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资本运营 > 评价作者的观点态度(公开课)
评价作者的观点态度补充下列句子的空缺部分1、《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辛弃疾登高望远,没有寻觅到英雄遗迹,表达了物是人非伤感的句子是————,—————。2、在《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的结尾中,辛弃疾运用廉颇典故,在豪壮中透出激愤,表达无限悲哀的句子是:——:——————,————?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学习目标1、掌握表态型评价题的解题思路2、熟练掌握答题的方法方法•2017年诗歌鉴赏考纲要求•⑴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⑵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蝶恋花·春景——苏轼花褪残红青杏小。燕子飞时,绿水人家绕。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墙里秋千墙外道。墙外行人,墙里佳人笑。笑渐不闻声渐悄,多情却被无情恼。俞陛云在《宋词选释》中对这首词的上阕作过这样的整体评价:“絮飞花落,每易伤春,此独作旷达语。”你同意他的看法吗?为什么?1、读诗2、解题:俞陛云认为:絮飞花落这样的景象,经常容易引发人们的伤春之情,但是在这首词里面,絮飞花落却是旷达之语,问你是否同意这个说法。3、评价角度:词中描写的春景表达作者的哪种情感。(内容情感)4、研读诗作,理解内容。5、结合原诗句具体分析你观点的依据。解题思路(示例)①不同意。②起句写花之凋零,青杏酸涩,为整首词投下了悲凉的阴影;第二句写燕子翻飞、绿水绕人家,虽富情趣,但却是以乐景衬哀情;末句的絮飞花落最易撩人愁绪,用一“又”字表明词人看此景,非止一次,伤春之感自然流露;并且使用了常用来写愁情“柳絮”“芳草”意象,“何处无”可见愁情无限。③因此,这首词中对“絮飞花落”等景物的描写,依然浸透着伤春之情,并非旷达之语。(示例)①同意。②起句“花褪残红青杏小”,虽写了花之凋零,却又写了青杏新生,显示出生机与活力;二、三句燕子轻飞和绿水绕人家给画面带来了盎然生气以及动态美,这样一来,人的心情也自然随之敞阔;末句虽言萋萋芳草,却以“天涯”起笔,意境开阔。③总之,词的上片虽写“絮飞花落”的暮春之景,却处处可见旷达之语。阅读下面诗歌,回答文后问题。溪桥晚兴—郑协①寂寞亭基野渡边,春流平岸草芊芊②。一川晚照人闲立,满袖杨花听杜鹃。[注]:①郑协:南宋遗民。②芊芊:草木茂盛有人说诗中的“闲”表现了诗人闲适恬淡的心境,你同意这种说法吗?请结合诗歌简要说说你的理由。•不同意。(1分)②诗歌描写春日景象,“一川晚照人闲立”表面上看表现了诗人悠闲、无所事事,闲立观赏一川晚照的情景,实内心是无比的凄凉、孤独和惆怅。(2分)③诗中的寂寞亭基,无人野渡,落日晚照,满袖杨花,杜鹃啼血这些伤感意象,再加上诗人特殊的身份—南宋遗民,使作者的故国之思,亡国之痛不言而喻。(2分)•阅读下面诗歌,回答文后问题。赤壁杜牧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问:有人曾引“一粒沙里见世界,半瓣花上说人情”来概括这首诗的艺术特色。你同意这种观点吗?请作简要说明。①同意。②诗由一个小小的文物“折戟”,联想到汉末分裂动荡的年代,想到赤壁大战中的英雄人物,可谓说是“一粒沙里见世界”。后两句把“二乔”不曾被捉这件小事与东吴霸业、三国鼎立的大主题联系起来,写得具体可感,有情味,有风韵,可谓‘“半瓣花上说人情”。③这首咏史诗,抒发的是对国家兴亡的感慨,可谓大内容,大主题,但诗人却通过“小物”“小事”来表现的。答题要注意:1、紧扣诗文内容,有条有理地、点面结合地分析;2、阐明理由时,紧扣评论关键词,用语原则是,题干问什么,你就答什么。
本文标题:评价作者的观点态度(公开课)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83656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