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经营企划 > 教育学原理-项贤明--第三章-教育与人的发展
第三章教育与人的发展第一节人的身心发展及其影响因素第二节教育促进个体发展的功能第三节教育促进个体发展的条件第一节人的身心发展及其影响因素一、人的身心发展的内涵及特征(一)个体身心发展的内涵人的身心发展是指人的体力和脑力的协调发展。包括生理和心理两个方面的发展。所谓身体的发展,指机体正常发育和体质的增强。所谓心理的发展,是指认识能力和个性特征的发展。认识包括感觉、知觉、记忆、思维等;个性包括需要、兴趣、情感、意志等。(二)个体身心发展规律1.个体身心发展的顺序性:人的身心发展的顺序性是指人的身心发展是一个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由量变到质变的连续不断的发展过程。个体身心发展的顺序性举例:小孩三翻六坐七滚八爬,其翻坐滚爬是其发展顺序,胎儿发育是有心脏到外周发育,骨骼是由上到下发育。教学启示:教育工作者应按照发展的序列进行施教,做到循序渐进。“拔苗助长”、“陵节而施”等等都是有违身心发展顺序性规律的。相关古语:“欲速则不达。”“学不躐等。”“不陵节而施。”“拔苗助长”。个体身心发展的顺序性2.个体身心发展的阶段性:个体的发展是一个分阶段的连续过程,前后相邻的阶段是有规律的更替的,前一阶段为后一阶段的过渡做准备。个体在不同的年龄阶段表现出身心发展不同的总体特征及主要矛盾,面临着不同的发展任务。举例:幼儿园主要任务是玩游戏;小学阶段主要是打好基础。教学启示:人的身心发展的阶段性规律决定教育工作者必须根据不同年龄阶段的特点分阶段进行,在教育教学的要求、内容和方法的选择上,不能搞“一刀切”,还要注意各阶段间的衔接和过渡。马斯洛需求层次说3.个体身心发展的不平衡性:一是:个体内部同一方面的发展在不同的年龄阶段是不均衡的。二是:个体内部不同方面在不同发展时期具有不平衡性。即有的方面在较早的年龄阶段已经达到较高的发展水平,有的则要到较晚的年龄阶段才能达到较为成熟的水平。奥地利生物学家、诺贝尔奖获得者劳伦斯发现,如果一个人在刚孵化出的小鸭面前,像鸭子那样摆动自己的双臂,摇摇摆摆地走路,小鸭子就会跟着这个人走。这一现象被称为“印刻现象”。他还发现,“印刻现象”只在一定时期内发生,如小鸡的“母亲印刻”发生在出生后10~16小时。“印刻”发生的时期就是关键期,形成的印刻行为会作为习性保存下来,并且是不可逆的。劳伦斯—印刻现象个体身心发展的不平衡性教学启示:教育要遵循儿童身心发展的不均衡性,要适时而教,即要在儿童发展的关键期或最佳期及时的进行教育。发展的关键期是指身体或心理的某一方面机能和能力最适宜于形成的时期。在这一时期对个体的某一方面训练可以获得最佳效果。“关键期”这一概念最早是由奥地利生态学家劳伦兹提出的。相关古语:时过然后学,则勤苦而难成。4.个体身心发展的互补性:互补性反映出个体身心发展各组成部分的相互关系。一方面是指机体某一方面的机能受损甚至缺失后,可通过其他方面的超常发展得到部分补偿;另一方面,互补性也存在于心理机能和生理机能之间。如身患重病或有残缺的人,如果他有顽强的意志和战胜疾病的信心,身心依然得到发展。举例:盲人的听力较好或者盲人的嗅觉较好;有些失去胳膊的小伙伴可以用脚代替写字穿衣服等活动;身残志坚的人。教学启示:要求教育应结合学生实际,扬长避短,注重发现学生的自身优势,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加强意志品质教育等。5.个体身心发展的个别差异性:个别差异性在不同层次上存在。从群体的角度看,首先表现为男女性别的差异;不仅是自然性别上的差异,还包括由性别带来的生理机能和社会地位、角色、交往群体的差别。其次,个别差异表现在身心的所有构成方面,其中有些是发展水平的差异,有些是心理特征表现方式上的差异。举例:每个人都是不同的,有点喜欢跳舞,有点喜欢唱歌,有的喜欢打球等。教学启示:教育必须因材施教,充分发挥每个学生的潜能和积极因素,有的放矢地进行教学,使每个学生都得到最大的发展。相关古语:对症下药;一把钥匙开一把锁;量体裁衣。二、影响人的身心发展的主要因素(一)遗传及其作用(1)遗传的概念遗传是指从上代继承下来的解剖生理上的特点,这些生理特点也叫遗传素质。遗传是个体发展的物质前提。(2)遗传的作用遗传素质为人的发展提供了可能;遗传素质的差异是造成个体间个别差异的原因之一;遗传素质的成熟制约身心发展的水平及阶段;遗传素质仅为人的发展提供生理前提,而不能决定人的发展(错诣观点:遗传决定论)。代表人物:①高尔顿(F.Golton):《遗传的天才》1869,“一个人的能力是由遗传得来的,它受遗传决定的程度,如同一切有机体的形态及躯体组细叐遗传决定一样。”②霍尔(G.S.Hall):“一两的遗传胜过一吨的教育”。③董仲舒:把人性分为上、中、下三等:“圣人之性,不可名性;斗筲之性,又不可以名性。名性者,中民之性。”遗传决定论代表人物(二)环境及作用环境泛指个体生活关中,影响个体身心发展的一切外部因素。环境包括物质环境和精神环境两个方面。环境在人的发展中起作用常常是通过教育活动实现的。环境对人的作用(1)个体的发展提供了多种可能,包括机遇、条件和对象(2)环境对个体发展的影响有积极和消极之分(3)人在接受环境影响和作用时的主观能动性(错诣观点:环境决定论)环境决定论的代表:洛克、华生、斯金纳、荀子环境决定论的代表:洛克、华生、斯金纳、荀子(三)学校教育及作用1.学校教育在人的身心发展中起主导作用(1)学校教育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细的培养人的活动(2)学校教育是通过专门训练的教师来进行的,相对而言效果较好(3)学校教育能有效地控制、影响学生发展的各种因素2.学校教育在影响人的发展上的独特功能(1)学校教育对个体发展作出社会性规范(2)学校教育具有加速个体发展的特殊功能(最近发展区)(3)学校教育对个体发展的影响具有即时和延时的价值(4)学校具有开发个体特殊才能和发展个性的功能(四)个体的主观能动性内涵:个体主观能动性是指人作为实践主体所具有的目的性、预见性、计划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它体现了人的主动选择。教育需要非常重视对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发挥。作用:个体在与环境之间相互作用中所表现出来的个体主观能动性,是促进个体发展从潜在的可能状态转向现实状态的决定性因素。第二节教育促进个体发展的功能(P98)一、教育促进个体社会化(一)社会化的含义(二)教育促进个体社会化的表现(P99)1.形成社会价值观所谓价值观即人们关于好坏、得失、善恶、美丑等价值的立场、看法、态度和选择。个体复杂多样的价值观进行长期反复的整合和消解,最终就形成了体现一个社会价值理念的价值体系。社会价值观是回顾、观察、预见一个社会发展水平的标尺之一。2.完善自我观念自我观念包括:①认识成分,如对自已的心理特点、个性品质、能力及自身社会价值的自我了解与自我评价;②情感成分,如自尊、自豪、自爱、自卑及自暴自弃等;③意志成分,如自我检查、自我监督、自我奋斗自我追求等。自我观念理论3.掌握社会技能社会技能包括:与他人交往的行为,如接受权威、谈话技巧、合作行为;与自我有关的行为,如情感表达、道德行为、对自我的积极态度;与任务有关的行为:参与行为、任务的完成、遵循指导等。4.塑造社会角色社会角色1.请思考:学生的角色定位是什么?2.大学生的角色定位?二、教育促进个体个性化的功能(P102)(一)个性化的含义(二)教育促进个体个性化的表现1.唤醒生命自觉生命自觉是指人能够有意识地支配自己的生命活动,是一个具有独立意志、自我意识的生命体。具有自主性和能动性的特征。自主性是指人在活动当中的独立性和主动性,它表现为个体自由地、独立地支配自己言行的状态。是否具有自主性是衡量一个人个性心理特征的重要标尺,自主性强的人能够自己做出判断,独立完成自己的工作,支配自己的行动。能动性是指人特有的能够主动认识和改造客观世界的能力。主观能动性有两方面的含义:一是人们能动地认识客观世界;二是在认识的指导下能动地改造客观世界。2.尊重个体差异性和独特性3.促进个体的个性发展和创造性发挥COGNITIVEDOMAIN第三节教育促进个体发展的条件(108)一、坚持以人为本二、坚持学生主体三、坚持教育创新一、坚持以人为本1.立德树人:立德,就是坚持德育为先,通过正面教育来引导人、感化人、激励人;树人,就是坚持以人为本,通过合适的教育来塑造人、改变人、发展人。2.全面发展:是指人的劳动能力即人的智力和体力的全面协调发展,也包括人的道德的发展。3.面向全体:从本质上说,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是全面发展的教育,是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教育,是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为重点的教育。4.满足人民需要。党的十九大提出“建设教育强国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工程”,必须坚持以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为引领,全面进行素质教育,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第三节教育促进个体发展的条件二、坚持学生主体学生的特点1.自主性2.能动性3.创造性4.自我意识性第三节教育促进个体发展的条件三、坚持教育创新观念创新模式创新制度创新第三节教育促进个体发展的条件
本文标题:教育学原理-项贤明--第三章-教育与人的发展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84212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