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教育 > 饮湖上初晴后雨评课稿
时间:11月13日科目:语文年级:三年级课题:饮湖上初晴后雨听《饮湖上初晴后雨》有感十一月十三日,有幸聆听了侯老师的《饮湖上初晴后雨》,有些小小的感受:一、创设情境,感知美课始,侯老师亲切的问候让学生倍感亲切,老师深情的朗诵,孩子们很轻松地进入了“千里莺啼绿映红”的西子湖畔。课件中,伴随着一张张西湖图片出示,西湖美丽、多姿、朦胧、奇妙的景色真实生动地展现孩子们眼前。古诗中“形象”化为可作用于视觉感受的一幅幅栩栩如生的图片,为学生创设出诗的意境;古诗中的“情”化为可作用听觉的旋律,学生披文入境,感受了语言文字的精妙。在教学时,侯老师更是借用“沉鱼落雁”的故事,以引起学生的兴趣,把西湖的美具体化;也更容易让学生感受到西湖的美,将孩子带到了烟雨迷蒙的西湖,领略那披着薄薄轻纱的“少女”,让学生感受了诗歌的意境,更好地投入自己的情感。二、紧抓词语,品味美古诗用词非常精炼,一字一词都经过作者的千锤百炼所至,因此抓住重点字词分析理解句意是古诗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在教学时,侯老师紧紧抓住“雨”、“奇”、“晴”、“好”来理解诗意,感受诗境,让学生随着诗人分别走进了烟雨蒙蒙和水光潋滟的西湖,不管是“雨”还是“晴”,对诗人来说都是那样的美妙,得以引出“淡妆浓抹总相宜”。在此基础上,让学生体验到了自然美。三、深情朗读,感悟美侯老师的课,朗读非常充分。不管是形式还是感情,都非常让人佩服。开始的范读、之后的自读、再后来的分角色读,种种形式都体现了西湖的美,体现了作者对西湖的赞叹,也读出了学生对西湖的向往。侯老师还注重引导学生从朗读中感悟诗词中的诗情画意。注重结合具体事例来引导学生对西湖的感悟,理解”水光潋滟”和“山色空蒙”的含义。一节课三十分钟,侯老师将课讲得娓娓动听,学生如置身于西湖中,深深地感悟到了西湖的美。四、安排练笔,体会美侯老师在让学生感受西湖的雨天和晴天的美景后,安排了两次的小练笔:(1)是雨,让西湖的草更;是雨,让西湖的花更;……(2)阳光明媚,荡舟西湖,我看见湖面;岸边;湖堤的小道上;……这些练习不但能让学生更深的理解诗歌反映的内容,而且能让学生感受雨中西湖的奇,品味晴天西湖的好,将学生完完全全地带入了美丽的西子湖畔。纵观侯老师的课,是一节成功的课,她体现将诗读肥,读厚的理念。侯老师深入浅出的讲课,把学生难理解的古诗讲得简单化、形象化,让学生能够真正读懂古诗,理解古诗,直至喜欢上古诗。既锻炼了学生的能力,又提高了学生的水平。这些都是我们值得借鉴的地方。但本人有点小小的想法,望能与大家商榷:课题中的“饮”不但是写荡舟西湖之上在饮酒作赋,更表达了诗人深深地陶醉于西湖的美景之中,是否可以让学生深刻地体会一下,这样是否更能走进诗人的感情,更能体现中华文化的魅力之所在呢?
本文标题:饮湖上初晴后雨评课稿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82751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