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其它文档 >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读书主题班会
读书奠基人生1、书是良药——汉朝的刘向说:书犹药也,善读可以医愚。2、书是益友——臧克家说:读过一本好书,像交了一个益友。3、书是面包——(俄)高尔基说:我扑在书籍上,像饥饿的人扑在面包上一样。4、读书使人充实,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英)弗兰西斯.培根5、不去读书就没有真正的教养,同时也不可能有什么鉴别力。——赫尔岑(俄哲学家、思想家)一、几条有关读书的名言:•1、行万里路,读万卷书。•2、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3、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4、少壮不努力,老大徒悲伤。•5、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颜真卿•6、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7、读书要三到:心到、眼到、口到•8、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9、一日无书,百事荒废。——陈寿•10、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高尔基几条有关读书的名言读书日相关知识•读书节来自美丽的传说现代意义上的第一个“读书节”,最早可追溯到1926年西班牙国王首次设立的“西班牙自由节”。•4月13日是加泰罗尼亚地区大众节日“圣乔治节”。传说中勇士乔治屠龙救公主,并获得了公主回赠的礼物——一本书,象征着知识与力量。每到这一天,加泰罗尼亚的妇女们就给丈夫或男朋友赠送一本书,男人们则会回赠一枝玫瑰花。由此相沿成习。•1995年11月15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作出决议,将每年的4月23日定为“世界读书日”这一天各地的书店都悬挂出醒目的庆祝标志--一本打开的书,中间是一颗心。巧合的是,4月23日也是英国著名作家塞万提斯、莎士比亚、维加3位著名文学大师的辞世纪念日。•1996年开始,美国将每年四月定为“全国诗月”。•英国政府接受了“世界图书日”的倡议,在每年3月6日举行读书节活动。•“世界读书日”的目的是鼓励人们尤其是年轻人发现读书的乐趣,并以此对那些推动人类社会和文化进步的人们所做出的伟大贡献表示感谢和尊重。•犹太人不论在以色列或世界其他地方,都有非凡的成就。近代和现代史上就出现了诸如海涅、贝多芬、门德尔松、马克思、柴门霍夫、弗洛伊德、卓别林、爱伦堡、毕加索、爱因斯坦等一批伟人和名人。据资料统计,从1901—1970年的70年间,每百万人口获得诺贝尔奖的人数,犹太人为0.64,非犹太人为0.023。•犹太何以多伟人和才人?并非他们有特别的脑袋瓜。爱因斯坦的头颅经科学家检验,脑容量比一般人还少。世界专家们一致认为:犹太人对教育的高度重视,是出伟人和才人的根本原因。犹太人每个家庭的父母,为了子女的求学,往往不惜倾家荡产;国家和政府对教育也有严格的规定和优惠政策。以色列的《义务教育法》规定5—16岁的儿童少年必须接受义务教育,如本人愿意,到18岁仍可享受免费教育。重视教育,成了犹太民族的优良传统。•犹太人读书的启示•犹太人好读书,爱看报。以色列全国500万人口,平均每5人有一份耶路撒冷邮报。该报每日48版,年定价180美元,发行100万份。每个村镇都有优雅的图书馆和阅览室,人均占有图书馆和出版社居全球首位。•犹太人的家教很重视读书。当孩子稍微懂事时,母亲就会翻开《圣经》,滴一点蜂蜜在上面,然后叫小孩去吻《圣经》上的蜂蜜,让孩子意识到书本是“甜”的,从小爱书。犹太家庭的孩子,几乎都要回答大人这样一个问题:“有一种没有形态、没有颜色、没有气味,任何人都抢不走的宝贝,你知道是什么吗?”要是孩子回答不出来,大人就会告诉他:“孩子,它比金子、宝石更值钱,只要你活着,它就永远跟着你,它———就是智慧。”犹太人历来尊崇学者,使教师和学者得到极高的声望。对一个犹太家庭来说,没有比家庭中有一名或几名博士更为荣耀了。可见犹太多伟人不是偶然的。•读书现状:中外学生读书量差距:•犹太人平均每年每人读书64本;•前苏联平均每年每人读书55本;•美国人平均每人每年看书21本;•日本人平均每人每年看书17本;•而我国平均每人每年不到3本。中国名人书趣王夫之“嫁书”•我国古代的大思想家王夫之,一生著书224卷。有一年,他的大女儿出嫁,王夫之高兴地捡起一只箱子,说嫁妆都备齐了。有人打开一看,原来是满满一箱书,王夫之对大家说:“这就是我多年来为女儿操办的嫁妆啊!”袁枚“吃书”•清代诗人袁枚说:“读书如吃饭,善吃者长精神,不善吃者生痴瘤。”袁枚自然是善吃者。“善吃”就是咀嚼得法,品味有方,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李时珍“啃书”•李时珍从小就跟随父亲学医,22岁当医生,博采经方、单方、验方,外治内服,疗效显著。他发现《本草》错误很多,品种不全,决心重修。经27年辛勤劳动。“啃书”无数,遍访名山大川,搜集药物1289种,插图1160幅,处方11096个,于1578年完成《本草纲目》。王亚南“绑书”•我国第一个翻译《资本论》的经济学家王亚南,1933年,他在从红海向欧洲驶去的船上,因遇海浪,大船颠簸得叫人无法站稳,他便请餐厅的服务员将他绑在椅子上。服务员以为他怕摔倒,便照办了,谁知他却开始聚精会神地读起书来。闻一多“醉书”•诗人闻一多新婚那天,亲朋好友一大早就拥入家门前来贺喜。可好久不见新郎出来,人家都以为他更衣打扮去了。直到迎亲的花轿快到家门时,人们才在书房里找到他。他仍穿着那件旧袍,手里捧着一本书,兴味正浓。于是家人都说这个大喜时刻不能让他看书,因为他一看上书就会“醉”。•华罗庚读书的方法与众不同,当他拿到一本书时,首先要对着书思考一会,猜想书的布局谋篇,斟酌完毕再打开书。如果作者的思维与自己的猜想一致,他就不读了。华罗庚这种“猜读法”,不仅节省了读书的时间,而且培养了自己的思维力和想象力,不至于使自己沦为书的奴隶。华罗庚“猜书”•唐代书法家颜真卿写有一首留芳千古的《劝学》诗:“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他劝诫人们要勤奋学习,不要错过读书的好时光。•晚唐诗人杜荀鹤,酷爱学习,他写有一首优美的《闲居书事》诗:“窗竹影摇书案上,野泉声入砚池中。少年辛苦终事成,莫向光明惰寸功。”•宋代爱国诗人陆游,对读书情有独钟,他写过多首关于读书的诗。其中有千古流传的《冬夜读书示子聿》诗:“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工夫老始成。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告诫儿子,只从书本上得来的知识还是片面的,更重要的是要亲身实践。•宋代哲学家朱熹,写有一首富有哲理的《观书有感》诗:“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这首诗把读书和人的知识更新比喻得非常形象生动。•明代大剧作家汤显祖,在《正觉寺示弟儒祖》诗中写道:“窗间白发催愁境,烛底苍头劝读书。”•明代科学家宋应星,写有劝人们读书要专一,切忌胡思乱想的《怜思诗》:“一个浑身有几何,学书不就学兵戈。南思北想无安着,明镜催人白发多。”•明代诗人于谦喜爱读书,认为读书能得到美好的精神享受:“书卷多情似故人,晨昏忧乐每相亲。眼前直下三千字,胸次全无一点尘。•读书足以怡情,足以傅彩,足以长才。其怡情也,最见于独处幽居之时;其傅彩也,最见于高谈阔论之中;其长才也,最见于处世判事之际。练达之士虽能分别处理细事或一一判别枝节,然纵观统筹、全局策划,则非好学深思者莫属。•读书补天然之不足,经验又补读书之不足,盖天生才干犹如自然花草,读书然后知如何修剪移接;而书中所示,如不以经验范之,则又大而无当。狡黠者鄙读书,无知者羡读书,唯明智之士用读书,培根《英国诗文选译》选段阅读的方法贾平凹《读书示小妹十八生日书》选段:•既有条件,读书万万不能狭窄。文学书要读,政治书要读,哲学、历史、美学、天文、地理、医药、建筑、美术、乐理……凡能找到的书,都要读读。若读书面窄,借鉴就不多,思路就不广,触一而不能通三。但是切切又不要忘了精读,真正的本事掌握,全在于精读。世上好书,浩如烟海,一生不可能读完,且又有的书虽好,但不能全为之喜爱,如我一生不喜食肉,但肉却确实是世上好东西。你若喜欢上一本书了,不妨多读:第一遍可囫囵吞枣读,这叫享受;第二遍就静心坐下来读,这叫吟味;第三遍便要一句一句想着读,这叫深究。三遍读过,放上几天,再去读读,常又会有再新再悟的地方。你真真正正爱上这本书了,就在一个时期多找些这位作家的书来读,读他的长篇,读他的中篇,读他的短篇,或者散文,或者诗歌,或者理论。•再读外人对他的评论,所写的传记。也可再读读和他同期的作家的一些作品。这样你知道他的文了,更知道他的人了,明白当时是什么社会,如何的文坛,他的经历、性格、人品、爱好等等是怎样促使他的风格的形成。大凡世上,一个作家都有自己一套写法,都是有迹而可寻觅,当然有的天分太高了,便不是一时一阵便可理得清的。兄读中国的庄子、太白、东坡诗文,读外国的泰戈尔、川端康成、海明威之文,便至今于起灭转接之间不可测识。说来,还是兄读书太少,觉悟浅薄啊!如此这番读过,你就不要理他了,将他丢开,重新进攻另一个大家。文学是在突破中前进,你要时时注意,前人走到了什么地方,同辈人走到了什么地方?任何一个大家,你只能继承,不能重复,你要在读他的作品时,就将他拉到你的脚下来读。这不是狂妄,这正是知其长,晓其短,师精神而弃皮毛啊。虚无主义可笑,但全然跪倒来读,他可以使你得益,也可能使你受损,永远在他的屁股后了。这你要好好记住。阅读(潜心思考,积累素材)写作(费心构思,精心雕琢)人生(苦心经营,慢慢品尝)阅读的三个境界读书时应该注意的问题:几点忠告:1、尽信书,不如无书。2、切忌读死书,死读书。3、学以致用。课堂活动:好书有约示例:1我推荐大家读世界名著《巴黎圣母院》,因为它让我在寻觅美的真谛的同时,去追求心灵的高尚与纯真。2我推荐大家读《青年文摘》,因为它教给我做人的道理,给我前进的动力。
本文标题: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读书主题班会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84697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