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园林工程 > 风景园林学的机遇与挑战
18中国园林成为一级学科既是风景园林学的空前机遇,也是巨大挑战。机遇和挑战均源于我们此时此地所处的复杂而多变的时代。风景园林学如果能够敏捷、系统而创造性地回应时代的呼唤,在为人类文明、生态(自然)保护和人居环境建设作出贡献的同时,将有潜力成为21世纪甚至更长时间内的领导性学科之一。1机遇与挑战风景园林学的机遇与挑战来源于5个方面:人类文明生态转向、气候变化和环境危机、全球化和本土化、快速城市化、物欲膨胀下的精神需求。“生态生代(Ecozoic)”是20世纪末由美国著名思想家托马斯·贝里(ThomasBerry)在其著作《伟大的事业:人类未来之路》中提出的。他认为有生命以来的地球历史在经过古生代(Paleozoic)、中生代(Mesozoic)、新生代(Cenozoic)之后,将步入生态生代。“我们目前正在参与人—地球处境中的一个独一无二的变化。这个在过去数千年中自我直接管理的行星,现在在很大程度上通过人类的决定来决定它的未来,这就是在人类踏上经验科学和与之相关的技术之路的时候,人类共同体所应承担的责任。[1]”不论“生态生代”的提法是否能够成立,各种迹象表明,人类文明的生态转向是呼之欲出的。甚至可以这样说,不完成这种生态转向,地球和人类的存在都会受到严重威胁。人类文明的生态转向为风景园林学提供了发展机遇。因为风景园林学的根本使命就是以保护、规划、设计、管理等手段,在不同尺度的大地上,有智慧地、创造性地处理人和自然之间的关系。从这个意义上来讲,风景园林学不仅可以为人类社会,甚至为地球生命共同体作出全面的、实质性的贡献。所谓全面,是指生态、生产、生活3个层面。生态层面的贡献一可通过对自然保护区、国家公园、森林公园、自然遗产等不同类型保护地的保护规划和保护实践实现,二可通过河流廊道整治、棕地修复、绿色基础设施建设等大地景观规划的手段实现;生产层面可以通过乡村景观保护、都市农业、具有农业生产功能的园林绿地等实现;生活层面则是风景园林学的传统用武之地,从庭院到城市公园,很多类型的风景园林都与人类生活息息相关。全球气候变化是美国《科学》杂志评选的21世纪前10年的十大科学事件之一[2]。业内有学者已经开始对气候变化和风景园林学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研究[3]。环境问题可能是由气候变化引起的,例如海平面上升、冰川消失、物种灭绝等,也可能是由人类的不适当活动引起的,这种情况在中国更为普遍。河流污染、垃圾包围城市、高速公路和高速铁路建设造成的景观破碎化都向风景园林学提出了问题和挑战。经济全球化带来了文化全球化。文化全球化可能引起文化多样性消失、地域和民族文化认同障碍和文化同质化等诸多问题。回顾历史,不同国家和地域的风景园林一直是该国家和地域文化的重要载体,是文化多样性的保证。如何通过本土化的风景园林学,促进作为整体的中华民族文化自尊、自强、自立,促进中国不同地域、不同民族文化的保存和传承,既是风景园林学的神圣使命,也是风景园林学的艰巨任务。中国城市化的规模、速度、复杂程度和环境与社会影响程度都是前所未有的。“资源节约型”和“环保”应该是中国城市化道路的2个主要特征。“中国的城市化模式不仅要关注自身生态环境的有效保护,也要对缓解全球气候变化和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4]”从现状来看,风景园林学在中国史无前例的城市化中反应被动消极,这与国外LA学科在城市景观改造中的积极活跃的理论和实践形成了鲜明对比[5]。从图底关系来看,城市是由人工建构筑物和风景园林用地构成的,它们之间的关系就像是太极图中黑白关系一样,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如果说农业文明时代的城市是以建筑美学为指导、以建筑空间为对象,工业文明下的城市是以机器美学为指导、以功能空间为对象,那么生态文明下,是否可以探讨一种环境美学风景园林学的机遇与挑战OpportunitiesandChallengesofChineseLandscapeArchitectureDiscipline摘要:从5个方面分析了风景园林学的机遇和挑战:人类文明生态转向、气候变化和环境问题、全球化和本土化、快速城市化、物欲膨胀下的精神需求;探讨应对挑战和危机的5项策略:明确风景园林学的“时代性”和“中国性”、建立以“山水思想”—“环境伦理学”—“社会伦理学”为基础的学科价值观、理论争鸣和学科范式、保护性实践的重要性以及作为公众环境教育途径的风景园林学。关键词:风景园林学;中国;学科建设;教育文章编号:1000-6664(2011)05-0018-02中图分类号:TU986文献标志码:A收稿日期:2011-05-03;修回日期:2011-05-12Abstract:AfteranalyzingthefollowingopportunitiesandchallengesChineselandscapearchitecturemayface:ecologicalturnofhumancivilizations,climatechangeandenvironmentissues,globalizationandindigenization,highspeedurbanization,andspiritualneeds,thispaperdiscussespossiblestrategiesasfollows:tolocalizelandscapearchitectureinChina,tosynchronizeitwithourcurrenttimes,tobuildthediscipline'svalueviewsaccordingtoChinesetraditionalshan-shuithoughts,environmentalethicsandsocialethics,toenrichlandscapearchitecturetheoriesandtobuildanewparadigmfinally,toemphasizetheimportanceofconservationpractice,andtodeveloplandscapearchitectureasanapproachofpublicenvironmentaleducation.Keywords:landscapearchitecture;China;disciplineconstruction;education杨锐/YANGRui19ChineseLandscapeArchitecture第四,强调保护性实践的重要性。从文章第一部分的分析中,可以看到风景园林学的机遇和挑战大部分都与生态和文化保护有关,因此保护性实践可能成为风景园林学的一个重要立足点。保护性实践与建设性实践相对,从保护强度上可分为自然文化遗产地的保护管理和(生态与文化)保护前提下的景观规划设计2个层次。极端情况下甚至可以说,风景园林学的一切实践都是某种程度上的保护性实践。第五,作为公众环境教育途径的风景园林学。“风”在中国文字中有一层含义是“教化”[10]。历史上,风景园林一直是不同地域的文明载体,今天,由于人类文明的生态转向,风景园林更是在生态、生产和生活3个方面与公众建立起全面的联系。一方面,风景园林学可通过环境教育渠道为社会公众进一步认知和理解;另一方面,环境教育可借风景园林学的途径得以丰富和拓展。因此,从更广阔的意义上说,风景园林学不是闭门造车的学科,而是一门包括环境教育在内的环境和社会实践性学科。3结语我们所处的时代可能是人类历史上变化最为迅速,变量最多也最为复杂的时代。失衡是这个时代最为显著的特征:“强势”人类和“弱势”①自然所带来的人和地球关系的极大失衡;物质主义、经济主义和消费主义所引发的物质和精神之间的极大失衡,具体表现为物欲过剩与精神空虚;快速城市化所导致的城市和农村的失衡;技术手段飞速发展下技术和艺术之间的失衡。风景园林学作为连接人与自然、物质与精神、城市—乡村和荒野以及技术和艺术的学科,能否创造性地解决或部分解决上述失衡,既是我们的挑战,也是我们的机遇。指导下的,以地景过程(包含生态过程、社会过程、文化过程、经济过程和管理过程)为对象的城市建设方式?工业革命后,人类安装上了机器的翅膀,在物质世界取得了飞跃式的进步。200多年后的今天,物质主义、消费主义、经济主义大行其道,物欲极度膨胀,与此同时,人类的精神危机也像生态危机一样深重[6]。风景园林在其几千年的发展过程中,在精神信仰、性情陶冶等方面一直扮演着重要角色。这个作用在今天该怎样进一步发挥?2应对之策迎接机遇,面对挑战,笔者认为风景园林学应在以下5个方面做好准备:第一,明确风景园林学的定位。明确定位需解决2个方面的问题,即风景园林学的时代性和LA的中国化。“时代性”解决的是古今关系,“中国化”针对的是中外关系。中国的风景园林学具有双重基因:一为中国传统风景和园林文化,二为作为现代性学科的“LandscapeArchitecture”。风景园林学既不是传统风景和园林文化的机械生长,也不是“LandscapeArchitecture”在中国的简单拷贝。虽然风景园林学是从卓越的中国传统园林中生长出来,并将继续从中汲取营养,但我们也应清醒地认识到,现代风景园林学的实践领域大大超越了传统园林的围墙,理论和实践中的生态因素、社会因素、经济因素及它们之间的复杂程度也是传统风景和园林所未见的。因此可以说风景园林学与中国传统园林同根同祖而不同架构,换句话说,其知识结构、服务对象、尺度已经发生了根本性质变[7]。另一方面,虽然风景园林学需要借鉴19世纪以来,以美国为代表发展而来的LA学科的成长经验,但毕竟风景园林学与一般的自然科学(如数学、物理)不同,有着很强的地域文化特征,因此中国的风景园林学也不必亦步亦趋,照着LA的模样走路。中国的风景园林学完全有条件走出既具有“时代性”又具有“中国性”的学科之路。第二,以现代“环境伦理学”“社会伦理学”和中国传统“山水思想”为基础,建立风景园林学的学科价值观。“科学是以价值为基础的事业,不同创造性学科的特点,首先在于不同的共有价值的集合。[8]”不同学科有着不同的价值观,不同时代其学科价值观也会有所变化。从广义上来讲,价值观包括对真、善、美3个层次的认识,分别对应哲学、伦理学和美学。中国的山水思想和山水美学在思考人和自然环境的关系上达到了很高的境界;现代环境哲学、环境伦理学和环境美学又进一步将生态学等现代科学的最新成果融入人与自然环境关系的思考之中。如何从中国“山水思想”“环境哲学—环境伦理学—环境美学”和“社会伦理学”中融合提炼出风景园林学的学科价值观,是风景园林学学科建设中的首要任务。第三,理论争鸣和学科范式。著名科学哲学家库恩将学科的发展分为4种状态:前科学状态、常规科学状态、科学危机状态和科学革命状态[9]。他认为学科的发展过程就是新范式超越旧范式的过程。回顾历史,我们也许可以得出这样的初步结论:就世界范围来讲,风景园林学在经历了“传统园林学(Gardens)”范式、奥姆斯特德“LandscapeArchitecture”范式、麦克哈格“设计结合自然(Designwithnature)”范式之后,正呼唤新的学科范式。新的学科范式可能具有以下特征:以“环境—社会伦理学”为价值观,以复杂性科学和涌现理论为方法论,融合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的最新成果,贯通物质和精神两重世界。就中国来讲,用中国自己的语言文字(而不仅是翻译过来的概念名词)原创性地架构具有“时代性”和“中国性”的学科范式,是一件有意义的工作。这个过程中,理论争鸣是必不可少的环节。①之所以给“强势”和“弱势”打上引号,是因为自然从来不是弱势的,只是人类误以为能战胜自然和操纵自然。这种错觉可能将人类带到一种危险境地。参考文献:[1]托马斯·贝里.伟大的事业:人类未来之路[M].曹静,译.北京:三联书店,2005:68.[2]方精云.认识气候变化[J].科技导报,2011,29(5):3.[3]包满珠.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风景园林的角色和使命[J].中国园林,2009(2):4-8.[4]仇保兴.第三次城市化浪潮中的中国范例:中国快速城市
本文标题:风景园林学的机遇与挑战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82863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