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质量控制/管理 > 《尿的形成和排出》教学设计教案
《尿的形成和排出》教学设计一、导入新课的设计通过回忆“血液”的组成和血浆的功能之一是运输代谢废物等,由人体产生的废物等必须得及时地排出体引入第五章“人体内废物的排出”;接着由学生总结出人体在生命活动中产生的废物种类,由我讲解排泄和排遗的概念;再由排泄主要是以尿的形式进行的来引入第一节“尿的形成和排出”。这样的导入顺其自然,合情合理。二、新课教学的设计1.制作flash动画“进入肾脏的三管液体的流动”及视频资料“肾的结构等”,引导学生从中获取与肾脏相关的知识。由flash动画“进入肾脏的三管液体的流动”作出推想:⑴肾脏是形成尿的器官⑵尿液的形成与血液循环有关系2.将课本中的资料分析分解为三分资料,引导学生循序渐进地去分析问题、发现问题、作出假想、得出结论等。在其中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的能力、抽象思维的能力等。这是突破本节难点的策略之一。3.制作flash动画演示尿液形成的两个过程“过滤与重吸收”,由此将抽象的问题具体化、形象化,这是突本节难点的策略之二。4.教学内容的顺序更动为:先讲尿液的形成,再讲尿液的排出,再总结出泌尿系统的组成。目的是合理安排时间,让学生更多的时间获取信息,更多的时间去分析数据,以便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三、巩固练习和布置作业的设计由于本节内容量大,学生自始到终都处在教师的引领下积极地主动地思考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状态,实际用于练习的时间不多,故此环节我将之设为由学生对照板书进行小结,教师则用彩色笔勾出重点的方式,然幻灯片显示两道思考题供学生课后思考。所设计的思考题,其中一道为理论联系实际的题(见幻灯片7),另一道为拓展练习题(见幻灯片8),要求学生能够灵活地将本节知识与上一章血液循环的内容联系起来。[教学理念]采用认知发现说的问题解决法进行教学。即创设一个个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作出假设或推想,从而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接受信息,最大限度地发展学生的智能。在这种方式下学生的学习过程是主动的建构新认知结构的过程,学生不是知识的被动接受者,新的认知结构是在原有认知结构基础上,并将新旧知识相联系而建构起来的。学生的学习属于接受式的探究学习,这种学习方式有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和新旧知识的整合。是新课程所倡导的。[教学目标]知识目标:概述尿液的形成和排出过程。描述人体泌尿系统的组成。能力目标:在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并作出推想的过程中培养抽象思维能力。通过资料分析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的能力。情感目标:形成人体结构与生理功能相适应的基本观点。体验肾脏结构的精巧,感悟生命的宝贵和人间的真情。[教学重点]尿的形成,[难点分析]一、本节难点为:尿液是如何形成的。可分解为两个难点难点之一:肾单位——尿液形成的结构和功能的单位难点之二:尿液形成的两个过程二、难点的突破策略1.制作视频剪辑(见幻灯片3)引导学生认识肾单位的结构2.制作肾单位(见幻灯片4,设置为自定义动画),巩固学生对肾单位的认识。3.设计学生活动材料,通过资料分析二和三,得出尿液的形成经历了过滤和重吸收等两个生理过程。4.自制flash课件演示“尿液的形成”将过滤和重吸收两过程形象化,便于学生接受。[教学方法]多媒体教学,问题解决法,讲授法等[课前准备]教师课件的制作,学生活动材料的设计。[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教学设计意图复习提问:1.血液有哪两部分组成?2.血浆的作用是什么?讲授:人体产生的代谢废物等必须得及时地排出体外。学生思考并作答:1.血液有血细胞和血浆两部分组成。2.血浆可运载血细胞,运输养料和代谢废物。提问引入复习旧知识,准备建构新知识。引入并板书:第五章人体内废物的排出提问:人体在生命活动中会产生哪些废物?简单讲解:排泄和排遗并比较两者的不同。讲授:人体多余的水、无机盐和尿素等主要是以尿的形式排出体外的。学生思考后作答:多余的水、无机盐、二氧化碳、尿素和食物残渣等。引入并板书:第一节尿的形成和排出展示幻灯片2:肾的进出口液体的流动(为flash课件)要求学生观察思考并作答:1.观察肾动脉和肾静脉,根据你所学过的知识想像一下肾脏里血管的分布是怎样的?血液是怎样进出肾脏的?2.你推测尿液的形成与血液循环有没有关系?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并作出推测。教师适当地引导并对学生的回答作出评价板书:肾脏学生观察、思考,从图中获取信息,并说出他们的感想。回答、推测学生观察、想像并说出自已的推测。(肾动脉—肾内小动脉—肾内毛细血管网—肾内小静脉—肾静脉)(肾内分布着大量的毛细血管)1.推测肾是形成尿的器官2.推测尿液的形成与血液循环有关系。新课教学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培养学生从图中获取信息的能力。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肯定学生的回答,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资料分析一:进入肾的血液与尿液的比较讨论:1.比较尿液与血液的成分发生了什么变化?你诊断排尿主要排出哪些物质?学生思考,分析和比较发现问题:尿液与血液的成分发生了变化,为什么会产生这种变化?通过教师的引导,使学生发现问题并作出假设,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同时也充分体现学2.你能作出何种推测?作出假设:血液中的废物被过滤下来形成了尿。生的主体性培养学生对所给的数据资料进行分析和推理的能力,通过所给的数据资料能够发现问题并作出合理的推测。提问:血浆中的物质要被过滤下来,只有在哪一类血管中才能实现?为什么?要求学生回忆毛细血管适宜于过滤的结构特点提问:由此你又能作出何种推测?答:毛细血管答:略。进一步作出假设:血浆中的部分物质在肾脏的毛细血管处过滤形成了尿。回忆已有的知识,为建构下面的新知识即:“肾小球的滤过”作好基础。视频资料展示肾的位置和肾单位的结构等(见幻灯片3)引导学生从视频资料中捕捉信息:展播两次请大家认真记录你所听到和看到的?根据学生的描述板书:肾单位:肾小球、肾小囊和肾小管提醒学生注意肾小球的结构的特殊性。设问:此处也是毛细血管,但有不同吗?引导学生观察并说出肾小球这一结构的特殊性?学生描述他们从视频资料中所获得的有关肾脏的知识。请多位学生回答:略发现问题:肾小球是毛细血管球,肾小囊壁只有一层细胞教师一边听学生的描述,一边及时将他们的描述与尿的形成相关的结构板书下来。充分发挥教师的引导者的作用,引领学生发现问题。体验肾脏结构的精巧展示课件肾单位(见幻灯片4)要求学生集体回答出肾单位的三个组成。要求学生参照第81页右边的图,思考肾单位内血液流经的血管。并请学生上讲台对照课件示意。学生观察并作答。学生思考,讨论,回答:入球小动脉→肾小球→出球小动脉→肾小管周围的毛细血管→小静脉→肾静脉一位学生代表上讲台对照培养学生的识图能力。培养学生的语课件示意。言表达能力。引导学生发现问题:肾小球是毛细血管,这样在肾单位中有几处毛细血管?导入:当血液流过肾小球时肯定发生了一些生理过程,究竟发生了些什么,让我们从下面的一组数据中去分析寻找答案吧。发现问题:有两处毛细血管,都可能发生物质的过滤。创设使学生面临矛盾和产生疑问的心境,以激起学生的探求心理和求知欲。引导学生积极思考作出推测要求学生看资料分析二:肾小球血液与肾小囊中的液体的数据引导学生分析1.你发现肾小囊中有哪些物质?肾小球的血液中又有哪些物质?2.肾小囊中的液体只能来自。3.由此你推测肾小球和紧贴肾小球的肾小囊壁起何作用?学生分析数据,得出结论:1.肾小囊中有水、无机盐、尿素、葡萄糖、小分子蛋白质等。肾小球的血液中有水、无机盐、尿素、葡萄糖、蛋白质和血细胞等2.肾小囊中的液体只能来自肾小球中的血浆。3.由此推测肾小球和紧贴肾小球的肾小囊壁起过滤作用提出明确的问题,有助于学生有目的地分析问题,是指导学生进行资料分析的有效方法和途径,能促进学生提高分析问题的水平。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再发现问题:人体每天产生的肾小囊中的液体有150升,是不是都要排出体外呢?(提示150升相当于300瓶矿泉水)设问:肾小囊中的液体是不是就是我们将要排出的尿液了呢?讲授:肾小囊中的液体又称为原尿板书:过滤→原尿发现问题:肾小囊中的液体是不是就是我们将要排出的尿液了呢?学生分析、思考后回答问题:不是。原因之一:由资料分析一可知尿中不含葡萄糖,而肾小囊中的液体中含有;原因之二:每天排出150升是不可能的,否则人也将成了“木乃伊”引入一个问题情境,根据“最近发展区”的原理,为学生设置了一个略高于他们实际能力的问题,促使学生“跳一跳,够一够”去摘取它。提出问题:那原尿中的大部分物质如葡萄糖等又是怎样回到血液中去的呢?设疑:你能推测出重吸收这一生理过程会发生在哪个结构吗?学生思考后作出假设:肾小囊中的液体即原尿中的大部分物质肯定会被重新吸收回血液中了。推测:原尿在下行的过程中会经过肾小管,因为它的周围定分布着毛细血管,所以在这儿可能发生物质的重新吸收。通过设疑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体验到人体结构的精致,渗透人体的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观点。资料分析三:展示原尿与尿液的一组数据,要求学生思考比较找出不同点。1.你发现尿液中没有和,说明了它们被全部重新吸收了。2.你推测被重吸收回到血液中的物质还会有和等。为什么?(提示学生对数据不仅要横向比较,也要从纵向进行比较。)板书:重吸收→尿比较两组数据,找出不同,并回答:1.你发现尿液中没有葡萄糖和小分子蛋白质,说明了它们被全部重新吸收了。2.你推测被重吸收回到血液中的物质还会有大部分水和部分无机盐等。学生得出结论:在肾小管处对原尿进行了重吸收。提出明确的问题,有助于学生有目的地分析问题,是指导学生进行资料分析的有效方法和途径,能促进学生提高分析问题的水平。通过提示学生对数据不仅要横向比较,也要从纵向进行比较。对学生进行具体的分析方法上的指导,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分析水平。展示Flash课件尿形成的两个过程(见幻灯片5)请学生总结出尿的形成的两个过程学生观看课件并进行小结通过动画展示尿的形成的两个过程即过滤和重吸收,加深了学生的记忆,使抽象的生理过程形象化,是突破本节难点的点晴之笔。讲授:肾脏的重要性举例说明一个人若得了肾衰竭最有效的措施是进行肾脏移植。2004年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之一田世国,就是他为他敬爱的母亲捐献了他的一个肾。讲授:肾脏不停地产生尿,最终是由输尿管负责向下运输。人每天每时每刻都有在产生尿,然而排尿却是间断的,为何?提问:排出尿有什么意义?推测有输送尿的管子即输尿管让学生感悟生命的宝贵,感悟人间的真情。推测有暂时贮存尿的结构即膀胱。学生回答:略展示课件泌尿系统的组成。(见幻灯片6)学生回答出人的泌尿系统的组成要求学生小结本堂课的内容学生对照板书进行小结巩固小结思考:肝细胞产生的尿素分子,将经过哪些结构才能随尿液排出体外?(提示:结合血液循环和本节知识进行思考)(见幻灯片7、8)布置作业:完成课后练习和基础训练布置作业:作业布置难易适中,难题留作思考,下节课作答。小结与反思这一节课是本人于5月24日在全市上的一节初一新教材研究课。听课的许多教师给予了较好的评价。在此我仅谈一谈我在准备这一节课的过程中的收获和产生的困惑。1.收获收获之一:将我在师大所学的Flash制作用于教学实践中,由此我制作了一系列的教学课件,如肺内的气体交换、尿的形成等,收益匪浅,颇有成就感。收获之二:对新课标的认识更上一层楼。例如在教学中如何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如何让学生思维活跃起来、如何引导学生积极有效地活动等。2.困惑:我认为进行教学设计的目的是本着培养学生的各方面的能力的,然而若要真正落实下去,一堂课的时间会被安排得满满当当,我们将无暇顾及书后的练习,即使有的课时间充裕,但也无法顾及大容量的生物基础训练上的题目。然而为了应付会考,我们教师不得不占用那可怜的有限的课时,战胜本应属于学生进行活动的时间,要知道我们的教师几乎是在马不停蹄地赶呀、追呀,喘不得一口气。我深深地感到落实素质教育可真难呀,我们教师将任重而道远,但我无愿无悔,因为我热爱教育!附2:学生活动材料资料分析一主要成分肾动脉的血液(g/100ml)尿液(g/100ml)水9096蛋白质80葡萄糖0.10无机盐0.721.1尿素0.031.8血细胞若干0思考:比较尿液和进入肾的血液的
本文标题:《尿的形成和排出》教学设计教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82182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