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控轧与控冷一:名词解释控制轧制:是指在热轧过程中通过对加热制度,变形制度和温度制度的合理控制,使热塑性变形和固态相变结合,以获得细小的晶粒组织,使钢材具有优异综合力学性能的轧制新工艺。控制冷却:是指控制轧后钢材的冷却速度达到改善钢材组织和性能的目的。金属强化:通过合金化,塑性变形和热处理等手段提高强度的方法。微合金钢:合金元素总含量小于0.1%的钢。变形抗力:在一定条件下,塑性变形时单位面积上抵抗变形的力。韧性:材料在塑性变形和断裂全过程中吸收能量的能力。IF钢:又称无间隙原子钢,由于C,N含量低,在加入一定量TI,Nb使钢被固定成碳化物,氮化物或者碳氮化物,从而使钢无间隙存在。不锈钢:在大气和酸、碱、盐等腐蚀性介质中呈现钝态,耐蚀而不生锈的高铬合金钢。双相钢:以铁素体相为基,由分散岛状马氏体或贝氏体为强化相的低碳钢。在线常化:在热轧无缝钢生产中,在轧管延伸工序后,将钢管按常化处理要求冷却到某一温度后,再进行加热炉生产,然后进行减径轧制,按照一定冷却速度冷却至常温。非调质钢:就是将调质钢的化学成分进行调整,并对轧制工艺过程进行控制,不进行调质,而其性能达到调质钢的水平,以省略调质工序。铁素体轧制:轧件进入精轧前,必需完成奥氏体向铁素体的转变,使精轧过程完全在铁素体温度范围内进行。1·控制冷却的工艺特点答:1、节约能耗,简化工艺,降低生产成本。2、可以降低奥氏体的相变温度,细化室温组织。3、可以降低碳当量,从而改善材料的焊接性能、低温韧性、冷成型性能4、道次间控冷,可以减少待温时间,提高产量。2.影响金属强度(韧度)的因素,提高强度(韧度)的措施?答:影响钢材强韧性的因素:1、化学成分2、气体和夹杂物3、晶粒细化4、沉淀析出5、形变6、相变组织提高措施:1、细化晶粒2、冶炼:采用真空搅拌,减少有害成分3、控轧:使形变强化,提高材料强韧性4、热处理:阻止晶粒长大,使晶粒细化,提高强韧性3·控制冷却分为几个阶段,其目的是什么?答:一般分为一次冷却,二次冷却,三次冷却(空冷)一:目的就是控制相变前奥氏体的组织状态,为相变做组织上的准备二:目的就是通过控制冷却速度和冷却终止温度来控制相变过程,以保证快冷后得到钢材所要求的金相组织三:目的阻止碳化物析出,保持其碳化物固溶状态,以达到固溶强化的目的4·微量合金元素的作用答:加热时阻止奥氏体晶粒长大;抑制奥氏体再结晶;细化铁素体晶粒;影响钢的强韧性能。5、中高C钢控制轧制的特点。答:1、以铁素体为主的钢,以细化铁素体晶粒来提高强度和韧性2、以珠光体为主的钢,通过控制轧制会使强度降低、韧性提高3、要达到珠光体球直径减小,必须细化奥氏体晶粒4、对于中高碳钢,如果要同时提高强度和韧性,不仅须进行控制轧制,同时要进行轧后控制冷却,使珠光体在低温下产生,则可以得到细片层珠光体,强度、韧性都得到提高5、对于中高碳钢,控制轧制和控制冷却的目的不仅只是提高强韧性,有时还有一些其他性能及组织方面的要求。如降低网状K级别6、中厚板控制冷却的目的。答:1、控制钢材冷却过程中的组织状态,增大过冷度,降低变形奥氏体向铁素体和珠光体的相转变温度,以得到细铁素体和细片珠光体组织;在不降低钢韧性的前提下进一步提高强度和综合力学性能2、在奥氏体未再结晶区终轧后进行快冷,可以将变形奥氏体中的亚结构等强化机制保持到相变后的组织中,以提高钢材强度和低温韧性3、在保证综合力学性能不降低的前提下,采用控制冷却工艺可以降低钢中的碳当量或微合金元素,能够提高钢板的焊接性能、低温韧性和冷成型性4、在钢板成分不变条件下,采用不同的轧后控冷工艺,可以生产出不同强度级别的钢板。或与控制轧制工艺相配合开发出性能更高的新的产品5、轧后采用在线淬火工艺,可以简化工艺,节约能耗,降低成本7、型钢控制冷却的目的。答:1、节约冷床面积2、防止或减轻型材的翘曲及弯曲3、降低残余应力4、提高型材的力学性能及改善其组织状态,简化生产工艺。8、线材控制冷却分为哪几个阶段,各有何作用。答:分为三个阶段。1、主要目的是为相变做组织准备及减少二次氧化铁皮生成量2、为相变过程,主要控制冷却速度,以控制相变产物3、控制相变以后的冷却速度,有时考虑到固溶元素的析出,采用慢冷。9、控轧条件下金属的变形抗力与普通轧制有何不同。答:1、奥氏体晶粒细化的影响2、上道次残余变形的影响3、在(A+F)两相区轧制时铁素体存在的影响4、热连轧时变形积累和形变热的影响。10、线材控制冷却的目的?答:(1)改善钢材最终组织状态,提高钢材性能(2)缩短钢材在控轧过程中和轧后冷却的时间,提高轧机生产能力机理:除了能防止奥氏体晶粒长大,从而细化铁素体晶粒外,还能减少网状碳化物的析出量、降低其级别、保持其碳化物固溶状态,以达到固溶强化的目的,同时减少珠光体球团尺寸,改善珠光体形貌和片层间距,从而改善钢材性能。11、未再结晶(再结晶)型控制轧制的特点?答:再结晶型控制轧制:再结晶型控制轧制是在奥氏体变形过程中和变形后自发产生奥氏体再结晶的温度区域中进行轧制,变形温度一般在1000℃以上。在奥氏体再结晶区,随变形量的增加,晶粒细化;临界变形量随温度的降低而增大;轧后停留时间加长,形成粗大的奥氏体晶粒;原始奥氏体晶粒尺寸对临界变形量也有影响未结晶型控制轧制:1、根据钢的化学成分不同,奥氏体未再结晶区的温度变化范围在950至Ar3温度区间。未再结晶区轧制的特点主要是在轧制过程中不发生奥氏体再结晶现象。在奥氏体未再结晶区,加大道次变形量使FA相变的开始温度提高,多道的累积变形量加大,也促使Ar3温度提高,从而导致相变组织中多边形铁素体数量增多,珠光体数量减少。12、钢管控制冷却的目的?答:1、提高钢管的力学性能2、由于取消热处理或利用在线热处理代替离线热处理,节约能源、降低成本、提高金属收得率3、对有特殊要求的钢种,通过控制轧制、控制冷却及形变处理得到要求的组织及性能。13、钢管的控轧控冷与其他工艺相比有何不同?答:1、现在生产工艺的设备布置限制了某些先进工艺的采用2、现有的轧机设备能力偏小,无法满足钢的控制轧制工艺要求,特别是采用低温大压下的控轧工艺时,轧制压力升高,无法实现控轧工艺。3、根据热轧钢管的各轧制阶段的塑性变形机理,对各类钢种和不同规格钢管的热变形过程中钢的组织变化规律研究的还不够充分4、热轧钢管的轧后冷却和在线热处理的冷却器有待进一步完善和研制,以保证钢管冷却均匀和达到要求的冷却速度。5、连铸管坯的质量提高和热送、热装、直接轧制等问题也是提前准备。
本文标题:控轧与控冷期末重点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85655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