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山居秋暝王维王维亦诗亦佛,佛性为诗,诗入佛境;半隐半仕,仕不碍隐,隐在仕林。王维(701年-761年),字摩诘,人称诗佛,名字合之为维摩诘,维摩诘乃是佛教中一个在家的大乘佛教的居士,是著名的在家菩萨,意译以洁净、没有染污而著称的人。可见王维的名字中已与佛教结下了不解之缘。王维生前,人们就认为他是“当代诗匠,又精禅理。”死后更是得到了“诗佛”的称号。王维早熟,与其小一岁的弟弟缙幼年均聪明过人。十五岁时去京城应试,由于他能写一手好诗,工于书画,而且还有音乐天赋,所以少年王维一至京城便立即成为京城王公贵族的宠儿。开元九年(721年)王维中进士,任太乐丞,因伶人舞黄狮子受累,贬为济州司仓参军。开元二十四年,张九龄执政,擢为右拾遗,次年迁监察御史,后奉命出塞,为凉州河西节度幕判官。此后半官半隐居。出仕后,王维利用官僚生活的空余时间,在京城的南蓝田山麓修建了一所别墅,王维在这时和他的知心好友度着悠闲自在的生活。这就是他的半官半隐的生活情况。一直过着舒服的生活的王维,到了晚年却被卷入意外的波澜当中。玄宗天宝十四年(755)爆发了安史之乱。在战乱中他被贼军捕获,被迫当了伪官。而这在战乱平息后却成了严重问题,他因此被交付有司审讯。按理投效叛军当斩,幸其在乱中曾写过思慕天子的诗,加上当时任刑部侍郎的弟弟(曾跟随皇帝出逃)的求情,恳请将其官职等换其兄性命,王维才得免于难,仅受贬官处分。其后,又升至尚书右丞之职。故世称“王右丞”。有“朝廷左相笔,天下右丞诗”的称誉。(其弟名为王缙以科名文学冠绝当时)山居:山中住所秋暝:秋夜。暝指夜晚。(上图相传为王维的长江积雪)上边的古画叫雪溪图,相传是王维的画作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苏轼诗中有画——王维《山居秋暝》山居秋暝王维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诵读(把握节奏)说说自己最喜欢的画面,讲明喜欢的理由。小组讨论展开想象再创意象这首诗描绘了哪几幅山村晚景图?请依示例,展开想象,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这几幅图画。提示:可从光、色、形、静态、动态等方面展开联想。示例:第一幅“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初秋的傍晚,山雨初霁,万物一新,树木繁茂,空气清新,高山寂静,宛若世外桃源。第二幅“明月松间照”——暮色苍茫,皎洁的明月升上了天空,银色的月光透过松树的虬枝翠叶,星星点点地洒落下来。展开想象再创意象第三幅“清泉石上流”——清清的泉水淙淙地流泻于山石之上,在月光辉映之下,宛若一条洁白的绸布闪闪发光、随风飘荡,这是多么幽美的意境啊!第四幅“竹喧归浣女”。竹林里传来一阵银铃般的笑声,那是一群勤劳淳朴的山村姑娘刚洗完衣服,披着月光笑盈盈地归来了,也许她们正为什么开心的事儿在竹林里嬉戏追逐着,笑闹声传出翠竹林外。展开想象再创意象第五幅“莲动下渔舟”——密密的荷叶纷纷倒向两旁,莲花摇动,水波荡漾,原来是顺流而下的渔舟正轻盈地穿过荷花丛,弄乱的荷塘月色,划破了大山的宁静。画面总合空山雨后的秋凉,松间明月的清光,石上清泉的声音,浣衣村女的笑声,渔舟穿过荷丛的动态,和谐完美地融合在一起,有声有色,有景有人,有静有动,构成了清新秀丽的乡村生活图景。思考:“空”字有什么特别的含义?你能联系王维其他含有“空”字的诗歌吗?分析:“空”是寂静空旷的意思,诗人借“空”抒发归隐情怀。鸟鸣涧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鹿柴(zhài)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返景入深林,复照菁苔上。思考:颔联、颈联写了哪些景?有何特点?体现了诗人怎么样的感情?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从动静、试听、视角等方面考虑)?分析:写了明月、松、清泉、竹、浣女、渔舟,这些景物清静,幽美,明洁,体现了诗人归隐的情怀。运用了动静结合,试听相兼,俯仰结合,先声夺人的手法(诗中有画)。意象意象:指诗歌中融入了作者情思的形象,包括人、物、景、事。诗人为什么要选取“松”、“清泉”、“竹”这些物象来写?有什么特别的含义?分析:这些物象象征诗人高洁的人格,体现了诗人追求高洁理想的境界。是诗歌中常见的意象。深入探究欣赏品味原来山中树木繁茂,掩盖了人们活动的痕迹,正所谓“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鹿砦》)啊!又由于这里人迹罕到,“峡里谁知有人事,世中遥望空云山”(《桃源行》),一般人自然不知山中有人了。“空”字是诗眼,“空山”二字点出此处有如世外桃源,诗人愿意在此归隐。“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诗中明明写有浣女渔舟,诗人怎下笔说是“空山”呢?讨论所谓诗眼,就是一首诗中的关键词句,有了这一个词(这个词可能是一个字)或这一个句子,全诗境界尽出。这首诗的“诗眼”是哪一句?为什么?是“王孙自可留”一句。因为前面三联描写空山、新雨的大环境和月、松、泉、石、竹、莲及浣女、渔舟八种景物,组合成宁静淳美而清新活泼的画面,诗中有画,这些描写都是渲染,都是寄寓,是间接表现诗人的高洁情趣。“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一联化用楚辞中“王孙兮归来,山中兮不可久留”,反其义而为“可留”,便把诗人流连忘返的情绪和意境和盘托出,深化了主题,增强了艺术感染力。讨论讨论“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一句的词序还可作两种排列:①竹喧浣女归,莲动渔舟下;②浣女归竹喧,渔舟下莲动。与上两种排列相比,诗人的排列有哪些好处?有五个好处:①与第一种排列相比,它是为了押韵的需要,“舟”与“秋”“流”“留”押韵,符合近体诗的格律要求。②将“归”与“下”作使动用,使句子更为活泼。③与第二种排列相比,它反映了一种生活的真实:因为浣女隐在竹林之中,渔舟被莲叶遮蔽,起初未见,等到听到竹林喧声,看到莲叶纷披,才发现浣女、莲舟。④“竹喧”“莲动”置前,可以突出山间景物的神奇美妙。⑤这样写可以产生“未见其人,先闻其声”的艺术效果,更添情趣。山居秋暝王维—诗人、画家、隐士诗中画画外意山.雨秋.晚自然美远离尘俗明月清泉超然淡远竹喧莲动—生活美语言风格:清新淡雅检测练习1、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首联不仅点出题目全部内容,还特别提到对全诗意境起着十分重要作用的“雨”。B、中间两联从自然景物和社会生活两个方面方面描绘了山村令人神往的美。C、尾联用典抒情,把诗人留恋山中生活的心情含蓄地表现了出来。D、王维是盛唐时人,诗意暗喻了当时和谐安定的社会环境。(并非暗喻当时社会,且与C项矛盾)下列诗句与“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意境较接近的一项是()A、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B、古木无人径,深山何处钟。C、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D、渡头余落日,墟里上孤烟。答:A(反衬山中月夜之静谧、清幽。B反衬环境的幽僻宁静。C都有泉、石、松、光,但“咽”“冷”有清冷、孤寂的感觉。D白描手法,意境淡远、安逸。)下面两个作业任选一题课下完成动笔写作就《山居秋暝》的中间两联任选一联进行合理想象,写一个散文片断。《绝句》杜甫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作业:同《山居秋暝》比较,这首诗描绘的画面,传递的情感有何不同?日低了,风起了,带来了一阵阵轻轻的竹的沙沙声响;风起了,水皱了,送来了一缕缕荷的清香。听,竹林深处,远远传来了一阵欢笑——愈近了——清脆、爽朗;看,碧波荡漾,荷花丛中响起了一阵水声——愈近了——温柔、恬静。姑娘们笑着,唱着,抱起他们刚刚洗过的衣服,享受着山间美景,结伴回家;小伙子笑着,唱着,要着他们满载着鱼虾的船,轻拨开亭亭玉立的荷花,驶向岸边。深秋的暮雨静淡了深沉的山峦,清洗了悠悠的秋思。爬过树梢的皎月点亮了青竹间隐匿的乱影,滑出了竹叶上跳动的喜悦。泉水奏响了影群中的嘈嘈的言语,唱出了浣女们彩虹般的年华。接天连叶荡漾起了婀娜的浪线,在那唱晚归家的渔舟的点缀下,伸向渲染着绯运的天际。扩写:这是一个僻静的小村庄,它坐落在世界的另一端,人迹罕至。机缘巧合间,我来到了这里,他那古朴的美深深地吸引着我。这里每天的生活都是如此的宁静、祥和。黄昏,少女们提着换洗的衣服,盈盈笑着,来到河边,洗去衣衫上的污渍,洗去一天的疲惫。回家的路上,她们无忧无虑的谈天,说笑。伴着身边竹林在微风吹拂下的沙沙响声,一切都显得如此的清静,自然。我坐在河畔,让澹澹的流水尽情的抚摸着我的双脚,渔人们唱着打渔歌,摆着桨向远方滑去,船儿在缓缓流动的河面上激起层层微波,水面上的莲叶便有节奏的舞动起来……此情此景,我的心又怎能不平和、安乐,就让那些乱世的纷争随风而逝吧!!!清新的空气随风而来,沁人的香气心间荡漾,一阵阵清脆的水声在山间旋转。石缝中的野花,跟着风声、水声的旋律,摆起柔软的身体,望着那些一边嬉戏一边洗衣服的姑娘们,拍打衣服溅起一串串水花。远处的莲叶跟着摇动起来,原来是渔船顺流而下带来的水波,叶片微微起伏,仿佛在与姑娘们的目光捉迷藏。姑娘们收起衣服,踏着岸边的石头,伴着月光,离开了密密的竹林,欢声笑语渐渐远去……秋雨,一场绵延的秋雨下过了。月将一片光华洒在那片竹林上,竹叶趁着这清朗的月色,尽情的展现着那刚被雨水浸过的新绿。于是,风儿也奏响了竹叶,因为竹叶也不甘寂寞。露珠就在这一片片叶上翻滚跳跃,他们为这叶的波涛而作浪花。洗衣的姑娘们,笑语喧哗着从竹林里回家去了,他们为这幽静的山林增添了一份难得的热闹。渔船顺着水流轻快的向下划去,小船四周荡起一片小小的波浪,波浪不能奏出一丝声响,也能为这寂静的山野增添一份灵动的景象。
本文标题:山居秋暝优秀课件1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82267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