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教育 > 地震中的父与子教学案例及分析
我们永远在一起——《地震中的父与子》情景式教学案例与分析在语文教学中,应多注重创设一种恰当的情景,通过对情境的体验,激发同学们学习的兴趣及学习的深度。在小学语文教材中,有大量生动的故事,其中蕴涵着丰厚的人文资源。语文教学的任务显然不仅仅在于单纯地教会学生识字,认词,读文,分段或概括段落大意和中心思想。更重要的是应该通过教学活动让学生真正体会到故事背后所传承的人文精神。然而,由于小学生还缺乏抽象思维能力,教学中若仅仅是通过课文分析或是以概括文章中心思想的方式来将课本中所蕴涵的人文精神告诉给学生的话,学生得到的只是空洞的说教,苍白无力,即使在思想上能接受,在行动中也是无所适从的。因此,为了真正让语文教学传承人文之道,针对小学生善于形象思维的认知特点,结合现实,开展情景式教学可以收到很好的效果。情境式教学是指在教学中通过多环节、多手段来创设一种情境交融的氛围,一种有形与无形组成的教学情意场,使学生触景生情,领会文章所表达的人文精神,认同文章所传递的思想感情,从而自然而然、潜移默化地接受教育。以下就以这次5·12大地震中的许多鲜活的实例来讲述《地震中的父与子》这篇课文,阐释情景式教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作用。教材梗概:1989年美国洛杉矶发生大地震,30多万人在不到几分钟的时间里受到了不同程度的伤害。在混乱中,一位年轻的父亲安顿好受伤的妻子,便冲向他7岁的儿子的学校。那个昔日充满孩子们漂亮的三层教学楼,已经变成一片废墟。但是万分悲痛的他想到自己常对儿子说的一句话:不论发生什么,我总会跟你在一起正是凭借这一坚定信念,这位父亲孤身一人,不顾随时可能发生的危险,经过38个小时的挖掘,终于救出了自己的孩子和其他14位同学。情景教学案例:片段一结合实际,营造情景气氛(在学生课前预习的基础上,教师首先展示这次5·12汶川大地震的相关视频图片并提出问题,引导学生用3一4分钟时间再次熟悉文本,理清思路。然后进入教学主要环节之一,结合实际,营造情景气氛。)师:同学们,大家都知道,在5月12号我们祖国的四川发生了8.0级的强烈大地震,在这次地震中有许多的人不幸遇难,其中也有许多向我们这样正在教室上课的孩子,在上课之前,我们首先向他们表示我们的哀悼!(班长:起立!全班默哀一分钟)以前我们上语文课,老师都要提一些问题帮助你们学习,今天,我也要提问题,但不多,就一个,想知道这是个什么问题吗?老师暂时不告诉你们,让你们来猜一猜。当然,猜不是乱猜,要有根据,要有所准备,怎么准备呢请听清楚第一,认真读课文,边读边想,老师会抓住哪些词句来提问,会在哪里提问,如果在这里提问,我该怎么回答。第二,根据自己习惯的方式,读课文。你可以放声朗读,你可以默读,你也可以边划边读。第三,读完后你还可以跟同桌互相交流,听明白了就开始吧!(学生快速地读课文并在小组中进行讨论,教师巡回指导。)师:现在老师想听听你们的猜测,谁先来?(请4一5位学生交流他们所猜出的问题,学生会提出各种各样的猜测,教师予以鼓励。)师:刚才同学们提出了很多非常有意义的问题,说明大家刚才对文章的阅读很细致、很认真,而且还很善于思考。老师也提出一个自认为价值较大的问题,我是根据课文的最后一个小节提出的。师生齐读:这对了不起的父与子无比幸福地紧紧拥抱在一起。师:大家认为这位父亲了不起吗?(板书:了不起)让我们先来认识这位父亲。大家都觉得这位父亲了不起,那些周围的人们,那个孩子的父亲就更加觉得这位父亲了不起了。我们相信他们之间一定会谈论些什么或者对这位父亲说些什么,下面就请你们续写这篇课文。假如你是其他那14个孩子的家长中的一员,此时你会对这位父亲说些什么呢?把你们对这位父亲的敬佩之情融人在文字中。(学生快速地写着自己的感受,教师巡回指导。)师:请已经写完的同学来给大家读一读你写的感言,好吗?还没写完的同学也可以按自己的思路来交流你所设想的感言。(请2-3位学生交流自己所写的感言,然后让他们找出自己用来表达对这位父亲敬佩之情的词语,并板书。学生会使用坚持不懈坚强、坚守承诺、永不放弃等词语。【分析】教学一开始,以刚刚发生的5·12大地震导入,结合视频、图片,创设情境,将学生的思绪拉向了地震的惨烈现场。又在此情景下提出问题,表面上看是让学生来猜测老师将会提出什么问题,实质上是教师通过学生的猜测结果来更好地把握学情,了解学生对课文的把握程度,以便于后续的教学环节更好地结合学生的实际。教学中,布置学生写感言,而且是要求以其他14位学生家长的身份来写,这种角色替代的方法可以让学生很快进人事件情景中去,感悟情景中人物的真实感受,并用恰当的语言表达出来。不仅如此,通过课堂交流学生所写的结局,使这些发自内心的情景感受进一步在课堂上扩散,直至形成弥漫于整个课堂的情景气氛。大家都沉浸孩子被救的喜悦中,沉浸在对这位父亲的无限崇敬和无尽感激之中。片段二:结合实际,讲述在这次5·12地震中的一个亲情故事师:下面,我就讲述一个发生在这次汶川大地震中的故事,地震发生后已经70多个小时了,当救援队员扒开废墟的时候,发现了一个母亲弓着身子,她的怀里抱着一个孩子,孩子嘴里含着母亲的乳头,没有受到一点伤害,安详的睡着了,而这位母亲,身上多处受伤,已经永远的离开了我们。后来,救援队员发现在这位母亲的身下有一个手机,她在最后的时间里,在手机上存了一条这样的短信,也是她留给孩子的最后一句话,短信是这样写的:孩子,假如你还活着,请你记住,妈妈爱你。后来,一位网友写了这样一首诗(展示幻灯片,请一位平时朗读好的女生诵读);生(含泪读完):《孩子快抓紧妈妈的手》孩子快抓紧妈妈的手去天堂的路太黑了妈妈怕你碰了头快抓紧妈妈的手让妈妈陪你走妈妈怕天堂的路太黑我看不见你的小手自从倒塌的墙把阳光夺走我再也看不见你柔情的眸孩子你走吧前面的路再也没有忧愁没有读不完的课本和爸爸的拳头你要记住我和爸爸的摸样来生还要一起走妈妈别担忧天堂的路有些挤有很多同学朋友我们说不哭哪一个人的妈妈都是我们的妈妈哪一个孩子都是妈妈的孩子没有我的日子你把爱给活的孩子吧妈妈你别哭泪光照亮不了我们的路让我们自己慢慢的走妈妈我会记住你和爸爸的模样记住我们的约定来生我们一起走师:多么伟大的母爱,大家听了这首诗之后有什么感受,结合今天我们学的课文中的父爱,请同学们认真思考,课下把你的内心感受写成一篇作文。(安排下课)【分析】古人云文以载道。这就表明语文的教学不能仅仅停留在对语言文字等外在形式的解读和把握上,更应该揭示形式背后所表达的思想感情的内容。但是,小学生限于知识经验与实际能力,对客观事物的体验是模糊的,情感也不很丰富,难以独立地把握文章所隐含的道,而结合实际是一种艺术的再创造,它能使无声的书面语言变得富有很强的感染力,而且最能激发学生的情感。通过教师有感情的讲解及朗读,把握语调的轻重变化,语速的快慢变化,停顿的长短变化,语气的有缓有急、抑扬顿挫、有起有伏,让学生充分想像课文中这位父亲及后来这位母亲在漫长的等待时间里所经受的磨练和煎熬,形成对当时情景的体验,进一步体味父爱及母爱的了不起。使学生在学习中情感得到陶冶、思想得到深化。最后让学生带着感情,再从事一篇文章,对于他们来说,这篇文章正是他们感情的自然宣泄,自然就谈不上什么作文的负担。而这种带着感情的写作,往往又能写出生命中最美的诗篇。因为好的文章是高超的写作技巧与强大的思想感召力的完美融合体,这就注定了情景式教学在语文教学中举足轻重的地位。
本文标题:地震中的父与子教学案例及分析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869508 .html