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教育 > 青岛版四年级科学上册实验
-1-一、根的吸水实验实验材料:一株生长完好的植物、玻璃杯(或矿泉水瓶)、花生油(或棉花、胶塞、橡皮泥等)、水。实验步骤:1、在玻璃杯中加入适量的水。2、把植物放在玻璃杯内。3、在玻璃杯里滴入花生油(活用棉花、胶塞等把杯口密封),防止水分蒸发,同时固定好植物,并在杯口水面处做标记。4、把植物放在向阳的地方,观察玻璃杯中液面的变化。实验现象:玻璃杯中的液面逐渐下降。实验分析:由于杯口用花生油等已密封,不会蒸发,所以液面降低的原因就是水被植物的根吸收了。二、叶片的蒸腾作用实验目的:观察叶片的蒸腾作用。实验材料:凡士林少许;一块玻璃;一只透明玻璃杯。实验步骤:1.采大小适中的新鲜叶片10片。2.在每片叶柄的剪截处用凡士林涂封。3.将10片涂封好的叶片放在玻璃板上,再将透明璃杯倒扣在叶片上。为防止漏气,可将玻璃板与玻璃杯之间用凡士林涂封。4.将这个密封的容器放在阳光下。几个小时以再去观察。实验结果:玻璃杯内壁上有许多水珠实验分析:玻璃杯内壁上的水是由于叶的蒸腾作用把水从叶子的气孔中蒸发出来,并凝结在玻璃杯上的。三、绿叶在光下制造淀粉实验目的:探究绿叶能否在光下制造淀粉。实验材料:盆栽的天竺葵(或蚕豆)、黑纸片、曲别针、碘酒、酒精、小烧杯、大烧杯、培养皿、酒精灯、三脚架、石棉网、镊子、试管夹、火柴、清水。实验步骤:1、把天竺葵放在黑暗处一昼夜,让叶片内的淀粉耗尽。2、用黑纸片把叶片的一部分从上下两面遮盖起来,然后移到阳光下照射。3、几小时后,摘下叶片,去点遮光的纸片。4、把叶片放入盛有酒精的小烧杯内,隔水加热,使叶片含有的叶绿素溶解到酒精中,叶片变成黄白色。5、用清水漂洗叶片,再把叶片放到培养皿里,向叶片滴入碘酒溶液。6、稍停片刻,用清水冲掉碘酒。观察叶色发生了什么变化。实验分析:叶片的见光部分遇到碘酒变成了蓝色。这就是说,叶片的见光部分产生了淀粉,可见,淀粉是光合作用的一种产物。四、光合作用产生氧实验材料:漏斗、金鱼藻、水、水槽、试管、卫生香、火柴。实验步骤:1、用漏斗罩住浸在水中的金鱼藻,漏斗短柄也要浸在水中。2、再将盛满清水的试管倒扣在漏斗柄上。3、将实验装置放到阳光下,收集金鱼藻在光下放出的气体。4、等气体充满玻璃管的二分之一左右时,取出试管。取出试管时,用拇指紧按住试管口。然后,迅速地把快要熄灭的卫生香伸进管口内,观察卫生香的燃烧情况。实验分析:光合作用产生的氧气是快要熄灭的卫生香重新燃烧起来。五、茎输导水分的实验实验材料:凤仙花、水、滴入几滴红墨水的水、矿泉水瓶、刀片等。实验步骤:1、剪取一支凤仙花纸条。2、把凤仙花插入装红墨水的矿泉水瓶里。3、将插好凤仙花枝条的矿泉水瓶放在较强的阳光下照射,使叶面迅速蒸腾水分,从而使红色染液迅速上升到叶脉。4、当看到叶脉微红室,从瓶里取出枝条,用清水冲洗,在制成切片观察。-2-实验现象:看到茎内导管被染红,其他部分没有被染红。六、茎输导养分的实验实验目的:通过观察预先准备的一段长有瘤状物的树枝,了解茎有输导养分的作用。实验步骤:1、把生长健壮的树枝,剥去一圈树皮,露出木质部。2、过一段时间后,伤口上方的树皮逐渐膨大,就形成了瘤状物。实验分析:这个实验表明,有机物是通过树皮自上而下运输的。剥去一圈树皮后,由于叶制造的有机物向下运输的通道被切断了,有机物就积存在伤口的上方,那里细胞分裂和生长都加快了,树皮就膨大起来,于是形成了瘤状物。七、木材的特点实验实验材料:各种木材、锤子、放大镜、酒精灯、镊子、小刀、电池、导线、小灯泡、水槽等。实验步骤:1、用酒精灯烧木材,看哪种容易燃烧。2、用放大镜观察木材的花纹,比较花纹的形状和花纹的粗细。3、用小刀刻木材,比较软硬。4、将木材放在水中,看木材的浮沉现象。5、把不同的木材连入电路,看是否导电。实验现象:1、木材易燃2、木材有花纹(年轮等)3、木材软硬程度不同。4、木材有沉有浮。5、干木材不导电,湿木材有较弱的导电能力。注意事项:使用刀子和电时要注意安全。八、陶瓷特点的实验实验材料:各种陶瓷、锤子、小刀、酒精灯、镊子、白纸、放大镜、电池、导线、小电珠、火柴、水槽、木头、铁丝、铜丝、冷热水等实验步骤:1、用火烧,看是否易燃。2、用锤子砸、用小刀刻,研究软硬。3、放入水槽,看浮沉。4、放入热水,看是否传热。5、把陶瓷连入电路,看是否导电。6、从高处扔下,看是否易碎。7、用陶瓷碎片切纸。实验现象及结论:陶瓷不易燃,硬度较大,不能浮在水面上,不容易导电,不容易传热,易碎,碎片很锋利。注意事项:不要让碎片划破手。九、金属的特点的实验实验材料:导线、电池、小电珠、酒精灯、放大镜、玻璃杯子、锤子、木条、陶瓷等。实验步骤:1、用火烧,看是否易燃。2、用锤子砸、用小刀刻,研究软硬。3、放入热水,看是否传热。4、用砂纸打磨,看是否有光泽。5、把金属连入电路,看是否导电。6、从高处扔下,看是否易碎等等。实验结论:金属不易燃,硬度较大(有些金属较软),容易传热,有金属光泽,容易导电,不易碎等。注意事项:小心用火。十、研究玻璃与塑料的实验实验材料:相同厚度与大小的玻璃和塑料、酒精灯、镊子、天平。实验步骤:1、用天平分别称量相同厚度与大小的玻璃和塑料。2、分别透过玻璃和塑料看书上的字。3、让玻璃和塑料在同一高度落下。-3-4、用镊子夹着玻璃和塑料在火上烧实验现象:玻璃比塑料重、透明度好、易碎、不易燃烧。注意事项:小心碎玻璃扎到手。十一、水蒸发时吸收热量实验材料:温度计、支架、棉纱、表。实验步骤:1、将温度计的液泡包上棉纱浸入水中,记录这时的温度。2、把温度计提出水面,每半分钟记录一次温度。实验现象:温度计液泡上的水蒸发时,温度在不断下降。实验结论:水蒸发时要吸收周围的热量。注意事项:水温要接近室温,实验过程中不要用手接触温度计液泡。十二、探究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实验材料:瓷盘、湿巾、支架、酒精灯、火柴、水。实验步骤:1、两个同样的瓷盘,同时倒入同样多的水,一个放置在桌面上,一个放在火上加热。观察哪个蒸发的快。2、两块同样大的湿巾,一块展开,一块折叠两次,观察哪块蒸发的快。3、两块同样大的湿巾,一块放在阴凉处,一块放在通风处,观察哪块蒸发的快。实验结论:加热、增大蒸发面积、有风都可以加快蒸发。注意事项:要通过对比实验进行研究。十三、水沸腾的实验实验材料:铁架台、圆底烧瓶、酒精灯、温度计、彩笔、表实验步骤:1、在铁架台的铁圈上放一个盛水的烧瓶。2、吊一个温度计,使液泡刚刚浸入水中。3、用酒精灯加热,记录水温的变化。实验现象及结论:水的温度在不断增高,达到一定温度时,水就会沸腾。水沸腾后,继续加热,温度不会再升高。随着给水加热时间的延长,水的温度逐渐升高,水里会产生大量气泡,气泡会很快从水面冲出。当将水加热到一定温度(沸点)时,水不停翻滚,不断减少,水的温度不再上升。注意事项:实验中,要注意温度计液泡不要触到烧杯壁和杯底,且要完全浸入水中。使用酒精灯要注意安全。十四、水蒸气凝结实验材料:两个玻璃杯、两块玻璃片、酒精灯、铁夹、火柴、热水实验步骤:1、把两个玻璃杯装上同样多的温度相同的水。2、将其中一块玻璃片用酒精灯均匀加热。然后将两块玻璃片同时盖在烧杯上。实验现象:冷玻璃片上会出现小水珠,热玻璃片上不会出现小水珠。实验结论:水蒸气遇冷可以变成液态的水,这种现象叫做凝结。注意事项:使用同样多的热水,同时盖玻璃片。十五、模拟雨的形成实验材料:烧瓶、带玻璃弯管的橡胶塞、铁架台、石棉网、酒精灯、烧杯、碟子。实验步骤:1、在烧瓶里装1/3的水,用橡胶塞塞住,装在铁架台上;另一个铁架台上倒放一个烧杯,-4-玻璃弯管出口正对烧杯。2、用酒精灯加热烧瓶,观察现象。实验现象及结论:瓷盘底部滴出的水滴就是雨。注意事项:使用酒精灯要注意安全。十六、模拟露的形成实验材料:毛巾、不锈钢杯、碎冰块。实验步骤:1、将碎冰块倒入不锈钢杯。2、下面放上一块湿毛巾。静置一段时间。实验现象及结论:杯壁外挂满了小水珠,这就是露。注意事项:要把不锈钢杯外表擦干净,将随冰块倒入杯内,至杯子的1/2处,掺入适量冷水至2/3处。十七、模拟霜的形成实验材料:冰、水、食盐、深色搪瓷杯、毛巾实验步骤:1、先倒半杯冷水,在加入冰块2、在冰水中加入适量的食盐,待食盐溶化后在测定杯内的温度3、将搪瓷杯放在是湿毛巾上,观察杯外壁出现的现象。实验现象及结论:杯的外壁有一层白色粉末出现,这就是霜。注意事项:擦净杯外壁上的水再加入适量的冰块。十八、模拟雾的形成实验材料:广口瓶、温水、冰块。实验步骤:1、在广口瓶里倒入温水。2、用冰块接近瓶口。实验现象:把冰接近瓶口,瓶口有“白气”出现,把冰移开则“白气”消失。实验结论:“白气”实际上是水蒸气遇冷形成的许许多多的小水滴。在自然界中,许许多多的小水滴漂浮在低(高)空中,形成了雾(云)。注意事项:冰块离开瓶口后,反复几次。
本文标题:青岛版四年级科学上册实验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81995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