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结合工程经济学论述我国机械工业结构转型走科技创新之路的必要性院系:建工学院专业:姓名:学号:摘要:首先,通过论述制造业在我国社会经济中的地位,进而结合工程经济学以说明我国机械制造业在相当长时期内是我国经济结构转型的基础及其实现转型的必要性;最后通过阐述科技创新对于机械工业发展的重要性,继而结合工程经济学来论述机械工业结构转型需要走科技创新的必要性。一、制造业在我国社会经济中的地位制造业是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一个国家能否取得国际竞争优势直接体现在制造业的发展水平上。从世界各国的发展历程来看,制造业都在经济增长中起到了发动机的作用。进入二十一世纪,持经济持续增长、实现经济结构转型和产业结构升级、缓解大量适龄劳动人口带来的就业压力和保障国家安全将是我国面临的主要问题,这些问题的解决在很大程度上都依赖于制造业的发展。根据我国现行产业的划分,工业由制造业、采掘业、电力、煤气和水的生产及供应业构成。其中制造业是:工业的主体,包括食品加工与制造、纺织与服装制造、机电设备制造、化工产品和药品制造、石油加工、木材与木制品、造纸及相关产品、冶金及非金属矿产品。由此可见,人们生存与发展所需要的物质产品全都来自制造业,制造业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目前,我国正处于工业化的过程当中,工业发展水平还比较落后,制造业的发展在我国居于特别重要的地位。人民物质需求的满足、国家工业水平的提高都离不开制造业的发展,制造业不但在当前、而且将在长期内居于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地位,为我国的经济增长起到主要的推进作用。制造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也是我国经济增长的主导部门。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制造业的总量和水平有了很大提高,制造业的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一直在1/3。国民经济中高于平均增长率的部门被称为是经济增长的主导部门。1980~1998年,我国GDP年均增长率为9.94%,而制造业增加值年均增长率达到了12.65%。90年代,制造业的快速发展对我国经济的持续增长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1992和1993年,我国GDP的增长率为14.2%$ll13.5%,第二产业的增长率为21.2%$1120.1%,其中制造业的增长率达到了25.3%_j}1152.8%,远高于GDP的增长率IIU。。1998年,我国GDP总值为79553亿元,比上年增长7.8%,其中工业增加值为33541亿元,增长8.9%。在GDP增长的7.8%中,工业拉动GDP增长4.4个百分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56.9%,虽然比1997年的贡献率61.7%低~些,但仍是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其中作为工业主体的制造业起了主要作用。因此,制造业是我国经济增长的主导部门。二、制造业仍将是我国经济结构转型的基础。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我国正在经历并且还将在相当长时间内面对经济结构转型的问题。制造业在经济结构转型中的作用正如钱纳里所说:正是制造业的不断发展构成了经济结构变动的基础。发展中国家的经济结构转变大体上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初级产品生产,这时农业占主导地位。第二阶段经济结构重心转向制造业,制造业对经济增长贡献提高。发展到第三阶段后,制造业产品的极大丰富将极大地促进服务业的发展,服务业将成为经济增长的主要贡献者。中国制造业在1985~1995年间的平均增长率为14.0%,而服务业为10.5%,可见我国的经济结构转变正处于制造业迅速发展的时期,制造业不但是我国经济增长的“发动机”,也是我国经济结构转型的基础。我国制造业的发展水平还远远落后于发达的工业化国家。1995年,国家人均制造业增加值为4438美元/人,全世界人均制造业增加值为878美元/人,而我国仅为206美元/人,与发达工业国家还有很大差距,我们还需要很长时间大力发展制造业、提高制造业水平以弥补这个差距。而且,未来我国制造业的发展不是简单重复工业化国家走过的道路,而是要力争实现21世纪的现代工业化,这更增加了我国制造业发展的难度。因此,从经济结构转型的一般规律和我国制造业的发展现状来看,在相当长时期内,制造业仍将是我国经济结构转型的基础。三、保持经济持续增长,要通过机械工业的结构转型才能实现发展经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在21世纪仍是我国面临的头等大事。经济发展不但是经济增长的问题,还包括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等问题。我国正处于经济结构转型的重化工业阶段,对经济增长起主导作用的产业仍然是制造业,但是我国制造业发展水平还比较低,因此在相当长时期内,制造业不但是经济增长的主导部门,而且是经济结构转型的基础。离开制造业的高水平发展而转向第三产业或去谈知识经济都只能是空谈。虽然我国制造业的总体规模已经很大,但技术水平比较落后,制造业的结构性问题成为制约我国经济进一步发展的瓶颈。1997年以来,国内市场出现了供过于求的状况,表面原因是需求不足造成的,但本质上是制造业结构性矛盾的市场反映。出现供大于求状况的主要是一般性的、低技术水平的产品市场,而市场急需的许多高技术含量和高附加值的产品,特别是一些关键技术产品和重大技术装备不得不依赖进口,这是制造业结构性问题的突出表现。因此,如何改善制造业的结构、实现产业升级,是我国制造业面临的主要问题,特别是一些高技术含量的制造业的发展将对我国经济是否能够持续增长产生直接影响。近些年来,中国在制造业方面迈出了很大步伐。但是要从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转型,还必须下很大力气,必须把自主创新作为核心竞争力。四、从工程经济来看机械制造工业结构转型的必要性随着发达国家制造业战略的转移,中国正在逐渐成为世界加工工厂。但下列问题严重阻碍了中国制造业的发展。(1)劳动生产率及工业增加值率低。由于企业管理水平,尤其是基础管理水平不高,基本停留在劳动密集型阶段,技术含量低,新产品研发能力不高,附加值也低,与美、日、德等先进国家差距较大。(2)技术创新能力十分薄弱,与美国等发达国家差距明显。(3)低水平生产能力严重过剩,高水平生产能力不足。据1995年第三次全国工业普查显示,全国主要工业产业产品有80%以上的生产能力利用不足或严重不足,而高技术含量和高附加价值的工业制品每年还在大量进口,有些己形成了依赖性进口。(4)产业结构不尽合理,制造业结构偏轻,装备制造业薄弱。中国机械电子制造业所占比重明显低于工业发达国家(1997年美国441%、日本46.6%、德国46.6%、法国39.8%、英国38.8%1。总体上讲,中国制造业大而不强,整体水平与发达国家相比存在阶段性的差距。中国能够在国际市场上取得一席之地的通常是一些技术含量一般、依靠资源和人力的劳动密集型产业。但在高技术领域中的产业化和批量化生产水平却差距较大,要么进入21世纪,“中同一一世界制造工厂”的现实格局成为世界瞩目的焦点,联合国、世界各国、国内外学者都对中同的制造业高度关注。统计数据说明,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制造业增长是全球最快的,成为电子消费品、计算机硬件和电信没备方面的世界生产中心,世界第三大信息产业生产地。据最新调查显示,我国在家电、医药、电子等10多个制造行、№的80种产品的产量居世界第一。同时,我国制造业增加值在我国同内牛产总值中的比重一直在40%以上,我同一半的财政收入来自制造业。上个世纪90年代以来,制造出口一直维持在80%以上,创造了70%的外汇收入。从统计数字上看,中国制造业前景广阔,但是参照过去世界制造强国英、美、日等,我国制造业及其产品的实际竞争力还很弱,目前的中国是制造大国而非强国。从上面可以看出,我国机械制造行业难以形成市场化产品,在产品的质量、成本和制造周期等方面难以满足市场竞争的要求。只有全面解决企业的效率、成本和管理基础等问题,继而提高制造企业的经营、创新和整体竞争力,才能实现经济跨越式发展的目标。因而必然要求全面发展和应用工程经济学。经过20余年的发展,中国已经步入工业化中期阶段。国际经济发展的实践规律已经证明,工业化过程不可逾越,但可以缩短。英国实现工业化用了大约200年,日本用了100多年,而韩国仅用了30多年,究其原因,主要是韩国抓住了新一轮世界产业结构调整和新科技革命的机遇。人类社会已经进入知识经济时代。尽管中国与国外企业不在同一层面上,但在信息技术形成的全球经济市场中,中国不得不与国外企业展开全方位的竞争。如何有效地抓住这一机遇,将信息化与工业化有机结合,全面提高企业和国家的竞争力,将是决定中国是否能够摆脱经济上“受剥削”地位的重要途径。在中国工业经济与知识经济并存的两元经济环境下,工业化与信息化是双重任务。作为工业化发展中的规律性管理技术,应用工程经济学是中国工业化的必然手段。工程经济的特征决定工程经济的应用必须与本国国情和经济形态相结合,通过本土化方式发挥作用。因此,系统研究两元经济环境下的中国工业工程理论、体系与应用模式,将已有工程经济成果与现代信息技术有机集成,对于中国制造企业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五.我国机械工业结构转型需要走科技创新之路1、科技创新对于促进机械工业发展有着重要意义1988年,邓小平同志提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这一战略性的论断。1995年,江泽民同志说:“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这两个论断深刻揭示了创新的本质和重要性。可以毫不夸张地讲,技术创新是人类财富之源,是经济增长的根本动力。研究表明,西方发达国家已走过生产要素和投资推动的粗放型经济增长阶段而进入了创新推动的集约型经济增长阶段。在这一阶段,通过技术创新,在资源稀缺的前提下重新组合生产要素并提高效率水平和人均产量水平,成为推动经济增长的主要方式。而我国的经济增长目前仍然主要处于资金和人力追加投入的粗放型经济增长模式,资源浪费已构成我国经济增长的严重障碍。我国目前每万元国内生产总值(GDP)的能源耗费为美国的5.45倍,日本的14.33倍,德国的10.86倍,甚至是印度的2.86倍。显而易见,如果不依靠技术创新重组生产要素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我国的经济发展前景令人担忧,资源短缺雪上加霜。所以,只有技术创新才能解决资源浪费,实现集约型经济增长。知识经济时代的竞争将更加激烈和残酷,我国只有大力推进技术创新才能在竞争中掌握主动,实施节约资源型战略,才能早日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制造业是知识经济的载体,高技术产业与制造业不可分割,知识经济是将知识作为一种生产要素并在社会再生产过程中起主导作用的经济。但是,知识经济不能独立于工业经济之外存在,它必须以制造业提供的物质产品为基础。知识经济时代是以高技术产业的发展为主要实现形式的,如光电子信息产业、智能机械产业、生物工程产业、生物医学产业、超导体产业、太阳能产业、空间产业和海洋产业等。但是,无论是光电子信息产业中的光电子器件、激光装置、光电集成电路、光计算机,还是各种智能机械,或者生物芯片、人工脏器,以及超导产品、太阳能装置、空间装置等等都离不开制造业。这些新兴技术必须以制造业为载体才能创造山新经济发展的奇迹。在工业经济时代发展起来的制造业是知识经济发展的基础,知识经济只能是给它注入新的内容和活力、提高其技术水平,以进一步发挥制造业的重要作用。因此,把制造业的发展与高技术产业割裂、甚至对立起来的看法是非常片面的。实际上,正是知识经济的挑战为我国制造业的发展提出了更高要求。2、装备制造业要工业结构的转变需要科技创新十七大提出的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战略任务,是当前机械工业首要任务。加强和完善机械行业科技创新体系和能力建设,是当前机械工业科技领域的一项重要工作。机械工业科技创新体系建设工作,旨在增强机械工业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和完善机械行业自主创新体系,实现机械工业由大向强转变的战略目标。装备制造业是为国民经济各行业提供先进、高效技术和装备的基础工业,机械工业所提供的技术装备的水平将直接关系其他行业的发展。针对机械工业发展的需求和机械工业自主创新能力较弱,核心竞争力不强的问题,特别是产业技术发展中的前沿性技术、关键基础技术以及行业共性技术的创新研究能力弱化;为行业提供技术服务的机构数量不足,服务能力不强,布局不合理;尚未形成科学有效的产、学、研相结合机制的实际情况,通过充分调
本文标题:工程经济学论文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8290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