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设计及方案 > 朱德的扁担教学反思(邱燕)
朱德的扁担教学反思:珠晖区东站路小学邱燕这个学期,我执教的二年级语文下册中有一篇课文----《朱德的扁担》。这篇课文旨在通过发生在朱德同志身上的一件小事,让学生感悟朱德同志以身作则,和战士们同甘共苦的高贵品质。教学后,我有一些反思,与各位小学语文老师分享。教学反思一:对于小学二年级的孩子来说,要感悟朱德同志的高贵品质,难度似乎大了一点。因此,我在课前做了大量的准备工作,介绍朱德这个人物以及他在课文中所处的环境,在此基础上再接着讲读重点段落(第三段)。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能力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需要我们教师在课堂上为其逐步培养的。课文第一自然段我介绍了一些补充材料,让学生了解当时的历史背景,并通过“红军在山上,山下不远处就是敌人。”中的“不远处”来体会当时环境的危险。第二自然段中介绍区挑粮的原因是我训练学生说话的重点。让学生用“因为……所以……”来了解储备粮食的原因和挑粮的原因,并通过反问“去挑粮容易吗?”让学生理解“山高路陡”等词语的意思,联系前面的文字感悟挑粮的艰辛,为后面学生感悟朱德和战士们同甘共苦埋下伏笔。第三自然段是重点,“一道”、“一块儿”两个词语其实很能体现朱德吃苦耐劳的优良革命品质。教学反思二:在教这一课时,虽然事先有备课,但是在教学时仍是有喜有忧。喜在于,我从题目入手:这是一根怎样的扁担?朱德拿这根扁担干什么?朱德为什么在扁担上刻了“朱德的扁担,不许乱拿”八个字?”层层递进,把难点一步步的剥离,突破。。在解决教学难点的过程中,始终从重点内容入手,一开始从课文中的遣词中明白了挑粮的艰难,需要的是年轻力壮的战士才能胜任。朱德年纪大了,工作繁忙可是依然坚持要去,从而体味革命领袖以身作则,与群众同甘共苦的高尚品质,培养敬爱革命领袖的思想感情。忧在于,组织。课堂纪律不是很好,尤其是在讲读第二自然段时,由于时间过长(本节课上了50分钟)需要老师不时地用眼色来维持课堂纪律,这就要求平时严格要求学生学会倾听。识字教学中的反思珠晖区东站路小学邱燕在课程改革不断向前推进的过程中,我们语文老师经常会有这样的抱怨:识字教学任务重,课时少,教师教得累,学生学得烦,教学枯燥乏味,效果不理想……是什么原因造成如此现状呢?纵观小学低段语文课堂,对照语文教学新理念和目标要求,反思我们的教学行为,我认为,我们应转变教学观念,从改进教学策略上狠下工夫。反思一:在低段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学着力点偏移,往往花过多的时间提过多的问题去理解、感悟简简单单的课文内容,挤用了识字教学时间,年段教学特征不明显。策略:新课标指出,识字写字和朗读教学是第一学段的教学重点,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因此,教师应牢牢树立扎实“基础”的意识,把教学的主要精力放在识字写字和朗读教学上,并在指导读准、读顺、读懂、读好课文的过程中检验识字效果,没读准的字词多读一读,不理解的词语用多种方法(联系上下文、查字典、联系生活实际等)想一想,在字不离词、词不离旬的原则下生动活泼、扎扎实实地完成识字任务。反思二:在识字教学中重难点不突出。面面俱到,平均用力。对于每课的十多个生字,教师总是不放心地带着学生反复挨个读字音,记字形。甚至组词说话,课课如此.机械呆板,课堂缺乏生机与活力.学生苦不堪言。策略:认真研读教材,确立重点难点,因文而异,一课一得。一般情况下,低段语文教材每课有十个左右要求“会认”的字,八个左右要求“会写”的字。在这些生字中,有的字音不容易读准,如重庆人学习翘舌音、鼻音、后鼻音难度较大,方言重,遇上与方言差别大的字读的难度就大。教师备课时应从学生学习的角度加以思考:学生们学习本课生字可能有什么困难。如西师版第四册语文教材第5课有这样几个要求会认的字:“砖、防、据、鞋、梯、铺、摆、鲜、拌、炸、寨”,其中“砖、炸、寨”三字为翘舌音,“鞋”容易念成“hǎi’“鲜”易读成“xuān”,这五个字就可以作为教学难点加以突破,让学生反复地读、辨、练。反思三:教师视野狭窄,只是关注课堂教学。一是忽略指导学生在课外识字;二是不了解学生课外识字的情况;三是不会利用学生课外识字的已有经验.就教材教教材。无论学生对该课生字认识多少,统统不加理会,造成了教学资源的浪费,降低了识字教学的效率。策略:家校结合,调动学生课外识字的积极性,鼓励学生主动多认汉字;在课堂上注意了解学生已有的识字基础,增强指导的针对性。反思四:不注意识字方法指导,机械识记多,方法单一。轻视识字能力的培养。有的教师根本不管识字方法。只要会认会写即可;有的教师虽关注一些识字方法。但也只停留在分析字形上;还有的教师不愿鼓励学生多想办法,也不留心发现学生的闪光点(有意思的记字方法),认为那样做会耽误时间,影响识字任务的完成。因此,学生识字能力的培养成了一句口号。策略:教给识字方法,鼓励个性化识字,关注课堂生成,及时梳理、小结独特的识字方法。学生是有差异的个体,他们的识字方法具有明显的个性特征。我们应鼓励学生用自己喜欢的独特的方法识记生字,让识字教学闪现出智慧的火花。识字方法有直观演示法、字理讲解法、奇特想象法、儿歌记忆法、自编谜语法、形近比较法、加减替换法等。如记“掰”字,学生可用直观演示法(表演法),做做“掰开”的动作;“间”字可用自编谜语法:太阳进家门;在记“蘑”字时,学生们的想象更是新奇:蘑菇长在广阔的森林里,森林里有小草和石头……当课堂上呈现出如上精彩的场面时,教师应热情地加以肯定和鼓励,让学生感受到识字的乐趣,享受到创造的快乐。反思五:忽视汉字文化的开掘和启蒙教育,就汉字教汉字,不注意引导学生发现汉字的造字规律和传授一些汉字演变历史,使识字教学缺乏文化内涵。不利于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全面提高。策略:教师在识字教学过程中,不仅要关注识字的数量与速度,更要关注识字的质量,关注、开掘汉字的人文因素,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人文精神。反思六:教学方法单一,课堂气氛沉闷,影响识字兴趣。如检查、巩固识字效果时往往只采用开火车法,新颖性、创造性体现不够。策略:针对低年级学生活泼好动的特点,在识字教学过程中,我们可以设计学生感兴趣的各种游戏,营造生动活泼的识字环境,优化教学过程,巩固识字效果。只要老师做教学的有心人,用智慧为学生创设生动有趣的开放式的识字情境,让识字成为学生生活的需要、生命的需要,识字教学必将焕发出夺目的光彩。《盘古开天地》教学反思珠晖区东站路小学邱燕这是学生接触的第一篇神话题材的文章,讲的是巨人盘古开天劈地的故事。课文处处充满了神奇的想象,用生动准确的语言塑造了盘古雄伟、高大的形象,赞美了他为开天劈地而勇于奉献的精神。故事想象力丰富,文字叙述具体而生动。我对这节课的教学预设是紧紧抓住神话故事的特点,创设深化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以“盘古是怎样创造美丽的宇宙?”为主线展开教学,在朗读、想象、体验中感受盘古这一神话人物那高大的英雄形象和勇于创造、勇于奉献的伟大精神,激发学生阅读神话故事的兴趣。我想,精心的教学预设能使课堂的生成充满鲜活的生命力。1、品读文本在教学盘古顶天蹬地这一段时,书上用“不知过了多少年”描写出盘古始终坚持着顶天蹬地。于是我采取层层递进的接读方式加动作体会,引领学生一次次地深入感受,在这一次次的描述和朗读中,学生的情感也一次比一次强烈,盘古顶天立地的形象一次比一次高大。此时,就无须太多的分析和讲解,朗读就是有如此大的魅力和韵味,它能让我们拉进与人物的距离,与之同喜、同忧!此时的学生很自然地就能体验到盘古开天地的勇敢、坚强和悲壮感,对盘古的崇敬之情也油然而生。2、融语言材料于学生语言素养。在教学第二自然段中,我提取了其中的近义和反义词的语言的知识点,让学生比较,体会文本语言的准确性和用词的丰富性。另外,第四段有个拓展说话的环节,配乐朗读之后,我马上问学生:这样的变化仅仅只有这些么?学生说:不是的。于是我又追问:你为什么这么肯定呢?这个时候学生就自然地关注到省略号上,于是我就引导学生展开想象,说说盘古被省略的其他部位的变化还有哪些?因为有了前面偏正短语的积累,学生们能比较容易地根据句式进行说话,拓展文本内容!这样的想象说话过程让学生在丰富学生语言积累的同时,让语言材料运转起来,从中理解了内容,增长了知识,吸收了文本的语言素养。《语文课程标准》强调指出:“应该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因此,我们抓住了省略号这一语言信息,让学生模仿课文句式展开想象,并且在小组合作学习。学习过程中,学生主动参与,积极地动脑、动口,进行了扎实有效的语言训练。3、最后,关于工具性和人文性的和谐统一。我以为,言为心声,任何一篇文章都饱含丰富的情感,字字句句总关情,因此语言文字的训练中自然就涵盖着人文熏陶。在刚才的课堂教学中,随着朗读的层层推进,学生对文本的理解步步深入,盘古的形象自然就在学生心目中逐渐清晰、高大、丰满起来,于是在课堂上,我顺势引导学生说说自己的感受以及对盘古说的话,学生对盘古发自内心的诉说,虽然语言不是最美,但情感却是最真。这是我想实现的语文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结合!以上仅我是个人对于这节课的想法和反思,不足之处,敬请在座的各位老师和同学批评指正,多提建议!
本文标题:朱德的扁担教学反思(邱燕)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86711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