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质量控制/管理 > 2019-2020年高中语文登泰山记教案(共两课时)人教版
2019-2020年高中语文登泰山记教案(共两课时)人教版一、素质教育目标:(一)知识教学点:1.掌握阴始望坐视等文言词语的含义.2.掌握通假及词类活用.3.学习本文烘托,动静结合的写景方法.(二)能力训练点:1.反复朗读,整体理解,了解全文的结构和主要内容.2.一词多义及词类活用.(三)德育渗透点:1.领略五岳之尊的神秀壮丽,开扩胸襟,感受祖国山河的壮美,陶冶情操.二、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重点:反复朗读,说出游记的顺序;整体理解,熟读成诵.难点:(1)掌握通假及词类活用.(2)学一点古代文化常识.解决办法:介绍泰山风貌,指导诵读;对照课文注释疏通文义,老师适当点拨,感受泰山的高峻,雄壮.三,课时安排:2课时四,学生活动设计:1.了解有关泰山的知识.2.借助《古汉语常用字字典》等工具书作好预习工作.3.整体把握,熟读成诵.五,教学步骤: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名山大川向来备受文人骚客旅行家冒险家挑战者的欢迎,有“五岳独尊”之誉的泰山也不例外。泰山素以“雄”著称,有拔地通天之势,擎天捧日之姿。历代帝王尊崇它,把它当作江山永固的象征;历代文人礼赞它——孔子有“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的感叹,杜甫有“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妙悟,这些无不激起人们对泰山的向往,清代文人姚鼐就曾经冒着风雪不远万里赶来登山并给我们留下了一篇脍炙人口的《登泰山记》。二、作者介绍:1、作者姚鼐,字姬传,一字梦谷,清代桐城人,杰出的散文家,桐城派集大成者。他因室名惜抱轩而被人称为“惜抱先生”,著有《惜抱轩全集》。桐城派和方苞:中国清代散文流派。创始人方苞。继承发展者虽众,影响最大的主要是刘大櫆和姚鼐。因方、刘、姚都是安徽桐城人,世称桐城派,时在乾隆末期。桐城派的文论,以义法为中心,逐步丰富发展,成为一个体系。方苞谓“义”,即言有物,指文章的内容;“法”,即言有序,指文章的形式。他的义经法纬之说,是要求文章内容和形式统一,古文当以“雅洁”为尚,反对俚俗和繁芜。2.关于五岳泰山在山东省中部,古称东岳,别称岱岳,岱宗,与南岳衡山(在湖南),西岳华山(在陕西),北岳恒山(在山西),中岳嵩山(在河南)并称五岳,而泰山居东,突兀挺拔,雄伟壮丽,被尊为五岳独长五岳独尊.三、明确目标1.掌握阴始望坐视等文言词语的含义2.反复朗读,整体理解课文内容,背诵课文.四、教师范读课文,提示学生注意朗读节奏,依据节奏推知句意。学生画出自己难以理解的词句,教师点拨,学生讨论,揣度词义,并将重点词语形成板书。1.范读课文并正音:磴dèng徂徕cúlái戊wù樗蒲chūpú罅xià2.重点词语:泰山之阳——阳:山的南面,水的北面为阳,这里指泰山的南面。其阴——阴:山的北面,水的南面,这里指泰山的北面。乘风雪——乘:趁,这里有“冒着”的意思。长城之限——限:界限,这里指城墙。半山居雾——居:停留。戊申晦——晦:阴历每月最后一天。极天云一线——极:尽,尽头。绛皓驳色——驳:杂,错杂。尽漫失——漫失:模糊、缺损。僻不当道者——僻:偏僻。明烛天南——烛:名词作动词用,照。3.句读:下列句子中停顿不当的一项是(B)A是月丁未,与知府朱孝纯/子颍/由南麓登B今/所经中岭/及山巅,崖限当道者,世/皆谓之天门/云C望/晚日照城郭,汶水、徂徕如画,而半山居雾/若带然D亭东/自足下/皆云漫,稍见云中/白若摴蒱/数十立者,山也五、理清文章思路让学生准确理解课文内容。1.全文有五段,每一段的内容要点是什么?第一段:总写泰山的地理形势,点出泰山及其最高峰——日观峰。第二段:记述登山经过,着力叙写登山的艰难和到达山巅后所见的景象。第三段:集中描写泰山日出的动人景象。第四段:介绍泰山的人文景观。第五段:介绍泰山的自然景观。2.文章思路:交代泰山位置——记述登山过程——描绘日出美景——返记人文景观——补写自然景观。循序渐进,一线贯穿。文章主要写了两个方面的内容:登山和观景,作者通过所感所见从不同的视角写了风雪中的泰山特点。全文共五段,以登山为线索,记叙了泰山的地理位置以及登山的时间、路程,有重点地描写了沿途所见的景物。3.再读课文。本文是一篇游记,请思考:⑴本文从登山到观景一共有几天的游程?明确:两天。依据一:运用天干地支和书下注解推出丁未和戊申两天的具体日期。依据二:第三段中游者登上山顶后所观之景是“晚日照城郭”,而第四段中写“五鼓与子颖坐日观亭待日出”,由此可推出他们在山顶宿了一晚,而且极有兴致。②登山路线如何?(展示登山线路)明确:有两条。一条是作者与友人从泰安南麓登——中谷——中岭——西谷——山巅(全程45里);一条是古人登山路径既从泰安——东谷——天门(山巅)六、布置作业:1.完成课后练习第二题。2、根据课文第一段内容,参考有关资料,写一段介绍泰山的文字,为泰山作广告,激起游客的兴趣。参考答案:泰山,古称岱山,又称岱宗。位于山东省中部(总面积426平方公里。主峰玉皇顶,海拔1532.8米)。泰山的南北面,各有一条大河。南面,有向西流走的汶水;北面,有向东流去的济水。南北水域的分界处有春秋战国时齐国所筑的长城遗址。泰山的最高处是日观峰。泰山雄伟壮丽,气势磅礴,有拔地通天之势,擎天捧日之姿,历来有“五岳独尊”之誉。泰山自然景观独步天下,旭日东升、晚霞夕照、黄河玉带、云海玉盘被称为泰山四绝。泰山受到历代帝王的尊崇,把它当作江山永固的象征;泰山受到历代文人的礼赞,山上留有上千处题咏刻石,泰山是我国文化艺术的宝库。杜甫有诗“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登泰山极顶,能识泰山真面目,无限风光尽眼收。第二课时教学要点:领会本文语言特色,掌握基础知识一、导入:我们都有过旅行的经历,山光水色,美不胜收,可我们常有“乱花渐欲迷人眼”之感;人文风物,丰富灿烂,可我们又有“身在宝山不识宝”之憾。这时,我们便想到了导游。导游,能带领我们探幽发微,得自然之精妙;能引导我们寻根问祖,得文化之精髓。导游之功在于“导”,阅读《登泰山记》,请你也当一回导游,带领我们去领略泰山的山水之美,文化之美。二、根据课文第一段内容,参考有关资料,写一段介绍泰山的文字,为泰山作广告,激起游客的兴趣。(检查完成情况)三、学习第一段,交代泰山地理位置。1.泰山之阳,汶水西流;其阴,济水东流阳:山的南面或水的北面。西:向西,名词作状语。阴:山的北面或水的南面。东:向东,名词作状语。2.当其南北分者,古长城也当:在。其:指泰山。先从大处写泰山的全貌,再分写泰山南北有汶、济二水及其流向,引出古长城高踞泰山的南北分界之处,最后点出最高处日观峰的位置。重在写是日观峰高出群山之上,可使读者油然而生登高望远之意,并凭借想象置身于泰山四周广阔的天地之中,而襟怀顿开。四、学习第二段(一)提示词语:1、历齐河、长清,穿泰山西北谷,越长城之限,至于泰安。历:经过。限:界限。至于:到达。2.道皆砌石为磴磴:山路上的石台阶。3.余始循以入循:沿着、顺着。以:而。4.道少半,越中岭,复循西谷,遂至其巅。道:走路,名词作动词。遂:于是5.今所经中岭及山巅崖限当道者。及:到。限:本义门槛,名词作状语,像门槛一样6.明烛天南明:明亮。烛:照耀,名词作动词。天南:定语后置,南边的天空。7.望晚日照城郭晚日:傍晚的太阳。(二)提示一词多义:1.居,A半山居雾若带然B自吾氏三世居是乡C居十日D居庙堂之高E令女居其上,浮之河中F其居仅仅足意思:停留;居住;过;处在;坐;住所2.限,A越长城之限B今所经中岭及山巅崖限当道者C牵牛织女遥相望,尔独何辜限河梁D皆不可限以时月E然则诸侯之地有限意思:界限;像门槛;阻隔;限制;限度。3.乘,A自京师乘风雪B公与之乘,战于长勺C于是乘其厉声以呵D然秦以区区之地,致万乘之势意思:冒着;乘坐;趁;量词,一车四马为一乘4.道,A道少半,越中岭B循东谷入,道有天门C得道多助,失道寡助D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E从郦山下,道芷阳间行F万户侯岂足道哉意思:走路;道路;道义;政策,方法;取道;说(三)提示这一段分为三层:第一层,从开头至“至于泰安”。写京师到泰安的旅程。这是登山前奏,“自京师乘风雪”,兴致勃勃来到泰山脚下的时间、路程。兼为下文“道中迷雾冰滑”“苍山负雪”等语设伏。这一段写得极为简洁,虽然行程非止一日,但作者是兼程到达,因此用“自、历、穿、越、至于”几个词,写出兼程赶路,略无耽搁的浓厚兴致。同时为下文的写景规定了突出时令特点的要求。第二层,从“是月丁未”至“磴儿不可登”。写从泰山南麓上山颠的路线。先交代登山的时间、游伴、路程。接着总说登上的全程“四十五里”(里数),石级“七千有余”(高度),具体写路。据此,则攀登之难尽在不言中矣。如此之法何等简练!然后写登山有两条路线,以作者登山路线为主,穿插介绍另一条路线。文章先用“泰山正南有三谷”这句提挈下文。这决非闲笔,因为作者的登山路线是由中谷入,越中岭后,复循西谷登上顶峰。末了,再补充交代东谷乃古时登山之路。这正是“用虚实相济”之法写登山,内容很全面。最后回顾登山途中艰难情景。按:作者循中谷而入,当经一天门、二天门;至中岭,经中天门;再循西谷,经云步桥、升仙坊至南天门。文中仅以“崖限当道才,世皆谓之天门云”一句带过,也是省笔之法。“道中迷雾冰滑,磴几不可登”,与前面的“道皆砌石为磴”相照应,山高路险,突出游兴。第三层,从“及既上”至全段结尾。写登上山顶,极目远眺泰山南部的景色。上了山顶,只见青山铺着白雪,雪光映着南天。远望夕阳着的城郭,汶水和徂徕活像一幅山水画,半山腰还停留着雾气,像条腰带似的。这层是写雪景。“苍山负雪”,把苍山拟人化,写活了,表明雪很厚,仿佛很沉重似的;“明烛天南”,形容雪光亮如烛光,把“烛”这个名词用作动词。这两句是写高处之景。而“汶水、徂徕如画”这个比喻,写出山川景色的美丽,这句是写低处之景;“半山居雾若带然”这个比喻,写出半山凝聚的云雾的形态,十分确切。“居”字又写出了云雾的动中有静的情态。这是写山腰之景。这三者都是俯视所见。这是泰山雪后晚晴所独有的奇丽动人景象。这一层写得非常的好,以动写静,有形有色,有光有神,写出莽莽苍山奇丽雄伟的山区特点和冰封雪盖,漫天皆白的时令特点。城郭、汶水与开头一段照应,半山云带与“道中迷雾”照应,不虚此行之意溢于笔端。(四)重点景观介绍:根据课文第二段最后的内容,向游客介绍泰山的重点景观。要求解说得诗情画意,让游客陶醉,让游客留连忘返。苍山负雪图(泰山夕照图)姚鼐描述:苍山负雪,明烛天南。望晚日照城郭,汶水、徂徕如画,而半山居雾若带然。请学生用现代散文的语言描述这种奇观。登上山顶,极目远望,群山背负着白雪,苍茫圣洁;虬枝上挂满了银条,粉妆玉砌。山的连绵增添了雪的气势,雪的洁白增添了山的明净。雪光折射到西南天空,给暮色增添了明亮;晚霞映照着群峰,给白雪覆上了一层淡红的轻纱。红妆素裹,分外妖娆。半山的云雾丝丝缕缕,缠绕山间,像粉妆女子轻歌曼舞。山水雪雾相融合,日光城郭相交织,形成一幅壮丽优美的山水画。五、学习第三段:根据课文第三段的内容,向游客介绍泰山的重点景观。写日观峰日出的壮观。这是全文的重点。2.泰山日出景象,提问:泰山日出有何特点?作者是如何描绘的?明确:泰山日出场面壮阔宏大,景象变化多姿,绚烂多彩;作者是按照时间顺序依次写了日出前、日出时和日出后的不同景色,展示给读者一幅雄伟壮丽的奇景。先具体交代观日出的时间、地点、人物,以及雪中待日出的情景。“大风“二句渲染待日出时的氛围。哪怕风雪迎面扑来,脚下大雾弥漫,也要坐看日出,可见冒雪观日出的兴致极高。接着,按时间顺序写日出的奇观。“稍见”一句写曙光初现,是隐约看见云海之中的白色的雪山顶。日观峰下负雪的群峰,好象“白”,这个比喻十分新颖,“白”字还是在写雪。“极天”二句写亮度增大,这是日将出之时,先是天边一线异色的云,很快变成五彩颜色,“日上”四句写日初出之时,接着就看到红得像朱砂的太阳升起来了。下边还有红光托着。虽然只有简洁的几笔,却写得有色彩,有动态,使读者看到了瞬息万变的鲜艳色彩和日出的动态。“回视”以下四句写日既出之时,由于山的高低不等,有的山峰被阳光照射得成都市绛紫色,有的山峰没被阳光照射到,仍然
本文标题:2019-2020年高中语文登泰山记教案(共两课时)人教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84825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