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陆游第一节陆游的生平和创作一、生平陆游(1125—1210)字务观,中年自号放翁,山阴(今浙江绍兴)人。他的祖父陆佃是王安石的学生,当过尚书右丞;父亲陆宰,当过京西路转运副使。作者简介:陆游,字务观,号放翁。南宋山阴人,著名的爱国诗人。诗作今存九千多首,内容丰富,主要表现渴望收复失地的爱国热情。主要作品有《游山西村》、《书愤》、《临安春雨初霁》、《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钗头凤》、《示儿》等。其中词作《钗头凤》和诗作《示儿》最能反映陆游一生的际遇。陆游生活经历的三个时期:(一)辗转任职和闲居时期。从绍兴十四年(1144)到乾道五年(1170)。•45岁以前,他先后任福州宁德县主薄、枢密院编修、镇江通判等职,后因赞助张浚北伐而罢职家居。•(二)入蜀从军时期:乾道六年(1171)到淳熙五年(1178)。•陆游于乾道六年底到达夔州,一年以后,入四川宣抚使王炎幕府管理军务。后随着王炎调回临安,陆游也被调至成都担任安抚司参议官的闲职。(三)辗转任职和在山阴农村闲居时期。从淳熙五年到去世(1178-1210)。五十四岁的陆游于淳熙五年离川东归后,曾在福建为官,但不久就遭到弹劾,罢职回乡。示儿死去原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第二节陆游诗歌的特点与成就第二节陆游诗歌的特点与成就•一、陆游诗歌的题材•陆游今存诗九千三百多首,题材非常广泛,尤以表现自己爱国热情的诗数量最多,质量也最高。梁启超《读陆放翁录》:诗界千年靡靡风,兵魂销尽国魂空。集中什九从军乐,亘古男儿一放翁!这类作品同时由两个侧面组成:一方面是他渴望万里从戎、以身报国的豪壮理想,另一方面则是他壮志难酬、无路请缨的悲愤心情。1、抗敌复国主题。关山月和戎诏下十五年,将军不战空临边。朱门沉沉按歌舞,厩马肥死弓断弦。戍楼刁斗催落月,三十从军今白发。笛里谁知壮士心,沙头空照征人骨。中原干戈古亦闻,岂有逆胡传子孙。遗民忍死望恢复,几处今宵垂泪痕!书愤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楼船夜雪瓜州渡,铁马秋风大散关。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陆游生活在金兵大举入侵,中原沦陷的时代,那时南宋当局偏安江南一隅,不思北伐。陆游主张抗金,触犯了投降派的利益,所以一再遭到打击排斥,多次被罢官。这首诗作于宋孝宗十三年(1186年),此时陆游已61岁,在山阴闲居了6年,北定中原、收复失地的志向眼看就要化为泡影,在悲愤失望中他写下了这首诗,抒发了自己报国无门、壮志难酬的满腔激愤。(回顾)诗人“书”了哪些事?•首联“书”早年恢复中原之志•颔联“书”两次抗金胜利之役•颈联“书”年事已高、壮志未酬之情•尾联“书”敬仰诸葛、渴望建功立业之愿•诗题为《书愤》,就全诗来看作者因何事而“愤”?作者“愤”的根源又是什么?•A.忧愤国家•金人入侵、国土沦陷、被迫迁都。•B.忧愤朝政•求和偏安、打击主战派、政治黑暗。•C.忧愤自己•年老体衰、功业无成、壮志未酬。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这一类作品具有浪漫主义的突出特点,表现在:•第一,往往借助于梦境的描写来表达恢复中原的愿望。•第二,往往不对某一事物作静态细致的描绘,而是注重自我情感的宣泄。•第三,语多豪壮。这些特点构成了陆游诗豪放浪漫的风格,接近唐代诗人李白,陆游也因此有了“小李白”之称二、写景物和日常生活他也有不少诗歌是以细腻冲淡的笔法、闲适恬和的情调,写自然景物和日常生活,它们构成了另一种旋律。游山西村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从今若许闲乘月,柱杖无时夜叩门。剑门道中遇微雨衣上征尘杂酒痕远游无处不消魂此身合是诗人未细雨骑驴入剑门临安春雨初霁世味年来薄似纱,谁令骑马客京华。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矮纸斜行闲作草,晴窗细乳戏分茶。素衣莫起风尘叹,犹及清明可到家。•第二类诗以描写日常生活及景物为主,往往从平常的景象中体悟出特别的意味,因此写得意境优美,耐人寻味,在平淡自然的风格中,时常可见对语言的精心锤炼。二、陆游诗歌的特点(一)诗风雄浑豪健,气势奔放,境界壮阔。兼李白豪放飘逸与杜甫沉郁顿挫为一炉,而又平易晓畅,章法整饬谨严。(二)善于凭借幻境、梦境来表达在现实生活中无法实现的壮志豪情。(三)陆游最擅长的诗体是七言诗。其中七律对仗工整而不落纤巧,新奇而不至雕琢;七绝笔致流转,情韵深长。第三节陆游的词陆游词的内容一、寄寓了心灵深处的真情实感。周密《齐东野语》:“陆务观初娶唐氏,闳之女也,于其母夫人为姑侄,伉俪相得,而弗获其姑。既出而未忍绝之,则为别馆,时时往焉。姑知而掩之,虽行知挈去,然事不得隐,竟绝之,亦人伦之变也。唐后改适同郡宗子士程。尝以春日出游,相遇于禹迹寺南之沈氏园,唐以语赵,遣致酒肴,翁怅然久之,而赋《钗头凤》一词题园壁间。”红酥手,黄藤酒,满城春色宫墙柳。东风恶,欢情薄,一怀愁绪,几年离索。错、错、错!春如旧,人空瘦,泪痕红浥鲛绡透。桃花落,闲池阁。山盟虽在,锦书难托。莫、莫、莫!钗头凤宋代陈鹄的《耆旧续闻》(卷十):“其妇见而和之,有‘世情薄,人情恶’之句,惜不得其全阙。未几,怏怏而卒。闻者为之怆然。此园后更许氏,淳熙间,其壁犹存,好事者以竹木来护之。今不复有矣。”钗头凤世情薄,人情恶,雨送黄昏花易落。晓风干,泪痕残。欲笺心事,独语斜阑。难!难!难!人成各,今非昨,病魂常似秋千索。角声寒,夜阑珊。怕人寻问,咽泪妆欢。瞒!瞒!瞒!沈园二首城上斜阳画角哀沈园非复旧池台伤心桥下春波绿曾是惊鸿照影来梦断香销四十年沈园柳老不吹绵此身行作稽山土犹吊遗踪一泫然•81岁,陆游做梦游沈园,及醒,感慨系之,在《梦游沈家园》中悲叹:•“路近城南已怕行,沈家园里更伤情。香穿客袖梅花在,绿蘸池桥春水生。”•“城南小陌又逢春,只见梅花不见人。玉骨久成泉下土,墨痕犹锁壁间尘。”•82岁时陆游对唐琬仍是念念难忘,又写下:•城南亭榭锁闲坊,孤鹤归来只自伤,•尘渍苔侵数行墨,尔来谁为拂颓墙?•84岁,陆游辞世前一年,不顾年迈体弱、再游沈园。作《春游》诗:•沈家园里花如锦,半是当年识放翁。•也信美人终作土,不堪幽梦太匆匆!二、表现一称清高孤傲、不肯与俗世合流的情怀。卜算子•咏梅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辗作尘,只有香如故。卜算子•咏梅毛泽东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三、抒写他的抗金报国之志。诉衷情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州。素衣莫起风尘叹,犹及清明可到家。临安春雨初霁陆游世味年来薄似纱,谁令骑马客京华?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矮纸斜行闲作草,晴窗细乳戏分茶。近来世态人情淡薄如纱,谁让我又骑马客居京华?昨夜在小楼里听到春雨声,深巷中明早定会有人叫卖杏花。闲来无事,在短纸上歪歪斜斜地练习草书,晴天在窗下坐着品味那名茶。莫感叹洁白的衣服会被风尘染,来得及清明时节回到家。流露出作者对官场生活的淡漠心情。这首诗是《书愤》的同期作,但风格不同:《书愤》严肃而激愤,这一首则不乏诙谐意味。这种诙谐其实是以轻松的形式来表达内心的忧愤。诗的主旨是写作者对官场生活的冷淡心情,这是现实政治的黑暗在作者心上的曲折反映。读这首诗的首尾两联要从容一些,有感慨兼自嘲意,但不是真的嘲笑自己,而是嘲讽当时的官场;中间两联要读得轻快,然而不是真有闲情逸致,不过是聊作消遣罢了。诵读提示和整体感知陆游自淳熙七年(1180年)罢官闲居山阴到写这首诗时,已有六年多了。这次奉召到临安,宋孝宗任命他权(代理)知严州(现在浙江建德)军州事,并对他说:“严陵山水胜处,职事之暇,可以赋咏自适。”显然不想重用他。他对这个职位不感兴趣,但迫于“圣命”,又为了维持生计,也只好接受下来。这首诗就是在这种心情支配下写的。诗一开始就流露出不得已而来京的意思:“世味年来薄似纱,谁令骑马客京华?”世味薄则直道穷,南宋朝廷不图恢复,得过且过,官场上的习气一天比一天地坏下去,哪里还有什么直道呢?在这样的环境里做官,的确没有什么意思,因此诗人不提受职一事,而只说谁让我到京城来做客呢!这正是讽喻的笔法。鉴赏要点:讽喻手法中间两联写客居生活,“小楼一夜听春雨”,写诗人彻夜不眠,表现他心情不安,虽然是短期离家,却也动了羁旅之愁。“深巷明朝卖杏花”,达官贵人多居深巷,那里自然有人去叫卖杏花,这不经意的一笔,点染了临安城中的“太平盛世”气象,似乎全然忘记了亡国的危险。“矮纸斜行闲作草,晴窗细乳戏分茶”,诗人到了京城,不去结交权贵,却独自呆在客邸里以“作草”“分茶”消磨时光,也反映了他对官场生活感到厌倦。这一来似乎是嘲笑自己百无聊赖,其实是从侧面揭露当时政治的黑暗。•到尾联诗人才将他的讽喻意图明朗化,因为“素衣莫起风尘叹”里,已经包含了“京洛多风尘,素衣化为缁”的内容;诗人告诉家人“莫起风尘叹”,也是自己不会受到京城坏风气影响的意思。这样来结住全诗,跟开头的“世味年来薄似纱”是紧紧呼应的,真是绝妙的章法。
本文标题:陆游专题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84676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