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经营企划 > 第1课--儒家文化创始人孔子
据考证:孔子的六代祖(孔父嘉)是宋国的一位大夫,做过大司马,在宫廷内乱中被杀,其子木金父为避灭顶之灾逃到鲁国的陬[zōu]邑,从此孔氏在陬邑定居,变成了鲁国人。孔子的父亲叫叔梁纥,鲁国武士,两次战功,曾任陬邑大夫。叔梁纥先娶妻施氏,生9女,无子。又娶妾,生一子,取名伯尼,又称孟皮。孟皮脚有毛病。于是又娶颜征在。当时叔梁纥已66岁,颜征在还不到20岁。公元前551年,孔子生于鲁国陬邑昌平乡(今山东曲阜)。因父母曾为生子而祷于尼丘山,故名丘,字仲尼。相传孔子生来头顶中间低、四周高,象尼丘山,故名孔丘,又因排行第二,遂取字仲尼。尼丘山夫子洞:传说中孔子的出生地孔子三岁时,叔梁纥卒,孔家成为施氏的天下,施氏为人心术不正,孟皮生母已在叔梁纥去世前一年被施氏虐待而死,孔子母子也不为施氏所容,孔母颜征在只好携孔子与孟皮移居曲阜阙里,生活艰难。孔子17岁时,孔母颜征在卒。材料一:生活贫困促使他较早为谋生做事,学会多种本领。青年时期在季氏门下担任过委吏(仓库保管员),还当过乘田(畜牧场场长)。子曰:“吾少也贱,故多能鄙事”。思考:孔子的人生对他的思想有何影响?——孔子接触到社会下层,了解到人民的一些愿望和要求;孔子学习鲁国保存的中国古代文化,从中寻找治国救人之道,形成儒家思想的特点。同时,孔子深受周礼的熏陶,故孔子主张维护周朝的礼。材料二:孔子生活在当时的文化中心—鲁国。在周礼的熏陶下,6岁“为儿嬉戏,常陈俎[zǔ]豆,设礼荣”。孔子曾说“吾十有五而志于学”,确立了坚定不移的学习志向。一、追求礼乐的一生1、自学礼乐2、创办私学——儒士+传承礼乐(代表没落的奴隶主阶级利益)——六经。闻名遐迩。3、从政失败“苟有用我者,期月而已可也,三年有成”。30岁起,奔走于齐鲁之间,希望通过从政来实现理想,直到51岁,鲁定公任他为“中都宰”(掌管家务和家奴),后来升为“司空”(掌水利、营建之事)、“大司寇”(负责实践法律法令)、“相事”(宰相)。后因和鲁国执政大夫季桓子的矛盾激化而下野。4、周游列国公元前492年(鲁哀公三年)。孔子自谓“六十而耳顺”。六十岁的孔子过郑国到陈国,在郑国都城与弟子失散,独自在东门等候弟子来寻找,被人嘲笑,称之为“累累若丧家之狗”。孔子欣然笑曰:“然哉,然哉!”。六十八岁时,孔子无奈地回到鲁国。为什么孔子的主张却不被统治者采纳呢?5、献身文教孔子希望从政,长期未能实现,于是,他就招收弟子从事讲学活动。他的教学内容,主要是他自己勤奋学习、融会贯通的“六经”,即《诗》《书》《礼》《乐》《易》《春秋》。后来即使在做官期间,他也未停止办学。在周游列国期间,他一方面宣传自己的政治主张,一方面开展流动教学。晚年回到鲁国后,孔子开始专心整理文化典籍,删修《春秋》,专门从事教育工作。孔子是这样概括自己一生的:“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论语·为政》这段材料反映了孔子的什么品质?这段名言反映了孔子志向专一,执著探索,不断完善自己的一生。对我们今天立志成才,实现人生的自我价值有着深刻的启迪。人生难免有些无可奈何的命定条件,但是只要立定志向就可以从自我认识,走向自我成长的路途,亦即随着岁月而登上人生的更高境界。二、开创儒家思想——承礼启仁1.产生背景3.核心内容:2.目的:王室衰微,诸侯争霸,社会变革,礼坏乐崩;充满着新与旧的矛盾。通过恢复周礼,承担起传承文化和改善人际关系的社会道义。礼、仁、中庸(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1)为政以礼“不知礼,无以立也。”——孔子对个人:对社会:“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礼——周礼。指西周建立的以分封制和宗法制为核心的等级名分制度措施:“克己复礼。”——孔子①孔子推崇周礼,恢复周礼,实质是维护摇摇欲坠的奴隶社会规范制度。孔子代表奴隶主贵族利益,违背历史潮流,体现了思想保守的方面;对孔子“礼”的评价:②追求统一安定、和谐有序的社会局面,使人们生活安定,有积极意义。(2)杏坛说仁仁——仁爱、关怀、体谅、包容等一切美德,是为人处事的最高道德标准。子曰:“仁者,爱人。”子曰:“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子曰:“仁远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能行五者于天下,为仁矣。恭、宽、信、敏、惠”“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克己复礼为仁”。“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仁者人也,亲亲为大”。措施:是有等差的爱博爱无区别的爱对孔子“仁”的评价:1、有利于缓和阶级矛盾,有进步性;2、但仁爱有等级,提倡仁的目的是维护奴隶主贵族的统治于不坠。孔子的“爱”墨子的“爱”区别对统治阶级:对普通人:“为政以德”—民本思想(“苛政猛于虎也”)孝敬父母,尊敬兄长(反映儒家注重家庭伦理关系的和谐,并主张将和谐的家庭的伦理扩展到社会上,从而来稳定社会秩序。)(思考:仁与礼的关系怎样?)(3)中庸之道礼仁关系:礼:等级规范;仁:人际关系;礼√仁Χ——矛盾激化;礼Χ仁√——模糊上下尊卑;礼中有仁,仁中有礼”,维护既贵贱分明又社会安定的统治秩序。处理任何事情都不偏不倚,“恰如其分”。“和而不同”措施:中庸:“中庸之为德也,其至矣来!民鲜久矣”——《论语.雍也》欹qī器:“满则覆,中则正,虚则欹”。宥坐之器—座右铭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儒家思想的影响:孔子开创儒家思想,后来董仲舒改造了新儒学,西汉成正统思想,对于巩固封建国家大一统起积极作用;但发展至宋明阶段,阻碍社会进步。三、古代大教育家1、创办私学2、教育思想教育对象:教育目的:教育方法:教育内容:有教无类“成人”(忠、信)“君子”(礼与仁,言与行完美统一)因材施教,言传身教六经3、教育成就孔子以诗书礼乐教,弟子盖三千焉,身通六艺者七十有二人—《史记·孔子世家》个人修养: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温故而知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三人行,必有我师焉。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四、孔子对后世的影响1.对中国:①政治: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儒学成为几千年中国传统社会的主流思想,影响深远,渗入生活的各个方面。②教育:打破贵族对文化垄断,有利于教育普及民间。教育思想主张影响至今。2.对亚洲:儒家思想成为亚洲许多国家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日本、朝鲜、越南)明清以后,孔子学说被传到西方,欧洲一些启蒙思想家从儒学中受到了启发、借鉴和鼓舞3.对欧洲:孔子虽非帝王,但历代帝王皆以孔子的思想治国,故敬奉为先帝,特做帝王像。山东曲阜祭孔仪式孔子奠定了中国古代的教育传统基础。孔子学说对亚洲乃至世界都产生了巨大影响越南河内文庙正门“人类要在21世纪生存下去,必须回到2500年前,从孔子那里寻找智慧。”——瑞典物理学家、诺贝尔奖获得者阿尔文博士2004年11月,全球第一所孔子学院在韩国汉城正式揭牌北欧孔子学院在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成立非洲首家孔子学院将落户肯尼亚孔子理想追求:开创儒家思想原因——社会转型,礼乐破坏内容礼仁中庸影响——奠定……,成为……,产生……教育成就开创私学教学思想(对象、目的、方法、内容、成果)后世影响(略)礼与仁的关系礼仁中庸传承礼乐文化(政治、思想、教育文化)
本文标题:第1课--儒家文化创始人孔子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82065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