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计划 > 2010湖南省教改研究项目申报书参考
2010年湖南省普通高等学校教学改革研究项目申请书项目名称:理工科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科技团队建设研究与实践项目主持人:申请学校:通讯地址:联系电话:E-mail:填表日期:湖南省教育厅制-2-一、简表项目简况项目名称理工科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科技团队建设研究与实践申请经费万元配套经费学校万元起止年月其他万元项目负责人姓名性别民族出生年月专业技术职务最终学位/授予国家教学工作简历时间课程名称授课对象学时所在单位教学改革和科学研究工作简历时间项目名称获奖情况项目组总人数高级职务中级职务初级职务博士硕士参加单位数主要成员∧不含负责人∨姓名性别出生年月专业技术职务工作单位项目中的分工签名-3-二、项目立项依据1、项目的研究意义培养大学生创新能力是我国经济实现跨越式发展,缩小与世界发达国家差距的关键因素。经济与社会的持续发展,不仅取决于人才的数量和结构,更取决于人才的创新精神与创新能力。21世纪作为科学技术高速发展和知识经济时代,不断要求提高国民素质和加快各类专门人才培养,尤其需要具有创造和开拓新思想、新成果、新领域并对社会能够发挥重要作用的创新人才。当前我国经济、科学技术有了很大的发展,但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比较落后,为彻底改变这一状况,我国各行各业正处于全面深化改革之中,更加需要具有锐意改革、不断创新的创造型人才。理工科大学生作为一个应用型人才培养的专业,大多数本科生毕业后直接走上工作岗位,社会岗位要求毕业生具备一定的研究能力、创造和创新能力,以便能够迅速适应各种工作岗位的需要,完成岗位的任务。这就要求本科生在校期间参加科技团队,进行一定的科研训练,以适应社会对人才创新能力的要求。科技团队培养方式是提高大学生创新能力的有效方法之一。通过本项目的研究,在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指导下,以学校现有的实践教学体系为依托,建设适合培养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完善的科技团队培养方式,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创新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促进学生知识、能力和综合素质的提高,为学生适应社会、服务社会、成就事业提供知识和技能的保证,同时为推动我省新形势下理工科专业以及类似专业的教学改革具有重大的实际意义。2、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学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指出:“高等教育要重视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创业精神,普遍提高大学生的人文素质和科学素质。”创新素质已成为大学生第一素质,创新能力已成为大学生的首要能力。美国南加利福利亚大学的本科生研究计划(URDP)和浙江大学的大学生科研训练计划认为引导本科生积极参加科研活动是培养大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组建大学生科技团队、建立大学生参与科研的机制是高校培养创新人才的重要任务之一,这对当今高等教育提出了新的挑战。如何培养当代大学生的科技创新意识、创新精神以及创新能力,是目前国内外高校学生工作的一个重要课题,国内外大学都在进行不断的探索。纵观国内外研究,多年来,研究者们致力于探讨团队互动对团队有效性的影响,早在上个世纪60年代美国麻省理工学院(MIT)就创设了“本科研究机会计划”,鼓励支持达到一定条件的本科生参与教师的科学研究项目。McGrath(1964)提出的“输入-过程-输出(Input-Process-Output,I-P-O)”理论框架,即团队互动过-4-程在团队输入变量与团队有效性之间产生影响。20世纪80年代,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UCLA)也开始系统地支持本科生参与科研,目前该校已设立了由分属于人文与社会科学、生命与物质科学范畴的两个“本科生研究中心”。1987年Hackman提出了团队有效性三类指标:任务绩效、合作满意度、团队存活力,团队有效性的这三个指标在团队研究中广被采用。1997年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UCB)成立了“本科生研究办公室”后收效显著。耶鲁大学为本校部分大学一年级新生开设了指导研究项目。德国应用科学大学(FH)加强学生工程实践能力和科技创新能力训练,注重科技知识的应用,传授包括如何将一个创意转化为具有竞争力产品的技巧、能力等广义知识,培养了大批具有工程师资格的高等应用型人才。我国学者对创新团队建设作了大量的研究,刘雪峰等(2005)基于模拟情景下的临时团队发展了测量团队互动的量表,涉及在执行结构性任务时所进行的沟通、协调,以及信任尊重等;李海云(2005)基于现实的企业团队,利用团队互动过程量表,该量表涉及沟通、凝聚力、关系冲突、任务冲突四个维度。调查得出沟通情况良好的团队,通常凝聚力也较高,而高凝聚力又会减少关系冲突行为等结论。蒋永荣等(2008)以教师科研项目和学生独立科研立项为依托,建立导师指导下的本科生科研创新团队模式,研究与实践表明该模式能有效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20世纪90年代以来,许多高校对创新素质教育进行了大胆和有益的尝试,如开展科技作品竞赛活动、设立课外科研班、建立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的常设机构和科研基金、制定假期大学生科学研究计划等,为我国科技创新培养模式提供了一些可以借鉴的成功经验。然而,由于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专业的特点,与其他工科专业相比该专业学生的科技活动参与率较低,目前的科技团队建设也没有一套完整成熟的培养模式,使得这些活动基本上还是少数几个人的事情,没有形成大多数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规模和团队发展的可持续性,使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总体水平大打折扣。为了改变这种被动局面,我们有必要借鉴国外大学的成功经验,结合本校实际情况和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专业的办学特点,研究一种可持续发展的科技团队模式和方法,以培养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专业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并为其他相关专业的科技团队建设提供参考。参考文献:[1]曾德芳,王君婷,张焕德.大学生科技创新素质教育模式研究.交通高教研究,2004,(4):25~27[2]Cave.TheUseofPerformanceIndicatorsinHigherEducation:ACriticalAnalysisofDevelopingPractice.JessicaKingslegPublishersLtd,1987[3]曹小华,吴青,李文锋.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的团队培养模式探讨.高教发展与评估,2007,23(3):22-24[4]蒋永荣,李天煜,蒋东云等.本科生科研创新团队建构模式的探索与实践.桂林电子科技大学学报,2008,28(4):376-378[5]姜芳,刘铁锋.主动实践,培养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7,(6):97-99-5-三、项目实施方案及实施计划1、具体研究内容、研究目标和拟解决的关键问题本项目研究的目标在高校理工科专业建设与教学改革与研究的基础上,借鉴各高校关于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团队建设的成功经验,通过系统性设计与研究,构建由多种影响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因素组成的、适合不同学生特点的可持续发展创新团队模式,培养学生的创性精神、创新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促进学生知识、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为建设创新型国家,实施科教兴国和可持续发展战略,培养出更多高水平、创新型的优秀人才。本项目主要研究内容有:a.科技团队的可持续性研究目前的大学生创新团队,大多是在申报科技课题时临时组织起来的,而且这些团队从组建到学生毕业,是一种独立运行的模式,不能充分调动团队之外学生的创作积极性。而且部分学生申报科技课题是凭当时的热情,把科技项目当作一项具体的活动而没有当作自己创新能力培养的一个机会,在课题申报时临时组织一个团队,申报前没有这方面的知识积累,申报后也缺乏长期从事创新活动的耐心,使科技活动达不到预期的效果。有些学生在老师的组织下参与到老师的科研课题,这种方式能较好地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然而这种方式属于精英式创新人才的培养,受益的只是创新团队内部学生,对同年级学生和各年级学生影响不大。近期我们对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专业学生的调查发现,大部分学生都有参与创新活动的渴望,由于他们的知识结构与水平有限,缺乏科技创新的思维与意识,认为搞创新活动要很耽误时间,挂了科不值,没有正确地认识到参与科技创新的重要性。另外,老师在研的课题数量和各种针对于学生的科技活动数量有限,只能满足小部分学生参与研究。因此,组建一个可持续发展的科技团队,使有限的科技项目对绝大多数学生进行创新能力培养,充分发挥团队的作用,使具有一定经验的高年级学生引导低年级学生,进行大学期间“入门——提高——竞赛——科研”创新能力的培养过程是本项目重点。b.指导老师在创新团队中的作用研究专业教师的参与和指导是学生课外科技创新活动得以发展的保障。虽然科技活动的主体是学生,但是这项活动的开展离不开老师的认真指导。实际上这也是教师教书育人工作的一种拓展,教师应发挥积极作用。然而就目前情况来看,指导老师在学生的科技活动中表现为二种趋势:一种是指导老师积极性不高,对学生科技创作作用不大,有些学生虽然有想法,但是受知识水平、客观条件所限无法实现;另一种是指导老师在科技活动中指导过多,主要的研究工作均由指导老师承担,导致学生在活动中只是承担一些简单的体力劳动。这些都不能学生的创新能力在科技活动中得到有效的培养,因此,指导老师在创新团队中的作用是本项目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6-c.创新团队的约束与激励机制研究在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影响因素中,除学校已有的教学与科研条件外,指导老师和学生是影响创新能力培养效果的二个主要主观因素。尤其在目前的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中,指导老师基本上是做义务劳动,以至一些老师不愿意指导学生的创新活动。因此,如何建立一个有效的约束与激励机制,充分调动老师与学生的积极性,防止学生对科技课题的“三分钟热情”现象,鼓励那些渴望参加科技创新活动而又认为自己能力不够的学生积极参与进来,以及指导老师如何发挥行当的指导作用是本项目研究的另一个重要内容。科技团队中的主体是学生,在学生的四年大学生活中,参与到科技团队的时间的有限的,每年都有毕业学生离开团队,也有新的学生加入到团队。因此,如何实现创新团队的可持续发展是本项目研究的重点和难点,也是拟解决的关键问题。2、实施方案、具体实施计划(含年度进展情况)及可行性分析实施方案:a.理工科的专业需要成立教学改革项目实施工作小组,同时投入必要的人力和财力,根据相关的研究成果和检索资料,调研国内外高等院校工科类专业的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方式,获得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与创新团队建设的基础数据。b.对我校目前已有的专业科研项目团队进行调查与研究,根据调研情况和已有团队实际运作情况形成初步的科技团队建设与改革方案,组织专家论证。c.利用已有的项目研究团队,组建一个可培养大多数学生创新能力的可持续发展的科技团队,并对不同年级、不同知识水平的学生分阶段地按“入门——提高——竞赛——科研”的要求分层次地培养。d.根据创新团队的实际运行状况与结果改进与完善团队建设方案,完善专业的实践教学体系。具体实施计划:a.项目调研阶段(2010年底完成)课题组成员分工合作,组织人员进行资料检索,并组织专人进行社会调查,了解各高等院校建环专业以及相关工科专业对学生创新能力培养与创新团队建设现状,了解社会对建环专业毕业生的创新能力要求、应具备什么样的能力与标准。-7-b.创新团队方案确定与专家论证阶段(2011年5月完成)在调研的基础上,结合我校相关理工科专业的具体情况.请有关专家对调查结果进行分析论证,为制定具体的科技团队建设方案提供科学依据。c.方案试验与检验阶段(2012年8月完成)在专家论证的基础上,充分利用已有的创新团队,把方案在理工科专业各年级的学生中试验与应用,及时将试验过程中产生的问题进行总结和对方案进行调整,形成一个完善的适合于建环专业的可持续创新能力培养的科技团队模式。d.方案实施阶段从2012年9月开始,方案在建环专业中正式实施。e.项目总结阶段2012年9月—2012年11月,教学改革总结。可行性分析:要办理工科专业,培养优秀的理工类专业人才,必须加强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而科技团队建设是创新能力培养的有效途径之一。基于这些认识,我院的领导与相关专业老师已进行了大量的工作,为科技团队建设做出了如
本文标题:2010湖南省教改研究项目申报书参考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82322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