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范文 > 公报、公告、通告的撰写
公报、公告、通告的撰写公报的写作公报也称新闻公报,是党政机关和人民团体公开发布重大事件或重要决定事项的报道性公文,是党和国家经常使用的重要文种。公报具有权威性、指导性和新闻性。公报的结构公报包括首部、正文和尾部三部分。(1)首部。包括标题和成文时间。标题。公报的标题常见的有三种形式。一种是直写文种《新闻公报》;第二种是由会议名称和文种构成;第三种是联合公报,由发表公报的双方或多方国家的简称、事由、文种构成。成文时间。用括号在标题之下正中位置注明公报发布的年、月、日期。(2)正文。包括开头、主体两部分。开头。即前言部分。事件性公报要求用最鲜明,最精炼的语言概述事件的核心内容,即何时、何地、发生了什么重大事件;会议性公报要求概述会议的名称、时间、地点、参加人员等;联合公报要求概述公报的来由,即在何时、何地、谁与谁举行了什么会谈或谁对谁进行了什么性质的访问等。主体。是公报的核心内容,要求把公报的内容完整、系统、有序地表达清楚。常见的有三种写作:一种是分段式,即每段说明一层意思或一项决定;第二种是序号式,多用于内容复杂、问题问绪较多的公报;第三种是条款式,多用于联合公报。(3)尾部。事件性公报和会议性公报一般没有尾部;联合公报要在正文之后写明双方签署人的身份、姓名、年、月、日期、并写明签署地点。公报的分类公报依据发文主体的不同分为两类:一类是党政机关或团体发布重大事件、重要决定的公报;另一类是联合公报。党、政、团体发布的公报可因内容的不同分为事件性公报和会议公报两种;联合公报是用于两个或两个以上国家的政府、政党、团体的代表就会谈、访问等事宜所发表的公报。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一次全体会议公报(2012年11月15日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一次全体会议通过)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一次全体会议,于2012年11月15日在北京举行。出席会议的有中央委员205人,候补中央委员171人。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委员列席会议。习近平同志主持会议并作了重要讲话。全会选举了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委员、中央委员会总书记;根据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的提名,通过了中央书记处成员,决定了中央军事委员会组成人员;批准了十八届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第一次全体会议选举产生的书记、副书记和常务委员会委员人选。名单如下:一、中央政治局委员(按姓氏笔画为序)习近平马凯王岐山王沪宁刘云山刘延东(女)刘奇葆许其亮孙春兰(女)孙政才李克强李建国李源潮汪洋张春贤张高丽张德江范长龙孟建柱赵乐际胡春华俞正声栗战书郭金龙韩正二、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委员习近平李克强张德江俞正声刘云山王岐山张高丽三、中央委员会总书记习近平四、中央书记处书记刘云山刘奇葆赵乐际栗战书杜青林赵洪祝杨晶(蒙古族)五、中央军事委员会主席、副主席、委员主席习近平副主席范长龙许其亮委员常万全房峰辉张阳赵克石张又侠吴胜利马晓天魏凤和六、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书记、副书记、常务委员会委员书记王岐山副书记赵洪祝黄树贤李玉赋杜金才吴玉良张军陈文清王伟常务委员会委员(按姓氏笔画为序)王伟王岐山刘滨江必新杜金才李玉赋吴玉良邱学强张军张纪南陈文清周福启赵洪祝侯凯俞贵麟姚增科黄树贤黄晓薇(女)崔少鹏公告公告是向国内外宣布重大事项或法定事项的公文。一般由中央最高权力机关、管理机关、新华社授权发布。公告属公开宣布的告晓性公文,不具有保密性。在公布性文件中,范围最为广泛。内容一般涉及到国家领导人变更或其他重大事项。一、公告的分类(一)重要事项公告。国家机关向国内外宣布重大事项、重要事件的公告。主要以此体现所涉及到的重大事项、重要事件的社会意义或世界性意义。(二)国家领导人变更公告。国家领导人或政府重要官员的变更,用公告的形式向国内外发布。多出现在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换届选举时有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发布的公告。(三)颁布性公告。用公告的形式向国内外宣布法定法定事项或颁布法律。多见于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发布的公告。二、公告的结构安排(一)标题的拟制公告的标题有以下几种形式:1.公告。没有其他附件成分。2.执行机关+文种。如“国务院公告”3.事由+文种。4.新华社授权公告。如“新华社公告”。(二)正文的安排1.发文缘由。概括交待发布公告的依据,根据什么会议或规定发布本公告。有的公告还用“现公告如下”或“现对×××予以公告”等引起下文。2.公告事项。写明公告的具体内容。内容较多,行文要分条列项。公告用语要严肃,简练明确。3.结语。有些公告不用结语。需用结语的公告,一般用“特此公告”或“现予公告”等作结。新闻中心公告第40号李克强总理将会见中外记者3月17日(星期日)上午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闭幕后(预计10时20分),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将在人民大会堂三楼金色大厅会见采访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的中外记者并回答记者提出的问题。欢迎中外记者凭采访会议的记者证和请柬(每柬一人,与采访会议的记者证合用有效)参加。记者可于上午7时40分起从人民大会堂东门南侧通道经安检入场。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新闻中心2013年3月15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公告中华人民共和国将自2011年7月1日启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因公电子护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已通过外交途径向世界各国政府有关部门提供中华人民共和国因公电子护照样本、说明书、电子证书等说明材料。持中华人民共和国因公电子护照前往世界各国和地区有效。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请各国军政机关对持照人予以通行便利和必要协助。二0一一年六月一日通告通告是在一定范围内公布应当遵守或者周知的事项的一种文告。内容涉及到政策法令、具体事务等。此类文体多用于交通、公安、金融、邮电、学校、企业、房地产领域等。可以通过新闻媒体或张贴面向社会发布或张贴。在实际工作中,往往是省级以下县级以上行政机关用得较多,在日常公务活动中,也是一种使用频率较高的公文。一、通告的种类(一)政策法令性通告在一定范围内,针对某一方面的问题公布政策法令或规范性意见,并提出相应要求,使机关、单位和广大群众知晓并强制遵守,具有一定行政约束力。(二)周知性通告在一定范围内公布,要求有关单位和人员应当注意和遵守的事务性事项,起提醒和告知的作用。另外,对一些公务活动或群众性活动,除正常安排布置外,也用通告形式强调有关单位和人民群众应积极配合认真执行的事项,提出具体意见,要求周知和自觉遵守,以指导工作,保障活动顺利进行。二、通告的结构安排(一)标题的拟制通告的标题一般使用完整标题,即由发文机关名称、事由和文种构成。联合行文机关要按顺序注明发文机关。如“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贪污受贿、投机倒把等犯罪分子必须在期限内自首坦白的通告”。通告的标题也常使用发文机关+文种的构成形式。(二)通告一般不写主送机关(三)正文的安排通告的正文一般包括三部分:1.缘由。写明通告的目的、原因并用“特作如下通告”或“特通告如下”等引入下文。2.通告事项。这部分是正文的核心。所涉及到的政策法令、具体事项以及公务活动或群众性活动的安排,要做到分条陈述,清楚明白。3.通告结尾。不同类型的通告,结尾也有区别。一般通告结尾标明通告生效日期或作其他补充说明。即以“特此通告”或“本通告自发布之日起施行”作结。政策法规性通告和公务、群众性活动安排通告结尾一般单独起段,根据前述内容进一步提出要求或发出希望和号召,带有总结强调性质。三、通告的写作要求(一)规范性。通告的实践性很强,尤其是法规性通告具有很强的政策性、法令性,明确指出某个事项,规定应该怎样行动,不应该怎样行动。因此,通告的文体、语言应符合规范要求,内容必须符合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和有关法律法规及人民群众的利益。(二)鲜明性。通告用语要旗帜鲜明,简洁明快,肯定否定昭然若揭,切忌出现模糊观点和不实之词。就鲜明性来说至少包括四点:一是态度明朗,要求明确;二是词语、句式运用准确、稳妥;三是具有严密的逻辑性;四是结构严谨,层次清楚。(三)简要性。通告一定要开门见山,明白清楚,通俗易懂,简要得当。对于通告的内涵要准确了解,对其程式要娴熟运用,特别是要把握好临近文种的界限,如通告与通知的区别,通告与公告的区别,通告与通报的区别等。这就要从适用范围、事项构成、行文目的、所提要求上严格区分,以明确不同的写作方法,达到简要通俗明白的要求。教育部、公安部关于网上出现贩卖所谓“高考试题”有关情况的通告一年一度的高考即将来临,有关部门正按照相关工作规程和纪律要求,严密进行各项准备工作。近日,一些不法分子通过互联网、手机短信息,发布并传播所谓“高考试题”的信息。对此,教育部、公安部特通告如下:一、根据国家有关规定,高考试题、答案在启用前属于国家绝密材料,国家采用有效措施,进行严格管理和监督。二、广大考生及家长对于发布并传播出售所谓“高考试题”的信息,要提高警惕,谨防上当受骗,避免受到误导,蒙受不必要的经济损失,影响考生的正常发挥。三、凡在高考前盗窃、泄露、出售高考试题及答案,或以此名义从事诈骗活动,扰乱社会秩序和高考的正常进行,均属违法犯罪行为,有关部门将坚决依法打击。现15名教师中,仅有2名高级讲师,且1名将于12月份退休。今年申报高级职称的教师,均为教学、科研骨干,且有学术论文发表,有的获国家级奖励。鉴于上述情况,我们申请增加2名高级职称指标,请予批准。(此页无正文)(印章)二OO二年六月九日
本文标题:公报、公告、通告的撰写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84407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