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信息化管理 > 《孔雀东南飞》优秀教案
重点:基础知识课文学习目标一、读懂全诗,理清脉络,掌握故事情节。二、分析鉴赏人物形象。三、理解铺陈、排比、起兴手法及其艺术性。四、通过诗作体察汉代贵族家庭生活,以及封建礼教毁灭夫妻的婚姻乃至生命的现实,感受焦、刘二人忠贞不渝的爱情。解题《孔雀东南飞》是保存下来的我国古代最早的一首长篇叙事诗,也是古乐府民歌的代表作之一,它原名《古诗为焦仲卿妻作》,沈归愚称为“古今第一首长诗”。最早见于南朝宋代徐陵所编的《玉台新咏》,是以真人真事为基础创作的。全诗357句,1785个字,是我国古代最长的叙事诗,与北朝的《木兰辞》并称“乐府双璧”。“乐府”的原意是指国家设立的诗、乐、舞三者相结合的音乐机构。至六朝,人们对此机构制作、采集的可以和乐而歌的诗也成为乐府,乐府便由机构名称变为一种带音乐性的诗体的名称。乐府机构设立始于秦,沿袭到汉,极盛于汉武帝时期。据《汉书·艺文志》记载,汉代乐府诗“感于哀乐,缘事而发”,具有很强的针对性,与《诗经》中十五国风民歌的现实主义精神一脉相承,成为中国诗歌史上继《诗经》、《楚辞》之后的又一壮丽景观。乐府诗名解二、汉乐府民歌的主要特点1.反映社会现实的广阔和深刻。2.叙事成分占很大的比重。1)塑造出性格鲜明的人物形象,标志着中国文学史上叙事诗歌的一大发展。2)往往通过人物的对话表现人物的性格特征,要求口吻毕肖。3)常用铺陈的描写手法。3.比兴的运用在汉乐府民歌里也有特色。4.形式多样,有四言诗,有五言诗,有杂言诗。相关链接XIANGGUANLIANJIE汉时,社会不看重妇女的贞节问题,女人丧偶或离婚仍可再嫁。西汉司马相如就娶了守寡的卓文君。蔡文姬就嫁过多次。史书记载汉景帝也把有过婚史的王氏立为皇后。汉代,婚姻重视门第。刘兰芝被休回娘家只十多天,县令、太守相继就为儿子说婚。说明刘兰芝的貌美德高,同时也见当时的婚俗。县令、太守为子求婚,于刘家有择门第的意思,家人是为一己私利,寡妇不嫁反而受到种种欺凌。刘兰芝被兄长逼嫁投身清池,是当时不少寡妇悲惨命运的反映。二、初读课文,识记字音徘徊()箜篌()公姥()姥姥()槌()伶俜()腰襦()葳蕤()奁()玳瑁()自缢()纨素()páihuáimŭkōnghóulǎochuílíngpīngrúwēiruíliándàimàoyìwán拊掌()否极泰来()与府吏要()鹄舫()踯躅()踟蹰()賫()鲑()聘礼()磐石()冥冥()摧藏()奄奄()仕宦()哽咽()窈窕()便言()络绎不绝()fǔpǐyāohúfǎngzhízhúchíchújīxiépìnpánmíngzàngyănhuàngěngyèyǎotiǎobiànLuòyì2.通假字(1)终老不复取。箱帘六七十“取”同“娶”。例如:终老不复取。“帘”通“奁(lián)”,嫁妆。例如:箱帘六七十(2)府吏见丁宁。儿今日冥冥。“丁宁吧”通“叮咛”。例如:府吏见丁宁。“冥冥”通“暝暝”,日落。例如:儿今日冥冥。(3)奄奄黄昏后。合葬华山傍“奄”通“晻”,阴暗不明。例如:奄奄黄昏后。“傍”通“旁”,旁边。例如:合葬华山傍3.古今异义:处分适兄意;便利此月内;蹑履相逢迎;勿复重纷纭;叶叶相交通;多谢后世人;承籍有宦官。千万不复全;可怜体无比;守节情不移;汝岂得自由;本自无教训;妾不堪驱使;感君区区怀;自可断来信;3.古今异义可怜古义:可爱,例如:可怜体无比;今义:值得怜悯与同情。守节古义:遵守府里的规则,例如:守节情不移;今义:指妇女不改变情操。自由古义:自作主张,例如:汝岂得自由;今义:不受束和限制。教训古义:教养,例如:本自无教训;今义:从错误`失败中取得知识。驱使古义:使唤,例如:妾不堪驱使;今义:强迫别人按照自己的意志行动。区区古义:真情挚意,例如:感君区区怀;今义:很小。来信古义:来送信的使者,例如:自可断来信;今义:寄来的书信。处分古义:处理安排,例如:处分适兄意;今义:对犯罪或犯错误的人按情节轻重做出处罚决定。便利古义:吉利,例如:便利此月内;今义:方便。逢迎古义:迎接,例如:相逢迎;今义:奉承,拍马。纷纭古义:麻烦,例如:勿复纷纭;今义:多而杂乱。交通古义:连接,例如:叶叶相交通;今义:各种运输往来和邮递通讯事业总称。多谢古义:多多劝告,例如:多谢后世人;今义:多多感谢。宦官古义:官宦`做官的人,例如:说有兰家女,承籍有宦官;今义:太监`宦官。千万古义:无论如何,例如:念与世间,千万不复全;今义:多为务必`一定之意。1.孔雀东南飞2.何意致不厚3.留待作遗施4.窈窕艳城郭5.仕宦于台阁6.手巾掩口蹄7.槌床便大怒4、词类活用8.头上玳瑁光9.府吏马在前,新妇车在后10.足以荣汝身11.交广市鲑珍12.逆以煎我怀13.兰芝惭阿母14.卿当日胜贵1.孔雀东南飞2.何意致不厚3.留待作遗施4.窈窕艳城郭5.仕宦于台阁6.手巾掩口蹄7.槌床便大怒形作动,厚待,喜欢名作动,任官职名作状,用手巾名作状,向东向南动作名,赠送的东西名作动,敲4、词类活用形作动,称艳8.头上玳瑁光9.府吏马在前,新妇车在后10.足以荣汝身11.交广市鲑珍12.逆以煎我怀13.兰芝惭阿母14.卿当日胜贵名作动,骑马,乘车使动,使……享受荣华富贵名作状语,从交州、广州动词使动,使……受煎熬名作动,发光形容词做动词,惭愧地说名做状,一天天的1、两个意义相关或相反的词连起来,当作一个词使用,在特定语境中,实际只取其中一个词的意义,另一个作陪衬,这类词就叫偏义复词。例如:我有亲父兄(哥哥)5、偏义复词请找出下列各句中的偏义复词:便可白公姥:昼夜勤作息:逼迫兼弟兄:其日牛马嘶:誓天不相负:婆婆工作兄长马不负你6、理解下列互文句东西植松柏,左右种梧桐。枝枝相覆盖,叶叶相交通。十三能织素,十四学裁衣。十五弹箜篌,十六诵诗书坟墓四周种植上松柏、梧桐树。树枝枝叶互相覆盖,互相沟通从十三到十六岁,兰芝学习织素,裁衣,弹箜篌,诵诗书重点:人物形象分析1、诵读诗歌,简要概述诗歌内容。2、诗歌给我们展示了一个什么样的刘兰芝形象?结合诗句做简要分析。3、焦母为何要逼迫儿子休掉刘兰芝?4、探讨造成这场悲剧的原因。合作学习,梳理人物形象,探究诗歌主旨汉末建安中,庐江府小吏焦仲卿妻刘氏,为仲卿母所遣,自誓不嫁。其家逼之,乃投水而死。仲卿闻之,亦自缢于庭树。时人伤之,为诗云尔。遣:休。女子被夫家赶回娘家。缢:吊死。伤:哀悼诗歌小序:故事的时间、地点、人物、成诗的经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序言分析探究请同学们试分析“为”、“所”二字?•东汉建安年间,才貌双全的刘兰芝和庐江府小吏焦仲卿真诚相爱。可婆婆焦母因种种原因对兰芝百般刁难,兰芝毅然请归,仲卿向母求情无效,夫妻只得话别,双双“誓天不相负”。兰芝回到娘家,慕名求婚者接踵而来,先是县令替子求婚,后是太守遣丞为媒。兰芝因与仲卿有约,断然拒绝。然而其兄恶言相问,兰芝不得已应允太守家婚事。仲卿闻变赶来,夫妻约定“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兰芝出嫁的喜庆之日,刘、焦二人双双命赴黄泉,成为千古绝唱。——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尾声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课文结构分析——引子开头两句:托物起兴,引出故事。第一部分:兰芝自诉第二部分:遭遣盟誓第三部分:被迫改嫁第四部分:双双殉情第五部分:鸳鸯合鸣(2)(3-12)(13-24)(25-32)(33)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比兴手法作用:1、首先以鸟起兴,是古代民歌传统手法2、以孔雀失偶而徘徊来喻夫妻离别时的依恋,给全诗笼罩上了浓郁的悲剧气氛。3、引出故事合作讨究如何理解诗歌的开头?•开头兼用了“比”和“兴”的手法,以美禽恋偶联想到夫妻的分离。以孔雀失偶起兴,一是引起故事情节,二是把刘兰芝比作美丽的孔雀,寄予了对女主人公的赞美,三是通过写孔雀向东南飞去却不愿失偶分离来象征焦仲卿和刘兰芝的恩爱依恋,为全诗定下了一种徘徊依恋的情调和凄怆缠绵的气氛。第一部分:一、自述13—16岁,说明兰芝是一个怎样的人?——多才多艺,知书达礼,有良好的家庭修养和文化修养二、“鸡鸣----三日断五匹”说明什么?——勤劳能干三、“大人故嫌迟”,这一“故”字可以反映出什么内容?——显示出焦母的异常挑剔。四、兰芝为何不等对方开口便自请遣归?——不堪驱使!第2段从13岁说到17岁,是否太烦琐?它与情节的发展有什么关系?这里写得简练而有层次,意在强调兰芝从小聪明能干,多才多艺,很有教养,另一方面证明她“女行无偏斜”,婆婆对她的责难毫无道理。为下文兰芝被逐作铺垫,以激起读者的同情。第一部分:概括这部分写了哪几个方面的内容?仲卿对兰芝自请遣归的态度。兰芝遣归兰芝与仲卿话别第二部分:写出了刘兰芝离开焦家时矛盾痛苦的心情。欲曙即起,表示她不愿在焦家生活的决心,严妆辞婆是她对焦母的示威。打扮时的事事四五通,更是表现了她对焦仲卿的爱,有欲去还休的微妙心理。•妾有绣腰褥……种种在其中。•运用一连串的夸张性铺陈排比,旨在写她的美,更表现她的从容镇定,用精心妆饰的美,向丈夫表达自己的爱,向婆婆表示她的无辜和坚强。为下文县令和太守的两度求婚作了有力的铺垫。体味仲卿对她母亲和兰芝的对话,谈谈其作用?一,通过仲卿之口证实兰芝是无辜的。二,初次展示他懦弱的性格。三,塑造了一个专断蛮狠,顽固而有心计的封建家长形象。“发展”部分(1)受母钱帛多,不堪母驱使。今日还家去,念母劳家里。•表现了刘兰芝对焦母谦逊有礼,不卑不亢。(2)却与小姑别,泪落连珠子•姑嫂关系不易相处,兰芝与小姑关系的融洽,正表明了她的美礼仪、好贤德。这同焦母的不容恰成鲜明对照。辞焦母无泪,别小姑却泪落涟涟,从中可见兰芝禀性倔强下的似水柔情。第三部分这几句不是简单的重复,而是强调和加深。它再次反映了兰芝婆婆的专横无理,当然也表现了母亲的关心和爱护。迎娶的排场,作用何在?(1)显示刘兰芝不为富贵所动的节操;(2)形成太守家的喜和刘、焦的悲对照,强化悲剧性;(3)反衬兰芝的痛苦、孤独和凄凉。。轻物重情,突出身价,强化悲剧第四部分:兰芝与仲卿相约“黄泉下相见”,兰芝死时毫不犹豫,仲卿却“上堂拜阿母”“徘徊庭树下”之后才“自挂东南枝”,为什么?诗歌的结尾处写焦、刘双双殉情,魂化鸳鸯?这样写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表达了人们一个什么愿望?诗歌结尾写两家合葬,用美丽的传说写了化鸟双飞、化木连理的理想结局,这个浪漫主义的结尾并不能改变全诗现实主义悲剧的性质,相反,还突出了主人公的悲剧命运,也表达了人们对幸福生活的向往和对封建礼教的抗议。另外,鸳鸯双飞的结尾与孔雀失偶徘徊的起兴互相呼应,形成独特的艺术表现力。刘兰芝勤劳能干:“十三能织素,十四学裁衣。鸡鸣入机织,夜夜不得息,三日断五匹”有教养:不仅表现在会谈箜篌、诵诗书,也表现在对焦母谦逊有礼、不卑不亢的态度上善良友爱:与小姑话别时,“泪落连珠子”。对爱情专一:惜别时留下箱笼,分手时以蒲苇为喻直至发出“黄泉下相见”的铮铮誓言不卑不亢:“受母钱帛多,不堪母驱使”自尊:“便可白公姥,及时相遣归”果断:“仍更被驱遣,何言复来还?”勇敢:“举身赴清池”镇定,庄重:“新妇起严妆,”外柔内刚:“处分适兄意,那得任自专”▲人物形象刘兰芝—善良温顺勤劳聪慧有教养不卑不亢果敢叛逆勇于反抗轻荣华忠于爱情外柔内刚焦仲卿:忠于爱情:“结发同枕席,黄泉共为友”。对母亲:开始——既孝又怨,不敢违抗。后来——对爱情的忠贞战胜了对母亲的孝顺、屈从,自缢于庭树,作了最强有力的反抗。一个忠厚善良,忠于爱情,由顺从到抗争(消极抗争)的叛逆形象。▲人物形象刘兰芝—善良温顺勤劳聪慧有教养不卑不亢果敢叛逆勇于反抗轻荣华忠于爱情外柔内刚焦仲卿忍辱负重消极反抗忠于爱情走向叛逆突出的反面形象。她是一个极端蛮横无理的女性,对于兰芝与仲卿的美好爱情,毫无认识和同情,一意独断专行。软硬兼施,目的是要仲卿速遣兰芝,以维护她的家长权威。这充分暴露了封建家长制摧残青年的丑恶本质。焦母焦仲卿与焦母的两处对话仲卿求母焦母无动于衷,向儿子道出心中的怨忿,说明休刘兰芝的理由,希望儿子能体谅母亲。为了打动其子,焦母又以“秦罗敷”为诱。而当这两招都不行时,焦母端出了家长的威严,槌床大怒,震摄其子,使其屈从。秦罗敷仲卿辞母焦母泪落如雨
本文标题:《孔雀东南飞》优秀教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86534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