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深圳大学数学与计算科学学院zwj@szu.edu.cn主讲:张文俊SZUSZUInthisChapter数学归纳法原理1抽屉原理与聚会认友2七桥问题与图论3数学与密码4SZU名人语录数学的生命力的源泉在于它的概念和结论尽管极为抽象,但却像我们所坚信的那样,它们是从现实中来的,并且在其他科学中,在技术中,在全部生活实践中都有广泛的应用;这一点对于了解数学是最重要的。——A.D.ALEKSANDROV《数学,它的内容、方法和意义》SZU名人语录从十分清楚明白、根本无法怀疑的东西、最简单最容易认识的对象开始,一点一点逐步上升到对复杂对象的认识。——R.DESCARTESSZU名人语录“数学是什么?大致说来,数学和其它科学一样,它的发展基于两个原因:(一)奇怪的现象;(二)数学结果的应用。”“结果把奥妙变为常识,复杂变为简单,数学便成为科学的有力而不可缺少的工具。”——陈省身SZU第一节数学归纳法原理zwj@szu.edu.cnzwj@szu.edu.cn数学归纳法原理理论:基础、基本形式与变形MainPoints应用:有效应用与不当应用zwj@szu.edu.cn万丈高楼平地起南北朝时,一位印度法师将一部名为《百喻经》的寓言式图书带到中国并翻译成汉语。其中有一篇题为《三重楼寓》的寓言……数学欣赏zwj@szu.edu.cn数学归纳法及其理论基础zwj@szu.edu.cn理论基础自然数公理:设S是自然数集合N的子集,即SN,如果S满足(1)1∈S;(2)若n∈S,则n+1∈S;那么,必有S=N.zwj@szu.edu.cn【数学归纳法原理】设Pn是与自然数相关的一种命题,如果(1)当n=1时命题P1是成立的;(2)假设当n=k时命题Pk是成立的,可以证明当n=k+1时命题Pk+1也是成立的。那么命题Pn对所有自然数n都是成立的。zwj@szu.edu.cn【数学归纳法原理变形1】设Pn是与自然数相关的一种命题,如果1)当n=k0时命题Pk0是成立的;2)假设当n=k(k≥k0)时命题Pk是成立的,可以证明当n=k+1时命题Pk+1也是成立的。那么命题Pn对所有自然数n≥k0都是成立的。例如:n边形内角和问题。zwj@szu.edu.cn【数学归纳法原理变形2】设Pn是与自然数相关的一种命题,如果1)当n=1时命题P1是成立的;2)假设当1≤n≤k时命题Pn是成立的,可以证明当n=k+1时命题Pk+1也是成立的。那么命题Pn对所有自然数n都是成立的zwj@szu.edu.cn例如:有两堆棋子,数目相等。两人玩耍,每人每次可以从其中一堆中取任意多颗棋子,但不能同时从两堆中提取,规定取得最后一颗棋子者为胜。求证:后取者可以必胜。zwj@szu.edu.cn【数学归纳法原理变形3】设Pn是与自然数相关的一种命题,如果1)当n=1,2,…,k0时命题Pn是成立的;2)假设当n=k时命题Pk是成立的,可以证明当n=k+k0时命题Pk+k0也是成立的。那么命题Pn对所有自然数n都是成立的。zwj@szu.edu.cn例如:求证:方程x+2y=n的非负整数解的组数为;一般地,方程x+my=n的非负整数解的组数为其中表示商的整数部分。])1(1[41)1(21nn.1][mn][mnmnzwj@szu.edu.cn【数学归纳法原理变形4——跷跷板归纳法】设An,Bn是与自然数相关的两种命题,如果1)当n=1时命题A1是成立的;2)假设当n=k时命题Ak是成立的,可以证明命题Bk也是成立的;3)假设当n=k时命题Bk是成立的,可以证明当n=k+1时命题Ak+1也是成立的。那么命题An,Bn对所有自然数n都是成立的。zwj@szu.edu.cn例如:假设数列{an}满足:a2n=3n2,a2n-1=3n(n-1)+1,n=1,2,3,…。Sm=a1+a2+…+am.求证:)134(21)134(2122212nnnSnnnSnnzwj@szu.edu.cn【数学归纳法原理变形5——逆向归纳法】设Pn是与自然数相关的一种命题,如果1)存在一个递增的无限自然数序列{nk},使命题Pnk成立;2)假设当n=m时命题Pm是成立的,可以证明当n=m-10时命题Pm-1也是成立的。那么命题Pn对所有自然数n都是成立的.例如:算术平均与几何平均不等式数学欣赏zwj@szu.edu.cn归纳法在几何上的一个应用——两色定理的证明zwj@szu.edu.cn两色定理:在一张纸上随意画一些直线,这些直线把这张纸分割成若干个区域。把这假想成一个世界地图,要对其进行图色以便区分各个不同的国家,只需要两种颜色(比如红色与黄色)就够了。zwj@szu.edu.cn两色定理的证明:我们考虑画出这幅地图所用直线的条数:(1)如果只用一条直线,那么只能分出两个国家,两种颜色足够了;(2)现在假设对所有用n条直线画出的地图,都只需要两种颜色,我们考虑一个由n+1条直线画出的地图M。zwj@szu.edu.cn对于这个地图,从中抹去一条直线,此时剩下的地图是由n条直线画出的,自然可以由两种颜色着色。再把刚刚抹去的直线添上去,这条直线把整张纸分成两部分,刚才图好颜色的国家中,有些也给分开了,有些则没有被分开。zwj@szu.edu.cn在这条直线分成的两部分中,一半保留原来的着色,另一半中各个国家的颜色全部换掉:红换黄,黄换红。于是,这个由n+1条直线画出的地图M也只需要两种颜色就能区分各个国家了。根据数学归纳法原理,任何由若干条直线画出的地图都只需要两种颜色就够了。数学欣赏zwj@szu.edu.cn归纳法的妙用——数不尽的骆驼zwj@szu.edu.cn下面的故事是巧妙运用归纳法的一个例子。一位画家招收三个弟子,为了测试徒弟们对绘画奥妙掌握的程度,画家出了一道题目:要求三个弟子各自用最经济的笔墨,在给定大小的纸上画出最多的骆驼。zwj@szu.edu.cn第一个弟子为了多画一些,他把骆驼画得很小、很密,纸上显示出密密麻麻的一群骆驼;第二个弟子为了节省笔墨,他只画骆驼头,从纸上可以看到许多骆驼;第三个弟子在纸上用笔勾画出两座山峰,再从山谷中走出一只骆驼,后面还有一只骆驼只露出半截身子。zwj@szu.edu.cn三张画稿交上去,第三个弟子的画因构思巧妙、笔墨经济、以少含多而被认定为最佳作品。原因何在?数学欣赏zwj@szu.edu.cn归纳法的不当使用——秃子世界zwj@szu.edu.cn(1)只长1根头发的人是秃子。(2)如果长n根头发的人是秃子,那么长n+1根头发的人也是秃子。于是根据数学归纳法原理,不论长多少根头发的人都是秃子,这个世界是个秃子世界。SZU第二节抽屉原理与聚会认友zwj@szu.edu.cnzwj@szu.edu.cn抽屉原理与聚会认友抽屉原理的形式与意义MainPoints抽屉原理的应用与推广zwj@szu.edu.cn二桃杀三士晏婴(?~前500年)是古代历史上齐国富有经验的政治家,他足智多谋,在有些事情的处理上用到了一些数学原理。在《晏子春秋》里记载了一个叫“二桃杀三士”的故事:zwj@szu.edu.cn齐景公有三名勇士,田开疆、公孙接和古治子。这三名勇士都力大无比,英勇善战,为齐景公立下过许多功劳。但是他们也因此而目空一切,甚至连齐国宰相晏婴都不放在眼里。晏婴对此极为恼火,便劝齐景公杀掉他们。齐景公对晏婴言听计从,但却心存疑虑,担心万一武力制服不了他们反被他们联合反抗。晏婴于是献计于齐景公:以齐景公的名义奖赏三名勇士两个桃子,请他们自己评功,按功劳大小分吃桃子。zwj@szu.edu.cn三名勇士都认为自己功劳很大,应该单独吃一个桃子。于是,公孙接讲了自己的打虎功,拿了一只桃子;田开疆讲了自己的杀敌功,也拿了一只桃子。两人正要吃桃时,古治子讲了自己更大的功劳。田开疆、公孙接觉得古治子功劳确实大过自己而羞愧不已,拔剑自刎。古治子见了,后悔不迭。心想:“如果放弃桃子隐瞒功劳,则有失勇士威严;但若争功请赏羞辱同伴,又有损哥们义气。如今两位兄弟都为此绝命,我独自活着还有何意义?”于是,古治子一声长叹,拔剑结束了自己的生命。zwj@szu.edu.cn晏婴采用借“桃”杀人的办法轻易地除去了心腹之患。这里,他利用了数学中的一个简单而有用的原理:抽屉原理。数学欣赏zwj@szu.edu.cn抽屉原理的简单形式zwj@szu.edu.cn所谓抽屉原理,又叫鸽笼原理,它是组合数学中一个最基本的原理,可以用来解决许多涉及存在性的组合问题。其基本内容为:把m个物体放到n个抽屉中,如果物体数比抽屉数多(即mn),那么,必然有至少一个抽屉里放入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物体。zwj@szu.edu.cn这个原理有两个简单变形:1.把多于m×n个的物体放到n个抽屉中,那么,必然有至少一个抽屉里放入m+1个或m+1个以上的物体。2.把无穷多个的物体放到n个抽屉中,那么,必然有至少一个抽屉里放入无穷多个物体。zwj@szu.edu.cn抽屉原理I把m个物体放到n个抽屉中,那么,必然有(至少)一个抽屉里放入至少k个物体。这里时不整除当时整除当mn1mn,nmnmkzwj@szu.edu.cn例如:1)在任意给定的3个整数中,必定有2个整数,其和是2的倍数(其算术平均值还是整数)。2)在任意给定的5个整数中,必定有3个整数,其和是3的倍数(其算术平均值还是整数)。3)在坐标平面上任意取5个整点(纵横坐标都是整数),则必定存在其中两个整点,其连线的中点仍是整点。zwj@szu.edu.cn4)在n维空间中,任意取2n+1个整点(纵横坐标都是整数),则必定存在其中两个整点,其连线的中点仍是整点。5)在3×4的长方形中,任意放置6个点,必有两个点的距离不超过。56)边长为1的正方形中任意放入9个点,在以这些点为顶点的各个三角形中,必有一个三角形,它的面积不大于1/8。数学欣赏zwj@szu.edu.cn聚会认友zwj@szu.edu.cn我们可能经常会遇到这样的情况:在一桌酒席上,十来个本来不相识的人坐在一起,经过不太久的交流,马上会有人找到自己的“知音”,他们可能是校友、同行、同乡、同姓、同年龄、同属相或者是朋友的朋友、朋友的同乡、同乡的朋友等。这种情况几乎在每次酒席中都会发生,以致让人感觉到这世界真是太小。难道这都是巧合吗?数学欣赏zwj@szu.edu.cn聚会的朋友zwj@szu.edu.cn我们经常会参加各种聚会。如果我说:在任何一种聚会中,一定有两个人,他们在场的朋友数是一样多的。你一定会很吃惊。但是,我们可以用抽屉原理来说明,这是千真万确的。数学欣赏zwj@szu.edu.cn六个人的聚会zwj@szu.edu.cn在任何6个人中,一定可以找到3个人,他们或者互相都认识,或者互相都不认识。数学欣赏zwj@szu.edu.cn抽屉原理的推广形式zwj@szu.edu.cn抽屉原理II把m个物体放到n个抽屉中,那么,必然有(至少)一个抽屉里放入至多个物体。nmzwj@szu.edu.cn例如设为区间(0,1)内的任意n+1个实数,那么,其中必有两个数,其差的绝对值小于1/n.121...nnxxxxSZU第三节七桥问题与图论数学欣赏zwj@szu.edu.cn背景zwj@szu.edu.cn七桥问题18世纪,位于现立陶宛内的哥尼斯堡镇,有一条河流叫普雷格尔河。河中有两个相邻的小岛,岛与岛、岛与陆地之间建有七座桥zwj@szu.edu.cn问题:一个人能否一次无重复地走遍所有的七座桥,最后回到出发点?这就是著名的“七桥问题”。1736年,一位小学教师写信给当时的著名数学家欧拉(Euler),请教对七桥问题的解答。欧拉用数学方法对七桥问题进行了深入的研究。数学欣赏zwj@szu.edu.cn欧拉的解答——七桥问题的数学模型zwj@szu.edu.cnzwj@szu.edu.cn欧拉研究后发现:(1)这不是一个代数问题(代数问题研究量的大小、关系);(2)这也不是一个平面几何问题(平面几何问题研究角度的大小、
本文标题:数学欣赏2006D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86246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