对话中可以看出庄公把战胜的希望寄托在什么上面?何以战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取信于民把战争寄托在近臣和神灵身上3.“忠之属也”指的是哪一类事情?表现了曹刿什么样的战略思想?“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取信于民4、根据第一段课文说说庄公和曹刿分别是什么样的人?热爱国家、深谋远虑、重视人民的力量目光短浅,勇于纳谏讨论:第二段本段中可以看出曹刿是怎样的人?临阵从容,胸有成竹,有卓越的军事才能讨论:第三段1、曹刿认为取胜的原因有哪些?2、用文中语句回答:进攻时的最佳战机什么时候?“辙乱”“旗靡”是怎么发现的?“彼竭我盈”之时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围绕着“论”字,在战争的前前后后,曹刿做了什么分析?战争胜利的因素战略因素:战术因素:政治准备----取信于民有利阵地----战于长勺反攻时机----彼竭我盈追击时机----辙乱旗靡一、本文线索事件发展:战前——战中——战后曹刿活动:请见——参战——论战文章内容理解•政治上战前充分准备:取信于民;•军事上善于把握战机、后发制人。l抓住进攻的时机——“彼竭我盈”之时l抓住追击的时机——“辙乱旗靡”之时二、鲁国取胜的原因三、详略安排原因战前论战(详写)从战克敌(略写)战后论战(详写)有利于展现曹刿形象,突出文章中心。课文中哪两个字最能概括曹刿这一人物的特点?文中着重刻画了他什么性格特点?结合文章举例说明。远谋政治上:为国分忧,有远见卓识,深谋远虑军事上:机敏持重,善于把握战机;知“士气盈竭”,有当机立断的才干;知“战场虚实”,有务实求真的才智。曹刿形象四、人物形象曹刿的性格特征:曹刿的活动曹刿的性格曹刿请见爱国热情(有德)论何以战政治远见(有识)从战指挥军事才能(有才)论何以胜谋略过人(有学问)有人说,鲁庄公是一个昏君。你同意这种说法吗?请结合课文发表你的看法。庄公形象【“鄙”,具体表现在】(1)把战争寄托在近臣和神灵身上。(2)用兵轻举妄动,急功近利。(3)取胜而不知胜。缺点:政治无能、军事无知、目光短浅、鲁莽草率。优点:能虚心求教,信任曹刿,让他参与指挥,识人识才,任人唯贤。归纳:曹刿、鲁庄公这两个人物形象曹刿:在政治上取信于民,在军事上善于把握战机、详察敌情具有爱国精神庄公:在政治上无能,在军事上急躁冒进但能勇于纳谏(远谋)(鄙)对比我眼中的鲁庄公①鲁庄公广开言路,使一介草民曹刿得以参与论战。②鲁庄公面对曹刿“肉食者鄙”的批评和“小惠”、“小信”的刺耳意见,仍能虚怀若谷,唯才是用。③鲁庄公不高高在上,而是亲临前线深入实际,“战于长勺”“与之乘”,甘当配角,让能人“掌旗”。④鲁庄公不被“齐人三鼓”势头吓懵头,任人唯贤,决心坚定,不收回成命,不打退堂鼓,不干扰能人的作战部署。⑤鲁庄公善于总结经验,不耻下问,“既克”之后能“问其故”,向内行请教,学习如何掌握战争的规律。拓展延伸归纳本文论述了必须取信于民并运用正确的战略战术,掌握战机、详察敌情才能取得战争胜利的道理。1.文章围绕“论战”来组织材料,详略得当,重点突出。虽写战争,但战争的过程写得十分简略,紧扣曹刿这一人物,运用对话来写论作战前的政治准备及战胜齐国的原因,重点突出,中心明确,详略得当。1、主题2
本文标题:《曹刿论战》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80943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