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经营企划 > 宋明理学[人民版][课件8
春秋战国秦朝西汉汉武帝宋明明清兴起形成遭到打击正统高潮----理学新的儒学体系批判时代特色的新思想主要线索魏晋南北危机温故知新:(教材第4页)(1)孔子儒学学说最核心的观点是什么?(2)怎样才能实现它?(3)实现他要建立一个怎样的社会?(4)他建议统治者采用哪种方法治理国家实现这个社会?第一部分:探源理学之原典——先圣孔子讲仁仁礼温故知新:(教材第5页)(1)孟子认为道德规范有哪几种?(2)在治国思想上,他提出了怎样的学说发展孔子的“德治”主张?第一部分:探源理学之原典——亚圣孟子讲德道德材料:“与天同者大治,与天异者大乱,故为人主之道,莫明于在身之与天同者而用之。”——董仲舒《春秋繁露》第一部分:探源理学之原典——大儒董仲舒讲感应天人温故知新以上材料中董仲舒提出了什么主张?老子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德经》温故知新依据老子的理论,天人合于?第一部分:探源理学之原典—孔子的老师老子讲道道理程颢程颐朱熹陆九渊王守仁三教图“三教合一”含义:“三教”是指:儒教、佛教、道教。“三教合一”不是儒教、佛教、道教合为一体,而是一种相互吸纳,相互渗透、相互影响的关系。宋明理学儒学的困境与儒学复兴运动背景:知识·梳理江南春(杜牧)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敦煌莫高窟第96号窟弥勒佛理学:是一种贯通宇宙自然和人生命运,又继承孔孟正宗,并能治理国家的新儒学佛、道根本目的它是以“理”或“天理”为核心的观念系统,故名“理学”。它是宋明时期儒家思想的主流学派,标志着儒家思想的成熟课题解读:何谓宋明理学?特点:儒道佛三教合一的哲学体系宋明理学儒学的困境与儒学复兴运动理学的发展创立:北宋五子成熟:南宋朱熹发展:陆王心学背景:知识·梳理一、理学先驱——北宋五子及其思想•1,周敦颐(濂溪)《太极图》•2,邵雍(康节)重新排列、解释64卦•系统的思辨,将宇宙结构与人的精神结构合二为一。•3,张载(横渠)关学:开创气学一派;准确的表达了理学的基本宗旨和精神•4,二程(洛学):确定了理学的最高范畴天理,将理气统一为仁,以此作为人的最高境界。一阴一阳之谓道。仁者见之谓之仁—《周易系辞上》盈天地之间,莫非太极,阴阳之妙—朱熹《原卦画》“今日格一件,明日格一件,积习既多,然后脱然自有贯通处。”——朱熹程朱理学“北宋五子”创立了理学,其中的程颢、程颐确定了理学的最高范畴“天理”;天理的核心就是“仁”。理学的集大成者是南宋的朱熹。眼珠子,鼻孔子,朱子高于孔子。眉先生,胡后生,后生长于先生。朱熹二、理学的成熟1.代表人物:2.理论来源:3.主张和成就:(1)理气关系论:(2)理学的修养论:强调:仁;核心是正君心(3)社会政治理论:道统论为依据的社会实践理论(4)为《四书》注解,成为理学的经典著作4.影响:(1)朱熹在历史上被誉为一代儒学大师,仅次于孔孟(2)他的思想作为官方正统儒学,影响后世六七百年之久。(3)对维护专制主义政治制度起了重要作用。知识点拔朱熹(集大成者)二程+张载“理直气壮”阅读下列材料,归纳程朱理学的主要内容材料一宇宙之间一理而已。天得之而为天,地得之而为地,凡生于天地之间者,又各得之以为性;其张之为三纲,其纪之为五常,盖皆此理之流行,无所适而不在。程颢像理学的宇宙观“理”是世界的本原其实质是客观唯心主义,即认为世界统一于人的意识之外的精神存在物如绝对精神、上帝的意志。程颐像材料二今日格一件,明日格一件,积习既多,然后脱然自有贯通处。一事不穷,则阙了一事道理;一物不格,则阙了一物道理。理学的方法论怎么才能通达“理”?—格物致知。“格物”就是了解天下万事万物的道理即穷理;“致知”就是心里明白了。“格物致知”即通过接触天下万事万物去体会、加深对先天存在的“理”的体验与最终贯通材料三“所谓天理,复是何物?仁、义、礼、智岂不是天理?君臣、父子、兄弟、夫妇、朋友岂不是天理?”“天理存则人欲亡,人欲胜则天理灭”。学习和修养的目的就是“遏人欲而存天理”。朱熹像理学的社会政治观:存天理,灭人欲朱熹宋朝理学集大成者,孔孟后古代最重要的儒学思想家诗歌—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反映朱熹怎样的认识论?——格物致知程朱理学“存天理,灭人欲”——道德观理的本质:世界的本原,天下万物都要遵循、永恒存在的普遍原则。“理”是世界的本原——宇宙观通过“格物致知”的方法把握“理”——方法论程朱理学材料一未有天地之先,毕竟也只是理,有此理,便有此天地;若无此理,便亦无天地,无人无物,都无该载了!有理,便有气流行,发育万物。——《朱子语类》“理”是世界的本原——理学核心思想程朱理学材料二宇宙之间一理而已。天得之而为天,地得之而为地,……其张之为三纲,其纪之为五常……——《朱文公文集》材料三所谓天理,复是何物?仁、义、礼、智岂不是天理?君臣、父子、兄弟、夫妇、朋友岂不是天理?——《四书章句集注》天理即“三纲五常”,就是儒家的道德伦理和等级秩序程朱理学材料四凡一物上有一理,须是穷致其理。知者吾之所固有,然不致则不能得之;而致知必有道,故曰致知在格物。——《二程遗书语录》方法论:格物致知陆王心学材料一万事万物之理不外于吾心。物理不外于吾心,外吾心而求物理,无物理矣。──王守仁《答顾东桥书》有一个叫杨茂的聋哑人听王守仁讲,人人都可以成为圣贤,就以写字问王守仁。王问:“你嘴巴不能说话,耳朵也听不到声音,那你的心能分得清是非吗?”杨答:分得清是非。王说:“只要你心中分得清是非,存在天理,你就是个聋哑型的圣贤啊。”“心”是万物的本原(心即理也)陆王心学材料二夫人者,天地之心,天地万物,本吾一体者也。……是非之心,不虑而知,不学而能,所谓良知也。──王守仁《王文成公全书》思想核心:“致良知”王守仁的门人,夜间在房内捉得一贼。他对贼讲了一番良知的道理,贼大笑,问他:“请告诉我,我的良知在哪里?”当时是大热天,他叫贼脱光了上身的衣服,又说:“还太热了,为什么不把裤子也脱掉?”贼犹豫了,说:“这,好像不太好吧。”他向贼大喝:“这就是你的良知!”陆王心学材料三知之真切笃实处,即是行;行之明觉精察处,即是知。知行功夫,本不可离。──王守仁《王文成公全书》知行合一《赏花》朱熹、王守仁与友游园,时春风和煦,百花怒放。友问:为何百花如此美丽?朱熹说:“天生的。”王守仁说:“天生是天生的,但这是我看到了,百花才是美丽的。”世界本原同:世界的本原是“理”。异:程朱理学认为世界的本原是外在的“理”;陆王心学认为世界本原是内在的“心”。活学活用程朱理学与陆王心学有什么异同之处?(3)王守仁,世称阳明先生。他建立了系统的心学理论,是心学的集大成者三、陆王心学(1)南宋思想家陆九渊是心学的开创者(2)心学的出现,标志着重建儒家信仰的理论任务已经完成陆王心学①“心”是万物的本原(心即理也)陆九渊③反对“格物致知”王守仁①思想核心“致良知”②求“理”的方法——内心反省“致”就是达到;”“良知”即本心,是人所固有的善性,就是“理”。“致良知”就是通过内心反省克服私欲,回复良知就能成为圣贤。②强调自我主动,鼓励奋发立志陆九渊阅读材料,探讨心学思想材料一陆九渊说:“宇宙便是吾心,吾心便是世界”主观唯心主义,即认为世界的本源在人的意识,它具体体现为人的感觉、精神、意志等材料二风吹旗动,一位僧人说是旗动,另一位说是风动,陆九渊过去跟这两位僧人说,既不是风动,也不是旗动,是仁者心动。心即理也陆九渊的思想具有很大的冲击力,在当时引起强烈的反响并深刻影响了后世的思想体系。材料二王阳明曾经多次参与镇压农民起义和平定地方叛乱,由此他认识到“破山中贼易,破心中贼难”。王守仁材料一一次,王阳明和朋友赏风景,朋友指着山岩中美丽的花树说,它们自生自长,与人心感觉并无关系,你认为呢?王阳明说:你不来看此花时,此花与你的心同归于寂;你来看此花时,此花颜色一时明白起来,就说明此花不在你的心外。心学的方法论—如何把握“理”?不靠“格物”:而靠内心的“自省”。陆王心学的方法论内心的反省,“致良知”心是天地万物的渊源,理在心中。思想交锋:鹅湖之会·朱陆之辩(1175年)朱熹陆九渊学问需求易简功夫,从本心上着力,不用耗费精力在前人的注疏里探求精微。为学应格物致知,循序渐进,广泛阅读古圣先贤的经典。易简工夫终久大,支离事业竟浮沉。宋明理学儒学的困境与儒学复兴运动理学的发展创立:北宋五子成熟:南宋朱熹发展:陆王心学客观唯心主义主观唯心主义背景:知识·梳理江西庐山白鹿洞书院:朱熹、陆九渊、王守仁都曾在此讲学。白鹿洞书院阅读宋明理学代表人物的观点材料1:程颐:“天下只是一个理”“万物皆是理”;材料2:朱熹:“一事不穷,则阙了一事道理;一物不格,则阙了一物道理”。材料3:王守仁:“心外无理,心外无物”,“知行合一”“致良知为圣人教人第一义”。分析程朱理学与陆王心学不同点是什么?对世界本原的认识不同把握“理”的途径(认识论)不同程朱理学陆王心学同学派内容影响理;仁、礼;高调的道德主义塑造了中华民族严格的道德、性格比较程朱理学与陆王心学遏制人的自然欲求约束社会,维护专制统治儒学的表现形式程朱理学陆王心学异认识“理”(世界本原)实现“理”(方法)哲学范畴理是外在的,独立于人存在的理是内在的“心”格物致知内心反省客观唯心主义主观唯心主义评价宋明理学材料1朱熹:“天理人欲,不容并立”,“天理存则人欲亡,人欲胜则天理灭”。学习和修养的目的就是“遏人欲而存天理”。材料2:朱熹:“人之异于禽兽,是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材料3:程颐:“饿死事小,失节事大”材料4:张载:“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断绝学,为万事开太平”;顾炎武:“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消极:用三纲五常维系封建专制制度,压抑、扼杀人们的自然欲求。积极塑造中华民族性格特征:重视主观意志力量;注重气节、道德;自我节制、发奋立志;强调人的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凸显人性的庄严。(长幼有序,怜贫恤寡,勤俭节约,恪守本分等)根据以上材料说明宋明理学的主张有哪些消极和积极的地方?我们今天对宋明理学应采取什么态度?基本思路批判、继承、改造;去粗存精,去伪存真。探讨宋明理学的现代价值在今天的国家大政、社会习俗方面是如何体现的?忧患意识、和谐意识、自律意识、自强意识、奋斗意识……观点争鸣观点1以往对宋明理学,常常批判多于肯定,对朱熹、王阳明全盘否定说:“宋明理学是封建后期的统治思想,为强化封建社会后期的统治服务。从政治作用说,理学是思想史上的浊流。”观点2目前一些学者们,则在一定程度上肯定理学:侯外庐、邱汉生诸先生主编之《宋明理学史》有一段说得十分精辟:“宋明理学达到了思想发展史上的新的水平。它提出的范畴、命题,所讨论的问题,是新的,它探究的学术理论的广度和深度,是前所未有的。”提示:宋明理学作为一种流传几百年的传统文化,它既有可取的地方,也有不科学和不正确的地方。拓展训练一、单项选择1、魏晋南北朝时,儒学的发展出现危机的原因是:A、统治者反对儒学B、佛教、道教迅速传播C、佛教占统治地位D、儒学不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2、宋明时期的儒学主流是:A、禅宗B、理学C、心学D、道学3、“存天理,灭人欲”,这里的“天理”主要指:A、儒家道德伦理B、自然规律C、人的良知D、上天的意志BBA练习巩固4、在唐代的皇室公主中,有22位再婚,4位结了3次婚。而贞洁守寡的教条成了官方的一项制度却开始于A、宋朝B、元朝C、明朝D、清朝5、程朱理学与王阳明“心学”相同点是A、理气一体,理先气后B、心外无物,心即理也C、纲常伦纪,即为天理D、内心反省,以致良知6、下列引文,符合程朱理学思想的是:A、“夫盈宇宙者,无非物”B、宇宙之间,一理而已C、气者,理之所依也,无其器则无其道D、良知既是天理A练习巩固cB7、下列关于理学发展历程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北宋五子开创立了理学B、朱熹建立了理学体系C、陆王心学推动了理学新发展D、王守仁是理学的集大成者8、王阳明创立心学的主要目的是A.对抗程朱理学B.加强内心修养C.维护封建统治D.上升为统治思想练习巩固DC9、程朱理学被官
本文标题:宋明理学[人民版][课件8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82736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