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自两千多年前孔子提出著名的因材施教教育思想以来,围绕教与学、个体需求与集体授课之间的争议和探索就没有间断过。分层教学这种教学组织形式的改革实验让我们不得不再次追问,教育的起点在哪里?教育的起点在于,明确学生的个体差异并按差异施教,即分层教学。分层教学就是教师根据学生现有的知识、能力水平和潜力倾向把学生科学地分成几组各自水平相近的群体并区别对待,这些群体在教师恰当的分层策略和相互作用中得到最好的发展和提高。又称分组教学、能力分组,它是将学生按照智力测验分数和学业成绩分成不同水平的班组,教师根据不同班组的实际水平进行教学。教育专家加德纳认为:人的智能是多方面的,在一个人身上的表现是不均衡的。分层教学就建立在承认学生差异,面向学生差异,从学生有差异的学习需求出发实施教学的理念之上。分层教学改变了过去的“齐步走”模式,分层实施,因人施教,允许学生上下流动,鼓励学生勇攀“高枝”。分层教学让每个学生吃适合自己的、吃得了、吃得好的东西,最大程度地尊重学生的个性,满足每个学生的不同需求。分层教学更为可贵的一点是,它克服了饱受指责的“快慢班”教学弊病,为程度差的学生开拓了一个积极的世界。与“快慢班”里程度差的学生备受打击受人冷落的情形截然不同,分层教学让这群学生备受鼓舞、重建自信,激励他们张扬个性、超越自我。对他们来说,情感的交流、自信心的获取,以及自主性的增强、创造品格的培养等等,远比考试成绩的提高更重要,也更可贵。后者让他们眼前高兴,前者却让他们受益终生。新课标提出“以人为本”,关注每个学生的发展。由于学生主观因素的不同,造成学习水平的参差不齐。因此要体现新课标理念,在教学中做到因材施教,有的放矢,使所有学生积极地参与到学习中来,就有必要对学生进行分层教学,有针对性地提出不同的目标要求,设计符合学生实际的、有意义的教学任务,开展多元化评价,促进学生在原有基础上的提高和发展。教学过程是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相互影响,有机结合进行信息交流的过程。教师首先根据知识的难易程度和学生实际,对所授知识分层分类,构成一系列有逻辑结构的材料,然后引导学生按一定程序学习、探究,从而达到理解、掌握和运用等不同层次的要求。为了更好地发挥班级授课制的优势,克服一律化教学要求所带来的弊端,发挥学生个性特长,必须改革课堂教学结构。因此,我们萌生了“分层、分类”的思想,并在实验中逐步形成对“分层教学、分类指导”的客观必然性和科学性的较为系统的认识。其理论依据是:(一)因材施教的原则。古代伟大的教育家孔子提出了“因材施教”的教育原则,这是中国教育史上宝贵的传统;而今天在实施素质教育的背景下,因材施教仍然为教育教学提供理论思想。学生的性格、气质、学习基础和能力各不相同,实施相应的不同教育,是必然趋势。(二)教育部制订的《新课程标准》指出,教学要“突出学生主体,尊重个体差异”。。分层教学的实施过程(一)学生分层备课分层授课分层作业分层辅导分层评价分层学生需要自主的学习,使自己主动地接受知识,而不需要教师强求一致的填鸭式教学。分层教学就是承认学生的层次差别,根据不同层次学生实际实施教学,这样,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在教师的辅导下愉快地学习提高学生的学习自觉性。加上教师鼓励竞争,并及时表扬和调整目标要求,符合学生的好胜心理,更进一步引发学生内动力。同时,教师一方面重点辅导了中下生,为他们学习扫清障碍,不要批评学生,学生心理平衡了,心情愉快了,有利于促进中下生积极向上;另一方面,教师适当引导上等生,为他们进一步探索知识指明方向,学生觉得自己在不停地向知识的新领域迈进,心里有说不出的愉快,有利于上等生的不断进取。因此,分层教学适应于各层次学生学习心理,不但能发展学生的智力因素,而且能培养学生非智力因素,能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减少厌学现象的产生。每一个班级中的学生,无论是知识水平还是能力以及行为习惯等都存在着较大的差距。我们每一位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特别是在新课程的教学中,一定要从课堂教学入手,优化课堂教学结构,启智激趣,因材施教,实施分层次教学,只有这样才能使每一个学生都得到发展,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所提高。下面就具体分析一下分层教学的优点。一、有利于补偿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由于受到遗传、家庭教育及社会环境等的不同影响,每个学生之间都存在“个体差异”。在新课程教学中,每一位教师都要关注学生差异,给与特别指导,不让一名学生掉队。在教学中要寻找差异、尊重差异、发展差异。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寻找和发现每一个学生的学习特点,为每一个学生的个性发展提供尽量适宜的空间,尊重每一个学生的经验和情感,理解每一个学生不同的能力倾向,允许学生可以用不同的方式来学习同一内容,允许学生有不同的学习速度和不同的学习时间。分层次教学可以针对学生在智力、非智力因素发展中的个别差异,有的放矢,区别对待,从学生的差异中寻求教学的最佳结合点,从而使全体学生都能得到主动、和谐的发展,使每个学生的差异得到发展和补偿。二、有利于营造民主、和谐的课堂教学环境教学环境是影响学习方式的一个重要的方面。教育学研究表明,人在轻松、自由的心理状态下才可能有丰富的想象,才会迸发出思维的火花。我们实施分层次教学,把激励带进课堂,把信任的目光投给每一个学生,使学生充满自信,并营造出一种民主和谐的课堂气氛;把学生分出不同层次,难题由成绩较好的学生回答,容易题由基础较差的学生回答。学生回答错了,教师态度和蔼,积极引导,并表扬他的积极参与精神,这样就保证了学生有愉悦的学习心理,从而促进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分层次教学,有利于创造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帮助学生形成一种良好的心理环境,激发学生的思维,使其能不由自主地积极开动脑筋,真正地参与学习,使学习效率得以提高。三、有利于在教学中实施因材施教古代著名教育家孔子提出的因材施教,就是在共同的教育目标下,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有的放矢,启智激趣,因势利导地采取不同的教育措施。新课程教学观对因材施教的内容输入了新的内涵。新课程理念的“材”不限于学生、教材两方面,它是观念、环境、资源、个性、差异等广泛且全面的一个涵义,对“教”也一样不限于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其中更注重学生的学习、实践的过程和不同层次学生未来的发展。分层次教学就是依据这一原则,要求教师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注意观念、环境、资源以及学生个性差异等因素,注重学生的实践与学习过程,特别要从学生未来发展考虑,处理好集体教学与个别教学的关系,在面向全体的前提下照顾个体差异,对学生的差异赋予不同的要求,使所有学生都能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发展与提高。这正是分层次教学的目的所在,也是新课程理念下的因材施教的真正内涵。四、有利于凸显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教育是培育生命的事业,教育需要生命的培育。新课程的教学理念要求教学必须以学生的生命成长为基点,尊重每一个鲜活的生命,开发每一个生命蕴藏的潜能,让每一个学生都焕发出生命的活力,实现每一个生命的最大价值。这就要求教师尊重学生的存在和差异,激活每一个学生的生命活力,发现每一个学生的一小点进步,呵护每一个学生纯真幼小的心灵,珍惜每一个学生出人意料的奇思妙想。无论哪一层次的学生,他们的创造性永远处在生成之中。因此,注重每一个学生的生命发展的教学,应该是让不同层次学生的认知、情感、态度等非智力因素都积极参与到学习中来,使每一个学生认识世界的同时深刻感受和理解知识的丰富内涵,使每一个学生的精神生活都更加丰富,每一个生命都能完整和谐的成长。而分层次教学的目标也恰恰在于使每个层次的学生都得到发展,每一个学生都得到提升,也就是使每个课堂每个层次的学生,都能快乐的跳起来摘到自己需要的桃子。这也就凸显了新课程中以人的发展为本的理念。五、有利于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也是教学活动的主人,是课堂中最具生命“活力”的因素。只有最大限度的激发起学生学习的情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才能真正有助于知识的传授、能力的培养、智力的发展、觉悟的提高和学生良好心理品质的形成,引发学生深入学习的愿望,在思考、讨论、顿悟中学生的主体作用才能得到充分地发挥。新课程的教学过程,准确地说,应该是促进“自我发展”、“自我完善”的变化过程。只有通过不同层次学生本身的积极参与、内化、吸收才能实现。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否主动地投入、积极的参与,成为教学成败的关键,成为每个学生学习素质能否全面提升,是否得到发展的关键。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在一种民主、和谐、平等的教学氛围中主动学习才能在教学中发挥不同层次学生的主体作用。而分层次教学理念就是源于这点,使每个层次的学生都能积极参与,使学生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的主体作用能够得到充分的发挥。在分层教学中,教师如果不能够处理好各层次学生之间的关系,不能采取有效的教学手段和方法,不仅难以实现分层教学的目标,相反还会暴露出诸多弊端,阻碍教学质量的提高。第一,分层教学可能造成学生差距的扩大学生产生差异的原因是学生在认识、学习习惯、兴趣爱好等方面的差异造成的,学生个体在学业上的差异是合理的,必然的。而分层教学中采用的同质分组形式,人为地将学生分为好、中、差三组,一旦教师在教学中处理不好三组的关系,或者对好组学生过度关心,对差组学生无意识的忽视,可能造成好学生更好,差学生更差,最终造成学生差距的扩大。第二,分层教学不利于师生关系建设如上所述,学生个体在认识,学习习惯,兴趣爱好等方面的个体差异造成其在某一学习领域上的困难,并不能说明其在另一个学习领域中也不行。而分层教学一般都是以某一特定学习领域的能力进行划分的,这样容易使差组的学生对教师产生逆反心理,甚至对所学学科造成厌恶,从而产生对教师本人的烦感,不利于形成良好的师生关系。第三,分层教学不利于学生的长远发展把差生集中起来不厌其烦的加以指导,对于学生来说,无非是将一项技能、技术反复地讲解,练习,但这种学习忽视了学科的特殊性,使学生获得的知识和技能不够全面,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另一方面,在实施分层教学时,教师容易给学生“贴标签”,人为地将学生分成三六九等,并区别对待,容易令学生失去学习的活力与兴趣,不利于学生的长远发展。第四,分层教学不利于学生的交流由于低层次的学生在智力和学习能力方面相对于教高层次存在一定的不足,因而在学习过程中碰到的困难和问题较多,压力大,容易产生自卑心理,表现为知难而退,半途而废,意志薄弱等,组内交流存在一定的困难。反之高层次的组的学生则易产生优越感,容易嘲笑和鄙视低层次的学生,从而影响学生的交流和互相学习,不能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另外,分层是本着学生全面发展的目的进行的,但从长远或从现实中考查,特别是分层运用不好,方法不恰当的话,就有可能给学生的发展带来许多负面效应。首先,如果分层不恰当,可能促使教师产生“学生异类”的思想,加重学生不平等的观念。或者是教师不能一下子对以往的作法有全新的转变,在思想上和态度上还不能作到对学生一视同仁,分层带有歧视的成分或被学生认为是有歧视的,那么就有可能对学生的心理和感情造成伤害,触及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在大多数情况下这种伤害并不为教师所知晓,特别是在我国学生畏师、惧师情绪较为严重的情况下,学生很少把自己的感情直接反馈给教师,教师对学生的情感感受也就知之更少了。教师大多数反馈回来的是知识学习上的教学效果,很少有关于情绪体验的信息。同时,对教学的效果评价也大多集中在知识智力上,知识智力上的获得程度成为教学好坏的主要标准。其次,分层有可能导致学生曲解或误解教师的某些行为。有研究表明,学生对分层的区别对待非常敏感,他们不仅非常细腻的察觉到这些区别对待,而且还夸大这些区别对待的程度。比如,他们认为不同的要求和标准传递着教师对不同层次学生的不同期待和对学生不同能力的估计,通过它,学生直接获悉或衡量自己在教师心目中的位置,进而形成自我评价和情感体验。再比如,成功教育提倡在差异要求和标准下根据学生的水平做出反应,对学生提供较多的强化和积极反馈,避免批评和挫伤。他们认为对低成就学生的表扬在性质上不同于对高成就学生的表扬。温斯坦指出,在学生看来,针对高成就学生的有关成绩方面经常提到的批评,可能暗示着对这些学生的高期望,而对低成就学生的表扬就向这些学生
本文标题:论分层教学利弊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85826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