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资本运营 > 王昌龄《从军行(两首)》(定稿)
边塞诗鉴赏边塞诗产生的时代背景从玄宗即位到代宗登基(712——762),这半个世纪通常称为盛唐。经济繁荣,国力强盛,开疆拓土,不少文人,或投笔从戎,或置身幕府,因而出现了大量的边塞战争题材的作品,形成了唐代蔚为壮观的边塞诗派。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岑参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犹著。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之四王昌龄,边塞诗人,字少伯,太原人。其诗含蓄、深婉、浑厚、明快,有“诗家天子王江宁”的称号。其七绝与李白齐名,被世人誉为“七绝圣手”。现存诗一百八十余首,明人辑有《王昌龄集》。作者简介王昌龄:他的边塞诗,大部分用乐府旧题,抒写战士爱国立功和思念家乡的心情,诗体多用易于入乐的七绝(绝句成就最高,和李白的并称“神品”)《从军行》历来被推为边塞的名作,有的写战士爱国的壮志豪情,有的抒写战士长期戍边产生的“边愁”。《出塞》曾被推为唐人七绝的压卷之作。另外,善于用七绝含蓄而细腻地表现宫闱女子的心理状况及其微妙变化。(《闺怨》、《长信秋词》)从军行(之四)王昌龄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青海:地名,在今青海湖。雪山:指祁连山,常年积雪。玉门关:在今甘肃玉门,是唐代的边疆重镇。破:击败。楼兰:汉代西域的鄯善国,在今新疆鄯善东南一带。西汉时楼兰国王勾结匈奴,多次杀害汉朝使臣。这里借指侵扰唐朝西北地区的敌人。从军行(王昌龄)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青海湖上的乌云一片连着一片,遮住了雪山,站在孤城上,遥望远处的玉门关。守卫边疆的将士们在大沙漠里打了许多仗,铁片做的战衣都磨穿了,他们决心不打败敌人决不回家。漫天的浓云古代通往西北的边塞关口,在甘肃省诗中表现了戍边将士的豪情壮志。全诗格调悲壮,充满着英雄主义的气概。铠甲,古代兵士穿的战衣这里指侵袭西北边境的敌人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环境渲染,以色传情用暗色弱光来渲染冷色的苍凉感渲染战争将至的紧张气氛黄沙,荒凉萧瑟;百战,战斗频繁,时间漫长;穿金甲,战斗艰苦激烈金甲易损,生命可抛,但报国的意志不会减从军行王昌龄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诗中第三句诗突出的是什么?诗中哪一句是写战士们豪壮的誓言?戍边时间之长、战事之频繁、战斗之艰苦、敌军之强悍、边地之荒凉。前两句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情景交融这两句在写景的同时渗透着丰富复杂的感情:戍边将士对边防形势的关注,对自己所担负的任务的自豪感、责任感,以及戍边生活的孤寂、艰苦之感,都融合在悲壮、开阔而又迷蒙暗淡的景色里。三四句用了哪些表现手法直接抒情三、四两句由情景交融的环境描写转为直接抒情。金甲尽管磨穿,将士们的报国壮志却并没有消磨,而是在连年战争和大漠风沙的磨炼中变得更加坚定。“不破楼兰终不还”,就是这些将士们豪壮的誓言。用典借用典故,意指消灭侵扰唐朝边境的外敌从军行王昌龄烽火城西百尺楼,黄昏独坐海风秋。更吹羌笛关山月,无那金闺万里愁。无那:无奈,指无法消除思亲之愁。诗中描写边人心理的诗句是?表现了怎样的感情?用的是什么方法?最后一句;表现的是征人思念亲人、怀恋乡土的感情;不直写,而是从深闺妻子的万里愁怀反映出来的边塞征战诗:特点是慷慨豪迈,从不同的角度折射国运的兴衰。因此,诗人的创作主旨或者歌颂祖国边塞的大好河山,或者讴歌边关将士的奉献精神(包括他们的乡愁、离恨),或者赞颂正义战争,或者控诉战争的残酷。边塞诗塞外风光卫国豪情征战之苦流行歌曲中飞出的唐宋遗韵出塞曲请为我唱一首出塞曲用那遗忘了的古老言语请用美丽的颤音轻轻呼唤我心中的大好河山那只有长城外才有的景象谁说出塞歌的调子太悲凉如果你不爱听那是因为歌中没有你的渴望而我们总是要一唱再唱像这草原千里闪着金光像这风沙呼啸过大漠像这黄河岸那阴山旁英雄骑马壮骑马荣归故乡唐诗更多地描写山河世事等或是个人成败得失间的情怀,而对于私人情感的东西,却小心地收藏起来,较少提及。宋词中描写个人情感的算比较多了,但大都极尽含蓄之能事。现在的社会,人们对情感的态度更为开放,而个人化的东西也越来越受关注与重视,所以很多描写个人情感的作品大行其道,而在语言表达上,则更直接坦白。
本文标题:王昌龄《从军行(两首)》(定稿)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82321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