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 外研社版学术英语综合Unit8译文
第八单元全球化TextA从柏柏尔人到巴赫的全球化之路马友友作为职业大提琴手已有三十余年,其间有整整二十个年头都一直奔波在巡演的路上,与此同时,我也致力于了解各种音乐的传统与文化。正是这些旅途让我认识到文化传统在全球化的世界中所扮演的角色——为个体身份、社会安定与友好交流建立至关重要的框架。当今世界变化日新月异,这必然会导致文化上的不稳定,人们也不禁对自身的定位产生疑问。在全球化背景下,我们不得不屈从于他人的规则,因此常常会威胁到个体的特性。这种处境令我们不安,因为屈从他人规则就意味着不得不改变我们坚守数千年并引以为傲的风俗习惯。因此,当前全球化背景下的领导者们所面临的一个关键问题就是:如何才能在不牺牲个体特性与文化自豪感的同时,让各种文化和习俗逐渐发展到能够适应一个更大的平台呢?这些年的音乐之旅告诉我,全球化进程中的交流互动并不只会破坏文化,相反,它不仅能创造新的文化,而且还会为那些存在了几世纪的古老传统注入新的活力,使其被世界上更多的人熟知。这一点与生态学上的群落“边缘效应”类似,后者本身是用来描述两个不同的生态系统交汇时的景象。例如,在森林与大草原这两种生态系统的交界之处,存在着密度最小但种类最多的生命形态,而每一种形态都汲取了两种生态系统的精髓。由此可见,有时候最有趣的事情往往发生在边缘地带,而交叉地带往往能够揭示出意想不到的联系。文化,就像是聚集了世界各地瑰宝的拼图。探索世界的途径之一正是深入地挖掘文化传统的核心。举一个音乐领域的例子,每一位大提琴手的核心曲目都是巴赫的《无伴奏大提琴组曲》。而每一个组曲的核心都是一种叫做萨拉班德舞(sarabande)的舞曲。这种缓慢而感性的舞曲最早来自于北非柏柏尔人的音乐,随后流传到西班牙,但因当时人们认为曲子猥亵而遭到禁止。后来西班牙人将这种舞曲又带到美洲,继而流传到了法国,在那里演化为一种庄严的宫廷舞蹈。一直到十八世纪二十年代,巴赫才将萨拉班德舞曲作为一个乐章融入到他的组曲当中。而现如今,我作为一名出生在法国巴黎的美籍华人,也在演奏着巴赫的这一组曲。这样看来,萨拉班德舞曲到底属于谁呢?诚然,每一种文化都吸收了最初的音乐,并将其自身特点融入其中,而此时音乐也被各种文化共享:它属于我们每个人。我于1998年创办了“丝绸之路”项目,旨在研究地中海和太平洋地区各种文化之间几千年来的思想交流。当“丝绸之路”合奏团进行演出的时候,每个人都在同一个舞台上倾尽全力地展现来自世界各地不同的文化。合奏团的成员大都是大演奏家以及传统文化大师,无论是来自欧洲,阿拉伯,阿塞拜疆,亚美尼亚,波斯地区,俄罗斯,中亚,印度,蒙古,中国,韩国还是日本,大师们都会倾尽所有地分享他们的知识,同时也对其他文化表达形式充满着好奇心与学习热情。纵观过去几年,我们发现每一种传统都是一种成功的创造。因此,确保传统得以延续的最好的方法之一就是利用我们现有的所有手段,让传统本身得以自然发展。例如通过录音,或者制作影片;通过来自博物馆,大学,设计院校,或者各个城市的人们的参与;通过在课堂和运动场举办表演,艺术团的音乐家们,包括我在内,也在不断学习有价值的技能。回国以后,我们再将所学的技能与其他人分享,以确保我们的传统在文化上占有一席之地。不仅如此,我们还发现,在国外表演传统艺术能够激发国内传统实践者的热情与活力。最重要的是,每次舞台表演都清晰地展现出艺术家们对于他国音乐的热情,他们彼此之间已然搭建起一条充满尊重与信任的友情纽带。当然,此种令人愉悦的互动都是奔着一个所有成员都想实现的共同的伟大目标,因此每一次出现意见相左的情况都能通过友好的对话得以解决。我们对彼此敞开心扉的时候,就像是在陌生的传统之间建起一座桥,消除了由变化和误解带来的恐惧。换句话说,当看待世界的视野变得越来越开阔,人们往往就能更好地认识自我,更好地理解生活以及文化。事实上,我们生存在这个渺小星球,和另一端的人所共有的东西比我们意识到的还要多。认识这些文化共性的重要性并不只局限在艺术领域。目前不只是伦敦,纽约或者东京这样的大都市,就连一些中等城市也在经历着大规模的人口迁移。那么如何做到既保护每一种独特的生活习惯,又能让他们拥有共同的文化认同呢?人口迁徙是不是必须像过去那样,都得不可避免地走向反抗与纷争呢?那么住在德国的土耳其人,意大利的阿尔巴尼亚人,或是西班牙和法国的北非人又将何去何从呢?答案就是,蓬勃发展的文化驱动力将会帮助我们认识到,如何才能让不同的人和平共处,同时又不会牺牲其特性与个人身份。而这和政治正确无关,重要的是承认每个人所珍视的东西,以及每种文化为世界带来的瑰宝。若要教会学生如何在这样的世界上生存,我们需要什么样的教育呢?人们需要做些什么才能成为自己生命的主宰呢?在这个竞争激烈的阶级世界里,发展依靠着测验与测量结果,因此我想要指出四个对教育尤其重要的方面,这四点是不可被测量的,也很容易被人们忽略,但是它们的重要性毋庸置疑,而且我们每个人都可以做到。当然,我的看法来自于我作为音乐家的经历。第一个重点的基础就是音乐家和老师们拥有一致的目标,那就是让他们演奏或传授的东西难以被忘记。这里的“难忘”指的是听众或者学生根据自己对音乐或者课题的经验而产生共鸣。这样一来,演奏或者课堂的内容就会更容易被理解,可以鲜活地留在他们的脑海中,并且还能慢慢地与未来的经验建立联系。当然我们各自的经历各异,但是我能肯定的是,每个人的生命中都有一位老师,启发并改变了我们的人生。难忘的教育内容正是我所认为的第二个重点方面——是以热情为驱动力的教育的关键。充满热情的教育能够唤醒学生,带他们认识更广阔的世界,激发其好奇心。如此一来,学习要求就会转化为对学习的渴望,学习也就成了自觉完成的事情。给充满学习热情的学生上课时一件令人愉悦的事情,同时,满腔热情的老师也更慷慨地分享自己所有的知识,这样以来就实现了教学相长。充满热情的教育让学生更加自由,拥有更多自信去探索作为个体的价值所在,以及如何在这个世界上生存。第三个重点叫做不逾矩的想象力。想象力需要利用我们所有的智慧,感官,经验以及直觉来构建可能的场景。凭借想象力,我们可以超越现实的时间空间,继而展望遥远的未来。除了可以让我们有能力思考当今所需要的工具之外,想象力还能让我们为子孙后代着想,思索他们需要为这个共同的世界做哪些贡献。作为艺术与科学发展的强大引擎,想象力是我们每个人都可以运用的资源。除了不逾矩的想象力,最后一个重点就是共情能力。能够摒弃偏见,设身处地地为他人着想是一项必不可少的技能。当你深切地理解一样东西的时候,你就会拥有共情的能力,因此也能够建立很多意想不到的联系。这样的情况下,你距离那些本来遥不可及的事情就会更近一步。当我们面对这个专门化,分类化,充满着责任的世界时,共情能力作为根本的能力,能让我们真正地认识到自身为人类的一份子的这个身份。世界本就错综复杂,教育者们不仅要帮助学生如何认清自己,同时也需要尽可能地开阔其眼界,因为这点至关重要。只有当教育具备了这四个重点(难忘的教学内容设计,激发热情的学习动机,建立不逾矩的想象力,培养学生的共情能力),才能栽培出有能力积极创建未来的世界公民,而这个未来也一定会令我们所有人引以为傲。TextB全球化之争理查德•W•曼斯巴赫,克里斯腾•L•拉弗蒂当今的全球化浪潮已然引发了来自不同群体的激烈讨论。这其中不乏暴力的极端主义者,他们在不同场合聚众游行以反对全球化理念,抗议全球化进程,例如1999年在西雅图召开的世贸组织部长级会议,2001年在意大利热那亚召开的八国集团峰会,以及在2001年和2003年在瑞典哥德堡和希腊雅典举行的欧盟峰会都有他们的身影。游行的队伍运用手机,加密的互联网信息以及电子邮件来扩大动员,其中的代表成员包括来自美国劳工联合会—产业工会联合会(AFL-CIO)的会员;善待动物组织(PETA)的动物权益保护者;美国激进环保组织—雨林行动网络(RAN),地球优先!(EarthFirst!),和山峦俱乐部(SierraClub)的环保激进分子,以及来自全球交流组织(GlobalExchange)和美国反全球化组织—直接行动网络(DAN)的人权保护人士。激进的游行分子使用醋浸泡过的破布来对抗催泪瓦斯,钢丝铁网,聚氯乙烯(PVC)管,以及抵挡街道游行浪潮的铁臂人墙,还会用滚珠轴承和大理石弹珠来猛击警察的马。最终,这些激进分子也袭击了警察,并且承认在西雅图、日内瓦等其他世贸组织会议上公开制造破坏和骚乱。诚然,人们对全球化现象确实褒贬不一。但很多反对者都对自己的主权国家拥有至高无上的忠诚,他们相信国家的存在能够保障他们的利益,特别是反全球化主义者们争辩说,在某些国家,例如欧洲和北美国家,公民自身享有决定自身命运的发言权,但是恰恰相反的是,他们在大型跨国企业的平台上,如欧盟或者世界贸易组织这些特殊的国际机构,以及经济市场上甚至几乎没有或完全没有发言权。因此,他们认为,正是全球化造成了这种民主赤字,在这种环境下所建立的机构组织剥夺了员工的发言权,将人们抛入各种经济与文化力量的博弈中,无法掌控自我。在他们眼中,全球化正在逐渐消解人们决定自身未来的能力及权利,进而导致疏远与焦虑情绪不断滋生,因为人们的生活都被那股他们无法控制或无法理解的遥远力量给打压到喘不过气来。全球化反对者们认为全球市场迫使国家以及工业向外输出工作岗位,削减社会福利和卫生计划,让人们面对如此冷酷无情的全球资本主义世界时能够咬牙坚持,艰苦生存。对此,他们向这个时代抛出很多尖锐的问题:如果国家丧失主权,有谁能够担当起全民谋福利的重任?又有谁能够维护公民的权利?谁来心系公民的经济需求,谁来伸张正义,又是谁将会维护国家利益?而这些反对者们的回答是“没有人”;当然,人们需要的不可能是那些正在兴起的全球各大公司的高管精英们,也不可能是那些全球化的主要受益者—即公司股东们。总的来说,按照以上反对者的说法,全球化削减了公民身份的权利与责任,不论是在国家贡献,全民福利,还是民主参与方面都是如此。据反对者所说,大型跨国联合企业以及金融机构的运作暗中损害了国家经济和社会政策,因此,他们联合起来针对贫困群体实施有组织的暴行。除此之外,投资资本逐渐向环境和劳工标准低的国家转移,这将会造成人们多年来所奋斗的生活水平,工作水平和环境标准的继续降低。在全球化的世界中,主张寡头政治的企业和银行在全世界搜寻廉价劳动力,在不同的国家之间转移工作,为了保有竞争力和谋取更多利润不惜破坏环境。简而言之,全球化的反对者有时将这种为了追求全球最大化的竞争力而寻求廉价劳动力,给予工人最低程度的保护,制定最低的环境标准的行为称为“竞次”。针对国际组织,例如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贸易组织的争议声仍不绝于耳,这些组织为了追求企业自身利益,不惜强迫国家政府执行有损于公民利益的政策,在贷款上制定苛刻的条件,来对抗那些本来就无力抵抗的弱势群体。总之,全球化削减了公民身份的权利与责任,削弱国家保障人民福利的能力,进而降低了真正实现民主参与的可能性。除了损害民主权利与公民自由,反对者们坚持认为全球化的经济以及全球性的文化使得丰富多彩的地方传统、审美标准,甚至是当地语言遭受同化的厄运。在肤浅的“可口可乐“或”麦当劳“或”李维斯”文化大行其道之前,各种古老文化一直在不断让步退缩。本土的传统价值观逐渐被美国制造的电视剧、电影、广播以及流行音乐所侵蚀。反过来,这种消费主义文化十分推崇个人主义,自恋和贪婪;热衷传播色情与暴力图片;大肆腐蚀道德标准和宗教信仰。因此,不同群体(民族性的,全国性的,宗教性的群体)在面对他们所察觉到的威胁时仍极力坚守自身所具有的特性,尊严以及价值,而这种觉悟将使他们把自身的满腔怒火引向全球化以及其首要倡导国——美国。除此之外,反对者们还争论说,国家为公民提供身体以及心理安全的测量方式,清晰的身份,一种对更强大事物的归属感。如果自身文化在全球化的进程中被同一化,那么在这之前存在过的其他身份,例如宗教的、部落的身份等都会形成一种心理层面的空白。反对者们还提出,全球化还将会带来另外一种恶果,那就是它推动了人口的大规模迁移,或为了寻找工作,又或为了躲避暴力。如此一来,大规
本文标题:外研社版学术英语综合Unit8译文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86724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