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鲁迅故乡鲁迅绍兴祖居•鲁迅的上海故居留学日本时的鲁迅25年5月时的鲁迅鲁迅全家•1902年留学日本,原学医,后从事文艺工作,企图用以改变国民精神。1903年,在日本东京与东京弘文学院同学合影。后排右起第一人为鲁迅1905年在日本仙台医科学校留学。鲁迅(后排左)的胡子是房东8年后用墨添上的。1909年在东京的和服照1909年,在日本东京与许寿裳等合影,前排左起第一人为鲁迅1909年,在日本东京与许寿裳等合影,左坐者为鲁迅•1909年回国,先后在杭州、绍兴任教。辛亥革命后,曾任南京临时政府和北京政府教育部部员、佥事等职,兼在北京大学、女子师范大学等校授课。北京阜成门内宫门口鲁迅故居1912年5月,首次用鲁迅为笔名,发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五四运动前后,参加《新青年》杂志的工作。陆续创作出版了《呐喊》、《坟》、《热风》、《彷徨》、《野草》、《朝花夕拾》、《华盖集》、《华盖集续编》等专集。1922年5月23日,北京世界语会合影1923年4月15日,与俄国盲诗人爱罗先珂等合影1918年1月13日,与浙江绍兴中学校旅京同学合影,摄于北京大学二院。第三排左起第二人为鲁迅。1927年1月到当时革命中心广州,在中山大学任教。1927年8月,在广州时所摄1927年8月19日,与许广平等合影•在上海与许广平结婚,并生下周海婴。1930年9月25日,海婴与鲁迅合影,鲁迅在照片上题字:“海婴与鲁迅,一岁与五十岁”1930年9月25日,五十岁生辰全家合影1933年5月26日,为斯诺编译《活的中国》所摄1933年2月17日,与萧伯纳蔡元培合影•1936年10月19日病逝,遗体葬在万国公墓。鲁迅遗容宋庆龄等在鲁迅墓前1931年鲁迅全家与冯雪峰全家合影全家福位于上海市虹口区鲁迅公园内的鲁迅墓巴金等人抬鲁迅的棺柩鲁迅,中国现代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今年是他诞辰120周年。鲁迅原名阿张、周樟寿、豫山、周树人,1881年9月出生于浙江绍兴。当时其祖父周福清在京做官,当抱孙的喜讯传到他那里时,恰巧张之洞来访,于是其祖父便以所遇为孙取名“阿张”,之后又以同音异义的字取作大名“樟寿”,号“豫山”。鲁迅7岁进私塾就以此为名。绍兴话“豫山”和“雨伞”音近,同学们常以此取笑他,便请祖父改名,后改名豫亭,再改豫才。1898年,17岁的鲁迅离开了家乡,来到南京,投奔一个名叫椒生的叔祖,入了江南水师学堂。周椒生本人在水师学堂做官,却对这种洋务学堂极为蔑视,认为本族的后辈不走光宗耀祖的正路,而跑到这里来准备当一名摇旗呐喊的水兵,实在有失“名门”之雅。为了不给九泉之下的祖宗丢脸,他觉得鲁迅不宜使用家谱中的名字,遂将“樟寿”的本名改为“树人”,取“十年树木,百年树人”之意。“”1918年5月,在钱玄同的激励和介绍下,鲁迅在《新青年》第4卷第5号发表了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文小说《狂人日记》,首次使用笔名“鲁迅”。在“鲁迅”之前,还曾用过“迅行”的笔名。鲁迅一生用了140多个笔名,而以笔名“鲁迅”闻达于天下。许寿裳曾对此作过解释:“(一)母亲姓鲁,(二)周鲁是同姓之国,(三)取愚鲁而迅速之意。”鲁迅没有留下正式的遗嘱,只在《死》中写下这么几条:一、不得因为丧事,收受任何人的一文钱。——但老朋友的,不在此例。二、赶快收敛,埋掉,拉倒。三、不要做任何关于纪念的事情。四、忘记我,管自己生活。——倘不,那就真是糊涂虫。五、孩子长大,倘无才能,可寻点小事情过活。万不可去做空头文学家或美术家。六、别人应许给你的事物,不可当真。七、损着别人的牙眼,却反对报复,主张宽容的人,万勿和他接近。自题小像灵台无计逃神矢,风雨如磐暗故园。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自嘲运交华盖欲何求,未敢翻身已碰头。破帽遮颜过闹市,漏船载酒泛中流。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躲进小楼成一统,管他冬夏与春秋。小说集呐喊野草彷徨散文集朝花夕拾杂文集而已集二心集坟花边文学华盖集华盖集续编华盖集续编补编集外集集外集拾遗集外集拾遗补编南腔北调集且介亭杂文且介亭杂文二集且介亭杂文附集且介亭杂文末编热风三闲集伪自由书准风月谈其他作品故事新编古籍序跋集文序跋集汉文学史纲要中国小说史略阿金鲁迅诗集在行进时,也时时有人退伍,有人落荒,有人颓唐,有人叛变,然而只要无碍于进行,则越到后来,这队伍也就越成为纯粹、精锐的队伍了。单是说不行,要紧的是做。巨大的建筑,总是由一木一石叠起来的,我们何妨做做这一木一石呢?我时常做些零碎事,就是为此。空谈之类,是谈不久,也谈不出什麽来的,它始终被事实的镜子照出原形,拖出尾巴而去。杀了“现在”,也便杀了“将来”。----将来是子孙的时代。孩子是要别人教的,毛病是要别人医的,即使自己是教员或医生。但做人处事的法子,却恐怕要自己斟酌,许多人开来的良方,往往不过是废纸。鲁迅小说集《呐喊》的封面鲁迅小说集《彷徨》的封面《野草》,民国36年出版鲁迅杂文系列小说《社戏》和《祝福》的插图•《中国小说史略》鲁迅先生编撰的中国第一部小说史专著,被誉为“是一部开山的创作,搜集甚勤,取材甚精,断制也甚谨严”(胡适《白话文学史》),是二十世纪的一部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学术著作。•《汉文学史纲要》本书原为鲁迅于1923年厦门大学讲授中国文学史课程时编写的讲义,题为《中国文学史略》;次年在广州中山大学讲授同一课程时又曾使用,改题《古代汉文学史纲要》。在作者生前未正式出版,1938年编入《鲁迅全集》时改用此名。该书虽然只写到西汉两司马,但在这短短的十节讲义中,无论在选材、体例和观点上,都写出了自己的特色。•《域外小说集》由鲁迅和周作人合译,“注重的倒在介绍,在翻译,而尤其注重于短篇,特别是被压迫民族中的作者的作品,……因为所求的作品都是叫喊和反抗,势必至于倾向了东欧。”所选取的均为世界文学巨匠的代表之作,以国别来记,共有英国、美国、法国、丹麦、俄国、波兰、波斯尼亚等9个国家,14名作者,37篇作品。叶圣陶论鲁迅:伟大的灵魂瞻仰鲁迅先生的遗容,觉得非常慈祥。然而他的精神是超乎慈祥的。他伟大,他坚强。中华民族将来真个得到解放,必然由于人人具有了他那样的精神。看到昨天的送殡的行列、严肃、激昂,六七千人合成个巨大的集体。更想到各地受他感化的大众,虽然不能亲自到来送殡,也必然遥寄最真挚的心情,使这个集体无形中扩大到不知多少倍。这样,与其说鲁迅先生的精神不死,不如说鲁迅先生的精神正在发荣滋长,播散到大众的心里。而这个,就是中华民族解放终于能够成功的凭证。茅盾论鲁迅:如何永久纪念鲁迅抑住了哀痛,打起精神来奋斗下去,此时凡敬爱鲁迅先生而且痛感到这损失之巨大的人们,都严肃地在想着:如何永久纪念他。这是立即可以想到许多办法的,——纪念文学奖金,纪念馆,研究院,学会,翻译他的著作广布于全世界;这一切,都是必要,这一切即使不能同时一一办到,只要中国民族尚有解放之一日,终必能大规模地办到,而且终必有更伟大更多样的永久纪念他的办法:我想像到不远的将来“新中国”的大都市里将耸立着巍峨的“鲁迅文学院”,我想像到在将来的新中国,大陆新村一弄(如果还在)将收为公有,而在这四周将建筑起庄严的纪念馆,我也想像到绍兴将是一个新名“鲁迅县”……怀疑并不是缺点。总是疑,而并不下断语,这才是缺点。巨大的建筑,总是由一木一石叠起来的,我们何妨做做这一木一石呢?我时常做些零碎事,就是为此。单说不行,要紧的是做。节约时间,也就是使一个人的有限的生命,更加有效,而也即等于延长了人的生命。时间就是性命。无端的空耗别人时间,其实是无异于谋财害命的。在我的眼中,鲁迅先生又是轩昂不屈的。唯其不屈,才会招来更多的忌恨与敌视,遭遇更多的明枪暗箭,成为众矢之的;唯其不屈,才难以从他那里找到丝毫的奴颜与媚骨;唯其不屈,才能在万马齐喑的世界里树起一座丰碑,成为中国的脊梁!唯其不屈,才能在积贫积弱的旧中国里,撑起我们中华民族的大旗奋力呐喊,铸就不屈的民族魂!怀念鲁迅链接有的人━━纪念鲁迅有感臧克家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有的人骑在人民头上:“呵,我多么伟大!”有的人俯下身子给人民当牛马。有的人把名字刻入石头,想“不朽”;有的人情愿作野草,等着地下的火烧。有的人他活着别人就不能活;有的人他活着为了多数人更好地活。骑在人民头上的人民把他摔倒;给人民作牛马的人民永远记住他!把名字刻在石头上的名字比尸首烂得更早;只要春风吹到的地方到处是青青的野草。他活着别人就不能活的人,他的下场可以看到;他活着为了多数人更好地活着的人,群众把他抬举得很高,很高。
本文标题:鲁迅PPT课件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86076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