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晚清时期•在19世纪初晚清特殊的文化政治环境里,翻译的政治性得到了最大限度的凸显。作为中国近代著名的思想家、文学家、翻译家的梁启超,提倡小说界革命,极力强调外国政治小说对开启民智的重要性,他倡导的“小说兴国”理论被顺利接受。此后,小说翻译进入一个新时期。小说翻译发展进程五四新文学运动后(辉煌时期)作为媒介的文学翻译语言实现了“现代化”,白话文取代文言文,语言的表现力即读者的接受程度大大增强…在翻译作品的选择上,五四时期之后的译家有了较明确的文学眼光,译作不多,但绝大多数是世界名著。译者大多为海外留学生,受西方思潮的影响,有较高的文学素养和鉴赏能力。中国译坛上归化法仍占主导地位建国之后(再起高潮)理论:茅盾提出“文艺创造性翻译”,指出传达原作的艺术意境是文学翻译的根本任务。傅雷的“神似”说(Resemblanceinspirit),钱钟书的“化境”说将文学翻译引入文艺类学范畴。所谓化境,就是指原作的文字形式虽然被置换,但原作的思想,神韵都化到译文的境界之中。文革之后“文化大革命”之后,恢复现实主义传统的呼声与推举现代派文学的论潮相抗衡。当代受文化全球化的历史语境的影响,翻译者增多,有影响文艺流派,现代作品陆续引进中国。大量的西方翻译理论被介绍到中国,译界也逐渐兴起归化法和异化法等翻译策略之争。当今的英语小说汉译界可谓百花齐放。小说翻译方法•小说修辞的翻译隐喻(mataphor)的翻译相对于明喻而言,隐喻本体和喻体之间的关系没有直接的明示,是一种更深层次上的情感的一位,赋予读者更广阔的想象及阐述空间。例如:直译法(literaltranslation)适用于双语中喻体相同意义对等的情况。例如:汉语中存在与英文比喻形象和意义相似的说法,因而可直译。•换译法(Substitution)、适用于隐喻含义相同但隐喻方式和形象不同的情况。例如:近日宝玉弄来的外传野史,多半才子佳人,都因小巧玩物上撮合,或有鸳鸯,或有凤凰。(《红楼梦》)•省译法(omission)适用于由于民族文化,传统文化差异形成英汉隐喻使用方法上的空缺现象,因无法实现对应只能舍弃原作的比喻形象,捕捉其真正内涵即相似点将其译出。且看下例例如,还带的小说的《苔丝》中的“火”这一意象,出现的章节顺序如下:•通过联系上下文语境,不难发现“火”的意象指向情感。同是“fire“,译者却巧妙地运用不同的字眼来处理:”火烤“、”烧得发烫“、”烈火“、”火一样的热情“。这些隐喻意象的反复出现、次第变化,形成一种特定的象征,象征着主人公内心情感的变化过程,此译文准确、贴切、传神。•典故(allusion)的翻译•分类:①成语典故,如不入虎穴焉得虎子,按图索骥等②历史典故,如冯唐易老,李广难封等③文学典故,如晓风残月,大江东去等④文化典故,如牛郎织女等•21.“No,Iamuponmylife,andtheAvengerofBloodisbehindme”.•译文一:“不,杀人不见血的复仇者就在我们的后面,我保全性命要紧”。(王汉川译)•译文二:“我逃命要紧,不能耽搁”。(宾威廉译)•AvengerofBlood出自旧约《民数记》第35章16节,耶和华晓谕摩西:报血仇者必须杀死故意杀人者,误杀人者可以寄居逃城受到庇护。因此AvengerofBlood是指为受害者报血仇的最亲近的人,而非“杀人不见血的复仇者”•总体而言两种译法都有不尽人意之处,宾威廉的意译淡化了典故的意义功能,而王汉川的直译在一定程度上易误导读者对典故意义领会的偏差。•22.No,notI,saidtheother,becauseIhavelaidmyhandtotheplough.•译文一:“不,我绝不回去。”基督徒说,“因为我已经走上我该走的路。”(王汉川译)•译文二:“一定不肯,我已经手拿着犁耙,不能回身瞧后头了。”(宾威廉译)•“puthishandtotheplough”典出《路加福音》第9章62节,耶稣说:“手扶着犁向后看的,不配近神。”其后半句为“lookbackfromplough”,全句意为开弓没有回头箭,要坚持到底。班扬将“put”改为“lay”对中国读者而言,此典故比较陌生。宾威廉直译为“手拿着犁耙”,接着有补了后半句“不能回身瞧后头”,如此归化可谓形神兼备,补缺了典故的文化内涵;而王汉川先生虽然意译出其基本含义,但在原作传真效果上却有所失真。•5.4小说文体风格的翻译•定义:风格是指文学创作中表现出来的一种带有综合性的总体特点。就一部作品来说,可以有自己的风格;就一个作家来说,可以有个人的风格;就一个流派、一个时代、一个民族的文学来说,又可以有流派风格(或称风格流派)、时代风格和民族风格。其中最重要的是作家个人的风格。风格是识别和把握不同作家作品之间的区别的标志,也是识别和把握不同流派、不同时代、不同民族文学之间的区别的标志。•不仅作者有自身的创作风格,译者亦会在小说翻译过程中自己再创造风格体现出译者的风格。•在探讨小说风格前,我们先分析一下林纾译的狄更斯《块肉余生述》和董秋斯译的《大卫.科波菲尔》第一章第一段的最后一句:•23.Itwasremarkedthattheclockbegantostrike,andIbegantocry,simultaneously.•译文一:闻人言,钟声丁丁时,正吾开口左呱呱之声。(林纾译)•译文二:据说,钟开始敲,我也开始哭,两者同时。(董秋斯译)•译者的风格客观在源于译者自身的思想气质、文化修养及驱遣文字、运用语言的独特习惯,它主要表现在遣词造句的功力上。•24.“Oh,no-Iwouldn’thaveitfortheworld!”declaredTess.“Andlettingeverybodyknowthereason-suchathingtobeashamed!”•译文:“不能——俺豁着死了,也不那么办!”苔丝骄傲地大声说,“这样的事要是让别人知道了,还不得把人臊死吗?”对翻译标准和方法的不同选择将直接影响到译者风格•26.贾宝玉神游太虚镜警幻仙曲演红楼梦•译文1:TheSpiritualStoneIsTooBemusedtoGrasptheFairy’sRiddles•TheGoddessofDisenchantmentinHerKindnessSecretlyExpoundsonLove•(杨宪益戴乃迭译)•译文2:JiaBaoyuvisitstheLandofIllusion:AndthefairyDisenchantmentperformsthe“DreamofGoldenDays.”(霍克思译)•杨宪益夫妇力图传达原作的思想内涵,不拘泥与词语句式而采用意译,译笔婉转流畅、意境迭出:而霍克思忠于原作词语风格,运用直译,力图保留期文体语言特征。5.5现代小说叙事视角的翻译•现代小说在叙述视角上常由单一的叙述视角向多种视角切换转变,由以全知视角为主,作者统领全局向多声部的“复调”小说变化,这从根本上促成了小说叙述行为的异常复杂化。这种多视角叙述将各种叙述视角的优势兼收并蓄,有效组合,为读者提供了多维的阅读空间,使读者真切地感受到艺术世界的真实存在。•27.Acrossthethreadbarecuffedgehesawtheseahailedasagreatsweetmotherbythewellfedvoicebesidehim.Theringofbayandskylineheldadullgreenmassofliqiud.Abowlofwhitechinahadstoodbesideherdeathbedholdingthegreensluggishbilewhichshehadtornupfromherrottingliverofloudgroaningvomiting.•译文1:海湾的边缘和海平面相接而形成一个大圆环,环内装着一大盆暗绿色的液体。她的病床旁边有一只白瓷小盆;她死前一阵阵地大声哼着呕吐,撕裂了已经腐烂的肝脏,呕出浓浓的绿色胆汁,就是吐在这只盆里。•译文2:海湾与天际构成环形,盛着大量的暗绿色液体。母亲弥留之际,床畔曾放着一只白瓷,里面盛着黏糊糊的绿色胆汁,那是伴着她一阵阵的高声呻吟,撕裂她那腐烂的肝脏吐出来的。(萧乾文洁若译)•这两个译文,金译更胜一筹,因为萧乾夫妇的译文在信息的传达上有视角越界之嫌,在第一片段中出现了“母亲”二字。“母亲”和“她”虽同指一人,仅仅是人称上的细微差别结果却使不恰当地变化了原作的叙述视角——从主人公Stephen的视角变成叙述者的“全知”视角。
本文标题:小说翻译(英语)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84120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