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 四年级上册科学电子教案
四年级科学周雪萍二O一八年度秋学期教学课时安排计划进度安排周次日期课题教时执行情况18.27---8.31开校报到(1)学前教育(1)29.3---9.71.我们关心的天气2.天气日历239.10---9.141.温度与气温2.风向与风速249.17---9.211.降水量的测量2.云的观测259.24---9.281.总结我们的天气观察2.水能溶解一些物质2610.1---10.5“十一”放假710.8---10.121.物质在水中是怎样溶解的2.液体之间的溶解现象2810.15---10.191.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2.溶解的快与慢2910.22-10.261.100毫升水能溶解多少克食盐2.分离食盐与水的方法21010.29---11.21.听听声音期中考试21111.5---11.91.声音是怎样产生的2.声音的变化21211.12---11.161.探索尺子的音高变化2.声音的传播21311.19---11.231.我们是怎样听到声音的2.保护我们的听力21411.26---11.301.身体的结构2.骨骼、关节和结构21512.3---12.71.运动起来会怎样一2.运动起来会怎样二21612.10---12.141.食物在体内的旅行2.食物在口腔里的变化21712.17---12.211.相互协作的人体器官21812.24---12.28期末复习21912.31---1.4期末复习201.7---1.11期末考试四年级科学上册教材分析四年级上册《科学》由“天气”、“溶解”、“声音”和“我们溶解”声音”的身体”四个单元组成。本册教材是在三年级上、下册的基础上,引领学生经历一系列有意义、有价值的科学探究活动,使他们获得更多的学习体验,历一系列有意义、有价值的科学探究活动,使他们获得更多的学习体验,加深对科学的理解,增进科学探究的能力。各单元内容在科学整体框架中的位置为:生命科学——生命体的结构与功能——《4.我们的身体》物质科学——物体与材料的特性——《2.溶解》物质科学——光、热、电、磁——《3.声音》地球与空间——地球和天空的变化——《1.天气》本册教科书中的每个教学单元都有七个课题,这七个课题即学习的内容,也反映了科学概念和过程与方法双向发展、螺旋上升的过程。教学重点:重视对学生典型科学探究活动的设计,以探究为核心,培养小学生的科学素养。教学难点:通过动手动脑、亲自实践,在感知、体验的基础上,使学生形成较强的科学探究能力。特别是实验中控制变量、采集数据,学探究能力。特别是实验中控制变量、采集数据,并对实验结果作出自己的解学习建立解释模型,以验证自己的假设。“天气”单元的重点是让学生学习并坚持较长时间的天气观察和记录,“天气日历”则是观察记录的载体。教科书中基本上是围绕如何观察天气现象展开的;对记录的统计和分析能使学生了解科学的处理数据方法,建立对天气新的认识。溶解”单元是从观察溶解现象入手,建立溶解的一般概念。“溶解”单元是从观察溶解现象入手,建立溶解的一般概念。这个概念可以看作是前概念水平,并没有涉及分子的运动与分布等问题。“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问题实际上已经向着溶解度这一概念发展了,但是在这里主要还是想渗透溶解是物质的基本属性。物质溶解的多与少和很多因素有关,如压搅拌、温度等,溶解与析出往往是可逆的。溶解的快与慢”问题中,力、搅拌、温度等,溶解与析出往往是可逆的。在“溶解的快与慢”问题中,温度对溶解的影响是最重要的。温度对溶解的影响是最重要的。而方糖的溶解从本质上与搅拌加快溶解是一致,只不过它从另外一个角度来说明增加物质与水的接触面(所谓咬碎)的,可以加快溶解。“声音”单元的各组实验意在形成一系列发展性的概念。从物体的振动产生了声音开始,到用音量和音高来描述声音,直至声音是以波的形式传播以及耳的功能等。教科书中的各种实验,特别是一些探究性的实验,都是在支撑声音概念的建立,并在此过程中使学生获得对科学的理解。“我们的身体”单元旨在认识自己的身体,倡导健康的生活。当学生开始关注身体的结构、身体各种器官的功能和工作时器官的功能和工作时,关注身体的结构、身体各种器官的功能和工作时,他们对健康便会有新的理解和认识。第一单元第1课时(总第1课时)备课人:周雪萍课题我们关心天气课型新授教学目标1.初步感知可以从云量、降水量、气温、风向和风速等天气现象来。描述天气2.知道常见的一些天气现象和天气符号。3.能对各种天气现象进行分类。4.运用感官观察天气,并学会用简单的词句把它记录下来。5.意识到天气每天都在发生着变化并影响着我们的生活。重点知道常见的一些天气现象和天气符号。难点知道常见的一些天气现象和天气符号。教法讨论、观察课前准备1.用天气符号标注城市天气情况的中国地图一张;2.每组一套天气符号卡片;3.天气现象归类表格和关于天气网状图各一份;4.每个学生科学记录本各一本。目标实施过程一、认识天气现象1.出示一张“城市天气预报图”:这是一幅中央气象台的天气预报图,图中显示了哪些天气现象?2.根据学生的回答在黑板上粘贴相应的天气符号并写上名称。3.提问:你们还知道哪些天气现象?(根据学生回答出示相应符号)4.发给每一组一套天气符号:请大家对这些天气现象进行分类。5.汇报交流。二、描述今天的天气怎样?1.今天的天气怎样呢?我们一起到外面从云、降水、温度、风四个方面对今天的天气进行观察,然后用一些词或句子将观察到的现象记录在科学记录本上。(出示观察要求:请从云、降水、温度、风四个方面对今天的天气进行观察,然后用一些词或句子将观察到的天气现象记录在科学记录本上。)2.提问:今天的天气对我们的生活有什么影响?(如不知如何回答可提问:你觉得今天的天气我们应该穿什么衣服?)3.认识“网状图”的使用:刚才同学们在汇报的时候想到一点说一点,有没有办法把天气和我们生活的关系更直观地表示出来的方法呢?打开书本第3页,看看书本上向我们介绍了怎样的一个好方法?三、总结刚才我们观察的是今天的天气,那么明天又会天气怎样呢?后天呢?一个月内我们杭州的天气又在发生怎样的变化呢?在接下来的一个月时间里请大家每天都能把观察到的天气现象记录下来,这样我们就能了解在这段时间里我们这里的天气变化是这样的。四、课后作业1.写出你知道的天气现象?2.一般天气预报包括哪些内容?板书设计我们关心天气云、降水、温度、风教学反思这个班的学生性格开朗、比较活跃,但是上课的习惯不是很好,第一节课除了强调了一些上课的要求以后,我很快进入对第一单元内容的学习中。为了开阔大家的思路,我让每个学生都发言,说说自己对天气有哪些了解,没想到孩子们说得非常好,几乎每个孩子都能说出自己的观点。原来,这个班的孩子思维活跃,而且知识挺丰富的,语言表达能力很强,对科学知识还是很有兴趣的。了解了这么多,我想一定要让科学课成为每个孩子喜欢和主动参与的课堂,充分发挥学生的优势,使他们获得丰富的科学知识。教案检查等次签名时间第一单元第2课时(总第2课时)备课人:周雪萍课题天气日历课型新授教学目标1.通过亲自观察认识到天气每天都在发生变化。2.初步学会使用温度计来测量气温。3.能运用多种感官和温度计来收集天气信息和数据,逼供内记录在“天气日历”和“日期—温度”表中。4.意识到长期的观察和记录能帮助我们了解到更多的天气信息。重点能运用多种感官和温度计来收集天气信息和数据,逼供内记录在“天气日历”和“日期—温度”表中。难点意识到长期的观察和记录能帮助我们了解到更多的天气信息。教法讨论、记录课前准备1.画有天气符号的图片一张2.学生画天气符号的小卡片若干3.大的天气日历一张4.气温柱形图表一张5.温度计每组一支6.科学记录本和笔目标实施过程一、认识一些天气符号1.分类介绍每一种天气符号的含义。2.使用天气符号记录云量、云的种类(次项可以选学)、降水量、风速和风向、温度等天气现象。3.每个学生在小纸卡上画几个天气符号,制成天气记录卡。并提示学生在今后一个月的时间里,要用自己制作的天气记录卡在“天气日记”上记录每天观察到的天气现象。4.可以小组分工,每人画一类天气符号的小纸卡,小组内不画重复的。注意提示学生在卡片的上方写上今天的日期。5.天气日历可以每个小组完成一个天气日历,但全班共同完成一个天气日历的记录可能会比较现实。二、课后作业1.我会填。我们使用天气符号来记录:气温、云量、降水量、风速、风向。2.动手做。以小组为单位做一份天气日历,比一比哪个小组完成得最好。三、总结板书设计天气日历1.我会填。我们使用天气符号来记录:气温、云量、降水量、风速、风向。2.动手做。以小组为单位做一份天气日历,比一比哪个小组完成得最好。教学反思1.明确要求教会方法。学习制作天气日历在第一课我们关心天气中就开始了,通过第一课的学习,学生了解搜集天气预报的途径,特别介绍了“中国天气网”。学生知道天气一般从四个方面描述,学习用天气符号记录,初步感受到天气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2.定时反馈。每课伊始反馈学生的搜集观察和记录情况,及时表扬鼓励督促。3.榜样的力量。本单元教学期间,教师应身先示范制作天气日历,持续一个月。学生的天气日历分组轮流张贴在科学教室。教案检查等次签名时间第一单元第3课时(总第3课时)备课人:周雪萍课题温度与气温课型新授教学目标1.气温是指室外阴凉、通风地方的温度,每天应选择同一时间来测量气温。2.选择每天测量气温的环境,完成“天气日历”中温度的测量和记。录。3.保持对气温变化的研究兴趣,理解长期测量和记录数据的重要性。重点选择每天测量气温的环境,完成“天气日历”中温度的测量和记录。难点正确测量,能坚持记录。教法观察、记录课前准备课前布置分小组记录一天中清晨、上午、中午、下午和傍晚的气温。每组一张温度填充图。每个小组或每人一支温度计。目标实施过程一、教师导语,引入研究课题1.温度对天气的影响很大,气温是天气现象的一个重要特征,是天气日历中重要的记录数据。2.揭示学习课题。二、室外温度的测量与比较1.教师提示使用温度计测量温度要注意的安全问题。2.学生说说怎样用温度计测量温度、怎样读数;复习温度计的刻度;让学生找出沸点、冰点、人体正常体温等温度。3.讨论教室内和教室外的温度一样吗?怎样确定室外的温度比室内高?测量室内外的温度要做哪些准备,注意什么?4.测量室内温度,记录、交流。5.分组到室外不同地方测量温度,走廊上、阳光下、树底下、阴凉处,把测量的温度及时记录。6.汇报交流,室内外温度有什么不同吗?哪个温度可以反映今天我们这个地方的气温?每个小组测得的温度一样吗?为什么不同?三、气温的测量1.讨论,刚才我们测量到的阳光下、阴凉处两个不同地点的温度有什么不同?想一下,我们应该选择什么地点来测量气温?2.教师小结,室外阴凉通风地方的温度最能反映当地的气温,所以我们应该选择合适的地方来测量气温。3.测量不同时间的气温,汇报不同时间所测到的气温。4.出示气温图表,讨论,从这张图表中,我们可以获得有关气温的哪些信息?为了准确的填写我们的天气日历,每天测量的时间该怎么确定?5.教师小结。四、课后总结五、课后作业1.我会填。(1)一天之中(日出前的凌晨)的气温最低。(2)一年之中,最高气温出现在(7)月,最低气温出现在(1)月。2.我会选。一天中气温最高的是(3)。(1)上午10时(2)中午12时(3)下午2时板书设计温度与气温测量一天中不同时间的气温清晨上午中午下午教学反思本节课所学习的知识,对于四年级学生而言比较容易。在这节课的学习中,我主要让学生了解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和方法,培养他们的科学兴趣和思维习惯。为了规范科学实验,课前我就以复习的形式,让学生首先温习三年级时学过的关于温度计的知识。通过图片及实物温度的测量,以投影的形式,全班正确读数,强调如何科学地使用温度计读数。随后我让学生自己通过看一看、摸一摸、试一试、测一测等方法掌握温度计的用法,理论联系实际,让学生对于温度计的用法得到了进一步的巩固。目的在于希望学生通过经历科学的探究过程,在科学知识、科学方法、科学态度诸方面都得到提高和发展。通过本堂课的学习,孩
本文标题:四年级上册科学电子教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84427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