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1把语文课堂还给学生界首镇实验小学陆佳225600摘要:新课标明确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现代化的教学就应该以学生为中心,突出学生主体地位,把课堂交给学生,让他们成为课堂的主人。教师与其直接把知识灌输给学生,让学生听得昏昏欲睡,收效甚微,不如传授他们学习方法,激发其学习热情,让他们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真正提高学习效率,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关键词:小组合作;知识竞赛;角色转换;探究实践;学会链接一、小组合作,提高课堂效率第九次课程教学改革以后,小组合作学习应运而生。这不仅是对传统“填鸭式”教学的质疑和挑战,更重要的是它能够活跃课堂氛围,提高学生自主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它是一种以“合作学习小组”为基本形式,系统利用各因素之间的互动,以团体成绩为评价标准,共同达成教学目标的教学组织形式。其实质是提高学习效率,培养学生良好的合作品质和学习习惯。迄今为止,这种新的学习模式已经在很多中小学得以成功运用。在构建学习小组时,教师应根据学生的知识基础、学习能力、性格特点的差异进行分组,遵循“组间同质、组内异质、优势互补”的原则,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够得到不同程度的锻炼和提高。教师在揭题后,布置好小组合作学习的任务及要求,接下来给予学生充分的时间,让其自主合作学习。在讲授二年级课文《狼和小羊》时,我就尝试运用了这种方法。在揭示课题,读完学习目标之后,我便布置学2习任务:1.用笔划出生字词,小组间合作讨论字音、字形及意义。2.这篇课文讲的是谁和谁,它们之间发生了一件什么事?3.圈出表示主人公性格特征的词句,仔细品读,并在小组内分角色扮演。在展示这些自学要求后,我便给予学生充分的时间,安排读课文、讨论词句及合作扮演,让他们有的放矢。而我只在小组间来回巡视和提供建议。学生整整讨论学习了二十分钟的时间,后面的时间是以小组为单位,在班级内集体交流和展示讨论成果。评价的标准是哪个小组成员掌握得词汇最多,讨论的问题最有价值和意义,成果最好的小组可得到加分奖励,最后均纳入到期末成绩考核之中。事实证明,我预算用两课时要完成的教学任务,在这种新学习方式的驱动下,学生只用一课时的时间就基本都解决了。课后我仔细琢磨才明白:只有学生最清楚自己需要什么,他们避开了不需要老师讲述就能解决的问题,而把精力投向了更需要弄明白和更有研究价值的问题中去。我想,这是我们教师再如何精心备课都无法预测的。当然,真正好的课堂是“忙而不乱”,在给予学生自主学习空间的同时,我们也要时刻扮演好“导演”的角色,运用好手中的指挥棒,引导学生在井然有序、思维活跃的天地里放飞翅膀,尽情驰骋。二、知识竞赛,焕发课堂活力针对小学生活泼好动、热爱表现的身心特点,教师在教学中还可以模仿和借鉴电视综艺类节目“幸运52”、“正大综艺”、“三星智力快车”等形式,开展知识竞赛活动。比赛的内容以近期学过的语文知3识为主,适量穿插自然、地理、人文、政治、科技等方面的常识,以丰富学生的知识面。比赛的规则和奖项,可以由师生共同讨论后达成一致意见,表现最佳者可以获得小礼物或者语文积分。通过知识竞赛可以有效促使学生定期巩固所学内容,也可以激发他们初步涉猎语文课堂以外的知识。在获取外部知识的过程中,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交际能力和搜集素材的能力,而且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也是对语文学习的一种补充和延伸。同时,这种竞赛式的活动也把小学生善于表现自我的天性体现得淋漓尽致,可以最大程度地开发学生的潜能,使他们成为积极主动地参与者、探求者,在“我要学”、“我爱学”的自主学习中愉快地接受知识。三、角色转换,迎来视觉震撼三尺讲台虽小,却承载了太多的份量。教师背后的辛苦不言而喻,可是学生却未必知晓。他们体会不到教师的辛劳,也就不会付出太大的热情去认真听讲。教师不妨转换位置,让学生也来当一回“小先生”,体会做老师的辛劳。而这种换位教学法可以有两点好处:首先,对“小先生”而言,为了上好这节课,成功地扮演一名教师的角色,他在课前就需多花时间熟悉课本,掌握比别人更多的资料,随时准备给学生答疑、解惑。如果在课堂上遇到学生突然提出的陌生问题,他还要学会随机应变才不失“师道尊严”。在这样的角色体验中,“小先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就被极大调动起来。其次,对台下的学生而言,数年如一日,早已习惯了老师在台4上讲课。当台上的“老师”换成了与自己平起平坐的同学,单就视觉效果而言,就会有一种意想不到的冲击感,这种冲击感和新鲜感会令台下的学生好奇和期待台上的“老师”将会如何表现,这节课将会与平时有何区别?而强烈的好奇心就会驱使他们聚精会神地听课,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中来,对于台上“小先生”的提问也会更加关注,从而调动学生在语文课上的学习兴趣。因此,这种互换位置的有趣较量从极大程度上调动了全班学生的学习热情,无论对台上的“小先生”、台下的学生,还是对营造整个课堂的氛围而言,无疑都是一种进步。四、探究、实践为核心组织教学。脱离探究、实践的教学不是真正意义的教学创新。只有经过认真探究、亲身实践,学生的语文能力才得以切实提高,也只有让学生充分探究、实践,才能真正实现将课堂的主动权交还给学生。以探究和实践为核心,完全摒弃了老师的讲解与分析,将学生推到了课堂主人的地位,能够充分发挥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主动性,可以开发学生学语文、用语文的智慧潜能,提高学生的能力,从而有效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一次习作《我的新校园》,由于我们学校是刚刚建成的,去年9月实现了顺利搬迁,可能很多学生还没有认认真真地欣赏过新校园的风采。于是我花了一节课的时间带着学生去浏览了一圈校园,从文化底蕴到绿化环境再到格局布置都给予一定的指导。第二节课上,我再组织学生将自己的所见所闻以小组合作的形式5列出提纲来,这样学生再经过自己的语言组织和精心修改,一篇文章也就诞生了,而且从效果上来看,大部分学生的作文都能写得有条有理,还能用上一些好词佳句呢,着实为文章增添了不少风采。这样一来,教师只要稍加引导,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还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可见以探究、实践为核心组织教学对于语文学习是多么的重要!五、以链接为手段,实现质的飞跃生活处处皆语文,语文课程资源无处不在,无时不有。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将学生由小课堂的语文学习引导到大课堂的语文学习中去。教师要具有课内链接课外、链接生活的本领。将学生由语文书本学习链接到在自我中、在文物古迹中、在图书网络影视中、在各个层面的生活中学习语文、运用语文。比如说,在教学《苹果里的五角星》这篇课文时,我让学生带了一个苹果,一把水果刀,课上让学生自己亲身体验下苹果里的秘密,学生的学习热情一下子被调动了起来,还深深地意识到平时观察思考的重要性。我想如果学生真的具备了善于观察、善于思考的可贵品质,那他不仅在语文方面得到质的提高,在其他能力方面也将有质的飞跃,例如学生的探究精神会得到培养,探究能力、自学能力会得到提高,创新意识会得到有效保护,个性风采会得到有效释放,可持续发展的能力也会随之得到增强。总结:总之,语文教师只要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善于研究、懂得放权,把课堂真正交给学生,语文课就会充满生机,充满活6力,语文教学就会散发出诱人的艺术魅力,学生的语文素养和综合素质都会向前迈出一大步!
本文标题:把语文课堂还给学生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85204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