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课例背景分析】《图形的周长》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青岛版)小学数学六年制教材三年级上册第八单元信息窗2。《图形的周长》是“空间与图形”的重要内容之一。本课知识是在学生已经初步认识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形的特征基础上,通过大量的观察、操作活动引导学生计算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培养学生实际操作的能力和抽象概括的数学素养。依据课标,“图形的周长”一课要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水平出发,充分体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让学生体验运用知识解决问题带来的乐趣,提高学生的数学综合应用素养。教材编写:教材中创设的情境:由“如何保护花坛”引出给各种形状的花坛安护栏的建议。这一情境使生活与数学紧密联系在一起,为周长的认识提供了素材,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同时,教材以解决问题为线索,注重寓知识于探索之中的教学方式,为学生自主的观察、操作活动、合作学习等提供机会,更有利于新课标理念的落实。学生情况:学生在一年级已经认识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形等平面图形。现在进入三年级的学生已具有了一定的抽象概括、迁移能力,因此学生在自主探究圆形周长的过程中,能够抽象概括出图形周长的含义,那对长方形、正方形、扇形等其他图形周长化认识就比较容易掌握。【教学目标定位】根据《课程标准》的“课程目标”和教材中的教学要求以及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分为三个方面:1.结合具体情境,理解周长的意义,会指出简单图形的周长,并能根据图形的特点,选择合适的测量工具和合理的测量方法,对图形的周长进行测量和计算。2.通过对长方形、正方形和不规则图形的周长观察、测量和计算等活动,在获得直观经验的基础上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3.在学习活动中体会现实生活中的数学,发展对数学的兴趣,体验同一问题可能有不同的解答方法,培养交往、合作和探究的数学素养。【教学重、难点分析】本节课教学的重点是对图形周长的含义的理解。在学生已熟悉长方形、圆等图形特征的基础上,进行本课内容的教学,重点是对“图形一周的长”的理解,然后才能使周长概念抽象内化达到理解应用的目的。但是图形周长的意义对学生来说是比较抽象的,学生真正理解起来较困难。教学时,可以利用教具和课件形象感知、学生充分交流、练习精心设计等多种策略进行教学,来顺利地突破重点、分散难点。【初教后研课】通过充分的前期研讨和集体备课以后,我进行初次试教。课后,我校的业务领导和骨干教师进行了研课活动。大家对这节课的讨论焦点集中在以下几方面:学生对“封闭”不理解,生活情境与数学问题存在差距。原以为在指出了圆形花坛模型的护栏位置后,学生会顺利的描出圆形的边线。但在教学中发现,有的学生认为生活中的护栏应在花坛边上,且要离开一点才能起到护花的作用,所以画边线时,没有紧贴花坛边描。有的学生虽贴边线画,但出现画过头或不封闭的情况。教学时,教师应在学生明确护栏位置的基础上,充分展示生成的错例,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共同解决问题,以加深对“封闭”的理解;如果借助多媒体进行演示,相信效果会更好。学生对周长的意义理解不深。领导指出,在揭示周长的含义后,让学生指一指生活中物体的面的周长时,许多学生不会说。教师在前一环节的处理上,没有做到让学生充分理解。虽然有教具和课件的形象感知,但教师没有通过引导,让学生的思维由形象向抽象过渡,没有突出“一周”的长度,学生交流的不够,以致学生不会说物体面的周长。因此,教师在课件演示的基础上,揭示周长的含义时,从语调、动作上都要加以强调,突出“一周”。再让学生充分地交流,为后一环节抽象周长的含义打基础。概念深化认识部分超越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选取长方形花坛,根据给出的数据,让学生采用不同的方法计算长方形花坛的周长,是为了引导学生寻找不同方法意见的相同点,即:都是求了一周四条边的总和。使学生进一步领悟到周长的含义。而教师在教学中突显了下一节的内容,把重点放在了寻求周长计算方法的多样化上,忽略了本节内容的重点是从诸多方法中找出方法的共同处,从而达到深化认识周长内涵的目的。大家认为,如果教师能引导学生总结:用不同方法求周长时,都是用什么共同方法来求的,周长的深化认识就能水到渠成。【二次教学方案】一、创设情境,提供素材师:(多媒体出示校园一角图)我们珠海路小学是一所花园式的学校,今天老师把我们校园最美丽的一角拍成了照片,想看吗?(想)请看屏幕:看了这些照片你感觉怎样?引入情境。提出问题:那我们应该怎样保护它?根据学生的回答,引出安装护栏。谈话::刚才有的同学提到安装护栏的办法很好,如果用这种办法,那你想提什么问题?引导学生提出有价值的数学问题。【设计意图】通过创设情境,从学生生活实际出发,既提高学生热爱校园的积极性,促进学生进入最佳的学习状态,又为感受周长提供素材,同时,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二、分析素材,理解概念1.安装护栏,经历周长的形成看到同学们这么积极,老师也忍不住想提一个问题:护栏应该围在哪儿?(出示圆形花坛)(1)指一指。师:老师给大家带来一个圆形花坛的模型,你能指一指把护栏围在哪儿吗?她指的时候其他同学要看清楚他是怎样指的。(生指)对!就是这样围!谁看明白她是怎样指的?(另一生指)真是个善于观察的孩子!师:谁来说说他是怎么指的?生:从一个点开始转一圈又回到那个点。师:怎样转一圈?生:贴着花坛边转一圈。师:说的多形象!这一圈又叫什么呀?(板书:一周)那我从这个点开始行吗?(师指一点)这点呢?(指另一点)在这条边上的任意一点开始,行吗?请大家伸出手指,我们一起指指,好吗?从这开始,沿着边线转一圈,再回到原点。(2)画一画。师:你想不想把边线画下来呀?请用彩笔在1号题纸上描出边线。(师巡视收集资料)(3)说一说。充分展示学生画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不封闭的情况;画过头的情况。通过交流使学生明确理解“封闭”的意义。师(展示不封闭的作品):谁来评价一下这个同学画得怎样?生:他留了个口。师:那应怎样画?生:应把口堵上。师:眼光真敏锐!这条线应是封闭的。(语调缓慢,强调“封闭”二字)师(展示画出头的作品):那这幅作品怎样?生:那个地方出头了。师:这幅画得怎样?生(齐答):好!师:让这位同学来说一说她是怎样画得。生:我从这点开始绕圆的边画一圈再回到这个点。(4)小电脑演示。使学生对周长有明确的认识。师:瞧!小电脑也学着你们的样子,描出了花坛一周的边线。看!先怎样?再怎样?(5)小结:你认为在画边线时应该注意什么?生:沿边线画一周,不能留口,也不能出头。【设计意图】在这一教学环节中,创设了大量的观察、操作活动,充分利用学生身边素材,通过指一指、画一画、说一说等活动,让学生得到丰富的感性体验,在体验中进一步感悟一周的含义,培养学生实际操作的能力和空间想象的数学素养。三、借助素材,总结概念1.(1)描一描,揭示周长的概念师:你能用同样的方法描出这些花坛的边线吗?请做2号题纸。师:谁来评价一下这个同学描得怎样?……师:回顾一下,刚才我们在描边线时,都是怎么描的?生:饶边描了一周。师:在数学上,图形一周(音重而缓)的总长度,叫图形的周长。(板书:总长度)谁来说说什么是图形的周长?师:比如,这个圆片的周长是指圆形一周的长(师加手势说)。谁来说说圆形的周长指什么?(指2人说)师:那长方形的周长指什么?生:长方形的周长指长方形一周的长。(2)走进生活找一找,深化对图形周长的理解师:生活中的每个物体的面都有周长,像这个黑板面,谁先来指一指它的周长?你能说一说黑板面的周长指什么?师:下面请同学们从你周围,找一个物体面,跟同桌指一指、说一说它的周长。2.解决需要多长的护栏,引出周长的测量方法问题师:刚才同学们提出一个问题:每个花坛各需多长的护栏?现在请同学们再来想一想,要求需要多长的护栏,也就是求花坛的什么?生:就是求花坛的周长。师:你真聪明!要测量长方形护栏的周长,你有什么好办法?把你的想法和做法在小组内说一说。全班交流,共享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找学生说是怎么想的。(有的可能用步测,有的可能用尺量……)明确解决问题的多样化,为学生选择合适的测量方法做准备。3、计算不同图形的周长,进一步领悟周长的含义师:(课件出示长方形、扇形、正方形花坛的相关数据)老师用同学们的办法,测出了这些花坛边线的长,你能迅速地口算出它们的周长吗?生1:长方形的周长是4+2+4+2=12(米)生2:因为长方形每两条边都相等,所以4*2+2*2=12(米)师:刚才这两个同学虽然用了不同的方法求的周长,但他们都是求了长方形几条边的长?生:四条边的长度和。……师:刚才,我们在求这些不同图形的周长时,用的计算方法也不同,但都用了一个什么共同的方法来求的?同桌说一说。【设计意图】让学生交流自己的算法,认可算法多样化的同时,引导学生通过比较,学会从不同方法中寻求意见的相同点,对周长意义的深化理解起到促进作用,也避免上成计算课。4.估算比较不同图形的周长,培养学生估算和动手测量能力师:你能估算出下面两个图形,谁的周长更长吗?(给学生提供实物图形)生1:左边图形的周长长一些。师:你是怎么想的?生1:我用眼看的。这两个图形上边、左边、右边的长差不多,而下边长好像不一样长,看起来左边的长。师:你还想说?生2:我把两个图形合在一起,左边的图形下边长出一点,所以它的周长长一些。师:你真是个有思想的孩子!那你想不想知道你估算的结果对不对?怎么办?生:量出每条边的长再算一算就行了。师:同桌合作测出图形的周长。相关数据取整厘米数,直接写在图形上。【设计意图】通过描一描、找一找、估一估、量一量、算一算等活动,让学生在操作中体验感悟周长的含义。由具体到抽象,再由抽象到具体,使学生进一步深化“周长”的概念,培养学生实际操作的能力和抽象概括的数学素养,丰富和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周长的测量、计算方法,鼓励学生解决问题策略多样化,有利于学生发散思维的培养。四、回归情境,拓展应用1.安装霓虹灯,解决实际问题谈话:(出示教学楼的情境图)学校为了美化教学楼,在传达室安装霓虹灯,你能算一算,用了多长的霓虹灯线?思考:霓虹灯线的长是这个小屋面的周长吗?2.活动小结:通过学习你有什么收获?【设计意图】通过这一变式练习,培养学生在解决生活问题中灵活应用知识的能力,有效提高学生利用知识解决问题的素养。五、课后延伸解决圆形花坛的测量方法:你能选择合理的方法,设法测出一元硬币的周长吗?(给学生提供圆形学具)【设计意图】通过这一课外拓展作业,进一步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在活动中内化、在活动中创造,体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活动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的教学理念。【二次研讨与反思】:二次试教后,领导和老师们一致认为前面提出的问题,得到了较好的解决。这次授课能从整体上把握教材,深入理解教材的编写意图,还能有意识地关注学生,注意抓细节处理,感觉整堂课上得扎实、有效,目标明确。通过大家的二次研讨,我的认识也有了明显的提升。根据大家的研讨内容,我进行了自我反思。下面我从三个方面具体谈谈。1.时刻关注学生,在活动中感悟。三年级的学生第一次接触“周长”,所以只有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才能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理解周长的含义。根据学生中出现不理解“封闭”的问题,我让学生在指一指圆形花坛模型的基础上,再让学生描一描圆形的边线,展示错例、说画法等活动,最终明确“封闭”的意义。小电脑学画,则使学生在动态的画面中获得“周长”最初的表象,得到丰富的感性体验,在体验中进一步感悟周长的含义,从而使生活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这一环节的成功处理,让我真正体会到只有关注学生,以学生为主体,教材的作用才能发挥的淋漓尽致。2.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在活动中深化认识根据第一次研课中的问题:学生对周长的意义理解不深。因而我在揭示周长的含义时,从语调上进行改变,并让学生对“一周的长”充分交流。同时,先以圆的周长为例,引导学生充分交流什么是圆的周长,再举例说什么是长方形的周长。然后回到生活中,让学生指一指、说一说黑板面的周长及周围物体面的周长。通过各种方式的充分交流,学生的思维经历了由具体——抽象——具体的过程,逐步建立起“周长”这一概念的表象,进一步丰富和发展空间观念。3.围绕重点,
本文标题:课例分析报告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80955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