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薪酬管理 > 《管仲列传》ppt课件
管仲列传司马迁学习目标:1、积累文言知识,翻译重点语句2、培养探究能力3、欣赏管仲的人格魅力管仲简介管仲:字仲,名夷吾,谥曰“敬仲、”,春秋时齐国著名的政治家。齐桓公尊称管仲为“仲父”。管仲从政40多年,在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进行了一系列改革,使齐国国力大振,使齐桓公成为“春秋五霸”的第一个霸主。管仲被后人尊为一代名相。他与鲍叔牙的友谊更为后人称道。(一)管仲夷吾者,颍上人也。少时常与鲍叔牙游,鲍叔知其贤。管仲贫困,常欺鲍叔,鲍叔终善遇之,不以为言。已而鲍叔事公子小白,管仲事公子纠。及小白立,为桓公,公子纠死,管仲囚焉。鲍叔遂进管仲。(1)管仲既用,任政于齐,齐桓公以霸,九合诸侯,一匡天下,管仲之谋也。(二)管仲曰:“吾始困时,尝与鲍叔贾,分财利多自与,鲍叔不以我为贪,知我贫也。吾尝为鲍叔谋事而更穷困,鲍叔不以我为愚,知时有利不利也。(2)吾尝三仕三见逐于君,鲍叔不以我为不肖,知我不遭时也。吾尝三战三走,鲍叔不以我为怯,知我有老母也。公子纠败,召忽死之,吾幽囚受辱,鲍叔不以我为无耻,(3)知我不羞小节而耻功名不显于天下也。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子也。1、少时常与鲍叔牙游2、管仲贫困,常欺鲍叔3、鲍叔遂进管仲4、一匡天下5、吾始困时,尝与鲍叔贾6、吾尝三战三走实词积累交往占便宜推荐匡正,纠正经商逃跑名作动,称霸为动,为…而死使动,使…穷困意动,以…为羞(耻)1、齐桓公以霸2、公子纠败,召忽死之3、吾尝为鲍叔谋事而更穷困4、知我不羞小节而耻功名不显于天下也词类活用特殊句式1、管仲夷吾者,颍上人也。2、吾尝三仕三见逐于君。3、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子也。4、吾幽囚受辱判断句判断句被动句被动句知遇之情难能可贵,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知其贤,知其贫,知其智,知其才,知其孝,知其志。如何评价鲍叔牙?知贤荐贤让贤大度无私高尚《史记·管仲列传》:“鲍叔既进管仲,以身下之。子孙世禄于齐①,有封邑者十余世,常为名大夫。天下不多管仲之贤,而多鲍叔能知人也②。”①世禄:世代享受俸禄。②多:推重,赞美。翻译:鲍叔推荐管仲后,情愿把自己的地位置于管仲之下。他的子孙世世代代在齐国享有俸禄,得到封地的有十几代,通常都是著名的大臣。因此,天下的人不称赞管仲的才干,反而赞美鲍叔能够识别人才1、你看了《补充材料》里“两公子争位”的一些史实,感触最深的一点是什么?2、有人说,第二节写得好。请你说说好在哪里?问题探究(1)手足相残;(2)聪慧狡诈;(3)宽容大度…………(1)内容(多角度);(2)关键词(反复出现);(3)感情(真挚);(4)结构(分总);(5)句式(排比句);(6)手法(反复、类比等)(7)人生观(相同)•两公子争位•齐襄公当政时,政令无常,荒淫无道,滥杀无辜。为躲避灾难,管仲、召忽奉襄公弟公子纠出奔鲁国,鲍叔奉襄公弟小白出奔莒国。公元前686年襄公被杀。前685年,鲁国保护公子纠赶回齐国争夺王位,先由管仲领兵扼守莒、齐要道。当管仲赶到时,正好碰上鲍叔牙护送公子小白的人马。管仲张弓搭箭射向公子小白,这一箭实际射在小白的带钩上。小白佯死,使管仲错误判断了形势,延误了公子纠的行程。小白率先入齐,立为桓公。桓公出兵拒鲁,大败鲁军。杀死公子纠,召忽自杀,管仲请囚。(三)管仲既任政相齐,以区区之齐在海滨,通货积财,富国强兵,与俗同好恶。故其称曰:“(4)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上服度则六亲固。四维不张,国乃灭亡。下令如流水之原,令顺民心。”故论卑而易行。俗之所欲,因而予之;俗之所否,因而去之。(四)其为政也,善因祸而为福,转败而为功。贵轻重,慎权衡。桓公实怒少姬,南袭蔡,管仲因而伐楚,责包茅不入贡于周室。桓公实北征山戎,而管仲因而令修召公之政。(5)于柯之会,桓公欲背曹沫之约,管仲因而信之,诸侯由是归齐。(6)故曰:“知与之为取,政之宝也。”1、与俗同好恶2、故其称曰3、上服度则六亲固4、四维不张,国乃灭亡5、管仲因而令修召公之政实词积累世俗,百姓主张,看法遵从,遵循纲常;发扬,提倡修治,整顿词类活用1、管仲既任政相齐2、通货积财,富国强兵3、贵轻重,慎权衡4、南袭蔡5、桓公实北征山戎6、管仲因而信之名作动,担任…相国使动用法意动,以…为重名作状,向南名作状,向北使动,使…守信成功的原因有哪些?主观因素:有“上下相亲”“顺民心”的施政指导思想;有“善因祸而为福,转败而为功”的施政才能。客观因素:朋友知己之情;君臣知遇之恩。(五)管仲,世所谓贤臣,然孔子小之。岂以为周道衰微,桓公既贤,而不勉之至王,乃称霸哉?(7)语曰:“将顺其美,匡救其恶,故上下能相亲也。”岂管仲之谓乎?特殊句式实词积累1、而不勉之至王2、将顺其美3、岂管仲之谓乎词类活用然孔子小之岂管仲之谓乎劝勉,鼓励;达到,施行扶持大概,可能(1)形作动,轻视;(2)意动,认为…器量小宾语前置•孔子对管仲的评价•(1)管仲相桓公,霸诸侯,一匡天下,民到于今受其赐。微管仲,吾其被发左衽矣。•翻译:管仲辅助齐桓公称霸诸侯,一匡天下。老百姓到现在还蒙受他的恩赐。要是没有管仲,我们大概都还披散着头发,穿着左开衣襟的衣服。(意即“还在蛮人统治下”。)•(2)子曰:“桓公九合诸侯,不以兵车,管仲之力也。如其仁,如其仁。”•翻译:孔子说:“桓公多次召集诸侯会盟,不用武力,都是管仲的力量啊。这就是他的仁德,这就是他的仁德。”•(3)子曰:“管仲之器小哉!”曰:“管氏有三归,焉得俭?”曰:“邦君为两君之好,有反坫,管氏亦有反坫。管氏而知礼,孰不知礼?”•翻译:孔子说:“管仲这个人的器量真狭小呀!”孔子说:“他有三处豪华的台阁,怎么谈得上节俭呢?”孔子回答:“国君为了两国友好,在堂上有放置酒杯的设备,管仲也有这样的设备。如果说管仲知礼,那么还有谁不知礼呢?”(1)政治主张不同:一个法家,一个儒家。一个讲求利益,主张发展经济;一个讲仁义,要克己复礼。故有“不知礼”“不知俭”之说。(2)司马迁借孔子之口说出。是一种追求或是对未来的向往。赞扬其过程,可惜其结果。管仲是诸葛亮的偶像,被梁启超称为“中国之最伟大的政治家”“学术思想界一巨子”,那为何孔子还“小之”呢?小结1、本文分为三个部分:2、本文在选材上的特点:(1—2节):管、鲍之交。(3—4节):管仲政绩。(5节):太史公评价。(1)选材精炼,以一驭万;(2)详略得当,化繁就简。•【成语】管鲍分金管鲍之交•人们用“管鲍分金”比喻情谊深厚,相知相悉;用“管鲍之交”来表示知心朋友。•唐代杜甫的《贫交行》里就有这个典故:“君不见管鲍贫时交,只道今人弃如土。”•千古一朋——鲍叔牙•挚交千古相桓公一匡天下•交叔牙万古高风•【典故】桓公拜相•“我有五个方面不如管夷吾:宽惠爱民,我不如他;治国不失权柄,我不如他;忠信以交好诸侯,我不如他;制定礼仪以示范于四方,我不如他;披甲击鼓,立于军门,使百姓勇气倍增,我不如他。管仲好比人民的父母,将欲治理儿子,就不可不用他们的父母。”•齐桓公为了称霸天下,重用人才,不计私仇,拜管仲为相•【典故】病榻论相•《史记·齐太公世家》:管仲病重,齐桓公亲往探视。桓公:“群臣之中谁可为相?”管仲:“知臣莫如君。”•易牙——易牙,大厨师,杀子让齐桓公尝人肉滋味。•开方——卫公子,背弃父母、祖国投齐,父丧不归。竖刁——竖刁,自宫以求亲近讨好齐桓公。•鲍叔——善恶过于分明,见人一恶,终身不忘。•隰朋——为人忠厚,不耻下问、居家不忘公事。•病榻论相•管仲卧于病榻之上,神志昏迷,口中不断地急促呼唤着:“主公……主公……”婧于病榻前垂泪而立,说:“相爷,隰朋大夫已去禀报主公了。”隰朋与齐桓公匆匆进入管仲寝室。婧一见桓公,急忙跪拜,泪如泉涌:“主公。”齐桓公俯到管仲身旁,伸出颤抖的手,轻轻抚摸着管仲的脸面,呼唤着:“仲父,仲父!”管仲缓缓睁开眼睛,似乎费了好大的气力,才看清了面前的齐桓公,艰难地张开嘴,说:“主公……”齐桓公眼含泪水,紧紧攥着管仲的手:“仲父,你怎么样?”管仲颤抖着嘴唇,说:“主公,管仲要走了……要离你而去了……”•齐桓公老泪纵横:“不,仲父不能走!寡人不让你走!齐国不让你走!老天更不会让你走!”••管仲喘息着,断断续续地说:“老天……在喊我,宁戚在喊我走……”齐桓公悲恸地说:“不,谁也不能夺走仲父,仲父若走了,留下寡人怎么办?寡人知道、仲父的担子太重,一头挑着齐国,一头挑着天下,这副担子把仲父压垮了,你若放下,这担子让谁挑?谁又能挑得起来?”管仲微微摇头,更加艰难地说:“这副担子我没挑好,也不能再挑下去了,人生一世,草木一秋,这么快就过去了。齐国还长着呢,还得有人去……去挑起这副担子。”齐桓公目不转睛地盯着管仲,预感到管仲是要不行了,他有多少话要对管仲说啊,他知道管仲不会说更多的话了,他要将最重要的事情与管仲商量,听听管仲的意见。便哽咽道:“寡人自从登位,一言一行听仲父教诲、齐国才有今日显赫的地位。若没有仲父,寡人将如何是好?”•管仲一字一顿地说:“主公对贤臣,要用——而——不——疑;远小人,要拒——之——千——里;重社——稷——江——山,轻——个——人——好——恶……”说到这里,嘴角抽搐,昏迷过去。齐桓公俯在管仲耳畔,声泪俱下,撕心裂肺地喊道:“仲父,你醒醒!你不能去!你还有话没跟寡人说呀!”婧扑到管仲身上,摇晃着管仲,喊道:“相爷,相爷!”•管仲又醒过来,嘴角蠕动着说:“主公,管仲要去了……宁戚叫我……喊我去……”齐桓公挥手示意,众人退下,只留下婧。•齐桓公拉住管仲的手说:“仲父倘有不幸,这齐国大业,寡人将委政于谁?”•管仲长叹一声:“可惜呀,宁戚!”齐桓公赶紧问道:“可如今宁戚已去,寡人任隰朋为相,仲父以为如何?”管仲似乎一下子清醒过来,慢慢说道:“隰朋,公而忘私,不耻下问,可以胜任。可隰朋多年来伴我左右,是我的舌头,如今,管仲要去,肢体不存,舌头安在?主公可以任隰朋为相,但恐不会长久。”•齐桓公又问:“那么,竖貂、易牙、开方怎么样?他们服侍寡人这么多年,忠心耿耿。竖貂为寡人自施宫刑,易牙为寡人烹子作羹,开方为寡人不奔父丧,三人可谓忠于寡人,任用他们如何?”•管仲摇头,说道:“不可,不可!芸芸众生尚且看重自己的生命,竖貂敢舍弃自身的器官,还有什么不可舍弃的呢?此人野心不小,主公远之!易牙乃是小人,天下父母都珍贵自己的子女,易牙能烹子作羹,还有什么更残忍的事不能干呢?主公远之!开方亦不是好人,人情莫亲于父母,开方连父丧都不挂在心上,何谈什么忠诚之心!主公远之!”•齐桓公点头道:“仲父这些话,为何不早对寡人说?”管仲负疚般地张了张嘴,没有说出话来。齐桓公着急地又问:“仲父之意,谁可为相?”管仲脸色一下变成灰黄,眼神也黯淡无光,喘气急促,艰难地说出三个字:“鲍……叔……牙……”说着,双目一闭,头一歪,溘然长逝。齐桓公撕锦裂帛般地哭喊道:“天哪!你折我栋梁,折我栋梁呀!”1、管仲既用,任政于齐,齐桓公以霸,九合诸侯,一匡天下,管仲之谋也。2、吾尝三仕三见逐于君,鲍叔不以我为不肖,知我不遭时也。3、鲍叔不以我为无耻,知我不羞小节而耻功名不显于天下也。管仲被任用后,在齐国执政,齐桓公凭借(管仲)而称霸,并多次召集诸侯会盟,匡正天下为一,这都是管仲的智谋。我曾经多次做官多次被国君驱逐,鲍叔不认为我不贤,他知道我没遇上好机会。重点语句翻译鲍叔不认为我没有廉耻,知道我不因小的过失而感到羞愧,却以功名不显扬于天下而感到耻辱。5、于柯之会,桓公欲背曹沫之约,管仲因而信之,诸侯由是归齐。6、语曰:“将顺其美,匡救其恶,故上下能相亲也。”岂管仲之谓乎?百姓仓库粮食充足了就懂得礼节;百姓衣食丰足了就能分辨荣辱;统治者遵循法度,“六亲”才能够稳固。4、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上服度则六亲固。在柯地会盟,桓公想违背与曹沫订立的盟约,管仲却趁机劝说他使他信守盟约,诸侯们因此都归顺齐国。古语说:“鼓励发扬国君的美德,纠正挽救他的过错,所以君臣百姓之间就能亲密无间。”这句话说的大概就是管仲吧?1、全都表现鲍叔“能知人”的一组是()①鲍叔知其贤②管仲贫困,常欺鲍叔,鲍叔终善遇之③鲍叔遂进管仲④管仲既用,任政于齐⑤故论卑而易行⑥鲍叔既进管仲,以身下之A.①②③B.①③④
本文标题:《管仲列传》ppt课件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84312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