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 2019届南京二模-作文讲评
2019届南京二模作文讲评•【作文题目】•根据以下材料,选取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每个人都有秘密,隐私保护逐渐成为社会共识;大自然也有秘密,科学探秘已经变成时代热潮。•【材料审读】•从材料的内容来看,这是一则社会现象类材料。•概念理解:•所谓“秘密”,它与“公开”相对,指有所隐蔽,不为人知的事情。“隐私”,指不愿告人的或不愿公开的个人的事,属于秘密的范畴。“秘密”的内容丰富,因人的社会身份不同,可以表现为个人、家庭、单位、行业、地区、国家等不同范围的秘密;因秘密的可知程度不同,可以表现为隐私、机密、绝密,大自然中神奇的奥秘也是常人难以发现。•关系解说:•材料由两个分句构成,围绕着核心词“秘密”来陈述现象,这一现象来自于对现实的概括,具有普遍的意义。前一分句从个人角度说隐私的保护,此处的“秘密”表现为个人的行为、心理、情感等,指向社会意义;后一分句从自然角度说人类的探秘,此处的“秘密”表现为自然现象的知识、原理、规律等,指向科学意义。两者并举,思维的空间较大。•【立意角度】•可以把握材料的两个分句,分别确定立意的角度;•也可以着眼整体,综合思考,正向立意、反向立意皆可。•从个人角度立意,可以把握人与社会的关系,表达隐私对人身安全、财产安全、网络安全、知识产权、行业信誉、集体利益等等方面的重要意义,提倡保护隐私。•反过来说,当一些秘密危及他人和公共安全,我们就有揭秘的责任。•从自然角度立意,可以把握人与自然的关系,表达探秘在时代发展中的重要作用。为了与自然和谐相处,一方面,人类需要不断地认识自然,探索自然的奥秘;•另一方面,人类需要敬畏自然,尊重规律,不能强加人类的意志,无视自然的启示,无论阐述怎样的观点,均不可偏离“秘密”这个核心。•可以综合立意,通过思考人类在认识自身和认识自然方面的不同行为,表达人对未知领域的无限追求具有积极的意义,同时,需要在探秘、揭秘的同时建立相应的保护规则。•【文体构思】•《考试说明》要求写记叙类、议论类、抒情类等文章。“类”中有多种文体,议论性散文又比较普遍,因此,评判时能够在规范文体的基础上,鼓励多种文体写作。•文体自选,可以写评论、杂文、随笔,也可以写小说、散文、科学故事,等等。议论文重在评判其见解、思辨和说理能力,注意议论类文章的中心与材料的关联度;记叙文重在评价其构思、细节、文采、意蕴等写作技巧和写作智慧,注意记叙类文章的立意句或立意的关键词,区分是表达立意的重点还是张贴标签。•只闻墙内佳人笑•史铁生在《病隙随笔》中写道:“趣味是数不尽的墙,上帝的秘密要好好保存。”•读来共鸣,以此比喻秘密,真是再恰当不过了。“墙外行人,墙里佳人笑”,欲窥而不得窥,有声却依稀不清,从而那欲一探秘密的心思,自然就蠢蠢欲动,如爪挠心了。•可墙是诱惑,其本质是阻隔的屏障,人心本就是对外人设防的。墙中,是别家院,秋千上嬉笑的佳人,亦是别家的如花美眷,仅如诗人聊表幽思了也罢,岂容你摩拳擦掌翻上墙头,将墙内风光一览无遗?说白了,这叫偷窥,是大煞风景的事。正如网络上那些无底线黑客,美国“水门事件”,贼眉鼠眼侵犯隐私之态,哪一个不叫人鄙薄?•更何况,墙的内部可不尽然就是佳人秋千了?并非所有的秘密都如歌德晚年经历了“玛丽恩浴场哀歌”的浪漫后,回避所有家人,精心装订的蓝色亚麻封面的诗集那般朦胧美好;人的复杂幽深永远无法仅靠揣测衡量,孰知你掀开帷幕一角之后看到的不是卑鄙、罪恶、把柄?•众所周知,求知乃是人类本能,好奇心的力量驱使着我们向更高、更远、更深的地方不断挖掘。但在此之前,更重要的是掌握好求知的方向。总将眼光对准旁人的秘密,非得把那墙折腾塌了,最终旁人难堪,知道太多隐私对自己也是负担,甚至带来危险。•余秋雨言:“有人把生命局促于互窥互监,互猜互损;有人把生命释放于大地长天,远山沧海。”这不正说明我们探求的方向应是这无尽趣味的天地之间吗?•回看世上的杰出之士,莫不是做到了如此。在征服自然之墙的途中,人们发现的是青蒿素、引力波,是千百年来望也望不见的月亮的背面:他们的心中装的是生老病死、宇宙奥秘,以及民族乃至人类的精神夙愿。自然的秘密是上帝的恩赐,是从那云层之伸出的手,牵引我们到达一个个从不曾领略的高度,心境更是开阔坦荡,不似从前逼仄狭窄。•再一思,无论是何处的秘密,与我而言终是主客之分。面对对自然的秘密,亦不可以“皆为我所有的”霸道之心待之。保持敬畏,谦逊求知,遵守其规律,总是会让我们在求知过程中少犯差错的。•《面纱》中,瓦尔顿明知门后便是妻子凯蒂的秘密,但也只是转动了下门的把手,然后就松开,仅此而已。面对他人的秘密,我们也应持有“不推开”的敬意,到此为止。•再闻墙内佳人笑,我也莞尔,而后,只向着那远方的山峦奔去。•◎点评•作为考场作文,最可贵的莫过于在有限的时间内按照限制的要求写出有自己的思考,展示出自己巧思来。本文即是切合这样要求的佳作。•文章围绕“秘密”而述,准确把握其内涵,观点态度阐述得清晰明确;构思别出心裁,以史铁生“墙与秘密”的话开篇,联想到苏轼词句“窗外行人,墙里佳人笑”,引出“探秘”的话题,在“墙的设防”与“人的偷窥”的辩证中,作者指出,一方面侵犯隐私“叫人鄙薄”,另一方面即便看到“墙的内部”,或许也只有“卑鄙、罪恶与把柄”,现象评述如此生动精确难得可贵。•不仅如此,作者还进一步指出“墙折腾塌了”后的危害以及对待墙的正确的态度:人类探求的方向应是无尽趣味的天地之间——对于自然的探索也应装的是精神的高度与敬畏之心;对于他人的秘密,也应有“不推开”的敬意。思绪完备,令人赞叹。•另外,史铁生、余秋雨、歌德、《面纱》、青蒿素、引力波等等,信手拈来,显示作者广阔的视野与丰厚的积淀。故判为一类上。•生命黑箱•杰罗姆·魏格曼在《父亲坐在黑夜中》里描绘了一位不愿敞开心门的父亲,无论儿子如何询问,他都回答:“没什么,我只是坐坐。”•是的,秘密在每个人生命中都必不可少,它不可分享,全然属己。正如作家颜昆阳所说:“每个人的生命都是一口黑箱。”我想,那黑箱内,装的便是每个人独有的秘密。•秘密是什么,这本身难以界定,因为人们的一切隐私以及不愿让他人知道的东西都可以称得上是秘密。然而重要的是,一旦成为了秘密,那便是属于自己的、不可侵犯的神圣领地。•秘密给了人独处的空间,让每个人都有独立审视自我的机会。在那口“生命黑箱”中,无人看到、无人打扰,因而你在那里可以不受限制和束缚地思索和回忆。或许这也是为什么魏格曼笔下那位父亲如此享受夜里一个人的秘密时光,他可以完全沉浸在思绪中,抚摸过去的人事,认识最本真的自我。•更重要的是,秘密是心中与世隔绝的一块圣土,是灵魂的休憩和调整之地。如果没有了秘密,那人们便会像杨牧所说的那样,“将灵魂暴露在阳光下,然后慢慢枯萎”。在生活中,人们无时无刻不在与他人来往,劳役于琐屑的世俗,灵魂也会渐渐疲累。好在我们可以在秘密的黑箱中避开阳光、避开一切,让灵魂在无人打扰的安静中洗去疲累。•既然这口“生命黑箱”如此重要,那么尊重秘密、保护隐私的重要性自然也就不言而喻。可是反观当下,人们一边守护自己的秘密,一边却又没有尊重他人秘密的自觉。这是多么矛盾与荒谬!铺天盖地的隐私泄露、肆无忌惮的“人肉搜索”,让我们不禁觉得在信息和互联网的时代中寸步难行,似乎稍一不留神,便会有一丝窥探的眼神投向自己的“生命黑箱”。•保护隐私的社会共识似乎正在被一分为二:人们只有了守护自己秘密的意识,却没有尊重他人秘密的共识。•请对所有的“生命黑箱”一视同仁吧。敬人者人恒敬之,如果你想守护自己的秘密,那前提一定是你不去窥探他人的黑箱。对此,或许每个人都或多或少会发出张爱玲式的感慨:•“光怪陆离的世间,只有一个地方可以让人活得行云流水。”那里是秘密,是每个人的“生命黑箱”。•【点评】•本文紧扣“秘密,”对核心概念的界定准确而有层次,论证了秘密是“属于自己的、不可侵犯的神圣领地”,能让人认识“认识最本真的自我”,“是灵魂的休憩和调整之地”。以“生命的黑箱”串联全文,从基本特点到重要价值再到反思现实,呼吁每个人在对待隐私时能推己及人。作者深于阅读,转化恰切;语言流畅,内容富有时代气息。故评为一类上。•本立而道生•“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自从“以人为本”的理论提出以来,人本就受到了广泛的支持。因为以人为本,所以隐私保护,保障人的精神独立性和尊严;因为以人为本,所以科学探秘,保障人的物质需求和探索欲的满足。•这固然无可厚非。然而,当隐私保护成为了违法犯罪的庇护伞,甚至在人与人之间竖起一层“可悲的厚障壁”;当科学探秘成为了无限度向自然索取的保护衣,抑或在自然身上留下肆意践踏的足迹时,以人为本的理念早已被扭曲成了以人为宇宙中心的狂妄理论,终会遭受惩罚。•王开岭说:“我们走了很远很远,却忘了为何出发。”要回头看来时的路,坚定初衷,就意味着真正践行以人为本的精髓:人与人、人与自然的相处都是独立圆足的生命的对话,但求交换非关键秘密以求共生,不求窥探关键秘密以至互损。•人与人的相处,既要求灵魂的交融,又要保持独立性。我们每个人都不愿也不能做“攀援的凌霄花”,而应做傲立于朋友身旁的大树。“以人为本”指的,就是“平等地站在上帝面前”进行灵魂对话的境界。人们总爱窥探他人的秘密,无非是为了满足庸俗的所谓好奇心,而实乃因肉身的眼界局限做出的损人不利己的冲动行为。“羽化登仙”后,双方站在灵魂高度,交换某些秘密是为了更好的了解,从而携手进步;而保留另外一些秘密则是维护个体完整性,不过分侵入他人的生活。这,才是隐私保护的真谛。•人与自然的相处更需要互相尊重、互惠共生。“在器物的背后是人的方法与技能,在方法与技能的背后是人对自然的了解”。人了解自然是为了创造出为自己所用的器物,更是为了在将宇宙规则铭记于心,然后更好地维护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存,不因无知而损害自然。“洋洋乎与造物者游,而不知其所穷”。科学探秘从来不是为了窥视甚至奴役自然,而是为了“与造物者游”,与自然相互了解,共同创造更加美好的世界。自然愿意展示的秘密,我们利用它;不愿意展示的秘密,我们也不必强行挖掘,这便达到了“天人合一”的境界。•故而,以人为本不是侵损他人成就自己,也不是劫掠自然填补人类的欲望黑洞。愿我们守住真诚的心,本立而道生,共创美丽的明天。•【点评】•面对一个对比性的题目,作者努力归纳“保护隐私”和“探索秘密”两种行为背后共同的动机,即都是“以人为本”。围绕“以人为本”讲了两个不同领域的行为,既有高度,又能抓住关键词,展开论述,难得可贵。评为一类中。•面对隐私•在乔治·奥威尔的小说《一九八四》中,我们认识了这样的世界:老大哥式的贪欲裹挟时代的每一个微小个体,他们的思想被强迫同化,个人毫无隐私与秘密可言。就连主人公温斯顿的感情悸动,也全在他人的掌控之中。•作家构建的这样一个具有警示意味的社会,某种程度上告诫我们保护隐私对于个体的独特性的意义与价值。•每个人都有秘密,它是个体区别于他人外物的标志,是不愿诉诸他人的内心想法。旁人不应侵犯隐私,因为对于别人内心的占有,会将其灵魂完全暴露于众,个体沦为被掌握被控制的已知对象。他不再具有独特的人格,泯灭于骚动不安的人群之中。这种被动的灾难,使他们甚至暗中伺机向更多无辜的民众伸出魔爪,以填补内心被看透的情感空白,如波德莱尔所言“兴高采烈地走上泥泞的大道”。•我想,隐私的保护的意义在于冲破这种虚荣的占有的恶性循环,肯定个体的尊严于价值,使其不至于消陨于集体思维中,走出千人一面的牢笼。在历史的宏达叙述中留下自我独特而完整的痕迹,是一种幸福;而保护他人这般权利不被剥夺,是更加深远而宏达的幸福。•庆幸的是,隐私保护逐渐成为社会共识。人们意识到这种行为带来的幸福感与被尊重感超越小我的私欲与一时占有的畸形快感,它是长远而非瞬间与留于浅表的。纵观历史长河,我们可以不无欣慰的发现,从原始氏族彼此“坦诚”的茫然度日,到文艺复兴对个体隐私的强调保护,再到如今隐私权的确立与社会共识的呼唤,人们的自我意识在觉醒、扩张;懂得生而为人的价值。当这种意义升华为社会思维,其意义便不言自明了。•然而,信息时代自媒体的迅速发展,为某些名为“黑客”的群体探索他人的
本文标题:2019届南京二模-作文讲评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82614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