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东华大学历年纺织材料学硕士学位研究生招生考试试题名词解释部分1.分子的内旋转与分子构象(10,09)分子构象——指大分子链在空间的形态,分为微构象和宏构象。(P46)大分子的构型——是指链节内个原子和基团通过化学键固定的空间排列以及链节间的排列顺序。分子的内旋转——分子中的某些基团对于分子骨架的环绕单键的旋转。由于分子内原子或基团的相互作用,分子内旋转会产生一定的势垒,势垒的高度和形状既可利用实验方法测定,也可借助于理论方法计算得到。分子内旋转虽然不会改变分子的共价结构,但是会造成分子的构象变化,因而将直接影响分子的物理和化学性质。2.相对湿度与预调湿(10)相对湿度——指空气中水汽压与饱和水汽压的百分比。湿空气的绝对湿度与相同温度下可能达到的最大绝对湿度之比。也可表示为湿空气中水蒸气分压力与相同温度下水的饱和压力之比。预调湿——由于纤维材料的吸湿滞后性会造成试样初始吸湿状态不同产生的测量误差,故在精确测量时,必需对纤维进行(45)℃的预烘,以消除纤维吸湿的“记忆”,达到由吸湿平衡获得的回潮率值。此烘干过程成为“预调湿”。而将被测纤维材料直接放在标准大气条件下进行的平衡称为“调湿”。(P91)3.差微摩擦效应与毡缩性(10,09,08)差微摩擦效应是羊毛纤维特有的现象,即顺鳞片摩擦的摩擦系数小于逆鳞片摩擦系数。毡缩性——羊毛由于差微摩擦效应,再加上羊毛本身的高弹性,在湿热及化学试剂作用下,经机械外力反复挤压,纤维集合体逐渐收缩紧密,并相互纠缠毡化的现象,称为羊毛的毡缩性。4.浸润的滞后性与平衡态浸润(10)浸润滞后性——是指固体表面第一次浸润和第二次浸润存在的差异,且第一次浸润角θ恒大于第二次浸润角θ。(P134)平衡态浸润——纤维的浸润是指纤维与液体发生接触时的相互作用过程。这一过程有可以达到平衡不变的液体形状的浸润,称为平衡态浸润。(P133)5.比模量与初始模量(10,09)初始模量——是指纤维拉伸曲线的起始部分直线段的应力与应变的比值,即σ-ε曲线在起始段的斜率。(P100)比模量——材料的模量与密度之比,是材料承载能力的一个重要指标。6.纤维的结晶度与取向因子(10,09)结晶度——纤维内部结晶区占整个纤维的百分率。(纤维中结晶部分占纤维整体的比率,不涉及晶体的形式和分布。)(P48)取向因子——用纤维的双折射率值表示纤维取向因子f=Δn/Δn。式中Δn、Δn分别为实例和完全取向纤维双折射率。(P154)7.复合纺与分束纺(10)复合纺纱——主要指在环锭纺纱机上通过增加喂入装置或喂入单元使短/短、短/长纤维加捻而成的复合纱的纺纱方法。(P202)结构纺纱——主要指在环锭纺纱机上通过单须条分束或须条集聚方式得到的结构纱的纺纱方法。分束纺——在传统的环锭细纱机上安装一对特制的沟槽前罗拉,可将纤维须条分劈成3-5小束,从而使纺纱的加捻和转移机理发生变化,分开的纤维小束在汇聚前会被加捻并在汇聚处再次捻合。(P202)8.织物结构相和织物组织(10,09)织物的结构相——织物经纬纱线轴屈曲波的波峰与波谷间的垂直距离为该系统纱线的屈曲波高,分别用h和h表示;以经纱屈曲波高和纬纱屈曲波高的比值Φ(h/h)来描述经纬纱在织物中的屈曲状态(织物结构相)。Φ为结构相系数,简称相系数。(P276)(不同的织物,其经纬纱屈曲波高有较大的变化,将经纬纱屈曲波高配置成若干系列,称为结构相。)织物组织——机织物中经纬纱线相互交织的规律和形式称为织物组织。(P276)9.临界捻系数与强力利用系数(10,09,08)临界捻系数α——纱线强度在一定范围内随捻系数的增加而增加,当获得最大强度时,对应的捻系数称为临界捻系数,捻系数再增加,纱线强力减小。(P217)(P231)强力利用系数——纱线强度与组成该纱线的纤维强度之比称为纤维强力利用系数(以百分率表示)。(P224)10.织物的耐热性及热稳定性(10,09,07)织物的耐热性——指纺织材料经热作用后力学性能的保持性。热稳定性——一般是指纺织材料在热作用下的结构形态和组成的稳定性。11.纤维与纳米材料(09)纤维——通常是指长宽比在10数量级以上、粗细为几微米到上百微米的柔软细长体,有连续长丝和短纤之分。(P13)纳米材料——指在三维空间中至少有一维处于纳米尺度范围(1-100nm)或由它们作为基本单元构成的材料,这大约相当于10-100个原子紧密排列在一起的尺度。12.变形纱及其复合纱(09)变形纱——具有(或潜在地具有)卷曲、螺旋、环圈等外观特性而呈现膨松性、伸缩性的单根或多根长丝纱.复合纱——即由短纤维和短纤维、短纤维和长丝、长丝和长丝、纤维束和纱等组合或复合在一起的纱、丝、线。(P199)13.弹性与初始模量(09)纤维弹性——是指纤维变形的回复能力,又称弹性回复性能或回弹性。(P108)纺织材料在外力的作用下的变形可以分为可逆变形(急弹性变形和缓弹性变形)和不可逆变形(塑性变形)两部分。(P225)14.相对湿度与回潮率(10,09,06)回潮率——纤维材料中的水分含量,即吸附水的含量,通常用回潮率或含水率表达。(P87)相对湿度——指空气中水汽压与饱和水汽压的百分比。湿空气的绝对湿度与相同温度下可能达到的最大绝对湿度之比。也可表示为湿空气中水蒸气分压力与相同温度下水的饱和压力之比。15.纳米尺度和纳米纤维材料(08)纳米尺度——是指研究对象的结构尺寸在1至100纳米范围内。对于固体粉末或纤维,当其有一维尺寸小于100nm即达到纳米尺度;对于理想球状颗粒,当比表面积大于60m/g时,其直径将小于100nm,即达到纳米尺度。纳米纤维材料——指直径为纳米尺度而长度较大的线状材料。16.混纺纱及复合纱(08)混纺纱——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纤维混合纺纱或纺丝或合股而成的纱、丝、线统称为混纺纱线。(P199)复合纱——即由短纤维和短纤维、短纤维和长丝、长丝和长丝、纤维束和纱等组合或复合在一起的纱、丝、线。(P199)17.织物的结构相与零结构相(08)织物的结构相——织物经纬纱线轴屈曲波的波峰与波谷间的垂直距离为该系统纱线的屈曲波高,分别用h和h表示;以经纱屈曲波高和纬纱屈曲波高的比值Φ(h/h)来描述经纬纱在织物中的屈曲状态(织物结构相)。Φ为结构相系数,简称相系数。(不同的织物,其经纬纱屈曲波高有较大的变化,将经纬纱屈曲波高配置成若干系列,称为结构相。)零结构相——当相系数符合Φ=d/d=h/h时,称为零结构相。18.纤维的原纤结构及聚集态结构(08)纤维的原纤结构——指大分子有序排列的结构,或称结晶结构。按其尺度大小和堆砌顺序可以分为基原纤→微原纤→原纤→巨原纤→细胞。纤维的聚集态结构指构成该纤维的大分子链之间的作用形式和堆砌方式,又称为“超分子结构”或“分子间结构”。19.线圈排列密度和未充满系数(07,08)线圈排列密度——是指单位长度或单位面积内的线圈数,有横密、纵密和总密度之分。未充满系数——针织物线圈长度和线圈直径的比值,称为未充满系数。20.纤维的双折射率与取向因子(08,07)纤维的双折射率——光波振动方向平行于纤维轴的平面偏振光的折射率与垂直方向的平面偏振光折射率之差。(P152)取向因子——用纤维的双折射率值表示纤维取向因子f=Δn/Δn。式中Δn、Δn分别为实例和完全取向纤维双折射率。(P154)21.初始模量与动态损耗模量(08)初始模量——是指纤维拉伸曲线的起始部分直线段的应力与应变的比值,即σ-ε曲线在起始段的斜率。(P100)动态损耗模量——纤维动态力学性质的表达为σ=σsin(ωt+δ)展开得:σ=σcosδsinωt+sinδcosωt=εcosδsinωt+εsinδcosωt令εsinδ=E″,称为动态损耗模量。(P109)22.纺织材料的耐光性与光照稳定性(08)耐光性——是指纤维受光照后力学性能保持不变的性能。其本质是要求纤维分子组成的化学结构稳定,聚集态结构有序和稳定,纤维色泽的稳定,这些都取决于光能向振动能和热能的转化量。光照稳定性——是指纤维受光照后不发生降解和光氧化,不产生色泽变化的性能。23.纳米及其纳米尺度(07)纳米——是长度单位,原称微毫米,就是米(就是十亿分之一米),即毫米(100万分之一毫米)。纳米尺度——是指研究对象的结构尺寸在1至100纳米范围内。对于固体粉末或纤维,当其有一维尺寸小于100nm即达到纳米尺度;对于理想球状颗粒,当比表面积大于60m/g时,其直径将小于100nm,即达到纳米尺度。24.短∕短及短∕长复合纺纱(07)短/短复合纺纱——即赛络纺,是将两根粗纱以一定间距平行引入细纱机内,同时牵伸,并在集束三角区内加捻形成单纱,须条和纱有同向捻度。短/长复合纺纱——即赛络菲尔纺,是由一根经牵伸后的须条与一根不经牵伸但具有一定张力的长丝束在加捻三角区复合加捻形成复合纱。25.织物的耐久性(07)织物的耐久性―般是指材料与使用寿命有关的力学、热学、光学、电学、化学、生物老化等性质,还涉及织物的形态、颜色、外观的保持性,即织物性状的持久与稳定。26.纤维的形态结构及原纤(07)纤维的形态结构——是指纤维在光学显微镜或电子显微镜乃至原子力显微镜(AFM)下能被直接观察到的结构。诸如纤维的外观形貌、表面结构、断面结构、细胞构成和多重原纤结构,以及存在于纤维中的各种裂隙和孔洞等。原纤——纤维微细结构的基本组成单元大多为细长纤维状的的物质,统称为原纤。27.品质长度及短绒率(07)品质长度——又称右半部平均长度,指比主体长度长的那部分纤维的平均长度。短绒率——长度在某一界限以下的纤维所占的百分率。28.纤维的双折射率及各向异性(07)纤维的双折射率——光波振动方向平行于纤维轴的平面偏振光的折射率与垂直方向的平面偏振光折射率之差。纤维的取向结构使纤维表现出各向异性,如力学性能、强度、模量在纤维轴上提高,而伸长性降低。在热收缩和湿膨胀性能上,纤维轴向出现热收缩,径向膨胀,而湿膨胀径向大于轴向。纤维的热传导、电学、声学和光学性能上也会有明显的各向异性。29.接触角与浸润滞后性(07)接触角——是指气-液切面与固-液界面间含液体的夹角。(可附图)浸润滞后性——是指固体表面第一次浸润和第二次浸润存在的差异,且第一次浸润角θ恒大于第二次浸润角θ。(P134)30.交织物与混纺织物(07)交织物——是指经纱与纬纱采取不同纤维原料的纱线组成的机织物;或是以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原料的纱线并和(或间隔)制织而成的针织物。混纺织物——是以单一的混纺纱织成的织物。31.分子间引力(06)分子力——又称分子间作用力、范得瓦耳斯力,是指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当二分子相距较远时,主要表现为吸引力,这种力主要来源于一个分子被另一个分子随时间迅速变化的电偶极矩所极化而引起的相互作用;当二分子非常接近时,则排斥力成为主要的,这是由于各分子的外层电子云开始重叠而产生的排斥作用。分子间引力——32.高分子聚合度(06)高分子聚合度——高分子重复单元个数。若纤维大分子的分子量为M,单基的分子量为m,则聚合度(重复结构单元数n)为:n=int(M/m),式中:int为取整。(P46)33.表面张力(06)表面张力——液体表面层由于分子引力不均衡而产生的沿表面作用于任一界线上的张力。(P133)34.复合纤维(06,00)复合纤维——是将两种或两种以上的高聚物或性能不同的同种聚合物,通过一个喷丝孔纺成的纤维。(P28)35.相对湿度(10,09,06)相对湿度——指空气中水汽压与饱和水汽压的百分比。湿空气的绝对湿度与相同温度下可能达到的最大绝对湿度之比。也可表示为湿空气中水蒸气分压力与相同温度下水的饱和压力之比。36.极限氧指数(06,01,00)极限氧指数——是指试样在氧气和氮气的混合气中,维持完全燃烧状态所需的最低氧气体积分数。(P149)37.拉伸弹性恢复率(06)拉伸弹性恢复率——38.纤维吸湿热(06)纤维在吸湿时会放出热量,这是由于运动中的水分子被纤维大分子吸附时,水分子会将动能转化成热能而释放,这种放热会使温度上升。吸湿积分热——在一定温度下,质量为1g的纤维从
本文标题:名词解释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81915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