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咨询培训 > 中华民族大团结(最新版全)
第一单元中华民族篇第一课中华民族的形成与发展阅读与思考:中华民族的形成与发展经历了几个阶段?中华民族是世界上人口最多,历史最悠久的民族之一,是经过长期的历史发展而逐步形成的。黄河中下游长江中下游炎黄部落夏、商、西周华夏族春秋战国(中心地带)东夷南蛮西戎北狄“天下”“华夷五方之民”中华民族初具雏形二、中华民族的自在发展阶段1、秦汉时期: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初步形成秦始皇即嬴政(前259年—前210年),出生于赵国首都邯郸。秦庄襄王之子,十三岁即王位,三十九岁称皇帝,在位三十七年。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政治家、战略家、改革家,首位完成华夏大一统的铁腕政治人物,曾采用三皇之“皇”、五帝之“帝”构成“皇帝”的称号,是古今中外第一个称皇帝的封建王朝君主。秦始皇在中央创建皇帝制度,实施三公九卿,管理国家大事。地方上废除分封制,代以郡县制,同时又书同文,车同轨,统一度量衡。对外北击匈奴,南征百越,修筑万里长城,修筑灵渠,沟通水系。还把中国推向了大一统时代,为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开创了新局面,对中国和世界历史产生了深远影响,奠定中国两千余年政治制度基本格局。秦朝——我国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封建王朝秦朝统一后,将今天广西、云南等少数民族较为集中的区域纳入国家统一管理之下,各民族共同开发边疆、建设国家。楚汉战争时刘邦被封为汉中王,其率领的军队被称为“汉军”,驻扎在汉中。后刘邦率汉军“明修栈道,暗渡陈仓”,首先占据关中,进而统一天下,定国号为“汉”。汉朝是中国历史上继秦之后的又一个统一国家。正是在这个时期,与汉朝人作战的匈奴人,开始称汉军士兵“汉子”,这种称呼后来为契丹人、蒙古人、以及边疆地区其他一些民族所沿用,往往称中原民族为“汉人”,这就是现代“汉族”称谓的由来。1、秦汉时期: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初步形成汉族是中国的主要民族,现在占全国总人口的93.3%。2、魏晋南北朝至唐宋时期:各民族大融合魏晋南北朝全称三国两晋南北朝(公元220年——公元589年)是中国历史上政权更迭最频繁的时期。也是各民族不断迁徙、相互融合的时期。北方及西部的匈奴、鲜卑、羯、氐、羌等民族大量涌入中原,与中原汉族杂居混处,通婚混血,渐渐融为一体。隋唐时期(581年—907年),为隋朝(581—618年)和唐朝(618—907年)两个时期。隋唐时期的中国是当时世界上唯一长期保持统一的大国。是中华民族在大一统条件下大融合、大发展的时期。2、魏晋南北朝至唐宋时期:各民族大融合“皇帝”、“天子”、“天可汗”唐朝——国力强盛、疆域辽阔、民族关系和谐唐朝通过册封、和亲、设官等方式密切与少数民族关系。“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唐太宗)3、元明清时期: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渐趋稳定元朝:加强了中央政府对边疆的统辖。明朝东北——努尔干都司西域——哈密卫青藏高原——乌斯藏都指挥使司多民族的分布格局进一步巩固元朝——第一个少数民族建立的统一的封建王朝元朝开创的行省制度沿用至今;回族在元朝正式形成;边疆民族与中原民族交往增多,促进了边疆地区的开发,有利于国家统一。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与发展清朝统一了蒙古地区,制定了盟旗制度在西域设伊犁将军,后建新疆行省在西藏设驻藏大臣,统一册封达赖、班禅在西南地区实施“改土归流”清朝在东南统一了台湾,奠定了近代中国版图3、元明清时期: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渐趋稳定清朝——奠定今日中国版图的基础清朝在全国设置18个行省,5个将军辖区、西藏西宁两个办事大臣辖区,重视对边疆的管理、开发,最终确立了今天中国的版图。蒙古族土尔扈特部东归更是谱写了民族团结的光辉篇章。二、中华民族的自觉发展阶段1840年以后,面对西方资本主义列强对中国的侵略,亡国灭种的危机把中国各民族的命运紧紧地连在了一起,从客观上促进了中华民族整体意识的进一步增强。2.中日甲午战争后,孙中山在《兴中会章程》喊出了“振兴中华”的响亮口号。1912年,辛亥革命结束了封建帝制,“合汉满蒙回藏为一家”,“五族共和”,建立了中华民国,开启了近代中华民族国家构建的进程。三、新中国成立后中华民族的新发展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标志着当代中国民族国家的构建完成。第一单元中华民族篇第二课中华民族的内涵与中华民族精神(一)中华民族形成的要素和条件1、是历史的产物2、强烈的民族认同一、中华民族的内涵民族是指人们在一定的历史发展阶段形成的有共同语言、共同地域、共同经济生活以及表现于共同的民族文化特点上的共同心理素质的稳定共同体(二)什么是中华民族?炎黄子孙三大印记:1、铲形门齿2、青斑3、内眦褶一、中华民族的内涵(三)中华民族的内涵1、中华民族各成员具有共同的民族认同2、中华民族具有“多元一体”的特点3、中华民族内部不同层次的认同相互协调一、中华民族的内涵第二单元爱国统一篇第三课爱国主义是推动中华民族前进的精神动力近代日本侵略中国的主要史实(1)1894-1895年挑起甲午中日战争,逼签《马关条约》,掠夺巨额赔款,割占台湾。(2)1898年,瓜分狂潮中,划福建为势力范围。(3)1900年,参与八国联军侵华战争,逼签《辛丑条约》,掠夺中国赔款和主权。(4)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借对德宣战,出兵山东,强占德国在山东的权利;1915年,向袁世凯提出灭亡中国的“二十一条”。(5)1919年在巴黎和会上,企图使占领山东合法化,引发五四运动;1922年华盛顿会议上受美国排挤。(6)1931年,制造“九·一八”事变,占领东北,1932年建立伪满洲国傀儡政权;1937年,制造“七七事变”,发动全面的侵华战争。影响中日关系和谐发展的主要问题:历史问题如教科书问题;参拜靖国神社问题;民间战争赔偿问题;遗留化学武器问题;领土问题如钓鱼岛问题;台湾问题;东海油田问题当你看到类似这样的图片或消息时,你又有怎样的感受?一、爱国主义的内涵爱国主义:是对爱国感情的提高和升华,是关于爱国的系统思想观点,表现为:对祖国的忠诚和热爱,对祖国前途和命运的关心,对祖国具有荣誉感和责任感。反映了个人对祖国的依存关系,是人们对故土家园、民族和文化的归属感、认同感及尊严感的统一。中华民族精神为什么要以爱国主义为核心?二、弘扬爱国主义的重要意义1.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继往开来的精神支柱优良传统:热爱祖国,矢志不移;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维护统一,反对分裂;同仇敌忾,抵御外侮。2.爱国主义是维护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的纽带3.爱国主义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强大动力爱我中华、建我中华、强我中华三、新时期爱国主义的特征主题----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内在要求----坚持对外开放具体体现----个人利益与社会主义祖国利益紧密相连崇高境界----紧跟时代节拍,改革创新我们应该如何表达爱国?具体可以做什么?四、弘扬爱国主义精神的要求1.必须树立国家利益高于一切的思想。2.必须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为祖国各项事业的发展、为繁荣和发展中华民族的“四大文明”贡献力量。3.必须维护祖国的独立和主权,维护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增强民族自尊心,保持民族气节。4.必须自觉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履行公民义务,培养爱国之情,坚定报国之志,从我做起,从本岗位做起。第二单元爱国统一篇第四课国家统一是中华民族的最高利益第一,钓鱼岛周围海域石油资源丰富据1967年联合国调查发现,钓鱼岛海域蕴藏着800亿桶的海底石油和油气,有人曾经断定,钓鱼岛附近水域的石油资源使之“有可能成为第二个中东”。第二,钓鱼岛的地域战略十分重要一、国家统一对中华民族发展进步的意义1、国家统一是各民族团结合作的基础带来辽阔疆域、强大的国力、安定的社会环境和经济繁荣的局面。促进民族融合与民族文化的双向交流,增强民族间的亲和力和凝聚力。推动中华文化的发展,培育中华民族共同的心理素质,增强了各民族的向心力,提供了稳定的社会政治环境。2、国家统一是各民族发展进步的保障可以组织实施宏大的公共工程建设;可以形成反对外来侵略的强大力量;新中国成立后各民族经济文化联系更加紧密,相互学习、相互促进、共同发展、共同进步。分裂会破坏社会经济的正常发展,阻隔各地区、各民族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延缓民族进步,削弱国力。一、国家统一对中华民族发展进步的意义3、国家统一是各民族发展进步的保障国家统一是中国历史发展的主流。历史表明:一个强大的国家,必然是一个统一的国家;一个强盛的民族必然是一个统一的民族。一、国家统一对中华民族发展进步的意义二、维护和巩固国家的安全统一1、坚决捍卫国家的主权、安全和领土完整。国家核心利益。当代国际关系基本准则。维护统一、反对分裂的坚定信念和充分条件。坚持独立自主。2、坚决进行反分裂的正义斗争第三单元团结发展篇第五课民族团结是中华民族繁荣发展的基本保证勾画“丝绸之路经济带”伟大蓝图习近平主席于2013年9月7日在哈萨克斯坦纳扎尔巴耶夫大学演讲时所提出的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宏伟设想。这是中国政府首次就洲际经济合作一体化进程提出具体的构想。习近平提出,为了使欧亚各国经济联系更加紧密、相互合作更加深入、发展空间更加广阔,中国和中亚国家可以用创新的合作模式,共同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以点带面,从线到片,逐步形成区域大合作。这将是一个东起西太平洋沿岸、西到波罗的海、横跨欧亚大陆的新兴经济合作区。新疆在中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战略地位1、是中国重要的石油、天然气和煤炭等能源战略基地。2、中国未来能源进口的重要安全战略通道。3、中国西部经济增长重要支点,中国向西开放的前沿阵地。4、是中国现代化农业和畜牧业的重要推广地区。5、是中国西部边疆反对“三股势力”的战略前沿。6、是建设中国各民族平等相处、和谐繁荣生活幸福社会的标杆。一、什么是民族团结?含义:民族团结是指不同民族在社会生活和交往联系中的相互适应、友好和睦的关系,是不同民族为了共同理想、共同利益和共同目标在平等的基础上的联合,马克思主义处理民族问题的基本原则之一。内容:汉族和少数民族的之间的团结、各少数民族之间的团结以及同一民族内部成员之间的团结。二、民族团结的意义----中华民族繁荣发展的基本保证1、民族团结是维系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的生命线。2、民族团结是中华民族繁荣昌盛的根基直接关系到祖国统一、领土完整和边防巩固,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国家才能繁荣昌盛,56个民族才能共同发展进步。3、民族人团结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备因素三、维护民族团结反对民族分裂立场:民族团结是福民族分裂是祸行动----如何维护民族团结?(自觉维护民族团结)(1)各民族互相尊重,互相信任、互相学习、互相爱护、互相支持,在平等的基础上和睦相处。(2)学习和了解掌握党和国家的民族理论政策法规及民族基本知识,提高民族团结的自觉性。(3)坚持原则,明辨是非。民族分裂主义是影响新疆稳定的危险因素,必须坚决反对。中学生如何以实际行动维护民族团结学习、了解、掌握党和国家的民族理论政策法规和基本知识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民族观,牢固树立民族团结思想,不断提高民族团结的自觉性和坚定性。积极参与开展民族团结教育活动,在全社会大力营造维护民族团结光荣、破坏民族团结可耻的浓厚氛围。努力做到“四个人人”和“五个互相”尊重少数民族风俗习惯,不冒犯少数民族禁忌。第三单元团结发展篇第六课发展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根本途径一、什么是发展是指一个国家或社会由落后的不发达状态向先进的发达状态,包括经济发展,社会发展和人的自身发展。二、发展是促进中华民族繁荣昌盛的根本途径1,发展是当今时代振兴中华的客观要求(发展作为解决一切问题的基础)2,发展是中华民族兴旺发达的基础(共同利益所在,提供坚实物质基础)3,发展是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的必由之路(物质基础,根本途径)三、促进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1,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是新时期民族工作的主题。(核心体现,根本依据,理论基础。指导思想,奋斗目标,根本任务,行动纲领。)2,加快少数民族地区发展是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利益所在。(直接关系,民族工作的主要任务,重大意义。)3,国家的支持帮助与少数民族的自力更生相结合。(实现民族平等的重要内容,归
本文标题:中华民族大团结(最新版全)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86146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