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隋唐时期——封建社会的鼎盛时期(581-907)整体感知隋唐时期概况(581—907)朝代更替:隋朝:581年杨坚(隋文帝)建立隋朝,定都长安;618年杨广(隋炀帝)在江都被部将杀死,隋亡。唐朝:618年李渊(唐高祖)建立唐朝,定都长安;907年被藩镇所灭,唐朝结束。唐朝疆域图隋朝疆域图阶段特征:隋唐政治经济民族关系(本国内)对外关系(国与国)思想开明民族政策,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进一步发展;国家大一统,政局相对稳定;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完善封建经济继续发展,农业、手工业和商业进一步发展,特别是城市经济功能的增强,赋税政策发生重大变化。经济重心开始南移中华文明鼎盛(封建社会的繁荣)思想:佛、道、儒三教合一;文化:全面繁荣。影响亚洲,促进世界文明发展。开放政策,加强与亚、欧联系;中华文明圈开始形成自主梳理知识一、政治:1.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的完善:隋(中央、地方)?唐(中央、地方)?2.监察制度的演进?(隋、唐?)3.选官制:科举制的创立和完善:隋?唐?作用?4.唐末藩镇割据二、经济农业(生产工具、灌溉工具、水利工程、土地和赋役制度)?手工业(纺织业、陶瓷业)?商业(商运、市、都会)?三、思想文化思想、科技(火药、印刷术)?、艺术(书法、绘画、音乐、舞蹈、戏曲)?、文学?•1.农业:•生产工具:唐:曲辕犁•灌溉工具:北方—立井水车;长江流域—高转筒车•水利工程:大运河•土地、赋役制度:•土地制度:唐中期以前:均田制•赋役:租调制—租庸调制—两税法•江南地区进一部开发,南方精耕细作技术逐步成熟,安史之乱后经济重心南移。•农产品商品化程度提高。一.隋唐时期的经济曲辕犁构造示意图曲辕犁将旧犁的直辕、长辕改为曲辕。犁架也变小,更加轻便灵活。曲辕犁还增设了犁评,便于调节翻耕深浅,能节省劳力,提高耕作速度。筒车模型筒车应用古代灌溉工具●重点阐释均田制、租庸调制和两税法均田制开始于北魏,止于唐朝中期,正处于我国封建社会的繁荣时期。它最大的作用是通过国家保证了农民的土地,从而促使生产的发展。租庸调制是建立在均田制基础上的赋税制度。隋朝沿用北魏的租调制,并加以改进,规定50岁以上的可以纳绢代役,以庸代役的制度开始部分推行。唐朝在隋的基础上,以轻徭薄赋的思想改革赋税制度,实行租庸调制。租为田租,即土地税,缴纳谷物;调为户调,属人头税,缴纳绢和布;庸是服役期间纳绢或布代役,不再限制年龄,也是人头税。可见,租庸调制是以人头税为主的赋税制度。“租庸调制”保证了农民的生产时间,相对减轻了赋税负担,使许多荒地开垦出来,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国家的赋税收入有了保障,府兵制得到巩固。这些都使国家富强起来。两税法:由于大地主兼并土地,土地高度集中,租庸调制无法正常进行。780年,杨炎以两税法取代租庸调制。如何理解两税法是我国古代封建社会赋税制度的一大变革和进步?①使唐中期以来混乱的税制得到统一,一定时期内保证了国家财政收入。②改变了过去以人了为主的赋役制度,地税按亩征收,户税虽“唯以资产为宗”,但土地是资产中的主要内容,所以也主要是依据土地征税。征税标准由税人向税地转化。③依资产纳税,放松了封建政府对农民人身的控制。④两税法规定贵族、官僚、商人都要交税,扩大了税源,增加了政府收入,也相对减轻了农民负担。⑤政府确定税额是以钱计算,在一定意义上刺激了商品经济的发展,也是使后来税制由征收实物向征收货币演变的起点。中央根据财政支出定出的总税额,各地依照中央分配的数目向当地人户征收;主户和客户,都编入现居州县的户籍,依照丁壮和财产的多少定出户等;两税分夏秋两次征收,夏税限六月纳毕,秋税十一月纳毕;租庸调和一切杂捐、杂税全部取消,但丁额不废;两税依户等纳钱,依田亩纳米粟,田亩税以大历十四年的垦田数为准,均平征收。没有固定住处的商人,所在州县依照其收入征收三十分之一的税。凡鳏寡孤独不济者,可以免税。此外敛者,以枉法论。•2.手工业:•纺织业:官营纺织业规模大,私营作坊兴起•陶瓷业:陶:唐三彩•瓷:唐代制瓷业成为独立的生产部门(南青北白);唐晚期,长沙铜官窑首创釉下彩绘•海上丝绸之路•3.商业:•海陆商运发达(俞大娘航船、客舍、邸店、车坊等)•“市”的发展:“草市”逐渐演进为相对集中的地方商业中心;“夜市”繁荣;“市”有时空限制,“坊”、“市”分开•商业都会:长安洛阳等成为国际性大都市•对外贸易:陆上、海上丝绸之路呈现空前繁荣的景象;广州成为对外贸易港口,设市舶使唐三彩唐秘色瓷八棱瓶唐五瓣葵口秘色瓷茶碗唐五瓣葵口秘色瓷盘唐代越窑秘色釉葵花式瓷碗瓷法门寺出土隋唐运河的繁忙景象观察商业大都市的布局,你认为隋朝开通大运河有何影响?它的开凿又需要哪些条件呢?京杭大运河1.条件:(1)南朝以来,江南经济地位不断提高,而隋朝政治中心在北方。因此,开通运河势在必行。(2)隋朝完成统一,社会秩序逐步稳定。(3)社会经济得到初步恢复和发展,为大运河开通创造了物质条件。(4)中央集权加强,能够组织大规模人力和物力进行开凿。课堂互动研究课堂互动研究隋唐时期——封建社会的鼎盛时期西市东市唐都长安唐代及之前的城市有何特点?1、以政治军事功能为主,但经济功能不断增强2、城市布局实行整齐划一的坊市制3、工商业活动被限制在固定的范围“市”之内,在时间上也受到限制4、商业交易受到官府的直接控制总特征:古代封建经济空前繁荣发展时期原因:A.隋唐时期,国家统一,强盛;B.交通发达,陆上和海上丝绸之路比较畅通;C.前期统治者推行轻徭薄赋、劝课农桑的政策;D.国内各少数民族交往密切,实行对外开放政策,中外经济交往频繁。【练一练】下列诗句中,可以获取我国唐代农村商品经济发展信息的是()A.“金多众中为上客,夜夜算缗眠独迟”B.“夜市千灯照碧云,高楼红袖客纷纷”C.“草市迎江货,津桥税海商”D.“尔来盗贼往往有,劫杀贾客沉其艘”隋唐时期——封建社会的鼎盛时期【解析】本题考查古代中国商业经济的发展。南北朝时期在偏远地区出现了草市,到唐朝时期草市逐渐成为地方商业中心,夜市繁荣的景象。A、B项描述的是夜市,D项描述的是盗贼猖獗的景象。答案为C项。【练一练】(2014·山东)唐宋时期,户籍中出现了茶户、桑户、药户、漆户、蚕户等许多新的称谓。这反映出当时()。A.自然经济开始解体B.传统农业生产衰退C.农业生产商品化程度提高D.农民对地主的人身依附加强隋唐时期——封建社会的鼎盛时期【解析】自然经济开始解体是在鸦片战争以后,故排除A项;这一时期中国传统农业生产并没有衰退,而材料现象反映的是农民对地主的人身依附关系松弛,从而排除B、D两项;户籍中出现茶户等称谓,反映了这一时期农业生产商品化程度提高,答案为C项。二、政治•1.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完善:•(1)隋:中央:尚书省、內使省、门下省•地方:废郡形成州县两级•(2)唐:中央:三省六部制•地方:道州县三级•2.监察制度:•隋:中央:御史台;地方:监御史•唐:中央:御史台、谏官系统;地方:分十道监察区,设巡查使、按察使等•3.选官制:科举制的创立和完善•隋文帝、隋炀帝、唐太宗、武则天、唐玄宗执行皇帝中书省门下省吏部官吏的任免和考核礼仪、科举军政刑狱国家的工程建设等唐朝政府机构示意图——决策系统政事堂草拟审议尚书省户部礼部兵部刑部工部户籍、土地、赋税作用:三分相权,各部既相互合作,又相互牵制和监督,保证君权独尊,集体决策又减少决策的错误;分工明确提高行政效率。重点阐释皇帝中书省起草诏令尚书省负责执行门下省封驳审议吏部户部礼部兵部刑部工部唐代的三省六部制示意图美国三权分立示意图对比分析二者的异同,找出它们之间的本质区别。隋唐时期——封建社会的鼎盛时期形式上的共性:权力的制约与平衡。本质区别:美国三权分立体现了资产阶级民主政治的特点,而中国的三省六部制则体现了封建专制统治的特点。【练一练】《剑桥中国隋唐史》中写道:“这(三省六部制)是一个引人瞩目的(政治)结构……官僚集团在缺乏一个拥有全权的政府首脑的同时,还缺乏一个代表整个官僚利益的最高仲裁者和代言人。”此观点主要说明三省六部制()。A.有力地限制了皇权专制B.使中央政府机构残缺不全C.不利协调统治集团矛盾D.导致中央政府权力分散隋唐时期——封建社会的鼎盛时期C【练一练】(2010年·福建)《朱子语类》云:“唐事,每事先经由中书省,中书省做定将上,得旨,再下中书,中书以付门下。若有未当,则门下缴驳,……若可行,门下又下尚书省,尚书但主书撰奉行而已。”对此理解有误的是()A.体现三省分权制B.完善中央监察机制C.减少行政决策失误D.分散相权加强皇权B隋唐时期——封建社会的鼎盛时期【练一练】(海淀三模)唐朝以前,宰相权力很大,唐朝的三省六部制分散了相权,明朝废除丞相。对这一现象解释正确的是()A.相权对皇权形成了有效制约B.中央对地方的控制不断加强C.导致地方割据势力逐渐增强D.专制君主的权力越来越强化D隋唐时期——封建社会的鼎盛时期【练一练】《旧唐书·良吏传》记载了一名叫王方翼的官员,“(高宗)永徽中累授安定令,诛大姓皇甫氏,盗贼止息,号为善政”。当时此类的记载尚有许多。这说明()A.官府与大姓的关系是地方治理的关键B.朝廷一直压制门阀士族C.朝廷对地方缺乏影响力D.士族大姓势力膨胀导致割据隋唐时期——封建社会的鼎盛时期A1、背景原因:(1)封建经济发展(2)士族势力的衰弱,庶族势力日渐兴起,九品中正制名存实亡。庶族地主要求取得与自己经济实力相应的政治地位科举制度重点阐释隋唐时期——封建社会的鼎盛时期隋唐时期——封建社会的鼎盛时期2、目的:隋朝统治阶级的核心是以杨氏为首的关陇汉族士族集团和汉化的鲜卑贵族集团。为了巩固统治整顿官僚机构,吸收庶族地主参政,限制士族地主在政治上的特权,加强对地方的控制,打破士族对选官用人的垄断。科举制度重点阐释3、创立与完善:隋文帝——废九品中正制,开始分科考试选官隋炀帝——始设进士科,科举制正式形成唐朝完善唐太宗——增加考试科目,以明经、进士为主武则天——增加取士人数,首创武举和殿试唐玄宗——提高科考地位(用高官主考)隋唐时期——封建社会的鼎盛时期科举制度重点阐释隋唐时期——封建社会的鼎盛时期科举制度重点阐释4、认识(1)本质是一种代表地主阶级利益的选官制度,从根本上是为维护封建统治服务。(2)积极影响①起到了抑制门阀士族的作用②扩大了官吏来源和封建统治基础③提高了官员的文化素质④加强了中央集权,有利于政局的稳定(3)推动了隋唐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同时对西方近代文官制度形成有重要影响。公平公正世官制(夏商周)察举制(汉朝)九品中正制(魏晋南北朝)科举制(隋—清)贵族子弟继承祖权官吏察访推举品评官评定授官考试选官选拔标准:由家世门第逐渐演变为学识才能选拔方式:地方评论推荐演变为考试选拔选拔形式:趋向制度化,形式日益严密,体现相对公平、公开、客观的原则中国古代选官标准和方式的演变演变趋势以官举士官位世袭考试选拔选官基础:日益扩大,官员的素质不断提高。主要启示:公开公正、德才兼备、考试录用。【练一练】1972年,英国历史学家汤因比与日本创价大学创始人池田大作先生在《展望二十一世纪》的对话中谈到:“实际上现代英国的官吏制度,是仿照帝制中国的官吏制度而建立的。同罗马制相比较,中国的这种制度取得了很大的成功。约在两千年的时间里,或大或小,它成了统一中国和巩固秩序的支柱。”“帝制中国的官吏制度”是()A.中央集权制度B.郡县制C.察举制D.科举制隋唐时期——封建社会的鼎盛时期D A.孝廉成为选官的主要标准B.九品中正制的创立与完善C.科举制度的完善与发展D.唐宋政府已经完全成为平民阶层的政府【练一练】(2014·重庆万州一模)下面所示为东晋至北宋时期平民子弟在政府官员群体中所占比例的变化示意图。导致唐宋时期这一比例变化的主要原因是()。隋唐时期——封建社会的鼎盛时期C【练一练】(2010·全国Ⅱ卷)南朝梁昭明太子萧统编纂的文学总集《文选》在唐代备受青睐,宋初仍有“《文选》烂,秀才半”之说。这一现象产生的直接原因是()A.儒学丧失了独尊地位B.进士科主考诗赋策论C.社会上书籍极为匮乏D.唐朝人喜爱南朝文化B隋唐时期——封
本文标题:隋唐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85452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