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质量控制/管理 > 多元化社会思潮对大学生价值观的影响及引导研究
1多元化社会思潮对大学生价值观的影响及引导研究摘要: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各种社会思潮如个人主义思潮、民主社会主义思潮、爱国主义和民族主义思潮及务实趋利主义思潮不断涌入我国,对当代大学生价值观产生了一系列负面的影响,表现为在大学生中出现了信仰危机,容易引起大学生群体行为和扭曲大学生的价值观。应让大学生深刻学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价值体系,学习我国传统文化和世界文化当中的优秀成果,并展开实践,通过社会实践减少其负面的影响。关键词:多元化社会思潮大学生价值观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2一、社会思潮的内涵与特征1、社会思潮的内涵社会思潮是社会存在的产物,是一定时期内反映一定阶级、阶层的利益和需求,得到广泛传播并对社会生活产生一定影响和作用的非主流思想倾向和思想潮流。社会思潮具有较为集中的主题、广为流传的观点、持续不断的作用、一定范围的社会认同和此消彼长的演变过程。在当代特定的社会历史背景下,社会思潮就是“反映人们某种利益又同大众心理相结合而产生广泛影响并流行的带有一定趋向性的思想意识和观念。社会思潮也可以定义为:经过思想家倡导而在大众中持续流行,与时代和社会重大问题相关的较系统较集中的那些思想观点的运动。2、社会思潮的特征(1)历史性。表现为社会思潮总是社会历史发展到一定时期的产物,并带有该时代的印记,对该时代人们的精神层面、生活层面起着不同性质、不同程度的影响。(2)区域性。表现为不同国家和地区由于文化背景、生产力水平的差异而生成的各异的社会思潮。社会思潮有国外引进的,也有本土产生的。(3)群体性。表现为社会思潮在一定阶级或阶层的人群中得到较为广泛的传播与支持,显现出绝大多数人的共鸣与趋同。(4)功利性。表现为社会思潮作为一定社会利益集团的一种愿望表达,它总是带有明显的目的亦即功利色彩,与其利益和要求联系在一起。(5)变异性。表现为社会思潮的时效,并非一成不变。当现有思潮与主流意识形态方向一致时,其思潮就能保持、维护、控制在稳定的状态;反之,就会刺激社会信息反馈机制的调整,迫使意识形态升级换代,以新的面目出现。(6)症候性。表现为社会思潮是社会心理和社会情感的表征,是政治、经济矛盾运动的直接反映。大量社会潜意识的产生和郁积会蔓延成某种症候,并以象征化的符号来宣泄。二、多元化社会思潮对大学生价值观的影响1、动摇大学生的马克思主义信仰3随着意识形态淡化论、意识形态终结论、非意识形态化、历史虚无主义、后现代主义、新自由主义、实用主义等的不断涌入,特别是后现代主义和意识形态终结、民主社会主义、历史虚无主义等多元社会思潮理论的影响,我国思想理论界也相继出现了一些杂音、噪音,如:有人认为马克思主义已经过时了,否定马克思主义在思想政治领域的指导地位,主张意识形态多元化;有人歪曲党和人民的奋斗历史,诋毁马克思主义;有些学者对中国历史采取虚无主义态度;有人在经济上宣扬私有化,政治上宣传多党制,思想上宣扬西方新自由主义;有人对改革开放持怀疑和否定态度等。这些社会思潮借助网络在校园里广泛传播,致使广大高校大学生出现理想信念淡薄,对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产生怀疑,对共产主义理想丧失信心。严重影响了马克思主义在我国思想文化领域的指导地位。2、动摇大学生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中国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政治、经济、文化得到了极大的发展,广大人民群众在这种变化中分享了改革带来的成果,得到了极大实惠,他们中的绝大多数人对于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充满信心、寄予厚望。但是,随着改革开放的持续深入,我国社会中出现的问题也越来越多,比如分配失衡、地区差异、贫富差距、贪污腐化、住房医疗、物价上涨等,这些现象本身是社会在一定发展阶段中由于政策跟进不及时所带来的个别问题,但受社会中出现的新自由主义思潮、民主社会主义思潮、历史虚无主义思潮影响,再加上大学生由于社会阅历和人生经验的不足和缺乏科学、有效的教育和引导,不能正确的分析这些错误社会思潮背后的不良动机,从而出现混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民主社会主义的本质区别、否定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否定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否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对社会主义制度的前途感到渺茫,进而最终否定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制度。3、消解大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爱国主义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推动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重要精神动力。中国改革开放以来,国际国内环境发生了重大变化,时代主题也发生了重大变化,一些原有的和在新的时代背景下产生的社会思潮对大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提出了挑战。如,伴随着全球化进程出现的“全球主义”思潮,以“地球村”概念、超国家共同体意识等具体事实为依托,使得有些大学生4错误地认为互联网已经打破国家界限,实现了世界资源的共享,国家会随着跨国公司等全球性机构的出现而逐渐灭亡,经济全球化时代已经无需再提民族国家的主权与利益。淡化民族国家界限和民族国家意识,对大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造成了极大的挑战。自由主义思潮的传播,对实行改革开放的中国造成了极坏的影响,它造成人们的思想混乱,消解了部分人的爱国主义精神。在自由主义的影响下,一些人开始困惑,中国走社会主义道路是不是走错了,是不是应该走资本主义道路?有人主张中国照搬西方政治制度模式也搞“三权分立”;有人认为,实行西方的多党制,多个政党轮流执政有利于民主,能更好地反映民意,更有利于防止腐败等等。4、淡化大学生的集体主义和改革创新时代意识随着社会思潮中关于人的自身的自由解放思想的影响,个人主义、利己主义、自由主义思想盛行。很多大学生开始以个人为本位,看待问题,接触事物,开展社会行为。盲目追求自身发展、冲动不冷静、损人利己损公肥私、自由放纵不受约束。集体观念淡薄,造成了师生关系不和谐、同学关系冷漠、集体参与意识不强、竞争非常规等现象的出现。受西方消极思潮和现实的就业问题、贫富差距问题、教育问题、民生问题等影响,弱化了对“公平公正”的坚信,大学生对人生缺少积极目标,对生命缺少尊重,特别是部分学生存在对于生命意义消极的态度。对社会和他人缺少正确的态度,抱怨社会不公、社会成员冷漠。5、混淆大学生的道德荣辱观念当前,民族主义、功利主义、享乐主义、消费主义、拜金主义、个人主义、利己主义、生态主义、愚昧迷信等社会思潮由于关注视角和易于接受等特点,引起了大学生广泛关注和留意。腐蚀大学生思想,冲击传统的道德观念。又因社会转型过程中,信仰建设和伦理道德教育方法和维度的缺失,职业道德的丧失,社会风气的物欲膨胀,娱乐至上,盲目崇拜,学习研究的动力不足。对是非、善恶、美丑的标准开始判断不清,荣辱观念混淆,诚信缺失,社会公德差,文明沦落,感恩传统等道德沦丧,道德水平滑坡,对坚持什么、反对什么,倡导什么、抵制什么形成不了正确的价值判断,严重干扰了社会主义荣辱观念的形成。造成了“学术腐败门”、“我爸是李刚”等现象的发生。5三、正确引导多元社会思潮对大学生价值观的影响1.巩固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坚持一元统领,反对多元化在当前各种社会思潮不断传播的社会环境下,我们必须高举马克思主义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旗帜,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领导地位,牢牢把握在意识形态领域的主动权、领导权、话语权。只有以中国化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才能保证中国走社会主义道路,实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历史任务。2.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多样化的社会思潮各种错误的社会思潮对大学生的核心价值观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如果不对其进行合理的引导和批判,势必会影响我国社会主义的命运和前途。因此,我们必须高扬主旋律,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导地位,发挥统领作用,占领思想文化的制高点。面对多元化的社会思潮,要主动应对和回应,不断探索疏导、预测、评价、传播的引领方式和机制。“引领多样化的社会思潮,不是简单取代多样化社会思潮。是要通过自己的理论及其实践的影响,使主流思想观念在众多的社会思潮中不断壮大实力和声势,不断抵制和削弱错误思潮的影响,在多样化思潮中确立主导地位。3.形成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内核的和谐思想文化氛围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统一大学生思想,坚持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武装大学生头脑,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坚定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凝聚人心,鼓舞斗志增强信心,促进高尚的道德品行和良好风气的形成。用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凝聚力量、激发活力,倡导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要针对当代大学生各种社会思潮互动新特点,积极探讨教育引导的新方式,根据不同类型学生特点,分层次有针对的进行教育引导,加强社会舆论环境建设,为高校学生正确认识社会思潮营造良好环境。4、增强主流意识形态的吸引力利用各种新的技术手段不断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全社会的传播和覆盖,从而增强社会主义主流意识形态的吸引力,牢牢把握社会思潮的主流方向。在巩固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主渠道、主阵地的同时,还要积极创新传播途径,广泛利用网络、手机、博客、微博等新媒体,一方面要宣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6理想和社会主义优越性,积极倡导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营造创先争优的氛围,树立榜样和典型,引导大学生增强时代感和创新精神。另一方面要利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网络等新媒体上的思潮、观点和言论。要特别注重预防由于一般性的社会事件和个体事件利用网络上升成为意识形态的对抗性事件。5、重视校园文化建设在高校大力开展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相关的专题活动,在活动过程中结合宣传板、主题讨论等形象生动的形式,使校园文化在先进文化的指引下不断赋予高校特色。又如,在学校网站开通思想政治教育“直通车”,加入鲜活的时代精神、民族精神与大学生精神相关专题,吸引大学生参与到先进校园文化建设中来,增强校园文化的人文性、亲和力,进而营造先进的、向上的校园文化环境。加强高校文化建设,营造良好的环境,抵制反马克思主义社会思潮与非马克思主义社会思潮(对抗性部分),使非主流社会思潮(包容性部分)能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正确引领下,在健康、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氛围中为高校所用。7参考文献:[1]邢贲思,李晓兵.当代世界思潮[M].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03.[2]张耀灿,郑永廷,吴潜涛,骆郁廷.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373.[3]陈学明.当代中国民族主义与青年政治社会化[J].理论与改革,2005(6):10-12.[4]俞可平,李慎明,王伟光主编.马克思主义研究论丛(第9辑)[M].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08[5]吴云志,夏英玲.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辽宁医学院学报,2009,7(2).[6]胡茂连.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和整合社会思潮.信阳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29(4).[7]十七届四中全会.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8]李辉.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多元化社会思潮.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学报,2009,26(4).[9]夏红莉.在社会思潮的多样化发展中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引领作用.宿州教育学院学报,2009,12(4).8
本文标题:多元化社会思潮对大学生价值观的影响及引导研究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81881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