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中教育 > 高中物理中摩擦角应用
1摩擦角及其应用一、摩擦角1、全反力:接触面给物体的摩擦力与支持力的合力称全反力,一般用R表示,亦称接触反力。2、摩擦角:全反力与支持力的最大夹角称摩擦角,一般用φm表示。此时,要么物体已经滑动,必有:φm=actanμ(μ为动摩擦因素),称动摩擦力角;要么物体达到最大运动趋势,必有:φms=actanμs(μs为静摩擦因素),称静摩擦角。通常处理为φm=φms。3、引入全反力和摩擦角的意义:使分析处理物体受力时更方便、更简捷。二、隔离法与整体法1、隔离法:当物体对象有两个或两个以上时,有必要各个击破,逐个讲每个个体隔离开来分析处理,称隔离法。在处理各隔离方程之间的联系时,应注意相互作用力的大小和方向关系。2、整体法:当各个体均处于平衡状态时,我们可以不顾个体的差异而讲多个对象看成一个整体进行分析处理,称整体法。应用整体法时应注意“系统”、“内力”和“外力”的涵义。三、应用1、物体放在水平面上,用与水平方向成30°的力拉物体时,物体匀速前进。若此力大小不变,改为沿水平方向拉物体,物体仍能匀速前进,求物体与水平面之间的动摩擦因素μ。这是一个能显示摩擦角解题优越性的题目。可以通过不同解法的比较让学生留下深刻印象。法一,正交分解。(学生分析受力→列方程→得结果。)法二,用摩擦角解题。引进全反力R,对物体两个平衡状态进行受力分析,再进行矢量平移,得到图1中的左图和中间图(注意:重力G是不变的,而全反力R的方向不变、F的大小不变),φm指摩擦角。再将两图重叠成图1的右图。由于灰色的三角形是一个顶角为30°的等腰三角形,其顶角的角平分线必垂直底边……故有:φm2=15°。最后,μ=tgφm。答案:0.268。思考:如果F的大小是可以选择的,那么能维持物体匀速前进的最小F值是多少?解:见图1,右图中虚线的长度即Fmin,所以,Fmin=Gsinφm。答:Gsin15°(其中G为物体的重量)。2、“千斤顶”问题:在固定的斜面上放一物体,并对它施加一竖直向下的压力,物体与斜面间的摩擦因数为μ。求斜面倾角θ的最大值,使得当θ≤θm时,无论竖直向下的压力有多大,物体也不会滑下。分析:如图,物体受四个力,重力和压力的合力为G+F,静摩擦力Fs,斜面支持力FN。将G+F分解为F1和F2,根据平衡条件:cos)(2FGFFNsin)(1FGFFs物体不会滑下的条件是Fs小于最大静摩擦力Fm,而Fm=μFN,从而有(G+F)sinθ≤(G+F)cosθ化简得θ≤θ≤arctanμ,所以只要θ≤arctanμ,无论F有多大,物体也不会滑下。说明:“千斤顶”螺旋实际可以看作是θ<μ的弯曲斜面。3、(多选)如图所示,斜面体A静止在水平地面上,质量为m的滑块B在外力F1和F2的共同作用下沿斜面体表面向下运动。图13当Fl方向水平向右,F2方向沿斜面体的表面向下时,斜面体受到地面的摩擦力向左,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若同时撤去F1和F2,滑块B的加速度方向一定沿斜面向下(B)若只撤去F1,在滑块B仍向下运动的过程中,A所受地面摩擦力的方向可能向左(C)若只撤去F2,在滑块B仍向下运动的过程中,A所受地面摩擦力的方向可能向右(D)若只撤去F2,在滑块B仍向下运动的过程中,A所受地面摩擦力不变【答案】C4、推力的极大值(自锁)问题:在机械设计中,常用到下面的力学装置,如图只要使连杆AB与滑块m所在平面法线的夹角θ小于某个值,那么无论连杆AB对滑块施加多大的作用力,都不可能使之滑动,且连杆AB对滑块施加的作用力越大,滑块就越稳定,工程力学上称为‘自锁’现象。则自锁时θ应满足什么条件?设滑块与所在平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分析:将连杆AB对滑块施加的推力F分解,且F远远大于mg,可以忽略。则滑块m不产生滑动的条件为Fsinθ<μFcosθ化简得自锁的条件为θθ<arctanμ。5、在田径比赛、摩托车赛、自行车赛等运动项目中,当通过弯道时,运动员必须倾斜与路面保持一定的角度θ才能顺利通过弯道,这就是运动员的弯道技术。路面的弯道半径越小,运动员的速度越快,运动员的倾斜角就越大。设在摩托车比赛中,摩托车与路面间的摩擦因数为μ,试求摩托车所能达到的最大倾角。分析:运动员要稳定地平动,路面对摩托车的力必须通过整体的4重心,所以静摩擦力F1与支持力F2的夹角等于运动员与路面的倾斜角度。而路面对摩托车整体的力F是F1和F2的合力,由图知F1=F2tanθ=mgtanθ对摩托车的最大静摩擦力为Fm=μF2=μmg则摩托车不倾倒的条件是F1≤Fm化简得θ≤arctanμ所以摩托车所能达到的最大倾角为θm=arctanμ。6、拉力的极小值问题:在水平面上放有一质量为m的物体,物体与地面的动摩擦因数为μ,现用力F拉物体,使其匀速运动,怎样施加F才能最小。分析:设拉力与水平面间的夹角为θ,将拉力F分解,并列出平衡方程,由动摩擦力公式,得Fcosθ=μ(mg-Fsinθ)化简为)sin(1sincos2mgmgF其中,1cos11sin22当090时,F有最小值:12minmgF且θ=arctanμ。7、破冰船中的道理:1999年,中国首次北极科学考察队乘坐我国自行研制的“雪龙”号科学考察船。“雪龙”号科学考察船不仅采用特殊的材料,而且船体的结构也满足一定的条件,以对付北极地区的冰块和冰层。它是靠本身的重力压碎周围的冰块,同时又将碎冰块挤向船底,如果碎冰块仍挤在冰层与船体之间,船体由于受到巨大的侧压力而可能解体。为此,船体与竖直方向之间必须有一倾角α。设船体与冰块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试问使压碎5的冰块能被挤压向船底,α角应满足的条件。分析:冰块受到三个力:冰层对冰块的水平向后的挤压力,船体对冰块的侧压力F,以及沿船体方向的摩擦力(冰块的重力和浮力可以忽略)。将F分解,如图FN=F1=FcosαFf=μFN能使压碎的冰块被挤压向船底必须满足的条件为F2>Ff,有Fsinα>μFcosα化简得αα>arctanμ8、(第三届全国预赛)如图所示用力F推一放在水平地面上的木箱,质量为M,木箱与地面间摩擦因数为问:当力F与竖直成夹角φ多大时,力F再大也无法推动木箱?[思路分析]本题属于物体平衡问题,一般方法是用平衡条件列方程求极值,但这里用摩擦角的概念分析,问题会更加简单.解:选物体为研究对象,受力如图所示,其受四个力作用而静止,将弹力N和摩擦力f合成作出全反力F.当物体将要发生滑动时,静摩擦角φ0。满足tgφ0=,由平衡条件知当0φφ0时,物体出现自琐现象,也就是说此时无论用多大的力都不会使物体推动,故φ角属于范围(0,φ0)。9、一个接触面的平衡问题:一物体质量为m,置于倾角为α的斜面上,物体与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若要使物体沿斜面匀速向上滑动,求拉力的最小值。6解析:本题有两种解法,一种是根据平衡条件利用数学建模得到)F=F(θ)后再求极值,另一种是引入全反力(摩擦角)化四力平衡为三力平衡根据矢量三角形直观快速地求解。解法一:(利用平衡条件求解)设拉力与斜面夹角为θ,则由平衡条件可得:0sin)sincos(cosmgFmgF即有)sin(cos)cos(sinmgF令tan则有mgmgF21cossin)sin(cos)cos(sin解法二:(引入摩擦角)如图所示,设tan,则由平衡条件和矢量三角形可得:当拉力F垂直于全反力方向时此时F的拉力最小,即:10、有一重量为G的木块平放在水平地面上,木块与水平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33,一人欲用最小的作用力Fn使木块做匀速运动,则此最小作用力的大小和方向应如何?解:对物体受力分析,受重力、拉力、支持力和摩擦力,将支持力和摩擦力合成,由于Ff=μFN,故不论FN如何改变,Ff与FN的合力F1的方向都不会发生改变,设与竖直方向的夹角为φ,如下图所示:7平面对物体的作用力F1与竖直方向的夹角一定为φ,由于tanφ=33,故φ=30°;又由于F1、Fn和G三力平衡,应构成一个封闭三角形,当改变Fn与水平方向夹角时,Fn和F1的大小都会发生改变,且Fn与F1方向垂直时Fn的值最小;故拉力的最小值为:mgmgFn2130sin0,与水平方向成30°斜向上.答:最小作用力的大小为21mg,方向与水平方向成30°斜向上.11、压延机原理:压延机由两轮构成,两轮直径各为d=50cm,轮间的间隙为a=0.5cm.两轮按反方向转动,如图上箭头所示.已知烧红的铁板与铸铁轮之间的动摩擦因数μ=0.1,问能压延的铁板厚度是多少?分析:铁板的A、B两点和铸铁轮接触,接触点与转轴连线的夹角为α。在A点铁板受到FN1和Ff1两个力,在B点铁板受到FN2和Ff2两个力,如图所示。要使铁板能压延铁板所受合力必须向右,则α<θ=arctanμ则铁板的最大厚度为bm=a+2(r-rcosθ)=7.48mm所以能压延的铁板厚度b<7.48mm12、木块和水平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水平外力F拉着物体沿水平面匀速(或加速)运动。再加一个与外力F等大外力,使物8体仍做匀速(或以原来的加速度)运动,该外力的方向如何?解:根据题意,该外力增加(或减少)的水平分力与增加(或减少)的与摩擦力等大反向,一定处于N和f的合力FNf位置共线,同向(或反向)的位置,即该外力与竖直方向的夹角为摩擦角θ,如图。13、木块和水平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力F斜向上拉木块在水平面上匀速前进,求F和水平方向夹角为多少时最省力。解:将N和f的合成为FNf,则物体在平衡三力作用下匀速运动,如图。从力的三角形法则可知,外力F与FNf垂直时,F最小,它与水平方向的夹角正好为摩擦角θ。14、(第三届全国预赛)如图所示,用力F推一放在水平地面上的木箱,质量为M,木箱与地面间摩擦因数为问:当力F与竖直成夹角多大时,力F再大也无法推动木箱?[思路分析]本题属于物体平衡问题,一般方法是用平衡条件列方程求极值,但这里用摩擦角的概念分析,问题会更加简单.解:选物体为研究对象,受力如图所示,其受四个力作用而静止,将弹力N和摩擦力f合成作出全反力F.当物体将要发生滑动时,静摩擦角0。满足tg0=,由平衡条件知当00时,物体出现自琐现象,也就是说此时无论用多大的力都不会使物体推动,故角属于范围(0,0)。15、结构均匀的梯子AB,靠在光滑竖直墙上,已知梯子长为L,9重为G,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如图所示,(1)求梯子不滑动,梯子与水平地面夹角θ的最小值θ0;(2)当θ=θ0时,一重为P的人沿梯子缓慢向上,他上到什么位置,梯子开始滑动?分析:本题也有两种解法:解法一是根据物体的平衡条件求解,这是常规解法;另一解法是分析出它临界条件θ0再引入摩擦角解。解法一:(1)如图2所示,平衡条件可得:0011cos2sinLGLNGNNfN由上述3式可解得:2110tg(2)如图3所示,由平衡条件可得:00011coscos2sinxPLGLNPGNNfN由上述3式可解得:2/Lx解法二:(1)(引入摩擦角)如图4所示,1tg,由平衡条件可得:)tan(sincos200GLLG所以有2110tg(2)如图5所示,将梯子和人的重力用其等效重力代替G,当等效重力的重心还在梯子重心下面时梯子还不会滑倒,当等效重力的重心还在梯子重心上面时梯子就会滑倒,所以当人上到梯子一半即L/2时,梯子开始滑动。
本文标题:高中物理中摩擦角应用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86276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