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各位家长,您好!五(2)班李郁庄中心小学孩子是我们永远的希望,教育孩子是我们共同的责任,就让我们携起手来,一起为孩子的健康成长而努力吧!会议议程一、家长签到二、班主任汇报班级情况三、家长提出建议四、会议结束教学理念关注班上每一个学生没有最好,只有更好不以一时成败论英雄希望每个人都有好前途•为了加强老师与家长、家长与家长、家长与学生之间的联系,相互交流一下学生在校及在家的情况,以便老师能够更有针对性的实施教育,家长能够更好教育自己的子女做人与成材。召开这次家长会的目的:我们的努力+您的关爱=孩子的成功培养有理想抱负的人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严格要求,自主管理让每一位学生都健康成长!家校携手共同进步------五(2)班家长会上的讲话尊敬的各位家长:首先,对各位家长能在百忙之中抽出时间来参加这次家长会表示感谢!孩子的教育一直都是我们非常关心的问题,把孩子培养成才也是我们家长和学校的共同责任,共同的愿望。召开这次家长会的目的是为了家长更好的了解学校及班级工作,同时加强老师与家长之间的联系,相互交流一下学生在校及在家的情况,以便我们能够及时调整工作,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同时促使家长也能够积极参与到学生的教育管理中来。一、五年级的变化五年级是小学阶段中一个关键性的年级。在这个阶段,学生的身心和学习内容上都会发生巨大的变化,如果忽视了这个阶段的学习,那对学生今后的学习将会产生很严重的影响。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形呢?我认为五年级主要出现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变化:1、学习内容从五年级开始,孩子们的学习内容变了。低年级主要是一些非常基础的知识,只要孩子肯下功夫,一般不成问题。到了高年级,学习的知识由简单到复杂,从低年级的形象思维向高年级的抽象思维过渡,这对学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基础必须扎扎实实地掌握,2、心理方面孩子长大了,也学会了思考,更学会了察言观色,喜欢的人,他愿意和你交流,不喜欢的人就会跟你对着干。而且有些事他会放在心里,不喜欢和老师、家长交流,如果你关心他了,重视他了,也许他高兴了就会把自己的心里话和你说说、不高兴就埋在心里,让你摸不透他的想法,这样就无法指导他的学习和生活。这阶段的孩子自尊心逐渐增强,所以在教育孩子的时候要把握好尺度。3、思想意识思想从单纯走向复杂,也就是说想的事情多了,开始有自己的意向,自己有自己的打算和想法,也就是有些家长在说的:“我们孩子很犟,不听我们家长的话了”。但是他们的辨别力弱,不能把社会上的是是非非搞清楚,也不完全理解到底哪些事可以做,哪些事不能做,这也就需要家长经常给孩子一些指示和告诫,经常提醒他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以给他明确的方向.4、学习难度说到学习在座的家长都深有体会。现在的孩子越来越不好辅导了。在一二年级时,有的学生在课堂上不注意听讲,回家以后,家长在家里帮助他们记记生字,背背课文,到考试的时候还是能考到比较满意的成绩。现在学习的内容难度加大了,各门功课的作业量相对多了。5、成绩方面虽然说一次考试成绩不能代表孩子的全部学业,但至少反映了孩子这一段时间的学习态度和学习情况。在这里,我要提醒家长朋友正确对待分数:高年级,学生分数的波动还是相当大的,不能一看到孩子考得不好就冲孩子大发雷霆,甚至有家长在冲动之下对孩子大打出手。所以,对待孩子的考试成绩,我们家长不应该只盯着不如意的分数,不能光冲孩子发火和打骂,而应该耐心地、心平气和地与孩子一起分析错误的原因,帮助他弄懂意思,改正错误才是上策。请关注孩子的学习过程。考试分数只是衡量学生学习的一个指标,而不是唯一指标。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说,学习过程的一些特点比分数更重要。因为以上改变,所以会出现一部分同学成绩越来越好,或者有明显进步。而有一部分同学出现惰性,怕辛苦,成绩没有起色,这一点务必引起家长们的足够重视。二、工作思路我们的工作思想是:先教学生做人,后教学生知识。我认为,学生成长发展,做人是根本。所以必须有一个良好的班级氛围,使班级有一个正确的舆论导向,形成班级的凝聚力。我经常教育学生要学会宽容别人,同学之间要和睦相处,要互相礼让,不要斤斤计较,犯错误不要紧,只要诚实,勇敢的承认错误,有错就改就是好同学,并告诉他们,老师不看你的过去,只要现在表现好,在老师眼里就是好同学,目的就是有意激励一些落后的学生,大胆去学习,思考,劳动。并鼓励他们继续努力来完成得更好。我认为,对于充满稚气的学生,不仅需要恰如其分的批评,更需要宽容与信任。并力求做到,使每一个学生都感到自己付出的努力能得到公正评价,使他们轻松愉快地融合在集体之中。良好的班风就是在这种融洽的师生关系中,在持之以恒的坚持中形成的。三、简单介绍一下五二班我们班共33人。男生11人,女生22人,大部分同学学习比较努力。作为班主任,我对我的学生充满信心。大部分学生已养成了独立完成和检查作业的好习惯,但也不可否认,孩子毕竟还是孩子,他们的自我约束力还比较差,缺乏持之以恒的毅力,在学习的过程中还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这就需要我们在座的各位家长和老师密切的配合起来,共同打造您孩子的美好明天!学习优秀的学生有:陈霞,陈俊华,卢海英,李紫微,侯美怡,李珊,侯冀祥,陈梦阳,高思思,陈雨萌,张曼,李元芳,韩浩天等等。他们学习一直让家长和老师省心,并且他们在严格要求自己的同时还积极帮助有困难的同学。书写认真、字型漂亮做作业较好的同学有:陈霞,李珊,卢海英,陈俊华,张璇,李紫薇,陈好,陈梦阳,李元芳,等等学习进步快的有:闫宇轩,卢勇,张金雨等四、本班存在的问题1、部分学生学习目的不够明确,学习态度不够端正,缺乏主动性。2、部分学生的学习习惯和方法较落后,效率较低。如不抓紧时间,发现问题不向老师提问、书写潦草等等。3、少数学生没有好的学习习惯,贪玩、上课时搞小动作无心学习,还需要经常提醒。4、学习自觉性较差,不爱完成作业,或者作业拖拉现象。老师对学生的管理是很严格的,由于班级人数多,在工作中不可能面面俱到。单靠老师的力量是不够的,孩子的每一点进步,除了老师之外,希望家长也能够积极的配合起来。我希望家长在这段时间还是要以督促为主,多提醒,根据自己孩子自身的特点,有针对性适当练习,毕竟靠老师课堂上的讲授是远远不够的,孩子必须要回家不断复习巩固。往高年级走,难度会越来越大,如果现在就忽视,那将来肯定会掉队的,希望我们家长要引以为重视。学校的教育形式是群体性的教育形式,德、智、体等教育都是群体性的教育,主要是以传授知识,一个老师要负责几十个孩子的教育任务,所以学校不可能象父母那样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把教育的对象集中在一个学生身上,无论从教育的时间和精力上来讲,还是从教育的对象情感上来说,家庭教育都占有优势,有着特殊的地位和作用。学校、家庭都是孩子生活学习的场所,家庭教育对孩子的成长起重要作用。所以,教育孩子决不仅仅是学校、老师的事,更是老师、家长、学生三位一体共同的事,只有三位一体共同努力,才能培养出真正优秀的孩子。那么只有学校和家庭携手配合,才能共同创造良好的育人环境。五、关心孩子的学习一说到关心孩子的学习许多家长一定会说我是很关心的,我每天都问孩子有没有做作业,在学校表现好不好。也许有的家长会说,题目我自己都不会,叫我怎么教,对这些情况,家长应当怎样辅导孩子呢?第一、认真督促第二、仔细检查第三、积极配合六、帮助孩子提高学习成绩有的父母见到孩子学习松懈.成绩一时不够理想,便十分焦急.有的时常抱怨、斥责,甚至对孩子进行惩罚.这样做是十分错误的.学习习惯的养成是有一个过程的.家长应当从哪里入手提高孩子的学习成绩呢?第一、抓作业.第二、抓态度第三、关注孩子的学习过程第四、帮助孩子制定学习计划、确定学习目标七、给家长的十条建议:1、针对学生的情况,发现问题及时和老师联系、沟通,支持老师的工作2、多和孩子进行一点必要的沟通和交流3、工作再忙也要抽点时间来了解孩子的学习情况4、多给孩子一点鼓励和信心5、严格管理时间,科学安排时间6、教育孩子养成勤俭节约的好习惯,不乱花钱7、要用平和的心态去看待孩子8、尽量抽时间多陪陪孩子9、在孩子面前做好表率10、做好孩子的安全教育工作,特别是上下学路上的交通安全。各位家长,孩子是父母心中的太阳,是父母生活的希望,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是天下父母的共同心愿。现在,你们的子女正处于人生中关键的时期,希望你们把握好这稍纵即逝的关键时刻,做一名称职的优秀父母,请各位家长记住这样的话:“你可以不是天才,但你可以成为天才的父母。”以下几句话与家长共勉;如果孩子生活在批评之中,他就学会谴责;如果孩子生活在讽刺之中,他就学会自卑;如果孩子生活在恐惧之中,他就学会忧虑;如果孩子生活在敌意之中,他就学会打架;下面有几句话与家长共勉:如果孩子生活在羞辱之中,他就学会内疚;如果孩子生活在忍受之中,他就学会忍耐;如果孩子生活在表扬之中,他就学会感激;如果孩子生活在鼓励之中,他就学会自信;如果孩子生活在认可之中,他就学会自爱;1.了解上学、回家的时间,时刻了解学生的动向。早晨:7:30前到校下午:1:40到校上午放学:11:15下午放学:5:15有特殊情况请先请假.班主任:张福红手机:13180241620作息时间表2.(1).孩子不要早到校,记准到校时间。(2).放学,请家长记好放学的准确时间,天气不好能准时来接孩子。(3).如果孩子因为生病或是其他原因不能到校的,请家长通过微信及时请假。(4)学校规定尽量少给孩子零花钱。尊敬的各位家长,为了孩子我们相聚在一起,但学校教育并不是万能的,它需要家庭教育的积极配合。你们的孩子需要我们教育,我们的学生也需要您的呵护,只有学校、家庭的共同教育才能培育出我们未来社会的新人才,为了孩子,让我们真诚携手!最后,祝各位家长家庭幸福、工作顺利!谢谢大家!衷心感谢各位家长的光临祝各位家长:工作顺利!家庭幸福!
本文标题:五年级家长会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83156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