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冶金工业 > 最小变化法-明度差别阈限-实验报告一
教育系应用心理学班-1-实验报告—最小变化法测量明度的差别阈限实验目的1、通过测量颜色的明度差别阈限,学习使用最小变化法测量差别感受性2、掌握测量感受性应如何控制实验环境方面的因素3、学习如何运用渐增法和渐减法呈现刺激,平衡实验中可能出生现的期望误差、空间误差、顺序误差和练习效应实验方法一、被试全班同学,4人一组,视觉或矫正视觉正常二、实验仪器与实验材料1、实验仪器:计算机和最小变化法测量明度的差别阈限实验程序。2、实验材料:通过计算机呈现不同明度的方块。三、实验设计与实验条件控制1、为了避免空间误差,标准刺激在左和在右的次数各半;为了避免顺序误差,刺激呈现采用↓↑↑↓和↑↓↓↑刺激系列,整个实验过程再用多重ABBA法。2、所有实验用计算机的显示器亮度调至最大亮度(保持实验仪器控制水平一致)。3、具体实验程序如下(1)用鼠标双击实验程序图标,进入实验状态。(2)正式实验:屏幕上出现如下指导语,主试指导被试仔细阅读如下指导语:具体参见程序中的说明。(3)结果记录:当被试回答‘深’‘浅’和‘相等’时,计算机分别记录渐增系列和渐减系列的DL下和DL上。结果分析统计方法:实验数据包括4名男被试数据和7名女被试数据,通过SPSS18.0进行T检验、相关分析等.1、每个被试的DL值。教育系应用心理学班-2-表1:各被试的递增系列上限均值、递减系列下限均值以及绝对差别阈限值编号DL上均值DL下均值DL15195183635197187232189189045190188144183188-243193188246183190-321196183731199175123619618463719717312除32号被试上下限均值一致外,其余十名被试的上下限均值均呈现一定差异,由此导致DL值几乎不同,但是有三名被试出现相同的绝对差别阈限值。被试上限均值最高分为199、最低分为183,下限均值最高分为190、最低分为173。最大DL值为12、最小的DL值为-3。2、不同人口学资料被试间DL值的比较表2.1:不同性别被试间的独立样本T检验内容男女TPMEANSDMEANSDDL值3.753.3044.006.1912.7700.130实验总耗时456.2568.849520.14189.3011.2730.288由表2.1可知,男生的DL均值略低于女生,但是二者并未出现显著差异,男生的测验耗时均值低于女生,但二者也未出现显著差异,女生的两项分数波动均大于男生。表2.2:不同被试的年龄、实验总耗时与DL值的相关分析变量年龄实验总耗时DL值年龄1-0.044*0.285DL值0.285-0.5991实验总耗时-0.044*1-0.599(注:*为p0.05,**为p0.01,以下同)由表2.2相关分析显示可知,实验总耗时与年龄呈显著负相关。教育系应用心理学班-3-3、各被试期望或习惯误差的检验。表3:各被试递增系列分数与递减系列分数的配对样本T检验内容递增系列递减系列TPMEANSDMEANSD15195.0007.234182.7504.5734.610*0.01921196.2501.500183.1883.9449.748*0.00231198.7505.123174.7506.1854.849*0.01732189.25015.945188.75011.02640.1670.87835191.0007.594187.3757.6173.0860.05436195.7505.852183.7508.0573.591*0.03737196.50018.111173.18816.93792.6570.07743193.3131.344188.4387.4511.4640.23944183.0002.082187.9386.740-1.2000.31645189.7507.089187.5005.4772.0290.13546183.0001.732189.9384.033-3.975*0.028由表3可知,15号、21号、31号、36号以及46号被试的递增系列分数与递减系列分数出现了显著差异。其中21号、31号和36号被试的递增系列分数显著高于递减系列,15号、46号被试的递减系列分数显著高于递增系列分数。4、各被试练习或疲劳效应的检验表4:各被试前半段分数(前四组实验分数)与后半段分数的配对样本T检验内容前半段分数后半段分数TPMEANSDMEANSD15188.2509.708189.5008.832-0.2190.84121189.0007.550190.4388.555-0.6050.58831184.75014.773188.75014.8183-2.5300.08532190.00012.396188.00014.8210.1470.89235186.6887.022186.1885.9630.0980.92836190.25010.145189.2509.5700.1630.88137187.18820.080182.50023.6500.2840.79543190.9386.346190.8135.7350.0240.98344187.4386.905183.5002.8280.9370.41845189.5008.907187.7501.5000.4320.69546184.5003.162188.4385.569-2.4090.095由表4可知,各被试的前半段分数与后半段分数均未出现显著差异。讨论比较各被试上下限均值的最高分和最低分可知,递增系列的最高分和教育系应用心理学班-4-最低分分别高于递减系列的最高分和最低分,说明本实验中,在进行递增系列测试时,一般被试偏向于在高于标准刺激的时候认为所给刺激与标准刺激相等,而呈现递减系列时,被试倾向于在低于标准刺激时认为所给刺激与标准刺激相等。由各被试的绝对差别阈限值可知,人与人之间的绝对差别阈限有的时候会出现相等的情况,此时人与人之间对刺激的差别感受性可能相似;有的被试绝对差别阈限出现0值,甚至是负值,排除实验误差的解释,可能是由于其本身的感受刺激能力较一般人而言较强。当然,不排除本实验的环境条件、操作不规范、心理状态等各因素的影响,导致DL值的测量出现偏差。一般日常经验认为女性的明度感受比男性敏感,但本实验通过对男女被试的数据检验结果显示,二者并未出现显著差异。观察数据检验结果,推断可能是男女被试的实验数据不平衡,且女被试的分数分布波动较大。笔者假想实验结果DL值与被试的年龄以及实验所用时间应该存在一定关系,但是通过对不同被试的年龄、实验总耗时与DL值的相关分析显示,除年龄与实验耗时外,都未出现显著相关。无法解释年龄与实验耗时相关的显著性,但如果置信效度设置为0.99就不会出现显著相关,因此该显著相关不可靠。对于所设想的并未成立,猜测是由于被试的年龄差异不大,另外,本实验未规定时限,故实验结果与时间并未呈现显著相关。通过对各被试递增系列分数以及递减系列分数的配对T检验结果可知,该实验出现了期望误差以及习惯误差。其中,21号、31号和36号被试的递增系列分数显著高于递减系列,说明其在实验的过程中出现了期望误差,而15号、46号被试的递减系列分数显著高于递增系列分数,说明其出现了习惯误差。当然,其他被试并未显示出有误差出现。令人惊奇的是该实验未显示出被试出现练习效应或是疲劳效应。通过对各被试前半段实验分数与后半段实验分数的配对T检验分析结果显示,没有一个被试的结果出现显著差异,分析其原因,可能是被试对实验的热情与好奇,所以未出现疲劳感,而实验呈现的刺激仅八组系列,可能相对被试能接受的范围较短,所以未出现练习效应。结论最小变化法测量明度的差别阈限,容易出现期望效应和习惯效应,但练习效应或疲劳效应不太明显。性别不同,并不会造成明度的差别阈限的显著不同。
本文标题:最小变化法-明度差别阈限-实验报告一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85432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