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市政工程 > 第四节中国城市规划规划思想与理论演变
第四节中国城市规划思想与理论演变一、中国古代城市规划思想与理论1.雏形城市时期考古证实,我国古代最早的城市距今约有3500年左右的历史,即原始社会末期的龙山文化时代(BC2500年)。当时出现了我国第一批的古城邑——由夯土墙或石墙围起来的大型聚落。但是由于它并不具备城市的实际职能与文化形态,因此只是一种“带围墙的村庄”。BC1500年,随着奴隶社会的较大发展,商代产生了第一批较为完整意义上的早期城市。(安阳小屯的殷墟,郑州的商城)2.古典城市时期西周是我国奴隶制社会发展的重要时代,形成了完整的社会等级制度和宗教法礼关系,对于城市形制也有相应的严格规则,《周礼•考工记》记载为:“匠人营国,方九里,旁三门,国中九经九纬,经涂九轨,左祖右社,前朝后市,市朝一夫”。因此周代作为我国古代城市规划思想最早形成的时代是可以肯定的,但还没有考古结果能够证实西周的城制是否已经遵循了《周礼•考工记》。《周礼•考工记》中的文字记载成为影响我国几千年古代城市营建的基本范式,对我国传统城市的礼制风格产生了重大的影响。东周的春秋时代和战国时代是从奴隶制向封建制的过渡时代,群雄纷争和战乱频繁,也是社会变革思想的“诸子百家”时代,具有深远历史影响的儒家、道家和法家等都是在这一时期形成并延续后世的。因此,东周是我国古代城市规划思想的多元化时代:既有与《周礼•考工记》一脉相承的儒家思想,维护传统的社会等级和宗教法礼,表现为城市形制的皇权至上理念;也有以管子为代表的变革思想,强调“因天才,就地利,故城郭不必中规矩,道路不必中准绳”的自然至上理念。3.中期传统城市时期到了西汉的武帝时代,开始“废黜百家,独尊儒术”,因为儒家提倡的礼制思想最有利于巩固皇权统治。礼制的核心思想就是社会等级和宗教法礼,《周礼•考工记》记载的城市形制就是礼制思想的体现。从此,礼制思想统治中国封建社会长达3000年左右。从曹魏邺城,唐长安城到元大都和明清北京城,《周礼•考工记》的城市形制对于中国古代都城的影响得到越来越完全的体现。与此同时,以管子和老子为代表的自然观对于中国古代城市形制的影响也是长期并存的。许多古代城市格局既体现了《周礼•考工记》的礼制思想,也表现出利用自然而不完全循规蹈矩。尽管如此,与儒家的礼制思想相一致的《周礼•考工记》的城市形制,及其在唐长安、元大都和明清北京城的完全体现仍然可以被认为是中国古代城市中最有影响的典型格局。这一时期城市规划建设的主要特征是:(1)城市的整体性加强,组合成一个紧密的整体;(2)受“独尊儒术”思想的影响,城市内部各功能要素在布局上呈现出尊卑严别的礼制秩序;(3)具有严格的功能分区和严格的“坊里”制度。中国古代城市的典型格局唐长安:中轴线对称规整的方格路网居住分布采用里坊制元大都和明清北京城:1267年—1274年,元朝在北京修建新的都成,命名为元大都,经明清两代的继续发展,成为至今保存的北京城。三套方城:内城、皇城、宫城宫城居中轴线对称曹魏邺城平面明清北京城平面4.后期传统城市时期这一时期大约从北宋到晚清。由于商品经济的发展,城市的功能日渐增多,尤其是经济、生活功能的强化,城市的世俗化特征日益明显。因而一方面表现为对传统城市主体礼制风格的继承和发展,另一方面也开始出现了对严格的坊里结构和封闭的城垣形制的重大变革,形成了适应商品经济发展而相对自由的城市风格。到了宋代,商品经济和世俗生活的发展开始冲破《周礼•考工记》的礼制约束,在宋代的东京汴梁城出现如“清明上河图”所描绘的熙熙攘攘的商业大街取代了唐长安城中集中设置的东西两市。宋东京(开封)平面图总体而言,中国古代城市规划、建设理论主要受到以下一些思想的影响:1.早期的耕作制度。“井田制”形成了中国早期城市方格网状的城市空间格局的基本形式,如《周礼•考工记》中所用的“夫”就是井田的丈量单位。2.传统的营建技法。3.特有的文化观念。4.封建政治制度。5.社会经济发展形态。二、中国近代城市规划思想与理论近代中国具有典型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特征,近代中国城市的发展是围绕着两条基本脉络展开的:1.西方外来资本主义社会经济形态及其相伴随的新的城市物质要素和结构形式的渗入,由点及面,由渐及盛的扩展过程。2.本土传统的封建社会经济形态在外来资本主义社会经济形态的强大影响下,逐步解体,并被动地重构新型城市的艰难过程——表现为对西方模式的照搬或“中国化处理”。中国近代城市规划的理论与实践表现为两大类:完全的西方学说与应用,直接由西方人进行规划,例如大量的租界城市;引入西方的学说并进行“中西结合”的实际应用,如上海规划、南京首都规划等。三、中国现代城市规划思想与理论建国以后,受到极左思潮的影响,中国的城市规划基本断绝了与西方的联系,而完全照搬前苏联的模式,城市规划、城市建设重物质生产、轻社会生活,并将城市规划视为国民经济发展计划在空间地域上的延续。文革期间,城市规划工作整个陷入停止。20世纪80年代的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快速引入了西方城市规划的思想与理论成果,并广泛应用到城市规划、建设的实践中。在由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轨的过程中,中国城市规划工作者大力开拓、勇于探索,城市规划事业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可以称得上具有中国特色的城市规划思想、理论的贡献是:城镇体系规划和控制性详细规划。但与西方国家相比,中国的城市规划思想、理论及实践方面仍然存在着较大差距,主要表现在:过多局限于物质形态规划而忽视城市综合研究、急功近利而理论匮乏、重视计划性而对市场缺乏应对、体制弊端而规划权威不足、民主参与不足而利益失衡。思考题:中国古代城市规划受到哪些因素的影响?
本文标题:第四节中国城市规划规划思想与理论演变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86722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