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课外古诗词诵读峨眉山月歌李白•峨眉山月半轮秋,•半轮秋月悬挂在峨眉山巅。•影入平羌江水流。•月影倒映在缓缓流动的平羌江水中。•夜发清溪向三峡,•在夜色中我从清溪泽出发,奔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洲。•到了渝洲看不见你,多么想念啊。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写景:写出月映清江的美景,暗点秋夜行船抒情:表现对友人的思念江南逢李龟年杜甫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杜甫(712~770),字子美,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当年在岐王宅里,常常见到你的演出;在崔九堂前,也曾多次欣赏你的艺术。没有想到,在这风景一派大好的江南;正是落花时节,能巧遇你这位老相熟回忆往事,表现对开元盛世的怀念写实,表现对国事凋零,个人颠沛流离的感伤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岑参强欲登高去,九月九日重阳佳节,我勉强登上高处远眺,无人送酒来。然而在这战乱的行军途中,没有谁能送酒来。遥怜故园菊,我心情沉重地遥望我的故乡长安,应傍战场开。那菊花大概傍在这战场零星的开放了。岑参(cénshēn)(约715年—770年),唐代著名的边塞诗人“登高”紧扣题目中的“九日”。“强”则表现了诗人在战乱中的凄清景况。化用陶渊明的典故。暗指题目中“行军”的特定环境。“遥”字渲染自己和故园长安相隔之远,表现诗人思乡之切。想象故园菊花在断壁残垣、战火纷飞的长安开放的情景,寄托诗人饱经战争忧患的人民的同情,对早日平定安史之乱的渴望。---主旨夜上受降城闻笛李益回乐烽前沙似雪,回乐烽前的沙地白得像雪,受降城外月如霜。受降城外的月色有如秋霜。不知何处吹芦管,不知何处吹起凄凉的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一夜间征人个个眺望故乡。李益(748-829),字君虞,唐代诗人。视觉:写登城时所见的月下景色,营造了一种寂寥,凄清环境,为下文抒情做铺垫。听觉:“不知”两字写出了戍边将士迷惘的心情,“尽”字又写出了将士们无一例外的不尽的乡愁。这是一首抒写戍边将士乡情的诗作。从多角度描绘了浓烈的乡思和满心的哀愁之情。秋词刘禹锡自古逢秋悲寂寥,自古以来,文人们都悲叹秋天萧条、凄凉、空旷。我言秋日胜春朝。我却说秋天远远胜过春天。晴空一鹤排云上,秋日天高气爽,晴空万里。一只仙鹤直冲云霄推开层云,便引诗情到碧霄。也激发我的诗情飞向万里晴空。运用对比手法,将古人的悲秋和自己的颂秋进行对比,表现了作者乐观豁达的心境。描绘了晴空中排云而上的白鹤形象,表达了诗人乐观豪迈、锐意进取的人生态度。一反传统悲秋的凄凉基调,为秋天谱写出一曲欢畅、明丽的赞歌,表现了诗人开阔的视野和豪迈乐观的情怀刘禹锡,字梦得,唐代著名诗人。夜雨寄北李商隐君问归期未有期,你问我回家的日子,我尚未定归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今晚巴山下着大雨,雨水涨满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何时你我重新聚首,共剪西窗烛花;却话巴山夜雨时。再告诉你今夜秋雨,我痛苦的情思。李商隐,字义山,晚唐诗人。和杜牧合称“小李杜”,实写:以问答和对眼前环境的抒写,阐发了孤寂的情怀和对妻子深深的怀念。虚写:想象来日重逢谈心的欢悦,反衬今夜的孤寂。表现了诗人对家乡、亲人的思念之情。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陆游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作者的现实处境和精神状态,表现出诗人坚定不移的报国之志和忧国忧民之心---实写“风吹雨”既是现实生活,又象征南宋王朝的命运。诗人从“风吹雨”联想到南宋王朝摇摇欲坠的处境,把现实与梦境自然的结合起来,抒发了爱国之情。---虚写我挺直地躺在孤寂荒凉的乡村里,自己并不感到悲哀,还想着替国家守卫边疆。夜深了,我躺在床上听到那风雨的声音,就梦见自己骑着披着盔甲的战马跨过冰封的河流出征北方疆场。陆游,字务观,号放翁,南宋著名爱国诗人。•潼关•谭嗣同•终古高云簇此城,•久远的高云簇拥•着潼关古城•秋风吹散马蹄声。•猎猎秋风吹散了•清脆的马蹄声•河流大野犹嫌束,•奔腾的黄河流入•大平原仍显拘束•山入潼关不解平。•秦岭山脉进入潼关•不知道何谓平坦谭嗣同,字复生,号壮飞,湖南浏阳人,中国近代著名政治家、思想家,维新派人士。为“戊戌六君子”之一。表现潼关的雄伟与寂寥表现诗人渴望冲破束缚,勇往直前,追求个性解放的少年意气
本文标题:七上课外古诗词诵读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85399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