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商业计划书 > 我的家乡--安徽亳州.PPT
中国四大药都之首------安徽亳州---我的家乡章节安徽亳州简介安徽亳州部分景点介绍章节一•安徽亳州简介我的家乡——安徽亳州位于安徽省西北部的亳州,有“中华药都”之称。亳州自商汤建都到今,已有3700年的文明史,是汉代著名医学家华佗的故乡,由于一代名医的影响,带动了亳州医药的发展,到明、清时期亳州就是全国四大药都之一,清末,亳州已经成了药商云集,药栈林立,药号巨头密布,经销中药材两千多种的重要“药都”。不难看出到清末亳州的药市已很繁荣。亳州的中药材种植亦是比较广泛的,清代文学家刘开有诗云:“小黄城外芍药花,十里五里生朝霞,花前花后皆人家,家家种花如桑麻。”可见,在当时特定的条件下,医药业的发展主要依靠以种植中草药为主,药业的发展,促进了药材业的发展。亳州已发展成为全国最大的药材集散地,年销售收入突破100亿元。近年来,药材已成为亳州四大经济支柱之一,建成“中国药材第一市”。我的家乡——安徽亳州药都亳州亳州钟灵毓秀,英才辈出。千百年来,这块美丽富饶的土地孕育出无数文治武功、彪炳史册的先哲名流。道教鼻祖老子以特有的宇宙观、行知论给后人留下经典著作《道德经》,虽只有五千言,却文约辞要,博大精深,提出一个非常完整的哲学体系,被誉为“万经之王”;一代圣哲庄子,曾为漆园吏,他“喻牛辞相”的故事及王安石“吏无田甲当时气,民有庄周后世风”的诗句,至今仍在民间广为传诵;魏武帝曹操“煮酒论英雄”、“横槊赋诗”的英雄气概,使天下多少有识之士为之倾倒;陈思王曹植的“七步诗”,至今读来仍令人荡气回肠;神医华佗的“麻沸散”是医学史上全身麻醉的“世界之最”,首创的“五禽戏”现在依然有不少人在天天习练;巾帼英雄花木兰代父从军的胆识、谋略与风采着实令人敬仰,其故事更是妇孺皆知;一代圣君商成汤、道教至尊陈抟、悯农诗人李绅、捻军首领张乐行等,都是这块蕴才积盛之地的骄子。他们为创造辉煌的中华古代文明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我的家乡——安徽亳州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给亳州大地留下众多的古迹和宝贵的文化遗产。亳州现存国家、省、市级文物保护单位200余处;其中省以上保护单位22家,占全省的1/3。这些古迹融自然风光与人文景观于一体,处处蕴含着丰厚的文化底蕴。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花戏楼,戏文遍布,彩绘艳丽,大殿威严,戏楼、鼓楼辅衬,砖木镂雕双绝,其建筑巧夺天工闻名于世,令人赞叹不已。全国道教第一大殿——太清宫,又名太静宫,俗称老子庙,规模宏大,建筑辉煌,碧瓦红墙,紫气萦回,庄严肃穆,气势非凡。汤陵丘埠巍然,古木虬枝盘空,苍碑夹道耸立,置身园中,凭吊先贤,景仰之情油然而生。被誉为“地下长城”的古运兵道,纵横交错,互相连通,工程巨大,建筑宏伟,相传为曹操所建,堪称古代军事史上的奇迹。当代文史大家郭沫若亲题馆名的华祖庵,包括有“草堂经声”、“药圃流香”、“五禽鸣寿”等八大景观,庙祠完整,古朴典雅,实为亳州一大胜迹。其他名胜古迹较为著名的有占地十多平方公里,建筑考究,工程浩大的曹氏宗族墓群;有金碧辉煌,殿宇宽敞,孔子问礼处的道德中宫;有造型美观,高耸云霄的薛阁塔和万佛塔;有建筑巍峨,清幽雅静的白衣律院及清真石寺;有嵇山之巅,古风依然的嵇康故居;有方丈凸石,平滑如砥,印有巨人所压之痕的陈抟卧迹;还有市区内明清风格犹存、古貌依旧的老街、古巷等,名胜遍布,古韵悠然。另外,还有正在开发与保护的蒙城尉迟寺遗址、涡阳新兴集新四军四师司令部旧址等。亳州的历史人文景观,与黄山的自然景观遥相呼应,素有“南黄山,北亳州”之说。1986年被命名为“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1998年被评为“全国首批优秀旅游城”。章节二•安徽亳州部分景点介绍亳州谯东镇药用植物园谯城区谯东镇被国家旅游局命名为全国首批生态农业旅游示范点,这也是亳州市唯一获此殊荣的乡镇。地处我市东郊的谯东镇,素以无公害中药材、蔬菜种植和省内名品铜关粉皮而著称,境内无工业污染源,环境优良。所辖铜关村早在10年前即被国家农业部命名为全国生态平衡示范村。近年来,谯城区重点以药用植物园为依托,分别按木本、草本、藤本等不同类型设立景区,配套建餐饮、服务、休闲、娱乐等现代化旅游服务设施。此外,还在境内涡河沿线建成10公里高标准自然风景旅游带。日本、美国、以色列、加拿大、韩国等国际友人及国内各界人士考察后纷纷给予好评,发展势头日益强劲亳州涡阳老子文化广场座落在涡阳县城中心,占地22000平方米,由原体育场改建而成。该广场是新世纪城市建设标志性的经典之作。它集大型雕塑、音乐喷泉、绿地草坪为一体,突出道家文化特色。在下沉式广场中心心园地坪铺有太极图图案,在其南端安装九根龙型图腾柱。老子文化广场是市民休闲健身的好去处。亳州华佗庵华祖庵始建于唐宋年间,由庙祠、故居、古药园三个院落组成,占地面积8600平方米,庙祠内外双狮雄踞,古木虬枝盘空,殿宇辉煌,肃穆庄严。神医塑像,热诚慈祥倔降飘逸,神采奕奕。这里陈列着大量的医史文献和文物展品。西偏殿内,数组彩塑腊像,配以灯光布景,引人入胜。东院修竹间,华佗自怡亭翘首昂然,亭悬楹联曰:“自是闲云野鹤,怡然流水瑶琴”,这对华佗一生写照是多么确切!穿过庙祠就是他的故居。元化草堂立于高台之上,东厢名“益寿轩”,西厢“存珍斋”为其当年的药房和看病的地方,分别悬挂着中国历代名医画像和其乡土别传以及国内外专家学者的题词和绘画。整个院落回廊相接,松苍柏老,竹翠梅寒,绿荫沉沉与庙祠相映生辉。绕过画廊,进入古药园,被垂柳吊槐覆盖下的药池,晶莹绿泛,至善善水榭与曲桥玉立其间,碧影波光晃然水晶宫里。一片竹篱柴扉间,满植芍药、牡丹、白菊、曼陀萝、玫瑰、棕榀等名贵中药草及花卉,可谓药圃流香,四季繁花争艳。神医阁、五禽戏坛、课徒馆、云路桥和诗壁诸景,掩映在碧水绿树间,古香古色,令人静谧而神荡,悠思千古。这里也是华佗纪念馆的所在地。自开放之日蟾仰胜迹,缅怀先哲的国内外各界人士络绎不绝,华祖庵已成为世界研究华佗学术的中心,历史文化名城亳州的一处闪耀着无限风光的景点亳州利辛县烈士陵园原名路集烈士纪念碑,位于利辛县路集。这里埋葬着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为国捐躯的祝聚民等七位烈士的遗骨。1984年县人民政府出资兴建,2003年12月县人民政府出资重修扩建并命名为利辛县烈士陵园。整个陵园长110米,宽90米,纪念碑高10米,气势恢宏,古朴庄重,依“山”傍水,松柏掩翠,满园馨香。既有陵园之凝重肃穆,又有园林之秀丽清新新,集瞻仰、游览两种功能于一体。原安徽省委副书记、省人大主任王光宇为纪念碑题词:革命烈士永垂不朽!原省人大副主任郑锐为陵园题写了园名。是利辛县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亳州花戏楼毫州花戏楼又称山陕会馆,大关帝庙。是明清时期山西、陕西商人聚会的地方,因关羽是山西人,因此他们在此建关公庙。清康熙15年(1676)始建花戏楼,乾隆年间又增添了许多彩绘和雕刻。花戏楼因精湛的雕刻、绚丽的彩绘而驰名中外。整个建筑面积3163平方米,分戏楼、钟楼、鼓楼、座楼和关帝庙大殿等几个部分。亳州辉山烈士陵园又称辉山烈士公墓,位于涡阳县曹市镇辉山之巅。为悼念新四军第四师第十一旅涡北抗日殉国的300余名烈士而建。该陵园于1945年建。正面是牌坊式大门。上有毛泽东题词“死难烈士万岁”,两侧有朱德和涡阳县的题匾。陵园中央,矗立着一座15米高的纪念塔,上刻:“新四军第四师第十一旅涡北抗战殉国烈士纪念塔”21个大字。亳州扶阳古城位于涡阳县张老家乡。《元和郡县志》和《太平寰宇记》载,扶阳故城在城父县东北36里,系西汉建立的县城,属沛郡。西汉宣帝本始3年(公元前71),封韦贤于此(扶阳阳侯)。此城在老子故里太清宫西北之古福宁镇附近。是涡阳境内最古老的一座故城。亳州古井酒文化博物馆位于亳州古井镇古井酒厂对面,为仿明清宫廷建筑,是安徽“十大”行业馆之一,也是国内最早的酒文化博物馆之一。连同古井酒厂、魏井、宋井,被国家旅游局命名为“工业旅游示范点”。博物馆建于1994年,占地3200平方米,建筑面积2200平方米,总投资近2000万元,由北京故宫博物院专家陈列布展,分为中国酒文化、古井酒文化、古井发展史、名酒荟萃、古井画廊五大展区,一大批诸如储秀宫慈禧太后专用酒器等国宝在馆内展出,充分展示了中国酒文化的博大精深。毫州三国览胜宫建于1992年,原为曹操纪念馆,后因全国停建楼堂馆所而改为旅游项目。三国揽胜宫是我国改革开放后较早的仿汉建筑群旅游项目,它利用声、光、电等现代技术再现了三国时期个精彩的历史事件,现又增添了皖北书画研究中心,进一步扩大了景点的文化内涵亳州地下运兵道位于亳州市老城区地下,以大禹首为中心,向四面延伸,分别通达城外。运兵道始建于东汉末年,相传为曹操所建。整个地道经纬交织,纵横交错、布局奥妙,规模宏大,目前已发现长近八千米,它远远超过地面上保留的一座古老城池的价值。被誉为“地下长城”。2001年6月25日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亳州高炉古镇在涡阳县城东12公里处的涡河北岸。涡河高炉大桥贯通南北,向南3公里与S307省道相接,水陆交通便捷,是亳州市文明古镇之一。据《涡阳县志》载,东汉末期,曹操在此沿涡一带屯兵数十万,并建高炉,打造兵器,准备攻打吴国,扫平中原。高炉镇因而得名。我的家乡——药都-亳州最美亳州欢迎您!点击:歌词歌曲:故乡的云费翔
本文标题:我的家乡--安徽亳州.PPT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86166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