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作者简介《爱弥儿-论教育》简介本书主要教育观点个人感受及不赞同的观点卢梭(1712年~1778年),出生于瑞士日内瓦一个钟表匠的家庭。由于家境贫寒,他没有受过系统性的教育,书却读了不少,他父亲将他送去当学徒,跟一个镂刻匠,后来受不了苛待,十六岁时他就逃离日内瓦去流浪。当过学徒、杂役、教师、流浪音乐家等。1742年参加了为《百科全书》撰稿的工作,成为法国“百科全书派”的重要成员。后因在政治、哲学和文化观点上的分歧,终于和百科全书派决裂。从1762年起,由于写政论文章,与当局发生了严重的纠纷,被迫逃亡国外。1770年重返法国,撰写自传体著作《忏悔录》,总结一生的生活经历和思想抱负。1778年病逝。《爱弥儿——论教育》是十八世纪法国启蒙思想家卢梭的代表作品。卢梭曾经说过:《爱弥儿》一书,构思二十年,撰写三年。他对这部作品也最为满意,认为这是他的著作中最系统的一部。这部融合了哲学、教育、文学于一体的巨著分析了人的发展和外部环境的关系,论述了自然教育和儿童本位的教育观,对后世产生了巨大影响并极具现代借鉴意义。《爱弥儿》一书中,虚构了出身名门的孤儿“爱弥儿”和他未来的妻子“苏菲”的教育。卢梭则始终扮演教导“爱弥儿”的导师角色,他根据爱弥尔的年龄设计了不同的教育内容和方式,将其教育思想贯穿爱弥儿的成长过程。卢梭将教育孩子从其出生一刻到20岁的教育期分为幼儿期教育、儿童期教育、少年期教育、青年期教育四个主要阶段,贯穿于这四个阶段教育的主要线索就是“归于自然,发展天性”幼儿期(出生-2岁)教育的重点是身心的养护和锻炼,以保证儿童具有健康的体魄,通过对儿童身心的养护和锻炼,使儿童学说话、学吃东西、学走路,尽早使他们自由地支配身体,自己控制自己,还要保持身体的自然习惯。出自造物主之手的东西,都是好的,而一旦到了人的手里,就全变坏了——卢梭自然教育——最好的教育方式“消极教育”即不必教孩子道理与真理,因为他们还不会了解,或学习文化知识,防止他们的心沾染罪恶和思想产生谬误所有一切都是通过人的感官而进入人的头脑的,所以人的最初的理解是一种感性的理解,正是有了这种感性的理解做基础,理智的理解才得以形成,所以说,我们最初的哲学老师是我们的脚、我们的手和我们的眼睛。儿童期(2-12岁)的教育要注重锻炼儿童的身体、器官、感觉和发展其能力,通过做事情来学习。卢梭非常重视儿童在学习时思想与劳动的结合,指出,爱弥儿必须像农民那样劳动,想哲学家那样思想;教育最大的秘诀是:身体锻炼和思想锻炼互相调剂这一时期(12-15岁)的智力发展成为主要任务,应进行知识学习和职业、劳作的教育知识学习:卢梭认为,首先应当学习有用的,而且能够增进人的聪明才智的知识。在学习方法上,卢梭强调要首先把培养儿童爱好学问的兴趣和提高能力放在首位职业和劳动教育:卢梭认为少年通过参与劳动,可以养成对职业的上进心,养成反复思考的习惯15—20岁起欲念日益增长,应主要进行道德品质的教育道德教育的作用是促使人的心中产生善良、博爱、怜悯、仁慈以及所有一切自然而然使人感到喜悦的温柔动人的情感,防止产生妒忌、贪婪、仇恨以及所有一切有毒害的欲念道德教育的途径是通过人去研究社会,通过社会去研究人。因此,卢梭要求爱弥儿从乡村回到城市。此时他已经受到了足够的锻炼,能够抵抗城市虚伪文明的侵蚀,同时他是社会的一员,应尽他的义务卢梭主张自然教育,重视孩子童年的快乐,十分反对超前教育。我赞成大人应该帮助孩子,让他们度过一个天真烂漫的童年,现实生活中揠苗助长的现象比比皆是,很多家长望子成龙、望女成凤,迫不及待地希望孩子掌握一切在他们看来有用必须掌握的知识,而完全忽视孩子需要的是什么,在他们的年龄段可以掌握什么。教育要遵循自然的法则这是无可厚非的,但是如若过分追求自然本身也是违背自然的医学无用论。他认为医药这一门学问对人类的毒害比它自认为能够医治的一切疾病还有害得多,它对人类是非常有害的。除了爱弥儿的生命确有危险以外,他绝不替他请医生。“正是医生所处的药方、哲学家讲述的教条和僧侣宣扬的劝世文,使人自甘堕落,忘记了应该怎样死去卢梭说:“一个身体多病的孩子,即使他能够活八十岁,我也是不愿意照管他的。我不愿意要一个对自己和对他人都一无用处的学生,因为他成天耽心的,只是怎样保全自身,他的身体损害了他的精神的陶冶。我在他身上那样白白地大费心思,岂不是使社会受到加倍的损失?”
本文标题:爱弥儿》读书报告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83185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