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其它文档 > 抓好行为习惯养成德育质量分析
抓好行为习惯养成,促文明礼仪之花长开----一(2)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养成教育质量分析沈阳路小学李昊摘要:《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中指出“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是一项重大而紧迫的战略任务,应从规范行为习惯做起,培养良好道德品质和文明行为。”《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也指出:“对少先队员要注意进行文明行为的养成教育。”可以说,小学生行为规范训练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对小学生的行为规范训练和养成是提高一代人思想、行为素质的重要途径。关键词:小学,习惯现,问题,分析,对策与研究一、一(2)班学生日常行为习惯现状一个人良好行为习惯的形成在小学阶段是关键,因为小学生正处在身心迅速发展行为可塑性大的阶段,是实施教育的最佳时期。因此,作为小学教师的我们必须正面引导把握好这黄金时光。为了更好的了解我班学生的日常行为习惯情况,我采取了不记名调查问卷法,选取全班学生作为调查对象,通过调查得知以下情况:表一品德行为状况捡到东西A主动交给老师(80.2%)B交给家长的(12.3%)C自己留着的(7.5%)同学间发生矛盾A能主动谦让的(60.3%)B要争个高低的(32.1%)C大打出手的(7.6%)做错事后A主动承认的(68.1%)B经教育才肯承认的(22.7%)C不承认的(9.2%)遇到他人有困难A主动帮助的(23.2%)B有时帮助的的(26.2%)C干脆不帮助的(50.6%)从上表可知,有80.2%的同学拾到东西能主动交给老师这说明大不分同学比较诚实。但有31.9%的同学做错了事不承认或经教育方可承认;有76.8%的同学遇到有困难的不能主动帮助;有39.7%的同学与他人发生冲突不能主动让贤。这些数据不能不引起我们做教育者的关注。表二、文明行为状况;见到老师问候A能主动问好的(65.3%)B被动问好的(18.4%)C不打招呼的(16.3%)使用礼貌用语A常使用礼貌用语的(48.4%)B偶尔使用的(54.9%)C从不使用的(6.7%)佩戴红领巾能自己主动佩戴的(70.2%)B被动的(24.5%)C干脆不戴的(9.3%)从上表可知,见到老师能主动问候的有65.3%;与他人交流常使用礼貌用语的有48.4%;能主动佩带红领巾的有70.2%。由此可见绝大部分同学在礼仪方面做得比较好,但是有很多同学坚持度不够,不能持之以恒地做下去,常出现反复。表三、卫生行为状况;吃饭前A洗手(39.5%)B有时洗(40.3%)C不洗(20.2%)发现垃圾A拾起来(21.2%)B有时拾起(28.3%)C装作没看见(50.5%)刷牙A每天都刷的(89.2%)B有时刷的(9.8%)C不刷的(1%)从上表可知,饭前洗手的有39.5%;发现地面有脏物能赶快拾起的有21.2%;每天能坚持刷牙的有89.2%。从这些数据中我们可以发觉学生的卫生行为习惯养的不好,有待于我们去努力。二、存在的问题及形成原因:(一)、较多家长把子女的学习看作是第一位的,对于生活中的细节只是看到了才教,并且不能真正地去关注、落实。有少数家长将孩子的生活交给爷爷、奶奶、外公、外婆打理,自己只负责学习,很少关心孩子的生活习惯,这部分孩子的主要表现为:时间观念淡漠,随意性大;纪律观念不强,自我约束能力较弱;不爱学习,特别贪玩;缺少礼貌,卫生习惯差。这些坏习惯的出现,也直接导致学生成绩较差。(二)、受社会大气候的影响,学生的行为习惯出现了反复现象。小学生可塑性大,有好模仿和从众的心理特点。只要受到家庭、社会和环境等大气候的影响,他们的思想就会有波动,小学生的日常行为就会出现时好时坏的反复。甚至有的学生往往是“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明知不对还是去做。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家庭子女的减少,孩子更加被家庭所关注,为了弥补对孩子平时的照顾,把更多的财力放到了孩子身上,旨意是好的。可剖析实质,更多的家长是在不断满足孩子物质上的要求,对孩子“放在头上怕吓着,含在口里怕化了”的过分溺爱,却忽视了孩子精神上的需求,使孩子在生活中逐步养成了依赖、自卑、任性、唯我独尊等不良心理,随之而来的不文明行为习惯一一呈现在他人面前。给学校教育带来负面影响,更制约了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三、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养成教育的策略1、对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养成教育的重视是培养好学生的前提。版主然要把对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养成教育纳入班级管理的议事日程。为此我在制定班级班规班训的时候,提出的理念就是从小事抓起,关注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具体的解释就是把简单的道理执行透,把最小的事做彻底。小学生要有大志向,但要学会把小事做好、见微知著。三岁看小,七岁看老。通过做好诸如“五个好”之类的具体的小事,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2、开展好“五好”活动,培养学生读书、写字、劳动的好习惯。著名的教育家叶圣陶说过:“教育就是要养成习惯。”明代王延相认为“凡人之性成于习”,王夫子也提出“习成而性与成”。我们每天都面对着学生,如果我们每天都能用自己积极的行动教育着学生,那直接受益的是学生人格结构的优化。但愿每天播下的是一个好行动,学生收获的是一个好习惯,成就学生一种好人格。3、对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养成教育要从点滴抓起古人曰:“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要求学生从点滴小事做起。为什么不少学生对《小学生守则》、《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规范》倒背如流,却随地吐痰、随手乱扔纸屑、讲不文明的话;为什么许多学生在写作文的时候说怎样爱劳动,要学会自己动手,回到家里却饭来张口、衣来伸手……。因此,养成教育达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境地,就需要从学生点滴的养成教育抓起。见到垃圾随手捡起来,在校园内轻声慢步的行走,见到老师主动行礼问好,上学衣帽整齐,佩戴好红领巾,放学站路队……这些看似平平常常的小事,其实“千里之行,始于足下”,“百尺高台起于垒土”,良好的道德素质是建立在种种良好的道德习惯之上的。4、用班级自主管理模式培养学生自理、自律只有让学生在集体中充当合适满意的角色,使他们真正感受到自己是集体中不可缺少的一员,他们才能充分施展自己的才华,班集体才能充满新的生机和活力。因此,在班集体工作中,我积极创造条件,与学生坦诚交流,广泛征求大家的意见,让学生担当主角,给学生提供自我管理、施展才华的舞台,广开各种渠道,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班级管理。日常行为规养成教育中中,我时刻注意以民主平等的态度,真诚地向学生渗透“班荣我荣,班损我损”的思想,让学生切实认识到自己的行为是和班级紧密结合在一起的。久而久之,学生集体荣誉感增强了,主人翁意识提高了,学会自我约束了。比如,值日拖拉应付的现象减轻了,早自习能自觉开展了,课间活动更文明了等等。三、班级形象,大家维护根据《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和《小学生守则》以及有关教育方针,法规、校纪、校规的要求,为学生学习、生活、礼仪等方面明确行为规则,对学生进行实施规范的约束。首先要对学生进行多种方式的体验教育。如:学校举行的春游、运动会、三跳比赛、科技节、艺术节汇演、社会实践活动等等各种十分有意义的活动。这时,我会结合学生参与的活动,及时抓住时机对学生进行有关的遵守纪律、注意安全,爱护公物,相互关心、团结合作、助人为乐、为集体争光等方面的教育。5、树立形象,既能潜移默化又能激发鼓励。(1)教师的形象在学生地心目中,老师是智慧的代表,是高尚人格的化身。教育家加里宁说过:“教师一举一动都处在严格的监督之中,世界上任何人也没有受这样严格的监督。”教师的思想、作风、仪表、气质随时都感染和影响学生。因此,我尤其注意在学生面前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应显得庄重、稳当、大方,喜怒哀乐皆有分寸。就像孔子所说过:“温而后,威而不猛,恭而安。”教师的形象就像是学生的一面镜子,让学生做到的教师首先要做到。如:要求学生不吃零食,我就必须自己做到;要求学生按时到校,我也应按时到校,随学生一起早读;要求学生不乱扔纸屑,作为老师,我如果看到纸屑就应随手捡起;要学生认真做作业,上课专心听讲,我备课就也一丝不苟。教师只有为人师表,教育者才有说服力,受教育者才愿意接受教育。对学生的教育,重在于潜移默化,让学生在愉快的情绪中自觉效仿。(2)学生的形象在学生群体中树立典型,把优秀学生作为典范在班上、全校宣传,这样的典型生动具体、实在,更富有激励性和教育性。科技节中,有的学生积极参加,为班级增光,这样的学生大力表扬;这种教育方式就有力地促进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养成。总之,加强小学生行为规范的养成教育是班级教育过程中一件非常重要的大事,是时代的需要,是新课程改革的需要,是教育者的宗旨,也是顺乎国情、全乎民意的。要使学生的道德素质,道德素养以及行为方式达到一定的标准,这是一个长期的艰苦的培养任务。我相信只要我们每个教育工作者经过坚持不懈地努力,用自己高尚的品德去塑造青少年美好的心灵,用洁身自好的高尚品质潜移默化地去影响学生,发挥自主管理的作用,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养成教育一定能获得好的效果。
本文标题:抓好行为习惯养成德育质量分析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84590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