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1《高等教育学》知识点一、高等教育发展史我国古代高等教育殷商时期“右学”--我国最早的具有高等教育某些属性的机构战国中后期《大学》《学记》--世界最早的教育专著汉代“太学”--我国古代高等教育从萌芽时期跨入雏形阶段“鸿都门学”--世界第一所文学、艺术类专科学校唐代“六学”中,国子学、太学、四门学为经学教学,律学、书学、算学属于专业教育--确立专业教育我国近代高等教育1862年京师同文馆--我国第一所新式学堂1895年创办于天津的西学学堂--我国近代最早的新型大学、我国第一所近代分科大学1898年京师大学堂--我国近代第一所国立大学1902年《壬寅学制》即《钦定学堂章程》、1904年《癸卯学制》即《奏定学堂章程》--我国近代高等教育制度的正式确立1912年《大学令》、1913《私立大学规程》、1917《修正大学令》--废除“忠君”,标志近代高等教育制度逐步定型我国现代高等教育蔡元培--开启我国近代大学向现代大学转变1956年5月《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学校章程草案》--规定基本任务、学校内部管理体制,我国社会主义高等教育体系的雏形1961年9月《教育部直属高等学校暂行工作条例(草案)》(简称“高校六十条”)--我国社会主义高等教育体系的初步确立1998年8月,九届人大四次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为我国高等教育的建设和发展提供了法律保障1995年11月18日发布《“211工程”总体建设规划》--面向21世纪,重点建设100所左右的高等学校和一批重点学科。建设内容:①学校整体条件;②重点学科;③高等教育公共服务体系1998年5月4日江泽民宣告、1999年国务院决定“985工程”--重点支持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部分高等学校创建世界一流大学和高水平大学。建设任务:①机制创新;②队伍建设;③平台和基地建设;④条件支持;⑤国际交流与合作。外国古代高等教育公元前200年,雅典大学--世界高等教育史上第一所大学中世纪大学--由学生和教授仿照手工业行会形式组织起来,打破教会对大学的垄断,获得较大自治权,并从普通教育体系中脱离,形成具有高等教育基本属性的独立教育层次,成为欧美近代大学的渊源,包括;①意大利-波隆亚大学、萨莱诺大学②英国-牛津大学、剑桥大学③法国-巴黎大学④捷克-布拉格大学⑤德国-维也纳大学外国近代高等教育巴黎工业专科学校--欧洲工业大学最早的模范1810年威廉·洪堡创立柏林大学(洪堡大学)--提倡“大学自治”“学术自由”,开启近代大2学集教学和科研于一身的先和,第一所具有现代意义的大学1636年英国移民的清教徒创办的哈佛学院--美国第一所高校赠地学院--确立美国自身高等教育制度、教育为经济和社会发展服务的原则1876年创办的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设立研究生院,研究生教育第一次居大学教育首要地位,推动研究型大学模式形成。美国现代大学之始1877年东京大学--日本第一所大学1632年基辅莫吉廖夫学院--俄国第一所高校20世纪威斯康星大学校长范·海斯强调大学为社会服务--现代高校教学、科研、服务“三位一体”的功能高等教育大众化和普及化--马丁·特罗“终身教育”--朗格朗“学习化社会”--哈钦斯二、高等教育本质和功能教育本质个人本位论--卢梭(自然的人)斯宾塞(完美生活预备说)罗素(道德精神教育)爱伦·凯(个人本位教育论)社会本位论--涂尔干(结构功能主义)费希特和富耶(国家本位)文化本位论--施普兰格(文化哲学、教育的文化繁殖是一种精神繁殖、教育具有创造文化的作用)高等教育本质①高等教育是一门科学②属于学校教育体系的一个特定阶段-职前教育最后阶段③是培养特定人才的社会实践活动④是传播和创造优秀文化和先进生产力的社会文化活动高等教育目的培养人才,发展文化,服务社会涂尔干--教育在于使青年社会化夸美纽斯--教育在发展健全的个人裴斯泰洛齐--教育使人的各项能力得到自然的进步与均衡的发展杜威--教育即生长(促进个体生长)大学的理念教--纽曼(博雅教育)↓教+研--洪堡(洪堡理念)↓教+研+服务--查理斯·范海斯(社会服务理念)洪堡办学三原则:①独立、自由、合作相统一;②教学、科研相统一;3③科学统一范海斯三服务:①培养有知识、能工作的公民;②发展和创新知识;③传播和推广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现代大学的性质:学术性--学术、教师、学生综合性社会性自主性开放性--走向社会,让社会走进学校,教育资源向社会开放,对境外开放国际性--观念,培养目标,课程体系,国际教育市场,国际合作办学大学功能:教育--传授知识,思想品德教育服务--为社会服务,以人为本,为社会经济服务产业--生产知识,生产人力资本,教育市场的形成和繁衍创新--目标,内容,环境和方法,德育和人文教育,评价标准交流--学术氛围,学科综合,校园对外开放,大学国际交流教育公平基本理论--①布迪厄(“文化资本”)②现代教育公平论--基于个人努力(公平的机会;避免绝对的剥夺)精英阶段的教育公平:平等的受高等教育权大众化。。。。。。。。。。。。:扩大受高等教育机会后大众化。。。。。。。。。。:享受优质的教育资源三、高等教育的体制与结构体制基本内涵:体系化的组织制度,包括①机构设置状况②领导隶属关系③管理权限划分高等教育体制体现在5个方面①办学体制②管理体制③投资体制④招生与就业体制⑤内部管理体制高等学校组织结构类型:①直线制②职能制③直线-职能制④矩阵高等学校劳动人事制度:①用人制度“三定一聘”--定编、定岗、定职责;教师聘任制、全员聘用合同制②分配制度--工资制度、校内津贴双轨运行高校内部管理体制改革内容和趋势:①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②教授治学、民主管理4③扩大办校自主权④学术组织结构改革(校-系-教研室)⑤筹资体制改革高等教育结构:①层次结构--专科、本科、研究生②科类结构(不同学科领域的构成状态,以学位、文凭、证书的科类划分为准)③形式结构(学习形式)--全日制、非全日制④地区结构⑤管理结构--学分制、学年制四、高等学校的教师1684年法国天主教兄弟会开办的教师研习所,1694年德国圣达举办的师范学校,都是最早的培养教师机构中国的师范教育产生于19世纪末--1897年盛宣怀创立南洋公学师范院1993年10月31日,国家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教师职业的特点:①教师职业的学术性和专业性②脑力劳动的复杂性和艰苦性③教师工作的创造性和灵活性④教师职业的独立性和自由性⑤为人师表的示范性和榜样性高校教师的作用:①培养高级专门人才②传承和创造人类科技文化高校教师的任务:①教书育人②科学研究③为社会服务高校教师要有合理的能力结构:①表达能力②学习能力③科研能力④创造性的教育能力⑤驾驭现代教育技术的能力高校教师应具备的素质:1.现代教育观①全面发展的教育观②以学生为本的民主观③个性化的教育观2.现代教育理念①培养目标上,育才→育人②教学目的上,传授知识→培养能力③教学内容上,繁、难、窄、旧→精、宽、复、新,结论性知识→方法性、价值性知识④师生角色上,教师中心→学生中心,树立教师、学生双主体观5⑤教学模式,刚性→弹性,统一性与多样化、个性化教学结合⑥教学方法上,单向性、封闭性→互动性、开放性⑦考试方式上,记忆性知识→思维能力、创新能力3.良好的素质-心理素质①创新精神②协作精神③心理承受能力④坚强的意志和顽强的毅力⑤交际能力教师成长阶段:①知识结构调整与扩充阶段--参加工作初期②独立工作积累经验阶段--第一阶段后4-5年③工作成熟创造发明阶段--30-50岁④知识经验总结阶段--55岁以后高校教师职务设置方法:①学科法②任务法③结构法聘任制度错误观念:评聘合一任职资格和职务一一对应职务终身制赫尔巴特“教学的教育性”康德“人只有靠教育才能成为人,人完全是教育的结果”教师队伍年龄-平均40岁。助教27,讲师32,副教授40,教授50五、高等学校的学生与德育大学生年龄17-22岁大学生智力特征4功能--感受,储存,判断,想象4表现--观察力,记忆力,思维力,想象力5属性-思维性(核心),理想性(主导),敏感性(催化),洞察性(准确度),果断性(判断力)大学生自我意识特点:①关注自我的发展②自我评价能力提高③独立感和自由感强④自信心强⑤自尊心强大学生情绪、情感、情操:①情绪--自然需要;②情感--社会需要;③情操--更高的稳定性、概括性、倾向性,体现在道德情操、理智情操、美的情操6德育面临的挑战:①世界政治格局多极化②科学技术日新月异(18世纪牛顿古典力学和热学→蒸汽时代;19世纪中叶电磁学→电力时代;20世纪60年代计算机→信息时代)③经济全球化④国内形势⑤青年学生的现状德育首位的内容:①整体教育中,德育放首位②培养目标上,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放首位③教师“教书育人”中,育人放首位④学校干部选拔上,思想政治素质放首位⑤学生考核选拔上,思想道德品质放首位德育工作7到位:①领导到位②队伍到位③目标到位--共性;层次性(爱国、集体、社会);个性④阵地到位⑤内容到位⑥管理到位⑦政策到位高校德育目标的内涵:出发点--大学生成才的内在要求指南--党的教育方针和“三个面向”立足点--时代特点和民族传统大学德育内容①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列夫·托尔斯泰“理想是指路明灯,没有理想就没有坚定的方向,没有方向,就没有真正的生活”②爱国主义教育为重点--爱国情感、爱国信念、爱国行为三个层次③道德规范教育为基础④全面发展为目标司马光“才者,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帅也”大学德育原则:①育人为本、德育为先②全方位育人、提高德育实效性③教育与自我教育结合④德育理论与实际、实践相结合⑤情理相融--a.情感教育(以行育情、以境育情、以情育情、以理育情);b.以理服人⑥教育与管理结合⑦继承优良传统与改进创新结合孔子“君子谋道不谋食,君子忧道不忧贫”大学德育途径:①树立德育新理念--“大德育”“人本德育”7②适时更新高校德育内容③开发德育新资源、新途径--1)课堂教学;2)社会实践(实践教学,军政训练,社会调查,生产劳动和社会服务,勤工俭学、自我服务);3)校园文化;4)网络德育新阵地;5)心理健康教育④重视学生德育评价,提高德育工作者自身素质--1)定性与定量结合;2)理论与时间结合;3)民主和集中结合;4)课内与课外结合苏霍姆林斯基“教师成为学生道德上的指路人,并不在于时时刻刻都在将大道理,而在于他对人的态度,能为人表率,在于他有高度的道德水平”提高大学德育的有效性:①理性化②人本化③开放化④层次化(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六、高等学校的教学学科:知识范畴。按学问性质划分,是高等学校及专业性质分类的基本标准。专业:教学范畴。是基本教育单位。学科和专业设置,由以下因素决定:①学校的性质②培养目标③自身的学科发展水平影响学科设置的因素:①学科自身发展的学术性②学校学科发展与布局的整体性③学科影响的社会性专业由特定的专业培养目标、相应的课程体系组成。专业划分依据:①社会职业分工②学科分类③科学技术和文化发展状况④经济建设与社会发展需要我国高等学校的专业设置,基本依据教育部1998年颁布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11个学科,249个专业。日本11个学科。美国38个学科。课程设置课程设置:国家统一制定,学校参照执行,是培养目标的具体实现过程。课程设置模式:①课程编制模式(经验演进式、科学设计式)②课程内容选择(适时、完整、经济、实践、量力、满足)影响课程设置的主要因素:①科技进步②现代教育学和心理学教学过程特点:①认识已知和探索未知的统一②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统一③专业性和综合性的统一④个体认识社会化和社会认识个体化的统一教学七原则:①科学性与思想性结合②知识积累与智能发展结合③理论联系实际④教学和科研结合⑤系统性与循序渐进结合⑥因材施教和统一要求结合⑦教师主导性和学生主体性结合8学分制特点:①以学分代替学年②以指导性代替指令性③以弹性代替刚性④以选课代替排课七、高等学校的科学研究1926年,交通大学工业研究所宣告成立--中国现代大学第一个自然科学研究机构高校科学研究的特点:①学科的综合性②研究的基础性③设施的先进性④资源的
本文标题:高等教育学知识点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85232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